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督导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与思考

2022-12-0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林贺忠

亚太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教案督导教研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 林贺忠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常规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靠教学常规来保证,教学目标靠教学常规管理来实现。我区中小学整体教学质量连续几年得到稳步提升,与各校抓实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是分不开的,全区上下形成了“狠抓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的共识。

教学常规督导,督学使命在肩。责任督学进校园,要把学校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监督和指导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检查常规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导和帮助学校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下,基于教育督导的视角,笔者结合教学常规督导的切身体会,认真分析我区中小学校教学常规的问题现状,并就如何提高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效性进行思考和探索,以期对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有所帮助。

一、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问题现状

对学校教学常规实施专项督导的过程中,通过推门听课、查阅资料、座谈走访等方式,从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了解我区中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情况。督导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在落实教学常规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

(一)常规管理不给力,工作落实不到位

督导中发现部分学校没有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制度,抓常规工作决心不够、力度不足,常规管理不讲章法,导致教学乱了阵脚。具体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组织全员学习、培训,教师不明确教学常规具体的要求和考核办法,教学常规的重要性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付诸行动。二是检查考评不到位。学校组织的教学常规检查流于形式,精细度不够,甚至连检查结果都给省略。三是整改要求不到位。有的学校只是简要反馈大体情况,对问题蜻蜓点水,不做整改要求。四是结果运用不到位。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情况未能与职称评聘、绩效工资、评优评先等关联挂钩,没有形成相应的奖惩机制。教学常规管理松散,工作落实不到位,使得一些学校的个别教师存在“你查你的,我做我的”“查和没查一个样”的错误思想和抵触心态,而落实教学常规的自觉行为更无从谈起。

(二)课程实施不均衡,教学活动不规范

小学重视语文、数学等考查科目,而忽视其他技能科的现象比较突出。从抽查的部分学校教学常规检查记录来看,大部分只有语文、数学学科的记录,其他学科少有体现;在合理实施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设“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等方面都比较欠缺和滞后;综合实践、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专业化程度低,跨班级、跨年级兼课多,课程实施力度不均衡;语文、数学的科任教师兼任本班其他学科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学校虽然课程表是按省颁计划编制,但实际并没有按课程表上课,没有严格执行课时规定,擅自将一些技能科课程挪作他用,教学活动不规范。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力不均衡,没有正确把握课程标准,对技能学科的教学常规管理不到位,各学科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整体教学质量黯然失色。

(三)教案编写不用心,课前准备不充分

每到一所学校督导,首先深入课堂听课,每次听完课后检查当堂课的教案。所听的试卷讲评课、习题讲解课教师都没有写教案,其中有个别讲授新课的教师也交不出教案,使用电子教案的教师出现上课与教案“两张皮”现象。学校对教师备课过程的监管缺乏有力措施,教师备课的具体环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学校教案检查走形式,教师写教案就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教案编写失去意义,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不到作用。学校和教师对集体备课重视不足,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集体备课活动有名无实,营造不出教研氛围,集体智慧得不到发挥,导致整体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教师教案编写应付了事,课前准备不充分,甚至不备课就进课堂“现场直播”,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四)教学理念不更新,课堂效果不明显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法简单,没有树立“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观念,“满堂灌”的现象严重,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表演,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烦躁;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对学情了解不全面,很少关注学困生,做不到面向全体,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深入细致,课堂练习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教学重点无法把握,教学难点无法突破;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课堂纪律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上学生交头接耳甚至打瞌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理念指导实践,教学理念不更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落实不到位,教学方式运用不得法,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不明显。

(五)作业设计不科学,批改过程不精细

部分教师作业设计没有针对性,没有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作业,语文、英语只是一些简单的抄写作业;作业批改存在不足,批改不及时、不仔细,学生订正后没有进行二次批改;作业批改格式不正确,不够认真,作业批改粗略,一大题用一个勾,连一些错别字都没改到;作业批改不注重运用短语加等级,部分语文写话作业批改简单,甚至没有评语,作文批改不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作业管理没有立足于精心设计、增强实效、精细批改,对于作业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没有及时分析原因,就难以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便是一句空话。

(六)校本研修不扎实,课题研究不深入

大部分学校的校本研修成效低下,依然存在“重形式、弱过程”的问题,没有实实在在地开展,主要体现在:教师听课记录简单,评课只讲优点、不说不足、不提建议,有的听课笔记出现造假现象;课后反思不足,简单的几行字,不重不轻、不痛不痒、可有可无、聊以应付;研修活动无法做到常态化开展,难以持之以恒;教师参与率低,校本研修主动性不高,是“要我做”,而不是“我要做”;部分学校课题研究开展严重不足甚至空白,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个别学校课题呈现的是老课题,或只有一两个课题,显得学校课题研究不成氛围、孤灯只影。课题研究不积极推进,校本研修没有落到实处,教学实践得不到教学理论的指导,难以构建学科教学的新模式。

二、提高学校教学常规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责任督学进校园全面了解学校的教情、学情状况,对学校教学常规各环节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评估,深入细致查找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校优化和改进教学常规管理措施,提高教学常规管理实效性,从而达到以督促教、以导促学的目的。

(一)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从严落实常规制度

学校管理机制建设是教学常规持续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必须不断健全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让每位教师明确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和各环节具体要求,从严、从细、从实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要敢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做好检查情况记录,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二是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使“学常规、明目标、重过程、抓落实”成为共识,把教学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三是要强化检查结果的运用,把教学常规工作列入绩效量化,运用于各项考核奖励中,使教学常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建构高效教学过程

教师只有规范教学行为,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一是要认真备好课。要引导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教学内容和实施策略,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认真撰写教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不得出现无备课的教学。二是要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要苦练教学基本功,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要积极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课堂氛围,努力让每节课都有生机活力,追求提高教学实效。三是要精心设计和布置作业,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要求作业设计紧贴教学目标,做到总量控制、学科平衡、提质增效,作业批改要及时,作业反馈精准,对学困生实行针对性面批指导,体现人文关怀。

(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教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学习”的问题。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养成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合作学习、完成作业、纠错订正等良好习惯。二是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了才能产生学习动机,才能更好地确定学习目标,自觉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才能做到上课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正确归纳知识、善于总结反思。三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其增强学习自信心、成就感,提高思维灵活性、独立性和反思性,真正做到能学、会学、善学。四是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的心理素质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要注重引导学生好奇心、坚韧性、自控力、情绪管理等心理因素的健康发展。

(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要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通过教师培训、业务竞赛、课改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拓宽校本教研渠道,创建校本教研特色,全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加强团队合作共促教师专业成长,组织开展“手拉手帮教”“师徒结对”等教学帮扶活动,促进教师之间对话交流、互助探讨、资源共享、团结协作。二是要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选优配强教研组长队伍,辐射带动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强化学习与培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教学能手、教学名师,在绩效工资量化、职务晋级考评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照顾,提高学科带头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积极营造人人争当“领头雁”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加强教研活动的制度保障,充分考虑教师的差异与教研实际需求,结合校情制定教研活动的基本规范,包括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并在人员和经费方面提供保障,确保教学和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督在落实,导在引领。“导”要导在点子上,“督”要督到关键处。责任督学对教学常规“把脉问诊”“开出药方”,学校在认清教学常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后,根据“问题必整改,整改必到位”的要求,对标对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落实落细整改措施,问题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做到“药到病除”,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教学常规落地见效。

总之,学校要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扎扎实实把教学常规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做出实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实现更高的办学目标。从严从实抓好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良性运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是教育督导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教案督导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半张纸》教案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