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传统文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2-12-03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第二实验小学杨英玉

亚太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古诗词情境传统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第二实验小学 杨英玉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有成语、古诗词、楹联、文言文、谚语,均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在教材中融入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同时培养他们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为例,在新一轮的教材修订过程中融入了较多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大大丰富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学生也因此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积极革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尝试将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掌握更多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措施。目前来看,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较好地渗透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可以高质量开展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学,所取得的成效和积累的经验值得肯定。本文基于当前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传统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更进一步展开探究,现作如下的论述。

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必须包括三个重要环节,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只有始终确保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才可以实现最佳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应努力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确保学生可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传统文化,实现理想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一)教学目标中渗透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的重要基础,可以直接影响到后续教学成效。为确保传统文化教育成效,教师必须重视在教学目标中渗透传统文化。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终指向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在教学目标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立场,始终将学生放在重要位置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极力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教学目标包括三点:一是可以增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和认同;二是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化为身体中的记忆,并在生活实践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更佳的亲身体验;三是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结合起来,发挥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引导价值,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学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教学过程足够丰富和有趣时,势必可以吸引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更加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总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应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点。

一是把握好节奏感。即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童谣、吟诵诗歌,在吟诵过程中感知先人的智慧,更好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这一古诗作品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节奏地吟诵,在一遍遍的吟诵中感知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的音乐、视频功能为学生创设“节奏感”的情境,达到寓教于乐和润物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传统文化。若是可以,应该将关于“清明”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效对接起来,以此增进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是体验性。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应努力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知识,获得良好的体验性,不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处于抽象阶段。比如在学习关于元宵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灯笼和猜字谜;端午节时可以组织学生拔河和制作香囊。总而言之,要努力让学生在部编版教材和语文课堂上真实接触到传统文化,确保学生可以“摸得到”、感知得到传统文化的动人与多彩。

三是生活化。即应该将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这两篇课文的教学中,除在课堂上向学生引入“二十四孝”、孝敬父母与尊老爱幼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故事,通过互相分享和沟通,让孝道文化可以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教学评价中渗透传统文化

除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外,教师还应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评价中,通过教学评价掌握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时的成果与不足,继而开展针对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具体来说,在挖掘部编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时,教师要同步思考将传统文化教育成效纳入教学评价中,动态获悉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比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家国情怀和珍贵品质,帮助他们以周恩来同志为榜样树立起远大目标。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应该重点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养成情况。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从课堂着手,也可以延伸至学生的生活中,站在学生的立场,引领他们去了解和体悟,使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启迪。

二、注重多种有关传统文化教学情境的创设

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想让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入脑入心,教师应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在特定的情境中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创设有关传统文化的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以此吸引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全程感知优秀传统文化。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部编版教材中所含有的较多传统文化知识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或课外创设生活化情境,将生活元素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中。比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核心思想是“爱国”,这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以来一直秉承的核心精神,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优秀传统文化。爱国情怀体现在生活实践中,所以教师可以较容易地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化情境中感知爱国情怀和践行爱国行为。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为极力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更加自主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应借助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有趣的学习活动中。比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这一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预习阶段和课堂教学时均考虑创设问题情境。在预习阶段,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古代先贤读书的小故事?可以从教材和互联网上试着收集一些你们喜欢的小故事。”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具体的问题由学生探究,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深入学习和感悟传统文化知识。

(三)创设游戏情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而且可以激活创造力。针对于此,在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可以多创设学生所喜欢的游戏情境。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知识时,除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爱国精神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朗诵活动和动手实践活动。以动手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作香囊,还可以一起拔河。相信通过设计这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满心欢喜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对端午节有更深厚的情感。

三、丰富传统文化的教学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教学途径,重点从“汉字”“古诗词”“启蒙文章”这三个教学途径着手。

(一)利用好汉字教学

汉字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字之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每一个汉字都几乎凝聚着一个有血有肉的生活情境。为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识字、写字至关重要,教师要将汉字教学视为传统文化教学的强有力途径。比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天地人》这篇课文教学时,最重要的便是帮助学生会写“天、地、人、你、我、他”,并可以对“天地人”“你我他”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白汉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

(二)利用好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有无与伦比的教育价值,应该将其视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好古诗词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较系统地接触五律、七律、唐诗、宋词、元曲等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古诗词学习活动,丰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途径,尤其是应该将校园内的古诗词朗诵和比赛活动视为重点。

(三)利用好启蒙文章

在传统文化中,不乏有教育价值的启蒙读物,《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百家姓》均是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为此,教师应该利用好当前已有且适合学生的启蒙文章,有力渗透传统文化。总体来说,小学阶段学生可以浏览和阅读的启蒙文章较多,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和课余时间多阅读,自主进行启蒙教育。

四、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路径

为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确保他们在多种情境下均可以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路径。除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让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活动,共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除此之外,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提出了较多先进的教育思想,至今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路径时,教师可以尝试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即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空间。通过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践行“六大解放”思想,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听、说、读、写”,其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势必更加深刻。比如在解放学生的时间时,教师应贯彻执行好“双减”政策,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浏览和学习自己所喜欢的传统文化知识。相信当学生学习自己所喜欢的传统文化知识时,身心均可以处于舒适状态,学习积极性可大大提升,能实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预期目标。再比如解放学生的嘴巴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传统文化知识,互相沟通和交流,以求共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要努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在优化和创新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传统文化教学策略时,教师要始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展有趣、有效、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发挥出语文课堂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猜你喜欢

古诗词情境传统
踏青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