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鞋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2022-12-03福建省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刘飞飞

亚太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鞋类互联网+中职

福建省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刘飞飞

以往中职学校鞋类专业教师在教学时,只能通过课堂面对面讲解,依托黑板呈现知识点结构,以此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但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且局限,无法将带有抽象性的知识点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效率不高。信息化教学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课堂为学生展现专业知识,活跃教学氛围,也使得教学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对鞋类专业知识点的掌握。可以说,对于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而言,信息化教学手段起到积极优化作用。虽然信息化教学手段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依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教学能力,掌握信息化特点,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教学功能,达到鞋类专业教学目标。

一、“互联网+”背景下影响中职鞋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因素

部分中职学校教师长期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下,认为自己所积累的教学经验足以达成教学目标,也在以往教学过程中适应传统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教学秉持排斥心理,认为该教学方法并不能达成教学目标,这一观念问题也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方向已经出现明显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已经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无法满足当下鞋类专业学生发展需求。虽然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也通过短视频、模拟仿真等教学技术完善教学过程,中职学校学生也因此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但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与鞋类专业知识融合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信息化教学的作用也并未充分发挥,不仅影响教学开展,更影响中职学生于学习过程中的提升。

信息技术的发展能推进中职教育改革,为中职鞋类专业教学提供相对便利的条件。许多中职学校为打好教学基础,使教师获得更多样的教学设备,开始增加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智慧教室等建设,试图通过此方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有效性,使传统教育能够逐步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就现有的教学情况而言,这些带有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应用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意识,不愿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缺少针对教师的系统培训,教师未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具体应用方法,也并不知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使得中职鞋类专业教育一直处于以往的教学形式下,未实现质的飞跃。部分中职学校也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培训对于教师的重要性,通过聘请专家或是开展信息化教学讨论会议等各项举措,尝试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通过教学经验的交流,深化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每位教师都能掌握信息化教学技巧。但培训缺乏针对性,每个学校的文化背景不同,学生特点和专业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针对学生特点、专业类型以及学校问题制定更具规范性的培训方法。统一的培训方式不但无法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还将导致教师出现教学观念混淆、教学方式无法适应学生特点等问题,直接影响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提升中职鞋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完善制度,激励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就问题而言,可发现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程度不足,即一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存在片面认知,无法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愿尝试新式教学方式。基于此类内容展开分析,教学并非仅限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而是从局部到整体的综合教育、教学模式。若想切实提升中职鞋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还需以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式展开分析与探讨,基于教师现状从认知角度实现转变。

以问题内容为例,部分教师限于自身能力或是接受新生事物相对较为缓慢的原因,于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快速适应教学内容,自然亦无法实现有效教学。就此原因实现对策,还需出于激励角度引导教师实现自我提升,以教师职责、教师责任心等一系列内容实现引导,以校内重视为实际前提引导教师实现发展,基于相关工作的完善及制度的规划引导教师关注、解决实质性问题。结合鞋类专业的教学情况,信息化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能够将制作过程、制作细节、制作材料分析等以往需要教师花费大量课堂教学时间、大量资源以完成教学设计的内容通过信息化直观呈现并展现,吸引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由此,可基于实际引导教师发现此类因素,基于信息化教学的资源便捷性、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特点使教师于实际过程中重视这一情况,进而加快学习进度,以此解决问题。

针对部分教师较为排斥信息化教学的问题,还应以问题的核心展开分析。从问题所述内容可以发现,这些教师较为排斥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其应用能力较差,而这一能力可及时通过制度的完善实现补足。教学机构要引导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对教学方法、设计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如教学机构可结合实际,以中职学校的现阶段实际情况,结合教育领导部门的相关制度实现对教师评价、评级的制度优化,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作为教学过程中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应用指标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为提升教学能力、展现教师水平,中职学校能够基于教师现阶段情况进行对教师的引导与评价,以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评定与教师聘任过程中的主要参考因素之一,基于制度优化实现架构,以落实结果作为契机,引导教师主动学习、提升,进而以评价与激励制度促进教师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

(二)开展多元化培训,保障信息化教学效果

开展教师培训能够在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使教师更全面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但教师教学特点存在明显差异,统一化的培训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课程开展多元化培训。首先,转变教师传统教育理念,为教师讲述关于信息化的理论知识,让教师认识到信息化教学优势,以此强化教师教学素养。其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培训,侧重于如何规范化使用信息工具和软硬件设施。许多具有丰富经验的中职教师,更愿意选择以往的教学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其不愿接触新鲜事物,无法掌握信息技术要点。因此,在培训期间,应细化信息设备使用方法,明确教师视频剪辑技巧、教学资源获取方法以及智慧教室等使用途径,提出信息技术教学便捷性,使每位教师都能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再次,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课堂设计,让教师接触慕课、微课等教学方法,将传统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式教学,使信息化教育更具有效性。最后,提高教师信息化专业技能。鞋类专业涉及许多知识点,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有助于教师对专业资源库以及在线课程的掌握,以此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中职学校教师主要围绕三个年龄阶段——其一为青年教师,其二为中年教师,其三为老年教师,不同年龄段教师应采用不同培训方法。青年教师本身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更为深入,对于信息化教学的熟悉程度更高,所以,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以拓展性和发展性培训原则为主,基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引导青年教师不断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以此满足鞋类专业教学需求。中年教师既带有青年教师的活力,又在以往工作中总结了许多成功教学经验,针对中年教师可以培养教师综合应用技能为主,发挥中年教师的双重优势,建立以中年教师为核心的信息化专业教学队伍,以此起到榜样作用,形成信息化教学氛围,使每位教师都能在信息化教学氛围下开展知识讲解。许多资深教师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能够通过自身对学生情况的掌握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但此类教师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较短,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远低于青年和中年教师,为此,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培训,先引导这些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简单技能,以此逐步调整培训难度,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基础上,使每位教师都能做好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完美融合,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鞋类专业知识点较多,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基础教学课程,还要针对平台课程以及实训课程等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为此,鞋类专业教师可积极与相关专业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结合中职鞋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分析现阶段学生成长特点,根据学生特点及本校的发展需求制定多样化教学策略。

以往发展过程中,常出现信息化教学与专业知识点不匹配的情况,为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策略,如针对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视频教学的方式开展知识讲解。为达到知识巩固,还可录制一些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后观看。这种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的方式也可推动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使信息化教学达到理想状态。

(三)定期调整,综合分析探索实现发展

为解决问题,还需结合实际,将培训过程实现常态化、动态化,即根据实际不断调整,以定期调整的方式寻找最为有效的培训方法,通过实践经验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解决培训过程中培训质量、效率较低的问题。就实际而言,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用的内容,如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均与教师自身情况有关,而培训正是为提升教师水平,以此实现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实际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就这一点而言,教学过程中还需切实实现对培训的定期调整,以此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

结合实际而言,可将针对中职鞋类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分为不同阶段,以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三个阶段作为培训优化的主要阶段,根据实际实现细致内容的动态调整,以此实现问题解决目的。培训前,中职学校可基于实际展开培训规划,结合鞋类专业的教学实际情况,基于教材、教学方向、学生职业规划等内容设定教学内容,以鞋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等实际过程中对学生具有作用、起到实质性效果的内容作为教学培训的主要内容,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结合实际而言,便是基于教学内容,以信息化教学方式分析应如何设计教学内容,进而基于教师角度实现培训方案设计与规划,确保教师获得提升。培训中阶段的调整与探索则重点着力于课程效果分析、培训中教师反馈等内容,根据教师教学经验结合实际培训内容实现调整,以有效的实践内容与方式作为培训重点分析、展开的方向,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及时沟通与调整,进而就教学设计与实施实现动态反思与分析,就出现的问题、教师教学实践中发现的情况展开分析与探讨,以答疑、调整保证培训效果。培训后阶段主要针对探索实验展开,即中职学校于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教师于教学过程中基于实际角度验证教学有效性、探索教学课程,通过培训所得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实际过程中面向鞋类专业学生展开的教学实践,以此反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的内容、应展开的项目,进而以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鞋类专业学生的发展、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这一过程中,学校可基于实际对教师实现激励,以鼓励探索、鼓励实践的角度促进教师于培训后主动展开探索,促使教师进一步探索的同时实现中职学校鞋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营造教研氛围浓厚的教师学习环境,以此促进教学方面的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中职鞋类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还需以突出实践、重视实际为基础,以教师能力提升为目标,基于相关方向实现发展的同时解决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问题,使其适应当前乃至未来必然实施的信息化教学,于教学中凸显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研究从“互联网+”背景出发,以中职鞋类专业为例展开分析的目的在于以教师能力的提升促进发展,将信息化教学这一当前、未来所具备较强教学优势的教学方法及对应内容予以切实实施,保障中职教学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实现教学能力与人才培养的同步提升,促进中职学校教学的实践作用与价值得到进步。

猜你喜欢

鞋类互联网+中职
《Romantic 甜美》系列鞋类设计作品
《Romantic 清新》系列鞋类设计作品
2018年ISO发布的皮革和鞋类相关标准(见表4)
《鞋类钢勾心》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发布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