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返贫阻断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2022-12-03周海军

山西农经 2022年1期
关键词:婺源县预警贫困户

□周海军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和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历经8 年,我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脱贫攻坚这项举世瞩目重大战役中,江西省婺源县打了一场胜利的攻坚仗。然而在取得伟大胜利的同时,更加应该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不易,在后续工作中切实做好返贫阻断长效工作,构建有效机制。

文章就脱贫后的返贫类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农村返贫的现状和原因,探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农村返贫阻断长效机制的思路和对策,为解决返贫问题提供了思路。

1 返贫类型

1.1 健康型返贫

健康型返贫现象与突发重大疾病相关。脱贫户因为突发重大疾病或慢性病恶化,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疾病治疗,巨额治疗费用导致他们的经济状况又陷入谷底,出现返贫情况。这种返贫类型在目前国内农村返贫现象中比较多见。

2016—2019 年全国建档立卡脱贫户中,因病致贫及因病返贫的户数分别为553 万户和734 万户,合计占全部贫困户的42%以上[1]。可见,健康型返贫是导致返贫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返贫问题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调查发现,在江西省婺源县全面扶贫对象中,70%以上是老弱病残人士。他们文化程度低,随着年龄不断增大,返贫可能性较高。此外,目前婺源县扶贫对象的收入主要通过体力劳动获得,一旦生病或发生变故,家庭收入岌岌可危,返贫风险较大。

1.2 能力型返贫

在对我国返贫现象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导致返贫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返贫人口能力不足、综合能力和素质低。能力型返贫类型指的是脱贫户因自身能力欠缺,学习、劳动、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等能力不足,导致脱贫后很快又陷入贫困[2]。对于这类返贫户,能力不足是其返贫的最主要原因。对这部分人口进行帮扶,往往只能一时脱贫,如果不提高他们的能力,返贫是迟早的事。

调查发现,婺源县贫困村中,脱贫人口年龄整体偏大,就业技能不足,学习能力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基础,对他们开展扶贫工作存在很大难度。扶贫对象中,很多人没有耕地,而且受到就业和发展的限制,只能在保安、园林、保洁等行业工作,收入稳定性相对较差,收入水平总体偏低。能力不足导致再次返贫是目前返贫阻断工作中的难点。

1.3 观念型返贫

调查发现,婺源贫困地区扶贫对象自身观念落后。一些被帮扶的贫困人员依赖扶贫政策,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积极上进的决心和行动[3]。一些贫困户在脱贫后依然具有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习惯了接受“给予”,不思进取。只要中断帮扶,他们就会再次返贫。

1.4 政策性返贫

就目前婺源县脱贫村扶贫工作开展现状来看,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占贫困户总收入的1/2 以上,这种扶贫结构会导致很多贫困户脱贫后难以维持,出现返贫现象[4]。

1.5 供给型返贫

当前,许多脱贫农村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供应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一旦脱离政府供应,发生返贫的风险随之升高。

1.6 监督型返贫

监督型返贫是指扶贫监管部门对于扶贫工作人员监督不足,扶贫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有效执行相关工作,相关政策和补助落实不到位,导致脱贫户返贫的现象。这种返贫现象和扶贫、监督等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不力有关[5]。

2 乡村振兴背景下返贫阻断的必要性

返贫现象是扶贫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相关制约因素和条件变化,导致脱贫户经济收入波动而重新步入贫困行列。返贫现象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非常不利的,也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新时期,要帮助婺源县贫困人口真正走出贫困、走向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实施返贫阻断很有必要。广大扶贫工作者应时刻警醒,政府要提供政策、资源等众多支持,帮助贫困人口真正走出贫困、走出一条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要确保全面扶贫工作获得长期胜利和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扶贫工作中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主题教育和志智双扶活动,催生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致富锐气[6]。

防返贫小组要重视脱贫攻坚中的返贫问题,坚持脱贫攻坚“回头看”。通过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各类问题,制定返贫阻断的长效机制。建立三级包保责任制,逐一落实包保责任人,由县处级领导带头推进,乡镇和行业部门领导亲自督办。制定排查台账、问题清单、入户调查表,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确保预防返贫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针对返贫现象,做好必要的排查和分析工作,制定有效阻断措施,为乡村振兴成果巩固打好基础。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农村返贫阻断长效机制的对策

3.1 完善返贫阻断机制,构建动态监测体系

就农村返贫现象来看,婺源县返贫类型比较多样。只有明确脱贫户返贫的类型,才能够对症下药,及时阻断返贫现象,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首先,婺源县要加速构建动态监测体系,完善返贫阻断机制。婺源县要成立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应由镇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各部门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

其次,要加速完善低收入人口台账管理、返贫防控、精准帮扶、带贫益贫等帮扶救助长效机制,用好防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7],及时发现、反馈、研判返贫风险。持续关注全镇脱贫户、一般农户的最新情况,特别是因病、因意外事故导致支出占比较大和出现生活困难的群众。将这类群众纳入常态化监测,及时对接民政、医保、就业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做到发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

再次,定期开展入户帮扶工作,坚决杜绝返贫情况。为了更全面地掌握脱贫户的动态,应该持续开展常态化信访排查。分月、分类、分村建立各类信访台账,按照挂片领导牵头、部门负责的原则,逐户核实研判,提出整改措施。制定整改台账,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每半年组织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开展1 次“再见面、拉家常、真关爱”活动,对基础差、底子薄的困难户开展慰问,提升群众满意度,切实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坚决守住“不发生负面舆情”的底线。

最后,对脱贫户建档建卡,实施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脱贫户的经济状况和生活困难,为返贫类型分类提供依据。及时发现返贫突出问题,为脱贫和返贫阻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8]。

3.2 构建返贫预警评价机制,优化预警指标选择

为了更好地为返贫阻断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方法支撑,促进返贫预警机制构建,动态监测管理返贫现象,婺源县要结合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选用科学方法构建返贫预警指标体系,对不同类型的返贫现象进行评价。为了确保这一返贫预警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需要针对脱贫户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对地区脱贫户的深入访谈和沟通,了解脱贫过程。对婺源县相关脱贫攻坚工作干部进行访谈,了解地区从贫困走向脱贫的过程。对返贫人员进行调研,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返贫现象[9]。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对脱贫户、扶贫干部以及帮扶人员等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他们对返贫预警机制的认知和反馈情况,分析返贫预警机制构建中的不足和问题。

构建返贫预警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中,验证评价体系是否科学、有效,检验相应指标是否科学、合理,对预警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促进评价体系优化合理。

3.3 主观阻断和客观阻断结合,有效提升返贫阻断成效

3.3.1 主观阻断

要减少和解决返贫问题,必须让脱贫户从主观上调整思想认识,真正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研究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健康型返贫现象,应该尽快完善健康保障机制,将农村地区大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减轻脱贫户因疾病返贫的情况。针对脱贫户做好重大疾病、慢性病的预警和预防工作,为他们提供身体健康检查服务,建立疾病预警机制。应当强化和相关医院之间的合作,为脱贫户提供疾病预防和有效帮扶。要加速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从医疗保障层面避免脱贫户因疾病带来巨大开销,降低返贫风险。

针对观念型返贫现象,需要从思想认识上改变脱贫户的错误认识。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发现,部分贫困户由于受教育水平低、思想意识落后,找不到致富对策或者对贫困现状坦然接受,不思进取。这是导致观念型返贫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婺源县在开展扶贫和防返贫工作中,要深刻认识到扶贫的重点不是送钱、送物、送政策,关键是送思想[10]。针对部分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依赖思想和“得过且过”消极思想,要想方设法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改正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在防返贫工作中,要积极组织贫困户开展思想脱贫教育,深入持久宣传扶贫政策,耐心细致转变群众观念,重点从帮助贫困户解开思想疙瘩、拓展脱贫思路、提振致富信心、强化感恩教育等入手,以“不等不靠搞发展,一心一意谋致富”为主要内容,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觉摒弃“等、靠、要”思想,激活他们自力更生和自主脱贫的内生动能。

针对能力型返贫现象,要注重改善脱贫户学习、劳动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脱贫户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学习机会,组织脱贫户参加专项技能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例如,组织脱贫户参与科学养鱼管理技术、鱼病防治技术、鱼塘管理主要措施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对水产业发展中容易出现的困难进行讲解和指导,并现场解答脱贫户提出的问题。通过有效开展培训工作,增强脱贫群众通过种养致富的信心,使脱贫户掌握种养技术,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让脱贫户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获得谋生能力,可以减少因能力不足导致的返贫问题。

3.3.2 客观阻断

要解决好返贫问题,单独依靠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综合利用多方资源和优势合作共建,才能够真正完善返贫阻断机制,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

政府在返贫阻断机制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确立有效的工作指导文件,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坚持“四个不摘”总体要求,明确原帮扶干部、联系领导为户、村防返贫监测责任人,每周开展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排查跟踪服务,确保反馈及时、帮扶有效。实施“双业”提升工程,开展扶贫车间及扶贫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带贫能力。同时,利用地区特色产业,强化电商扶贫,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社会方面,要加快相关技术研发,构建全覆盖防贫预警监测、大数据智能化跟踪管理机制和综合性广领域救助体系,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形成自上而下的多部门联动预警方式。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阻断返贫现象,确保扶贫工作成效。

4 结束语

婺源县脱贫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新时期做好返贫阻断工作至关重要。返贫阻断工作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升治理能力和确保城乡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建立脱贫户返贫动态预警识别机制,理清脱贫户返贫的根源,探索农村脱贫户返贫的类型并进行有效识别,有利于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开发制度和政策。

猜你喜欢

婺源县预警贫困户
数字孪生乐安河流域预报调度体系构建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关于婺源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化保护研究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江西省婺源县旅游业功能区与农业功能区空间布局构建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