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设计类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探索*
2022-12-04杜一峰
杜一峰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一、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特色
(一)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物质性文化遗产相对的宝贵财富,物质性文化遗产是现实存在的实体物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抽象化物质,它以凝聚民族传统文化的民俗风貌、民族精神、传统工艺和艺术风格等形式出现,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岭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经过较长时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岭南地区风格的人文特色和文化体系。岭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较为丰富,横跨多个领域,涉及多种文化体系。从领域横跨度来看,岭南文化包括戏曲、书法、工艺建筑、饮食文化、民族语言等多个领域。从时代演变来看,明宋时期岭南地区书院教育快速发展,依山傍水建造出多所家喻户晓的知名书院。岭南地区在近现代时期,始终秉持兼容并包,开放共享的文化态度,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流窗口,主动吸纳外国先进文化,在从外国吸纳先进思想的同时,传递出我们国家自己的文化之声。因此,岭南地区本身所具备的深厚文化教育底蕴使得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教育最好的营养剂。
(二)特色
岭南地区处于沿岸地区,范围涵盖广东、海南、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其地理位置使得岭南地区文化呈现出开放性、多元性、创新性、务实性等多种特色。开放性体现在岭南地区作为文化交流之窗,欢迎世界各国先进文化资源,以极大的包容性吸纳外国思想。多元性体现在岭南地区依据地域划分,形成了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板块。创新性是指岭南地区积极探索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不断进行创新性研究,推动文化与时代接轨。务实性是指岭南特色文化是依照当地生活环境和劳作所需而形成的,文化衍生的初衷是为了当地人民能够有更加便利的生活,因此,其文化体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务实性,从其文化内容及形态中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当地乡村朴素,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岭南地区非物质文化的独有特色是当地文化的保护罩,能够有力地保护文化不被侵染,始终使其文化处于鲜活状态。
二、设计类课程融入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
设计类课程融入岭南非遗文化具有双向可能性,无论对于设计类课程体系的重塑和完善还是对于岭南非遗文化进一步向外传播都具有极大的裨益。从岭南文化来看,岭南非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岭南非遗文化的丰富性和极大包容性使得岭南非遗文化与设计类课程形成融合体系成为了可能。岭南非遗文化中包括岭南文学、语言、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岭南地区传统的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内容,它是设计类课程最好的教学资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源源不断地为设计类课程提供素材。如岭南非遗文化中的建筑设计和园林工艺构造技巧是环境艺术专业、建筑学等专业学生最好的教学素材。
岭南非遗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岭南地区长时间演变形成的宝贵财富,也是经过优胜劣汰后筛选出的非遗文化精华,能够有力支撑岭南地区设计类教育体系的构建,加深其底蕴特色。从高职设计类课程教育体系本身来看,高职设计类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呈现一定的先后序列关系,由于岭南非遗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根据课程的性质选择不同岭南非遗文化融入。我国教育政策中明确鼓励和推崇地方学校积极开展课程研究,在当地课程体系中引入当地地方文化特色,充实文化内涵,延展课程内容。岭南非遗文化作为岭南地区最为显著的文化特色,是高职院校设计类课程宝贵的课程资源,为开展项目式教学、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良好的场地。两者之间高度适配性使得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结合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将岭南非遗文化加入设计类课程,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岭南非遗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做好下一班文化传承者,是设计类课程与岭南非遗文化结合的最大优势和最终目标所在。
三、设计类课程融入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从岭南非遗文化传承方面来看,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种类丰富,内容充盈,但是,传承者和关注者的数量却在逐年减少。随着全球进入多元文化传播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壁垒在逐渐消除,在为中国带来更多种类文化元素的同时,也使得本国文化,特别是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我国文化在传承中缺乏足够的宣传度,使得地区文化无法形成产业链,部分优秀文化在传承中容易被丢失和遗漏。现阶段多数青年团体相比于中国文化,更加偏向于选择外国文化,对于本土中国文化,特别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较低。青年学子作为祖国传统文化新一代的传颂者,应当肩负起时代重任,在文化欣赏和文化学习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使得中国文化遍布世界各地。岭南非物质文化传承需要从教育体系抓起,将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到设计类课程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课程内容和项目式实践教学中感悟民族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做好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吟诵者。
(二)有助于扩充设计类课程内容,完善设计类课程体系
我国课程改革中,将教材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整合,使得教材更加规范化和准确化,同时使得课程内容之间具有较大的同质性。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色并不相同,课程内容的普适性和单一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感受到不同地区文化的独有特色,过于依赖课本内容教学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将会导致学生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在岭南地区的高职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根据课本内容,有效地融入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与设计类课程体系进行交融及互配,择取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适合设计类学生认知水平和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开展项目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素材,有助于丰富教学形式,升华设计类课程文化价值,完善设计类专业教学体系。
四、设计类课程融入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化实践教学设计
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结合具有多种选择方式。从已有资料调查中发现,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课程改革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二课堂建设,它是指在完成课程目标规定任务之后,由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拓展活动。第二课堂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岭南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一步。第二阶段为开设和推进岭南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公共课、必修课和专业课。以此以第二课堂为切入点,逐步形成岭南文化教育第一课堂主阵地。第三阶段将进一步扩展岭南非遗文化的延展范围,形成包含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教育体系,将教育场所由学校拓展为校外,加强校内外教育平台的搭建,形成跨边界课程模式。[1]第四阶段为产学研基地建设阶段,此阶段以各个高校为教育研究的集合地,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形成研究机构,重点研究岭南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以科研项目主题式研究和项目共研方式实现产教融合。
项目教学模式是当前学校开展主题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最佳选择。项目式教学可以与多科目进行内容整合,借助项目式教学步骤重新搭建出新的教学模型,使学生成为项目完成的主体,在项目中灵活搜集和运用知识体系。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项目式学习所形成的新型师生关系,符合当下主流师生观的要求,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之下,加深互动和联系,获得能力的共同提升。以下将分别针对项目式教学的六大步骤,对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设计类课程形成项目式教学模式进行具体化说明。
(一)情景导入,明确任务
项目式教学的第一步为情境导入和明确任务阶段,这一阶段是保证项目式教学主题明确,任务分配的重要一步。教师通过选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方式,将本次项目所包含的内容融入到具体教学情景中,加深学生对本次学习主题的关注度。情景导入方式可以依据学生认知程度和心理发展进行不同类别的选择,最为常见的情景导入方式为故事背景导入、现实性问题导入、情景剧编排、音频视频导入等。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频,构造具有较高艺术人文特色的课程导入,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中进入本次项目式学习。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当针对项目划分出任务明细,通过列表格,框架图的直观形式进行任务呈现,形成任务与目标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广绣”,可以突出岭南地区的非遗文化特色,开发以“广绣”为项目主题的设计类文化研究课程,有助于学生加强广绣历史及广府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构成基础》中色彩构成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以“广府文化,广绣传承”为主题的项目研究。针对此次项目主题,指导教师应当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情景导入,并结合此次主题进行任务明确和任务分配。此次项目教学的目标是使得学生能自主完成小组作业,掌握广府文化知识、广绣历史人文背景,习得基本的广绣配色技巧,从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加深对祖国热爱和眷恋之情。首先,按照任务工作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小组,形成摄影小组,资料搜集小组、数据搜集与分析小组、后期视频剪辑小组、讲解演说小组和PPT制作小组。任务规定最终形成的小组作业应当以视频和PPT的形式呈现,各小组在小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应当拓展思维,将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与当前时代特性和广府文化相结合,发挥专业特色,做出具有实际研学成效的作品。
(二)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岭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教师和学生在进行相关资料搜集时,应当严格按照设计专业特色和设计项目主体进行。例如,岭南传统舞蹈和传统美术中包含竹编、彩扎、木雕、象牙雕刻、狮舞、英歌舞。[2]教师和学生应当区分辨别不同知识的种类,选择与主题更加契合的素材资料,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获取到所需信息。同时,在进行资料收集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资料,学生可以采取小范围内岭南地区的实地考察和采访,从而获取更多实用性资料,从采访中获得更具真实性的隐含素材。教师在此阶段应当提前将项目主题告知学生,使学生完成课前资料的准备工作。制定方案阶段可以由学生自主进行规划,也可以由教师指导共同进行规划。教师要及时评测学生方案的可行性,帮助学生形成大致研究基调,以此规避学生研究过程中的不当操作。
(三)自主协作、具体实施
这一步骤是六大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步,也是学生能力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创设项目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熟悉和热爱,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当地文化,使之具有时代价值。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研究两个步骤,学生能够实现教师教学目标,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丰富情感价值观内涵。学生首先应当在主题内容和任务要求之下,熟悉资料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性任务。这一阶段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当降低交流频次,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在达到自学的规定时间后,教师应当对学生自学成果进行检测,采取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填空、知识问答等方式初步了解学生学习成效。协作研究是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后的下一教学步骤,学生在具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答疑解惑,初步实现学生间问题的解答。小组合作研究是学生思维高度活跃的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能够产生创新性建议和想法,衍生出有关主题的头脑风暴。教师应当做好课程引导,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自由交流的教学环境,以此保证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四)点拨引导,过程检查
“点拨引导,过程检查”是围绕第三教学阶段而开展的,教师在此阶段应当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例如,在形式美法则中“对称与均衡”中设置项目教学:“佛山剪纸艺术研究”,学生在进行概念界定时,容易混淆“佛山剪纸”和“中国剪纸”的概念,无法形成两者的清晰认知。教师应当及时进行引导,改正其错误的认知观念,区分两者的异同点,分别对两者的特色进行介绍,以此提升学生对于知识之间的辨识度。同时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研究途径和方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广府文化,广绣传承”的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其他著名的刺绣文化概念,如苏绣及蜀绣。通过将其与其他两者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框架图,进而找出自身文化的独特优势。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做好学生的答疑解惑工作,对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具体讲解,建立一定的监督评价机制,使学生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得到有效的激励和成果反馈。
(五)展示成果,修整完善
项目学习中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成果展示,平台能够调动学生任务完成的积极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学习竞争意识,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最终呈现的项目作业蕴藏着不同小组各自的专业特长和优势能力,也是学生对整个项目完成过程的重新复盘和整合。在“广府文化,广绣传承”的相关成果展示中,学生将其作品分为PPT 和视频两大部分。PPT课件主要是对知识的整合,通过将其分为“广绣”概念界定,与其他刺绣的对比研究,“广绣”在岭南文化中的地位,“广绣”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几大板块,学生能够从课件制作过程中加强对广绣这种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次了解,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图。视频展示部分应当呈现岭南地区广绣传承人或者研习者刺绣技艺及作品的展示。此任务分配和成果展示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并进。
(六)评估检测,拓展升华
教师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应当纳入多项考核内容和形式,以期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可以按照小组任务的不同和学生所承担工作性质的不同将评价指标细分为学生拍摄水平、讲演水平、PPT制作水平等多领域评价。也可以按照学生最终知识的掌握度进行划分,以学生对岭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测试成绩作为采分点。同时,采取小组间互评,组内成员互评的方式,提升最终结果的民主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