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劳动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开展

2022-12-04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五中心小学叶淑妹

学苑教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劳动法治道德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五中心小学 叶淑妹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国家课程,建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小学开设每周不低于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程。《意见》提出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劳动观念、劳动情感与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密切关联,应将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思想品德课程,在劳动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契合性与丰富的教学资源,应承担起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意义重大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思想品德课程,与劳动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桥梁开展小学劳动教育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

劳动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品质、劳动情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是良好思想品德的基本表现,思想品德优良的学生,应该是有着正确劳动价值观念、热爱劳动的好少年。因此,劳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是有机统一、相互关联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的思想品德课程,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劳动教育的重任。在劳动课程体系没有建立和健全的当下,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学校的劳动教育更多地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进行主题式和渗透式教学。

2.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劳动教育不容乐观。

一是劳动意识的薄弱。从小生活在蜜罐中的少年儿童,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事事有人包办替代,在父母和祖辈的关怀和溺爱之下没有了基本的劳动意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劳动,也不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只知道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而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应该进行劳动创造。二是劳动知识技能欠缺。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劳动经验,自理能力欠缺,不会做简单的家务劳动,更不具备从事生产性劳动如田园劳动的知识技能。三是劳动情感态度不端正。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热爱劳动、不热爱劳动者,认为劳动又脏又累,内心对劳动存在抗拒和抵触心理。不容乐观的劳动教育现状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挑战。在小学阶段开展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十分迫切和重要。

二、劳动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怎么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本人认为需要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立足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情感态度、劳动意识习惯以及劳动行为实践来达成。

1.创设真实场景,教授劳动技能。

当代少年儿童缺乏劳动实践与劳动经验,不具备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教育离不开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基础。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载体,挖掘本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素材资源,进行适当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编排了许多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以教材为立足点,渗透劳动知识与技能教育是必要而可行的。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劳动场景,进行劳动知识的讲解、技能的示范,增强学生对劳动的直观感受与体验。

如一年级下册《干点家务活》的教学,课前教师围绕学生做家务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约60%的孩子没有做过家务活,约30%的孩子做过少量家务活,只有10%左右的孩子经常做家务活。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整理衣柜,不知道怎么叠被子,不知道怎么扫地,也不知道怎么洗碗、煮饭等。教师进行现场的劳动知识技能讲授与示范。如扫地、拖地这一卫生劳动中,教师先让学生将座位搬到教室四周,在中间留出一块空地。第一步:扫地。用扫帚将地面上的果皮纸屑等较大的垃圾清扫干净,左手拿撮箕,右手拿扫帚,将垃圾扫到一起后一并扫到撮箕中去。第二步:拖地。先在地面洒水,一方面除尘,另一方面打湿地面和拖把,让地面更光滑,可以拖得更轻松、更干净。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认真观察和听讲,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又如“清洗贴身衣物、袜子”这一个家庭人卫生劳动教学中,教师带上洗衣皂、洗衣盆,并接上自来水进行现场的教学指导:将换洗的贴身衣物、袜子浸泡在清水中,抹上肥皂,然后双手用力搓洗几分钟,直至衣物、袜子干净;然后用清水漂洗2-3次,确保没有肥皂泡残留;最后将洗干净的衣物、袜子用晾衣架晾起来。教师讲授劳动知识技能之后让学生也上台进行体验学习,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类似的整理衣服柜子、洗菜择菜、洗碗抹桌子、煮饭等等简单的劳动知识技能的讲授都可以进行实操性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下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生动直观,充满乐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2.体验劳动过程,激发劳动情感。

小学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其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者的思想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培养小学生良好深厚的劳动情感,关键在于创设体验劳动的契机,让其在劳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与酸甜,收获亲身劳动的成果,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意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情境体验式的劳动教学,给学生创设劳动实践的契机和品味劳动的过程。

如二年级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的教学中,教师以做代讲,组织一次40分钟的集体班级劳动——装扮我们的教室。教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教室上课,教室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那我们就要爱护我们的教室,像装扮自己家一样来装扮美化我们的教室。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有哪些地方还不够整洁、美观?”学生立即东张西望起来,有学生说教室里课桌摆放不整齐,有的说地面有些脏,有的说墙壁上的字画有些旧而且黏性不好了,有的说图书角乱七八糟的……教师趁机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上课,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装扮一下我们的教室好不好?”学生欢呼雀跃,纷纷赞同。师生经过讨论,决定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装扮和美化教室环境,并分六个小组来分工劳动:第一组,整理教室的课桌摆放,做到整齐有序;第二组,打扫教室卫生,做到一尘不染;第三组,擦拭玻璃,让沾满灰尘的玻璃闪闪发亮;第四组,整理和摆放图书角,让图书整齐划一;第五组:设计作品墙,将同学们美术课上画的画和手工作品张贴到作品墙,让教室墙壁更加美丽;第六组,设计植物角,将植物盆栽摆出造型,让教室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经过全班同学齐心协力的劳动,班级教室焕然一新,美不胜收。教师最后阐述主题——劳动虽然有点辛苦,有些脏,但是劳动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劳动的果实是甜蜜的,所以劳动是快乐的、有意义的。通过参与劳动过程,学生体验到了劳动过程的快乐,体味到劳动收获的快乐。通过体验劳动,学生的劳动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3.培养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意识。

劳动行为是劳动意识的客观反映,意识对行动具有指导性,因而劳动意识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劳动行为的多寡。很多小学生内心并不排斥劳动,之所以很少从事劳动实践,主要源于其没有意识到应该劳动,甚至没意识到劳动的必要性和意义,也不清楚自身所承担的劳动责任。要坚持习惯成自然的行为养成规律,通过创设必要的劳动任务,开展常态化的劳动监督、考查,潜移默化地、循序渐进地养成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父母分担》这一单元是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的好素材,《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些事我来做》《我的家庭责任与贡献》这三课内容是培养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好契机。教学之初,教师抛出思考和讨论两个问题:①在家中,家务劳动都有哪些?这些工作都由谁完成?②在家中,“我”是一个什么角色?③“我”能够为家庭做些什么?学生很少有思考过这几个问题。在“头脑风暴”中,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就是家中的小主人,而不是被照顾、被服务的对象,“我”能做的事情有很多,能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给学生布置一系列的家庭劳动任务,每天承担不少于三件家庭劳动,以视频、图片打卡的形式完成任务,并做好家长的工作配合学校的劳动教育,敦促孩子完成劳动任务。习惯成自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任务的学习“打卡”,学生慢慢掌握了一系列的简单家务劳动知识和技能,也逐渐地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劳动意识得到了强化提升。

4.开展劳动实践,引导劳动行为。

劳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劳动行动上来,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劳动实践来学习劳动知识技能、体会劳动活动的辛苦与乐趣、享受劳动的成果与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会劳动、爱劳动。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应从如下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

一是生活性劳动实践。生活性劳动是劳动教育的主要素材,也是劳动教育的实践场。要以日常化的家庭劳动实践来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强化他们的劳动意识,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应开展家校合作的劳动教育,在父母的充分“放手”下,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劳动机会。低年级学生的生活性劳动侧重于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如整理书桌、书柜、衣柜,打扫自己的房间,清洗自己的衣服、鞋袜等,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中高年级学生的生活性劳动则侧重于相对复杂的公共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服、洗菜、煮饭等,培养他们的劳动责任意识。

二是生产性劳动实践。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体验工农业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如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美好的生活哪里来》这一章节内容,《我们的衣食之源》《这些东西哪里来》《生活离不开他们》涉及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关于社会劳动与产业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以下各行各业的劳动。如开展田园社会实践,进行农作物的栽种、采摘,家禽的饲养等农事劳动,让学生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认识到他们为社会所做的巨大贡献,激发他们对农业、农民以及农业劳动的积极情感。

三是服务性劳动实践。服务性劳动教育要注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在四年级上册《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在生活的社区进行清扫垃圾、进行生活垃圾的正确分类的公益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的垃圾分类的知识来帮助和指导社区居民进行正确投放生活垃圾,在服务性劳动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结束语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的当下,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阵地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一门品德课程,在劳动教育方面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加之劳动教育为该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要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好小学劳动教育,挖掘教材和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内容素材,创设适当的劳动学习情境以及真实的劳动实践场景,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教给学生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观念,激发学生积极的劳动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与行为,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

猜你喜欢

劳动法治道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