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社”协同育人视阈下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22-12-04

武术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运作家校

张 靖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1 “协同失灵,家、社空位”: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的实然困境

1.1 学校体育教育有待跟进,家-校-社缺乏协同支撑

第一,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理念”落实情况有待跟进,对学生健康教育督促作用稍显不足。第二,从体育课变为体育与健康课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称呼的变化,更在于将健康教育以及健康理念融入到学校体育体系之中。第三,虽然体育课已经改为体育与健康课,但是体育教师的招聘或相关的专业培训仍然以体育技能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第四,学校体育几乎都局限在了学校范围之内,学校体育课外培训或竞赛之间几乎呈现一种脱节状态。家庭体育参与也更多以父母的体育习惯作为先导,缺乏与学校体育的有效沟通。

1.2 家庭体育代际传递路径阻滞,青少年家庭体育资本羸弱

首先,体育学习家庭融入不足,子女家庭体育学习获得缺失。就我国青少年而言,趣味性、娱乐性成为家庭阅读和学习的首要标准,体育与健康相关知识内容的阅读兴趣明显不足。其次,家庭体育类节目观赏率不足,家庭体育氛围有待提高。在青少年体育类节目观赏中,体育赛事几乎成为了唯一的兴趣点,体育锻炼或健康类节目在青少年看来应该属于“中老年”观众的兴趣范畴,因此青少年同家长一起进行体育健康类节目的观赏频次相对较低。第三,我国家庭型体育消费与父母亲子体育活动明显不足。首先,体育消费是促进青少年体育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体育消费在整个家庭消费数额中的占比极小。体育类亲子活动更多的局限于幼儿时期的一般性体育锻炼层面,随着子女年龄的增大,父母在青少年体育参与中的参与度会逐渐减少,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旅游等复杂性亲子体育类活动更是较为缺乏。

1.3 青少年体育社会治理低效,市场供给不足

首先,青少年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其次,青少年社会体育活动专门性场地配置不足。在实际政策落实过程中,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不断推进,但是针对于青少年群体的专门性场地并没有真正落实,无论是社区体育设施还是大型公共体育场馆,针对的都是整个社会居民群体,并没有体现出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此外,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时间只是局限于非假期,一旦进入寒暑假,学校为了节省管理资源往往会关闭学校的场馆设施,这就使得青少年在课余时间最为充裕的假期往往难以使用到所在学校的场馆设施资源。第三,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建设滞后。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是青少年校外体育参与的重要载体,我国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一方面是依托于学校而成立的公立学校附带性组织,从管理和组织建设上来看主要依托于所在学校,因此并未完全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性作用;另一方面,缺乏对于青少年体育训练、体育赛事、体育锻炼、后备人才培养等多层次的系统性规划,因此也并未真正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2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长效机制的目标定位

2.1 搭建家-校合作平台,融通青少年体育参与主体交流

从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在青少年体育教育和体育参与方面实现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学术共识。但是家校合作在我国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家校合作理念的争议—青少年体育参与需求的差异化、合作内容的不一致、合作组织上的单向度等;家庭与学校在合作模式中的地位差异—家校合作的商品化、家校合作的主导权问题等;家校合作过程的形式化—学校体育参与主体的缺失、家校合作渠道的狭窄单一、家庭体育活动效率低下等;家校合作保障机制的匮乏—家校体育资源联动脆弱、家庭体育资本匮乏等。从上述四个困境出发,“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的长效机制希望能够为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二者之间搭建一个第三方的合作平台,让青少年参与的社会性体育作为一个协调方和衔接者,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的动员学校与家庭在青少年体育参与和体育素养提升方面实现资源整合,从而调节这种以 “学校为本”或“家庭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所造成的失衡,融通家庭与学校的交流渠道。

2.2 整合资源,形成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领域的三方合力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提升青少年体育参与质量和体质健康水平成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关注并力求快速解决的现实问题。但是作为青少年而言,体育素养的提升首先应该来自于基本的体育教育和体育学习,学校作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从事体育训练和体育赛事的主要途径,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大量的师资、场地、设施、课程等人力和物力保障。但是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家庭教育同样在青少年整个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初始场域,父母的体育观念、父母的体育态度、父母对子女体育运动的支持力度等,都为青少年体育参与和体育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外部保障。从上述层面来看,学校和家庭在青少年体育学习和体育参与过程中扮演着两个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全民建设的推进以及青少年社会体育公共资源的不断丰富化,青少年社会体育参与逐渐成为整合家庭和学校体育资源,促进青少年体育全面参与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社会性青少年体育组织发展规模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社会体育培训、青少年社区体育参与、青少年社会体育赛事等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提升带来了更多的动力和支持。从这一层面来看,在传统的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基础之上,进一步融入社会性青少年体育资源,共同形成青少年体育促进的三方合力,这是青少年通过全面体育参与提升体育素养的必要途径。

2.3 实现“学校体育社会化、社会体育教育化、家庭体育深入化”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个体从“儿童自我中心”迈向“社会化”的关键转折期,是青少年各方面基本素养培养和提升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提升来源于体育教育和体育参与,因此共同保证这两个层面的稳步推进,是实现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的核心点。对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机制而言,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多方面挖掘三方在青少年体育素养干预方面的作用和功能。第一,要实现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即学校体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和体育课堂内的体育,将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校的体育资源放置于非教学时间内,要充分发挥出学校在课余、假期等非教学时间内对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参与的促进和帮助作用;第二,要实践社会体育教育化,要充分发挥出青少年社会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社区青少年体育小组等组织和机构的教育作用,从简单的技能训练和赛事参与扩展为涉及到体育知识、体育技能、锻炼习惯、体育认知等多方面的干预和促进,激发出青少年社会体育参与的教育作用;第三,要实现家庭体育的深入化,要发挥出家庭体育在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父母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干预作用,提升父母在青少年体育参与上的资金支持、教育支持、态度支持等方面的力度。

3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长效机制的总体设计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长效机制具有独特的运作模式,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相对独立的场域在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这一层面上实现了有机结合。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之中,社会作为体育干预手段最为丰富、体育参与内容最为多元化的主体,扮演了中介者的角色,促进了家庭和学校在完成各自相对独立的青少年体育干预任务的基础上,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整合协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促进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的长效机制,其首先应该在政府的统筹与持续推进作用下不断的构建和完善,同时政府在这一机制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育部门的行政作为,同时也应该联合体育部门、财政部门、地方政府等多方政府职能机构共同保障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长效机制的构建和运行。

4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长效机制的运行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长效机制主要包含三个层面:资源共享机制、服务保障机制和长效保障机制。首先,资源共享机制是整个长效机制的核心要素,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联动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有效实现三方在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方面的资源共享,将原本联系不紧密的三方通过长效机制的运作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实现三方在青少年体育教育和体育干预方面的资源整合和资源互补,从而通过三方联动发挥更大的综合性效益,这是资源共享机制运作的核心目的所在。就起具体运作来看,资源保障机制主要在于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和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过程中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三方联动机制内的资源整合机制将会通过家校互访机构、青少年体育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社区体育组织等平台的搭建将学校教师、家长、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与青少年体育参与和体育学习有关的人员主体进行有效衔接和整合,是原本分离的各个主体能够实现有效的互动,同一目标、协调运作。在物质资源整合方面,一方面是将原本相对封闭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和社区体育场馆设施进一步向青少年全面开放,保证青少年在校与非在校时间内都能够享受体育场馆设施服务;另一方面是通过平台搭建将学校内部器材与周边社区和青少年体育组织或培训机构的器材进行统计归类,针对性的进行互补性配置,节省场馆器材重复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其次,服务保障机制则是对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资源共享和联动的过程提供一种外在的机制保障,三方在资源共享和整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责任冲突或义务模糊性,服务保障机制就是旨在于能够在监管和责任明确的基础上保证整个机制运作的协调性和有序性。服务保障机制作为整个三方联动长效机制的有效保障要素,共包含学校体育运行管理机制、社区青少年体育服务机制、社会体育宣传服务网络和家校体育互动机制四个方面。一方面学校体育运行机制与社区青少年体育服务机制保障了学校和社区两个青少年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主要场域能够有效的促进和保障青少年体育参与,保障青少年在校内和校外都能够完成基本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社会体育宣传网络和家校体育互动机制作为一种沟通和宣传要素保障了家、校、社三方能够形成有效互动,从软性层面进一步对整个长效机制进行制度性保障。第三,相对于服务保障机制而言,长效保障机制旨在于能够从长远运作的角度为机制提供坚实的外部保障,这一保障机制强调从法制、经费、人力等外部因素对机制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保障整个机制能够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内合理运作。长效保障机制公包含人力、经费、管理和法律法规四个层面。经费方面,在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牵头下成立专项基金,包括学校、社区、社会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社会企业等各方进行适当比例融资,保证整个长效机制运作的资金需求;法律法规方面,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规范,保障各方责任与义务、经费使用、成效监管等方面有据可循、有法可依;管理保障方面,要逐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可以附属于所在地教育职能部门或发改委、团委等职能部门,同时要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形成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在人力保障方面,一方面要依托于家长、教师、社区体育管理者、青少年社会组织负责人等主体人员的指导和管理作用,同时也要逐渐形成针对性的管理人员团队,保证在管理、教学、训练、参赛及其他相关活动方面都有专门性的人员配置。

5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策略

(1)以“法”为本,健全三方联动的法治程序。三方联动从根本上来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在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层面上的协同治理,而协同治理能够有效进行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法治完善与健全。健全法治程序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从法律法规的出台到最终的落实,都需要不同部门予以针对性的保障和完善。针对学校体育意外伤害、公共体育场馆开放、青少年体育基本权益等目前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过程中的一些重点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立法。加强目前及后续立法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综合管理克服盲目性和间断性。从治理角度而言,把公民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5个环节纳入学校、社区与家庭体育协同治理的决策过程中。(2)各方明确责任,构建长效机制保障责任清单。从长效机制运作的角度来看,家庭、社会与学校三方是资源整合和协同配合的主体,但需要其他相关组织和部门的配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长效机制的运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职能部门与体育职能部门的联席会议沟通机制,要搭建双方用于讨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长效机制的有效平台,通过平台制定具体的运作方案、明确运作责任,形成定期商议的机制,建立分工明确、权责明晰的合作清单制度。(3)实现人员互通,引导社会性青少年体育指导员参与机制运作。首先,要通过政策鼓励吸引更多的体育教师加入到青少年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来,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人员互通。其次,建立相应的标准,形成相应的选拔和考核机制。(4)强化长效机制运作的市场主体作用。长效机制的关键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治理,从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角度而言,积极吸收社会组织进入到整个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出社会市场主体在长效机制运作中的作用,是保证长效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保障,进一步向社会市场主体开放,鼓励社会性组织积极参与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从制度层面为社会组织进入到长效机制运作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财税补贴、土地使用权倾斜、场地建造审批简化等方式吸引社会组织投入到体育设施建造维护、社会青少年体育组织搭建、社区青少年体育场地修建等领域,减少政府机构的财政负担,活跃青少年体育参与市场发展水平;逐步实现青少年体育教育、青少年体育赛事、青少年体育培训、青少年体育休闲等于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相关领域的产业化推进,要完善相应的行业监管制度,避免形成行业过快发展造成的质量下降和非合理竞争现象。(5)以项目为抓手,搭建三方联动长效机制的实体运作平台。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重要的参与方,但是三者如何能够在活动空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实现有效的联动,是推进长效机制运作的一个基础前提,而项目制就是能够推动联动机制运作的一个有效途径。以政府作为牵头方,通过专项财政资金建立一定数量的三方体育俱乐部,通过活动举办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协调运作;举办一些具有联动性质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实现同一活动、多方参与的良好态势。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运作家校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