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立德树人指导下的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2022-12-04张璐杨

智库时代 2022年39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政治

张璐杨

(沈阳科技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大力促进并有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就必须要坚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为人民服务,以此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我国高等院校要贯彻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担起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自己的光荣任务,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设。

一、高等院校协同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需要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

加强党对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到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最根本保证。目前,部分高等院校的党委在党对教育工作中需要传达的一些重要文件和战略部署时,存在着敷衍了事的现象,习惯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贯穿会议。与此同时,有部分院校的管理体系不健全,执政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有偏差,党政负责人没有深刻贯彻“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交流,团结协作能力不强。在个别院校中的二级学院领导班子中,还存在着思想政治组织建设不严谨、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工作部署会替代班子民主生活会、业务学习替代理论学习等。还有部分高校存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深入的问题,只注重业务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党建工作和品德教育。所以说,要进一步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更好地总领指导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三全育人的格局并未形成

目前部分的高等院校对于全员育人的理解不彻底,导致育人队伍建设缺乏应有的秩序及成效,抓不到育人的重点和关键。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中存在着师资力量偏低,人员结构不规范、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差、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等现象[1]。其中还有些高等院校,抓不住全过程育人的重点,对于如何正确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研究的不够全面,比如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入学教育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校园文化建设、专业技能实践训练和思政教学课堂等,缺乏创新性、系统性和协同性[2]。另外,部分高等院校在全方位育人方面抓不到实施的着力点,理解不全面,缺乏准确性。比如,文件育人和网络育人的重点与关键、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之间的联系与内涵,与各个育人方位之间的协同性不足,既缺乏深入的研究,也缺乏有效的实践。总的来说,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缺乏具体的完善。

(三)“德智体美劳”育人机制不完善

完善“德智体美劳”的育人机制尤为关键,可以说是新时代高等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着力点。目前,在高校中“德”和“智”方面重视度越来越高,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相关措施得到了很好的完善。但与此同时,体育、美育、劳育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也是不可否认的现实[3]。一是部分高校中的体育育人机制不成熟,没有很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师资力量薄弱,体育课程开设较少,在开展体育教育中更追求或侧重于比赛奖项和破纪录等,这种只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会对学生思想价值及行为实践构成错误引导;二是在较多的非艺术类高校中存在着美育教学机制不健全的现象,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美育的存在,缺乏美学相关的课程建设,美育相关的师资力量也很薄弱;三是还有很多高等院校的劳育水平依然停留在多年前的水平,劳育实践单一,不够多元深刻,很多时候都是走流程,甚至是搞形式主义。比如,到社区或者养老院进行简单的打扫卫生、学校有闲地让学生随便种种、学生劳动周充分利用不起来等,做不到真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

二、高等院校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一)优化领导班子,加强党的领导

做好现代化教育,建设美丽新中国,关键在于中国中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高等院校办好教学的最根本的保证,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与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坚持党的领导是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要坚守的政治铁律。高等院校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要加强高校各级党领导组织的建设[4]。高等院校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真正发挥好高校党组织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能力。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思想领导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组织号召能力。要使得高等院校的党组织工作生活更具时代性、原则性、政治性,大力发展富含正能量的政治文化教学,坚持以政治性为核心要领,来引导高等院校组织构建协同育人工作体系[5]。

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实现,重点在于落实、压实责任。做好高等院校中党组织、师生工作队伍、社团组织、网络政工组织等在协同育人中的职责分工,明确组织角色定位、责任以及功能,加强完善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体系责任制。工作的关键要落实基层党建的纪律问题,做到勤政廉洁和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体系要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整体作用,全面提升各级领导组织以及各类育人组织的育人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协调力、团队凝聚力、动员号召力、思想政治感化力以及群众亲和力。要不断加强组织功能、组织力量、组织理想、组织优势以及组织协同等方面,以提升协同育人组织力,从而避免组织涣散、思想空虚、娱乐随意等消极现象的出现。

(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性特别强的工程,主要表现在系统思维以及系统作为[7]。高等院校要全面加强全员育人,必须抓住队伍建设这个重点。全员育人要进行科学的规划,特别是要系统有效地推进队伍建设,包括高等院校中的中上级党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大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军事理论课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能够坚持优中选优,队伍建设中各方面人员配齐且配强,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具体来讲,结合笔者的观察及探索,归纳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坚持优中选优,党政领导班子,要注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事宜的决策能力,强化组织与领导能力,注重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的党政领导人员;第二,有效实施党支部书记与教工“双带头”培养计划,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三,对共青团干部进行管理与改革,实施动态跟踪培养,确保服务型团组织的建设,积极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第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职教师的队伍结构和师生比例进行优化,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师生比例要大于等于1:350,与此同时也要加强优秀师资力量的引入,对于高学历、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大其培养力度;第五,建立健全大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考核奖惩制度,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务两方面的工作,研究“双线”职称和职级的晋升与考核,以及奖惩激励制度,大学生辅导员和学生的配比要大于等于1:200;第六,加强落实党务领导班子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教育,定期对其进行全面培训工作,以期组建一支综合素质极高、力量雄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建设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中,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8]。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建立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日制度,推动青年教师导师、教师挂职锻炼、教师实践训练等各项制度的建立计划,全面推动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建设,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定期进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以及表彰类的活动,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的教育活动,对于新职工的入职宣誓制度要加以重视,采取常态化的形式,积极引导教职工做到以德施教和以德自身。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文件,丰富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内容。在课程教学育人中,要全面深化并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做到与时俱进,推动互联网思政课堂的建设,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进行全员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进行实践教学育人时,加强全员、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社区工作中,进行劳动教育。在进行文化育人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与学习,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在网络育人方面,要加快网络教育载体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各大主流APP等现代化媒体的优点进行网络教育教学活动。在心理育人方面,高等院校要加快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坚持高效性与系统性的原则,组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题活动。在管理育人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要求师德师风,评选师德先锋。在服务育人方面,加强完善各部门的责任制度,进一步优化和明确各岗位服务育人的具体职责,以期达到标准的后勤。

最后,也要着力于建立协同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完善修订人才培养策略,保证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同时进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价值观塑造和思想引导,课程体系要及时进行创新与发展,完善修订人才培养策略,加强对教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进行充分地挖掘与利用,加强其中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细化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思想价值引导作用的发挥,通识教育课和公共基础课程基于文化浸润功能的发挥,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基于思维拓展功能的发挥,以期达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步进行的协同发展的局面。

(三)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

德育方面,坚持立德树人为指导的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德育占领着首要的位置,树人要先立德。高等院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中,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能够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前提条件是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育人者必先接受教育,教师必须做到具备优良的师德师风,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与丰富的学识来赢得学生的青睐,真正做到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未来良好发展的引路者;其次,高等院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策略的创新,积极引导思想文化熏染和体验式教育,促进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也就是说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引导,树立并发扬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建立集体主义意识,弘扬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社会公德的优良品质,脚踏实地地学好思想品德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智育方面,如今各个国家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各行各业的人才,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要将智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最新要求,以及国家的建设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做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培养优秀的人才。高等院校做到与时俱进,将传统的知识教学与现代化的媒体教学结合,汲取新知识和新理念,要做到知识系统和教育教学系统的不断更新,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建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体育方面,生命在于运动,大学生正值年轻,应当拥有健康的体魄。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加快体育课程与教材的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保障高质量体育课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学校要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竞技比赛和体育文化活动,各类评选要重视体育的导向,积极发扬优秀的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营造重视体育、重视健康、积极锻炼的良好氛围。另外,学校还要加强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和锻炼场地的建设,要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享受更加优质的体育资源 。

美育方面,高等院校的美育就是要让大学生形成认识美、发现美、创造并传扬美的意识及能力。要加快美育课程以及教材体系的建设,完善成科学的课程体系,艺术类通识课程。要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然后再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来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此来不断提升课堂吸引力和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快加强美育建设,完善美育硬件设备,让学生沉浸在校园的美和文化美之中,陶冶情操。学校还应当教育学生善于识别日常生活中的“美”与“丑”,运用真实的案例来进行教育,避免虚假丑恶的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美育的影响,不断提升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能力。

劳育方面,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劳动能增长见识、修养身心。高等院校要全面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加大对劳动精神与观念的宣传力度,将劳动精神与课程教学以及文化艺术类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教育,充分使用现代化新媒体中的各种平台,对时代先锋人物和优秀劳动楷模的宣传报道,积极发扬拥有劳动精神的社会正能量。学校还要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技能。比如,要增加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更好地了解专业以及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另外,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实践锻炼,扩大社会实践范围,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力度,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社会中进行锻炼,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总结

以立德树人指导下的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必要路线,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审视以及新时代大学生的微观分析,坚持立德树人的指导理念,不断健全育人机制,实现协同育人,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