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初探
2022-12-04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
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 夏 雪
我国教育领域逐渐提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各学科教师也意识到了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教师不断转变教学理念,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并真正高效地对其进行全面的培养。其中,分层教学法得到了非常良好的应用,这并不是为了区别对待学生主体,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多角度、全方位的打造个性讲堂,将每一个层级作为学生登上知识高峰的阶梯,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登上山顶,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有必要将分层理念融入到数学作业的设计环节中。
一、分层理念融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
分层作业秉承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国内的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教育需要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也就是主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面向全体的学生,保证每个人都能学习有意义的数学,每个人都能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每个类别的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水平进行不同的学习,积极的响应,从而有效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分层能够满足高效轻负的教学需求,数学作业主要是由教师精心策划让学生完成的一类任务,其为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性组成成分之一。在应试教育之下,传统教师一般都会运用题海战术的模式,学生会有做不完的功课,机械和重复性的写练习题,这就会导致学生过早的近视,导致学生失去了原本最珍贵的童年时光,开展作业分层可以为轻负高效课堂提供有效的途径。作业分层能够确保学生养成优质的学习习惯。长时间的运用一刀切的作业模式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作业习惯,例如,马马虎虎做作业,字迹潦草以及错误率高等问题,较多的作业会导致学生课余时间被占用,影响其自身兴趣爱好且不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导致学生个性化成长受到抑制,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开展分层作业能够将各个阶层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有效地保障其可以养成优质的学习习惯。
二、分层理念融入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人性化原则。
从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整体现状来看,不难发现教师设计的作业都具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但毋庸置疑学生之间是存在着较强差异性的,这种相同的作业无法照顾到情况不同的学生,因此,教师就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特点、接受能力、学习进度等布置不同的数学作业,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与自身能力相同难度的作业,这也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认可,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适当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机,让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2.个性化原则。
由于每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教师将分层理念融入到数学作业设计时要增加学生作业选择的自主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都会忽略这一问题,导致在分层作业设计后影响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仅仅是让一组同学做一份,让另外一组做一份,这种虽然进行了作业的分层设计,但却失去了分层作业的实际作用,与之前笼统的完成作业布置相差无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精心挑选一些练习题,既考虑到所掌握的知识点,又能为学生提供有坡度,衔接性较高的作业任务,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分层理念融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数理学科是以数理和时空形态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它不仅是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基石,对人文与社会科学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数理素质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基本素质,更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初中阶段是初等教育阶段,是初等教育的起点和奠基阶段,因此,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发展性等特征。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好数学有着深刻的含义。
1.创新作业设计内容。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就可以首先了解学生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选择更加合理的学习资源与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某书店销售一种课外书籍,进购的单价为10元,销售单价为15元,一个月的销售数量为100本,而每当销售单价上涨2元,就会减少月销售量20本,如何定价才能够保证每个月的利润最大?这种作业不会像传统作业那样枯燥单一,并且其中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影子,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上,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激励与评价相促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激励性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同样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认可,适当的评价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评价,如循环评价、激励评价等,例如,对于学困生,教师应将评价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掌握与学习方面,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中等生,教师应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学习状态,突破自我;对于优等生,教师要提高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
3.着眼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作业分层。
通过课后作业,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并实现有效记忆和掌握。由此可见,布置课后作业,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得到重视,并且需要进行分层布置。课后作业的内容不同,类型不同,能够更为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促使学生自主完成,实现自身综合能力水平的持续增强。比如,在“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课程结束以后,教师可以为综合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布置较为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促使学生读懂其中的含义。而对于综合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相关问题,促使其根据问题中所给出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和归纳,并进行折线统计图的自主绘制。对于综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促使其自主调查家中去年一年的用水量,并绘制出相应的折线统计图,同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4.分层作业模式会对教师备课分组提出一定的要求。
首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确保课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化,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因材施教原则,不但需要对课程的标准教材以及教参等各类辅助教学的资料进行细致地分析,还需要对不同种层次上的学生进行细致的研究,依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能力,紧紧围绕着教学的目标,明确不同种层次上学生学习的目标,设置出不同种类的作业需求,对练习题、课本习题以及补充习题等进行精挑细选,将所布置出的作业分成大概三个层次。其中,第1个层次是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性练习,从而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内容,这部分为全部学生都必须要做的题目;第2个层次则是简单类型的综合题和变式题,该层次主要是重视技能的训练,确保学生做题的速度可以有效提高;第3个层次则是探索能力比较强和综合能力比较强的问题,旨在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该备课之后可以保障每节课程教学的作业量,能够适宜和适量适应各种学生的需求,并将不同种类层次上的作业布置得更具层次性。其次,需要将学生依照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思维活跃程度以及测试分数等各类因素,动态化的分成A组、B组和C组,学生能够依照自身学习数学知识内容的水平自愿性报名,教师需要依照报名的具体状况,在征得学生同意之后,对个别的学生组做进一步调整。然后,在考试之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再次地调整,从而确保:优质学生吃饱,中等学生吃好,学困生跳起来摘果子。从而确保教师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全体的学生都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5.作业数量上的分层。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背诵性的作业,背诵乘法口诀,对于知识内容掌握不够牢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的学生,可以放在课后让其进行背诵,从而给予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乘法口诀进行熟记,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心,对基础知识内容进一步巩固。针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智力发展比较好,知识内容掌握比较快的学生,除去要求其对乘法口诀表熟练地背出之外,还需要布置出课后作业,让其对同种类型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搜集,去精准的背诵和对比,从而确保学生可以超越自我。对于那些表现不佳的同学,老师可以让他们一天一张的学习笔记,而对于那些学习不好,解答问题困难的学生,则要他们每周都要做大量的基础训练。也就是说针对于学困生来讲,教师必须要适量地降低其作业量,降低其课业负担。在除去基础性的练习之外,更需要确保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扎实牢固,教师需要结合教学中的内容,设计出更具拓展性作业给学习有余地的学生,从而确保其作业量可以被扩大,保障其可吃得饱,从而有效提升其学习成绩。
这就需要教师在对数学作业进行设计时,做到全面兼顾,因人而异。依照学生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但能够保障学生比较容易就接受,还可以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作业对其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将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
6.作业难度分层。
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存在差异也是客观性的事实,这就需要寻求出各类学生最近发展的区域,给学生制定出适宜的目标,设计出难易有别的数学作业。下面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课程作业分层设计当作是例子,详细地对作业难度分层进行探究。该单元教学的重点,为教授学生运用绘图的方式探讨数学问题求解的方法,其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运用89-1实例1中的“绘图”的方法来探讨如何求解问题;第二阶段,运用91-2实例的相逢问题的学习方法,探讨如何求解普遍的现实问题。在进行分级任务的设计中,我将自己的任务划分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和选择的任务,其中必须完成的任务是《补充习题》中的相应的训练,而选择任务又分为A、B、C三个等级。
A组的同学们的家庭作业,可以布置与这节课的例子有关的内容,包括基本的技巧和知识,这些都是给那些容易遇到问题的同学准备的。希望通过相关训练,让学生可以掌握这些基础性的知识点。比如,运河有一个矩形的花园,这个花园扩大80平方米,这个花园的长度将会增大10米,宽度将会增大5米。这个花园到底有多大?
对于B小组同学们的作业内容设计,需要和本节课中的知识有关,将基础的技能训练和知识内容变成试题亦或是一般性的综合题设计出本组内的作业习题,这是针对绝大多数接受过培训的学生,保证他们的学业成绩达到预期的目的,并通过一些思考性学习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例如,可以设计出题目:“运河公园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圃,如果这块花圃的长增加10米,或者宽增加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80平方米,现在这块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针对于C组的学生,数学作业的题型主要属于和本节课相关的提高题和训练题,主要是灵活度比较深,综合范围比较广以及创新的意识比较强的数学题目,当作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该类题目面对的是优等生,确保学生可以针对性地接受到拓展训练,在较好地完成B组作业基础之上,再将C组的作业完成,例如可以设计出题目:“运河公园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圃,它的边长增加5米后,面积增加了80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结束语
通过上述不同种作业数量和层次上的分层,可以确保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实际状况,自主性的对适宜的作业进行选择,确保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可显著提升。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应明确新课程标准,将分层理念合理融入到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