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脾论治脉络膜凹陷伴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

2022-12-03武肖斌褚杰王哲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脉络膜视物右眼

武肖斌,褚杰,王哲

脉络膜凹陷(focal choroidal excavation,FCE)是近年来发现的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脉络膜结构异常。其病因不明且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只能依靠形态学诊断。JAMPOL 等[1]于2006 年首次报告了1 例本病。2011 年,MARGOLIS 等[2]将其命名为“局限性脉络膜凹陷”。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广泛应用,这一病变逐渐被认识并得到广泛关注。此类病例发现率逐渐升高,但对其伴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机制及治疗仍有争议。现将中医治疗1 例FCE 并发CSC的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褚某,女,32 岁。“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10 d”于2016 年9 月29 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既往右眼FCE病史2年(图1),未治疗。患者诉10 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未治疗,而后症状未见改善,遂就诊。上述症状加重,无眼红眼痛,伴面部及双下肢肿胀,胫骨处指压凹陷。右眼视力:0.5,矫正0.6。右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可见黄斑区视网膜水肿,余未见异常。右眼OCT 示: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及Bruch 膜复合体层向脉络膜凹陷,中心凹伴有局限神经上皮层脱离,视网膜层间水肿伴少量点状渗出,水肿厚度最高可达336µm(图2A)。中医四诊:患者脘痞纳差,眠尚可,大便稍溏薄,舌淡胖苔白,脉缓滑无力。西医诊断:(1)右眼脉络膜凹陷,(2)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诊断:视瞻昏渺(脾虚湿盛证)。治以温阳健脾,利水除湿。因患者正值孕期,顾虑胎儿受影响而未服药,仅随诊观察。

图1 褚某就诊前(2014年)右眼OCT图像

二诊(2016 年10 月10 日):右眼视物模糊加重,查右眼视力0.3,矫正不提高。复查OCT 示,水肿横径较前扩大,视网膜层间水肿最高处为297µm(图2B)。经沟通后消除患者顾虑,予中药汤剂口服。方选消肿颗粒加减,泽泻15 g、茯苓20 g、猪苓10 g、炒白术15 g、桂枝10 g、陈皮10 g、制半夏8 g、生黄芪20 g、柴胡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三诊(2016年10月25日):患者自觉视物较前清晰,视物变形较前明显改善。右眼视力0.6,矫正0.8。复查OCT 示,黄斑区视网膜中心凹下神经上皮层与RPE层及Bruch膜复合体脱离,神经上皮层形态及位置基本恢复,仅在脉络膜凹陷处残存少量水肿,最高处168µm(图2C)。守方继服7剂,服法同前。

四诊(2016 年11 月4 日):右眼视力1.0。复查OCT,右眼黄斑中心椭圆体带、光感受器细胞内节/外节(inner segments/outer segments,IS/OS)层连续性欠佳、RPE 层及Bruch 膜复合体层向脉络膜凹陷(图2D)。

图2 褚某治疗前后右眼OCT图像

随访:随访5 年,患者右眼视力均为1.0,未再复发。

2 讨论

FCE是指局限性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部分结构向脉络膜凹陷的临床征象[3-4]。FCE 不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sation,CNV)、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CSC 等。有研究[5]发现,活跃性CNV 经过积极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新生血管消退,但几年后原有位置出现FCE 并伴随CSC,说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疾病转归关系。本例患者CSC 消退后,脉络膜凹陷的宽度、深度相较之前均增大,有研究[6]表明,随着脉络膜凹陷宽度的增加,发生CNV 的风险也随之增大。ELLABBAN 等[7]的研究发现,CSC 活动期感光细胞尖端与RPE 层分离,患者的视觉质量下降;CSC 消退期,感光细胞尖端附着RPE 层,视物变形、变暗情况的明显好转,这与本例患者的眼底表现相符,说明感光细胞尖端与RPE 层分离可能是导致患者视物变形的原因。因此,CSC消退后,视网膜外层解剖结构能否保持完整对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意义更大。

FCE 伴发CSC 主要是黄斑区的病变,黄斑色黄居中,《素问·金匮真言论》[8]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依此,有学者[9]提出眼科六经辨证,首倡“视网膜黄斑应属脾脏的精华”。脾主升清,脾阳不振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上泛,湿浊阻滞于目络,且脾虚湿盛会加重黄斑部位的病变[10]。本例患者正值孕期,面部及下肢浮肿,胃脘痞纳差,大便稍溏薄,舌淡胖苔白,脉缓滑无力,四诊合参,辨证为脾阳虚。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反生水湿,湿浊上泛,聚于黄斑。因此,中药方选消肿颗粒化裁方以温阳健脾,利水除湿。方中茯苓、猪苓、泽泻为君药,有利水渗湿而消水肿之功;桂枝、白术、生黄芪为臣药,桂枝温阳化气,气化则水自行,白术补气健脾,即助利湿,又有安胎之效,生黄芪补脾气安胎,三者相辅相成,故因脾阳不振,失于输布、运化不及之水肿,最宜用之;陈皮、制半夏燥湿化痰,共为佐药;柴胡升举清阳而固脱,为使药。患者三诊视力明显提高,黄斑部水肿基本消退,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避免利水之药过量或久用,再守方7 剂后停药,最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总之,独立的FCE 病变对视力影响一般较小,一旦出现相关并发症如CSC、CNV时,则会导致视力明显下降,需要针对性干预治疗。本例患者FCE 伴发CSC 时从脾论治,应用中药治疗,疗效满意,并且后续随访FCE 病情稳定,患者未再复发CSC。以此案例为临床医师治疗FCE 相关并发症时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脉络膜视物右眼
脉络膜厚度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
近视发生发展中脉络膜变化的研究进展
常用电脑,眼镜度数不宜过高
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患者脉络膜厚度的临床研究
脉络膜上腔与手术
掩其右眼
左右眼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一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