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化”: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探寻

2022-12-03邱敏招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物理优化作业

邱敏招

(宁德市蕉城区蕉城中学,福建 宁德 352100)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育的主旨之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而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必备环节,学生通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教师通过作业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科学优化的作业是在“双减”背景下的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现状

尽管教育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学还依托“题海战术”,应试题型强化为主的模式在当前教学中依然存在。这些固化的观念、定势的思维导致传统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

一是传统的物理作业设计常常未能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对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基础各异的学生要求完成一致的作业,导致作业设计内容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不匹配,未能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1]

二是初中物理中一些表现为机械强化的重复性作业挤占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疲于应付,给初中学生带来较大的负担,制约了学生在作业环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是初中物理作业偏向复杂的数学计算或过程推导,容易使部分学生出现厌烦情绪。部分教师的观念中依然倾向于训练所谓的难题、新题,忽略了物理学科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本质,阻碍了学生思维多元化发展,增加了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

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探寻规避上述问题的作业设计优化要素。

二、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多维分析

本文以现行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作业设计为例,对作业设计的内容进行多维分析。从作业设计的目的优化、内容优化、分层优化和评价优化四个要素,探寻“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优化方案,达到规避传统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中所存在的典型问题(如表1、表2)。

表1 单元作业设计多维分析(1)

表2 单元设计多维分析(2)

三、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优化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力求做到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从作业设计下述环节进行优化。

(一)物理作业设计的目的优化

作业是一项目的明确、有指导、有内化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调整的重要途径。[2]明确物理作业设计的目的是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创新,要避免“题海战术”并使学生从机械的刷题中解放出来。在作业设计的目的上需关注到以下几点:

1.根据教学要求制定科学的作业设计目标,并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实际设计能力层次不同(基础A、进阶B、提高C)的作业内容,匹配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要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做到作业设计内容的与学习能力相匹配,要取得更好课堂效果,应力求优化作业内容,使之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教师需要明确相应教学的核心知识,围绕核心知识设计典型的作业,如作业设计中的第5、6 两题,通过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设计等非常规条件下测未知电阻阻值的方法并推导表达式,达到突破《欧姆定律》这章的知识难点,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基本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物理作业设计要服务于教学中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目标,如作业设计中的第9 题利用欧姆定律分析输电线的电阻,根据生活常识估算学校布线的距离,从而落实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物理作业设计的内容优化

“双减”政策下,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应关注学生在物理知识获取的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3]如作业设计第5、6、7 题分别引导学生对方案设计、方案评估、模型建构等进行思维训练,解题摒弃了刻板的思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作业设计的理想模式是少而精,单元作业设计建议题量为9−12题,时间控制在30 分钟左右。作业设计能体现对学生认知(包含: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层次要求不同,按照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的作业能与之能力相适宜,如第7 题典型练习结合图像分析,通过一题多解法(包含:列方程法、图像极限法、变化量比值法等)的分析,使学生既巩固本题知识要点又迁移解决一系列同类或相关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在保障学生思维得到必要训练的同时,使其还有足够的精力探寻新的解题思路,学生挖掘潜力的同时减轻了课业负担。正如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述,“当孩子能按自己的愿望积极支配空余时间每天能达到5 个小时,就具备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条件”。[4]作业是课堂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巩固和思维训练的必备环节,但过多的作业却限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科学设计优化精简的作业能更好促进学生思维多元化发展,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物理作业设计的分层优化

教育学家赞科夫的“发展性教育理论”提出:差异是一种资源,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兴趣、动机等内部诱因的引导。[5]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性。如作业设计中区分A、B、C 三个难度分层,分别为基础(知识映射A)、进阶(能力关联B)、应用(素养提升C)三个层级,尊重学生差异,采取分层式布置作业。对于班级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A)努力尝试进阶(B)内容,对于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基础(A)和进阶(B)的前提下尝试解决应用(C)的内容,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重在解决应用(C)并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照此模式对知识基础差异、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作业分层优化,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科学设计与不同群体相适应的作业模块,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与之能力匹配的作业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就有别于传统的“一刀切”无差异的作业,解决了课堂中常出现部分“吃不饱”部分“吃不了”的两难情境,避免学生的学习精力在难度不适宜的作业中受到无谓的消耗,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物理作业设计的评价优化

物理作业评价要针对学生实际,结合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差异,以科学的手段进行客观积极的评价,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获得在相应积极的作业评价,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完成基础(A)作业并提出的常规解法或不完整的部分思路,即采取表扬评价,鼓励其尝试进阶(B)的分析,肯定进步帮助树立学习自信;对于学习层次中等学生,完成进阶(B)的前提下应针对性采取个性化激励评价机制,在给予积极评价的同时指出学生个体不足,使这部分学生积极探索应用(C)的内容,保持进取、不甘落后;对于能力层次较高的学生采取竞争型评价,以更高的标准促使学生形成谦虚的态度、养成严谨的思维。为了强化评价形成导向,评价细节可包括:书写的规范性、描述的准确性、操作的正确性等,从多个维度在不同阶段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实行动态评价,通过个性化、差异化评价达到积极的导向效果。

四、结语

基于学情优化作业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层级作业的问题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递进。作业难度的设定有所差别,真正实现挖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学习空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当期,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在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出可借鉴参考的实践成果虽比较丰富,但普遍还是模式趋同、知识的机械重复巩固偏多,基于“双减”背景的分层作业还相对缺乏。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探寻既有理论价值更有实际意义。

总之,教学目标是对物理教学效果的理想预期,物理作业设计在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更多地考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体差异。通过模块统整、内容分层、素材优化的作业设计,实现教与学的融合,使“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增效”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物理优化作业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留言板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作业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