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经纬绘图法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研究
——以南美洲为例

2022-12-03赖进贤曾呈进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区域认知南美洲经纬

赖进贤 曾呈进

(1.宁化第六中学,福建 三明 365400;2.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 号)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1]为此,福建省三明市宁化第六中学地理组在福建省中学地理曾呈进名师工作室指导下,开展了应用经纬绘图法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研究。

一、应用经纬绘图法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区域认知”素养和经纬绘图法的内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指出,“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

所谓经纬绘图法,就是教师结合黑板绘图优势,以经线和纬线作为骨架,创造性地将绘图与区域认知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地理绘图教学法。具体来说,经纬绘图法是用能突出区域位置及特征的经线和纬线作为骨架,用成比例的线段、几何图形构成框架来绘制地图,并在绘图中融合区域地理知识,将绘图与区域地理教学有效结合的一种绘图教学法。

(二)应用经纬绘图法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应用经纬绘图法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可能性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地理要素的呈现、联系与整合,以及地理解题时信息的提取与应用都离不开地图。但是,地理教师在应用区域地图时,主要通过投影或课件展示的形式,这些形式有较大的局限性。不同电脑、不同软件之间有时不兼容,以及偶尔停电或设备损坏等对教师教学影响很大,且所展示的地图一般都是现成地图,很难根据课堂进行随时调整,地图应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经纬绘图法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发挥地理教师利用黑板绘图的专业技能,还能促进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育。经纬绘图法的教学步骤主要通过“绘图—析图—导图”等阶段,即用经纬绘图法绘制区域地图,并提取经纬绘图中的信息来理解区域知识,探究区域的不良结构现象,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析图的基础上,挖掘区域最主要特征来构建区域思维导图,探研区域发展问题,从而促进“区域认知”素养的提升。

经纬绘图法可以提升地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可能性。黑板绘图涉及对区域轮廓形状、轮廓细节、比例大小、所跨经纬度等区域知识的掌握。这些对大多数地理教师而言,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而经纬绘图法可以将这种不能变为可能。一个快速而准确的绘图就可以迅速在学生心目中建立一个长期无法磨灭的印象,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再通过绘图过程中的师生交流、指导,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亲近老师,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促进学生学习区域地理,提升其“区域认知”素养最有效的方法。

2.应用经纬绘图法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必要性

区域认知的划分涉及区域视角、情境复杂度、区域知识、区域方法、区域能力和区域观点等六个方面。[3]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上课听得懂,单个知识都能理解,但与区域相结合却无法解题的怪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区域认知的方法不理想、对呈现的区域特征判定不清、单个知识与区域知识不能整合,从而导致区域能力无法有效提升,使其地理知识在区域解题应用中产生困难。经纬绘图法集动手绘图、区域知识获取、综合思维于一体,既有利于促进区域知识的可视化,又有利于理解这些区域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方法,有助于解决地理知识在区域解题应用中的困境,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经纬绘图法通过学生动手绘图,不断摸索地理知识在所绘的区域图上的空间位置及知识的应用组合,提升学生区域地理的认知能力,构建有效的区域认知方法,实现区域知识的有效整合。经纬绘图法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对于区域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取、分析和归纳,进而提升综合思维能力。绘图前必须对区域地图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获取轮廓形状、经纬度位置和区域重要知识,才能设计好经纬框架图,并将框架图与区域位置、特征、关联、影响等重要知识相结合。绘好框架图后,所填充的内容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要填充的要素不能由教师给出,必须由学生根据绘图过程中所体现的地理要素来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将最能体现区域特征的地理要素填充在图中,这种分析判断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区域知识的能力;二是这些填充的地理要素必须围绕某个主干知识进行组织和配制,引导学生根据绘图去思考区域主干知识,从而引导学生从空间的角度去进行区域认知,培养学生区域视角、区域方法;三是思考这些地理要素组合和配制在一起后,对区域的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站在人地协调的高度对区域开发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区域分析方法和区域发展观点,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二、应用经纬绘图法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近年来,宁化六中地理组积极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现以“南美洲”为例,介绍该校地理教师应用经纬绘图法开展“绘图—析图—导图”等阶段教学,从而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抓住区域经纬度特征进行“绘图”教学,促进区域轮廓和区域特征的认知和理解

在区域地理“南美洲”教学中,宁化六中地理组教师抓住区域经纬度特征构建经纬框架图(见图1),并通过五步教学,促进区域轮廓和区域特征的认知和理解。

第一步,抓住区域最关键的经纬度特征构建经纬“十字架”。南美洲的经纬“十字架”横为20°S,竖为70°W,因为20°S 从南美洲的中部穿过,通过20°S 可以迅速理解南美洲的气候特征,是以热带为主的大洲;70°W 位于南美洲西海岸附近,是南美洲区域认知的标志性经线。第二步,对经纬“十字架”进行等分,明确南美洲的纬度位置,为区域定位和区域气候特征的理解打好基础。南美洲北至10°N 附近,南至55°S 附近,取10°N 和50°S,共跨60°纬度,因此将70°W 六等分,明确南美洲所处的纬度位置。将20°S 向东两等分半(同图中所有等分长度相同),便于绘出东部海岸线。第三步,绘出赤道,认知南美洲西海岸及亚马孙河入海口位置。在赤道上绘一条横线,向西一等分,向东两等分,向东两等分处为亚马孙河入海口。南美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亚马孙河入海口在赤道附近,绘出赤道有利于理解南美洲重要的区域知识和区域特征。第四步,连线形成框架,从感官上刺激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南美洲的经纬框架图连线形成两个三角形,将南美洲的轮廓识记由复杂的抽象记忆变为有形且极为简单的几何图形记忆,从感观上极大的刺激学生,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兴奋度,并使其将兴奋度迅速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第五步,注意细节绘出南美洲轮廓图,进一步认知南美洲重要的区域知识,为深化“区域认知”打好基础。绘制南美洲地图要注意三个缺口和两个伸出位置:缺口一位于70°W 和10°N 交点附近,为南美洲重要的海上石油产区马拉开波湖;缺口二位于赤道向东两等分处,为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入海口处;缺口三位于20°S 以南斜线部分的中点,为拉普拉塔河位置。两个伸出位置为巴拿马运河和火地岛。马拉开波湖、亚马孙河(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拉普拉塔平原、潘帕斯草原)、火地岛(麦哲伦海峡)和巴拿马运河都是南美洲重要的区域知识,绘图时融合这些知识,为深化“区域认知”素养打好基础。

(二)抓住区域主干知识进行“析图”教学,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完成绘图教学后,宁化六中地理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区域主干知识进行析图教学,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1.抓住区域主干知识进行析图,把握区域内部的关联

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是建立在自然特征基础上,自然特征往往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气候类型又是建立在因经纬度位置而形成的大气环流的基础上,因此经纬度位置是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重要抓手。区域地理主干知识的学习应以区域经纬度和大气环流为抓手,帮助学生认知气候类型、理解区域气候差异,融合区域地理事物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并以气候为核心进行区域认知,形成区域能力。经纬绘图法的最大优点是将绘图与区域经纬度相结合,这有助于抓住区域主干知识进行析图,把握区域内部的关联。例如,研读南美洲地图,把握南美洲所处的纬度位置(如图2所示),可以帮助学生为南美洲的大气环流认知打好基础(如图3 所示)。再根据南美洲的大气环流分布特点,进而推导南美洲的气候类型(如图4 所示)。

2.探析区域气候存在的不良结构现象,促进区域认知素养提升

在气候类型成因的推导中,引导学生探究南美洲气候中存在的不良结构现象。这些不良结构现象的推导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促进学生地理知识在区域中的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区域认知素养的提升,解决学生地理知识在区域解题应用中的困境。例如,南美洲奥里诺科平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气候、西海岸直逼到赤道附近的热带沙漠气候都属于气候中存在的不良结构现象。现以奥里诺科平原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为例,探析区域气候的不良结构现象,促进“区域认知”素养的提升(见表1)。

表1 探析奥里诺科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培养“区域认知”素养进阶表

(三)整合、归纳区域最主要特征进行“导图”教学,认知区域发展问题,深化区域认知素养

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点,使学生能评估区域发展问题并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经纬绘图法遵循“绘图—析图—导图”的原则,让学生在“绘图”的基础上,抓住“析图”得出的区域最主要特征进行“导图”教学,即整合、归纳区域最主要特征构建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来认知区域发展问题,深化区域认知素养。例如,通过经纬绘图法对南美洲进行“绘图”“析图”,可以归纳出南美洲“暖湿”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推导出其相应的农牧业特点和人口、城市分布特征,探研其区域发展问题,经过整合、归纳,形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如图7 所示。

三、教学实践反思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绘图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经纬绘图和地理学习兴趣

经纬绘图法有两大特点:一是学生都可以动手参与其中,释放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二是构建几何图形形成感官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所以经纬绘图法能够激发学生绘图和地理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绘图氛围,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一是展示学生成果,二是让学生上台分析作业,三是开展竞赛活动等。展示的成果和上台分析选择应多种多样;可以选轮廓绘制较好的成果,也可以选区域填充要素较完整的成果,还可以选区域分析较好的成果。总之,通过不同形式创造轻松愉快的绘图氛围,使绘图能够寓教于乐,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经纬绘图和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如何促进大气环流的学习进阶是提升区域认知素养的关键

学习进阶是对学生连贯且逐渐深入的思维方式的假定描述,即在一个适当的时间跨度下,学生学习和探究某一重要的知识或实践领域时,其思维方式的逐渐进阶。[4]“阶”也可以理解为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个“台阶”(即“水平”),学生迈过这个“阶”意味着他的认知发生了变化,才能提升到更高的一层“台阶”(即“水平”)。在经纬绘图法的教学中,气候是核心,大气环流是探究气候问题,提升区域认知素养的关键。因为笔者所在学校生源较差,为了促进学生大气环流的学习进阶,笔者在教学中设置四个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促进大气环流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见表2)。

表2 区域认知背景下大气环流的学习进阶

猜你喜欢

区域认知南美洲经纬
山西陈醋首次出口南美洲
经纬股份
工会经纬
从亚洲到南美洲
市场经纬
区域认知与其他核心素养的联系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的学习策略
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
市场经纬
南美洲城雕考察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