穷视其所不为与不取
2022-12-04王爱军
文|王爱军
延陵季子①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②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节选自《论衡·书虚》)
注释
①延陵:地名,今江苏武进。季子: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延陵是他的居地,所以叫作延陵季子。
②皮相之士:指只会看人的表面,以貌取人的人。
读懂
吴国的公子季札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札对他说:“你去把那边地上的金子捡起来吧。”背柴的人听罢把镰刀丢到地上,瞪大了眼睛,将手一甩,生气地说:“你怎么站在高处,眼界却如此低下?外貌那么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袄背着柴,难道就像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札向他道歉,询问他的名号。背柴的人说:“你是个只看重外表的人,哪里值得我告诉你我的名号呢?”说完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读到
公子季札看到路上有人丢了一块金子,他好心地让披着羊皮袄的背柴人捡回家,却遭到了“披裘”者的断然拒绝。对方甚至都不屑告诉季札自己的姓名,这着实让富贵的季公子感受到了“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堂堂志气。无疑,“披裘”者放在今天也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虽然贫穷,却拥有傲人的财富。
你或许不能决定人生的起点,却可以左右自己的终点。贫或富是一种生存的状态,更是一种生活的心态。贫与富只在一念之间,关键看如何想,如何面对。穷人而不穷志,人穷而志不短,应该是对“生而不公”的最好的回应。穷困或许只是一时的,物质的匮乏也真的算不了什么,精神的贫穷才可怕。
换个角度来看,贫困虽然令人烦恼,却也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情。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穷养男孩,养的是志气;富养女孩,养的是气质。穷养不是“虐待”,强调的是挫折教育,侧重意志的培养,养的是志气。所以身处贫困之中,只要我们不丧失追求美好的精神,不泯灭昂扬向上的斗志,艰苦的生活恰恰可以成为我们品行的磨刀石、能力的演武场。
古往今来,面对贫困的态度与取舍都是一面镜子,是观察一个人品格的最好窗口。战国时魏国政治家李克曾提出“五视”观人法——“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其中有两条都是考察贫困状态下的行为举止。“穷视其所不为”,对处于困境的人,可以看他的操守,如果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不做任何苟且之事,其人可信。“贫视其所不取”,即看一个人贫困时的所作所为,只有不取不义之财、守得住清贫的人,才值得信任,而那种见钱眼开、如蝇逐臭的人,则万万不能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