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态学语境下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安吉县鄣吴镇为例

2022-12-03陈美英

山西农经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

□陈美英

(中共安吉县委党校,浙江 湖州 313300)

共同富裕,文化先行。传承好、弘扬好乡村文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探索乡村共同富裕密码,应将文化作为重要影响因子,深入分析和研究乡村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科学规划乡村产业振兴路径,既提升“颜值”,更增加“气质”,让乡村真正体现生态美、人文美,从而推动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 文化生态学语境下乡村文化发展的问题

文化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发展规律的科学。文化生态学遵循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原则,只有综合研究人、自然、社会、文化等各种复杂因素,才能弄清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文化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乡村是一个多元功能复合体,具有与城市形成鲜明区别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特征。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对乡村文化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得乡村经济长足发展,乡村文化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乡村文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场域发生空前变化,人员流动、生态改变、经济发展、治理模式等使乡村文化逐渐失去其生存发展的原始土壤,乡村文化发展不能动态适应乡村变化,出现了文化生态失衡等诸多困境[1]。

1.1 乡村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

乡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其生长、依存和发展的环境都存在天壤之别,二者没有优劣之分。而在乡村发展的实践中,容易忽视其产生和发展的自然空间,忽略其赖以维系的历史维度,盲目将城市文化引入乡村土壤,乡村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例如,在规划建设方面,机械地加入现代建筑风格,乡村农宅失去原有风貌,中国传统建筑样式所承载的审美文化情趣、古民居门楣楹联所寄寓的人文艺术志趣都消失殆尽[2]。

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产业雷同、产品同类现象严重。许多乡村文化旅游纪念产品虽标上当地名号,但产品外观和功能如出一辙,一地若兴起,定有其他地方紧跟其后,例如“玻璃滑道”一类的旅游产品。而在乡村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方面,往往采用生搬硬套、“无中生有”的方式,效仿城市文化建设模式,当地传统文化发展出现断层,乡村风貌遭到破坏[3]。

1.2 农民传统价值观念滑坡

农民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农民的价值观在现代与传统文明的碰撞中逐渐发生改变。当传统文化不能满足生活所需时[4],农民的价值取向、道德判断标准就会发生变化。现代社会中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思想已渗透到了乡村文化中,团结互助、重义轻利、勤劳节约、艰苦奋斗等淳朴民风遭到破坏。乡村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发生改变,导致农民价值观日益滑坡,丧失了乡村文化自信[5]。

1.3 乡风民俗生存空间逐渐萎缩

当前,在西方文化、城市文化、网络文化等因素的冲击下,乡风民俗、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已逐渐失去其原有形态,乡村文化在经验层面、话语层面和规范层面几乎同步发生不可逆转的激变,农民对本地语言、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出现认同危机,又因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频繁,乡风民俗更是失去其生发、继承与展现的本体而日渐式微。

在工业化的冲击下,乡村自然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乡村土地选入城市工业发展的范畴,一些无法复刻的历史文化景观遭到毁坏,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因人员不足、经费短缺等因素停留在制度层面而缺乏落实[6]。

2 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将繁荣乡村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列为乡村振兴的基本任务之一,指明重塑乡村文化生态、解放村民落后思想观念,是解决乡村自然与文化生态失衡、发展千篇一律等现实问题,最终实现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以安吉县鄣吴镇为例,发现其作为典型中国传统文化村落,在自然环境保护与利用、乡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创新等方面遵循生态规律,形成了自然、环境、文化的和谐共生。安吉县鄣吴镇的具体做法可为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7]。

2.1 鄣吴镇基本情况

鄣吴镇位于安吉县西北部,与安徽省广德市交界,是浙皖边贸重镇。镇域总面积49.5 km2,下辖6 个行政村,总人口约1.2 万人。鄣吴溪自西南向东北贯流全境,孕育了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鄣吴镇山水秀美,历史底蕴深厚,被评为中国最美历史文化小镇、中国森林文化小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古文物保护利用重点村,吴昌硕故居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独具特色的归仁里老街列入浙江省首批文化创意街区。近年来,鄣吴镇始终坚持生态立镇、文化强镇、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是安吉县的文化重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与自然、社会、经济繁荣共生的道路[8]。

2.2 鄣吴镇发展乡村文化具体做法

一是重视环境保护,守护乡村文化自然风貌。优良的自然环境,是孕育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是农民安居乐业的自然禀赋,是农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重视和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形成与当地乡村文化和谐共生的自然氛围,不仅能更好地将生态资源、人文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实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能催生具有地域情怀的风土人情,净化内心世界,是人们记得住乡愁的不二载体。鄣吴镇境内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为96%和98%,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国家级保护树种,例如金钱松等。鄣吴溪河面宽阔,水流缓急有度,清澈见底,水质常年保持在Ⅰ、Ⅱ类,干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鄣吴镇多年来立足在优良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聚焦“生态更美、人文更优”,坚持将全域美丽作为特色发展的大优势,推动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垃圾分类、五水共治、森林彩化、改善环境常态推进,“蓝天、清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全域实施,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全面落实,入选全国森林康养试点乡镇、省级美丽河湖。境内丰富的竹子、自然公园等资源为鄣吴镇的制扇业、乡村休闲旅游业、扇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自然基础,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成为鄣吴镇发展优势[9]。

二是坚守文化根脉,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是历史的馈赠,也是未来的基石。保护好乡村文化遗产,对于凝聚农民价值认同、厚植乡村文化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鄣吴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众多历史名迹,注重处理好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遗址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鄣吴镇古建筑进行整体修复和提升。聘请专家作技术指导,及时修缮村内文物建筑,对危险建筑进行抢修,整改维修古村落道路,做好市政工程和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经过保护和修缮,鄣吴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村落空间和文化传统。吴昌硕故居得到最大限度的修缮;对老街38 户居民的整体立面按照明清建筑风格予以复古建筑改建;将400 余户居民的污水集中纳管,对重要木结构古建筑加强消防管控;村内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整洁素净的围墙、富含艺术气息的书画长廊、林子醉秋书画馆、电影海报馆以及传承昌硕文化的乐寿亭、鲤鱼河、扇子博物馆、金石文化馆等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整个村庄青山环抱,绿水穿流,全村上下其乐融融,人文气息浓厚[10]。

三是继承传统精髓,弘扬优秀乡村文化。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理念,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其凝聚价值认同、涵化群众心灵、淳化乡风民风,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智慧源泉和内在精神动力[11]。鄣吴镇善于梳理自身文化基因,准确定位自身文化特点,将昌硕文化、扇文化、知青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核心要素,形成了具有鄣吴镇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避免了千村一面、复制同质的发展道路。每到重大节日或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吴昌硕故居会组织开展一些特色活动,如中秋节少儿金龙表演、春节学生送春联、“六一”儿童节学生书画作品展等;出版《缶庐遗风——昌硕故里书画篆刻作品集》,全面呈现鄣吴镇厚重的文化传承;从2008 年开始,与中国美院、西冷印社、新华书画院等专业文化机构合作,常态化举办吴昌硕国际艺术奖、国际书法大赛,陆续举办扇文化节、泛长三角知青文化节等系列活动[12]。这些活动牢牢以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依托,为乡民传承根脉、凝聚共识提供了广阔平台,更是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子的参与,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吸引力,同时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增强创新思维,拓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继承和发展,使其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乡村产业发展融合起来,走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鄣吴镇在打造乡村文化产业时,注重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注重从数量到质量转变、从表面展示向内涵挖掘转变、从要素流出向要素集聚转变[13]。鄣吴镇积极推进昌硕文化的转化与利用,打造吴昌硕国际艺术小镇,开发产教融合研学小镇,建设中外书画交流培训基地,推进扇艺小微产业园项目,全力打造集文创、文旅、教育、大健康等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产业硬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鄣吴镇应积极探索乡村文化产业运营的新思路,如山屿海休闲康养中心、“安吉游戏”项目、采摘体验园等一批精品项目相继建设运营,初步构建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教育研学、高端康养、文化传播等五大领域的文化产业化新业态。2020 年鄣吴镇下属6 个村庄合计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28.7 万元,是2016 年的2.5 倍。鄣吴镇的文化产业发展,从“出生”便浸染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刻上了“鄣吴”的铭牌[14]。

五是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乡村文化发展强大支撑。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而言更是如此。特别是在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强大冲击的现实情况下,留住乡村传统技艺的能工巧匠,可使乡村文化得到传承;培养乡村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就是厚植乡村文化发展的希望。鄣吴镇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加速技能传帮带,培育一大批国家级和省市级工匠艺人,构建制扇人才梯队培养机制,为鄣吴镇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不断注入人才[15]。仅2021 年上半年,鄣吴镇成功申报并入选浙江省工匠1 人,县两山工匠2 人;国家和省级教授级、青年人才申报4 人,南太湖精英计划申报2 人,其中1 人成功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创新人才,南太湖特支计划传统工艺领军人才培育申报1 人;成功引进青年博士人才3 人,申报入库C 类高端人才2 人。鄣吴镇对文化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引发了当地青年儿童对乡村文化的热爱,校本课程、第二课堂、校外实践等纷纷将鄣吴镇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学习内容,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到昌硕文化、扇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文化氛围愈加浓厚[16]。

文化无法孤立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存在,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资源为文化注入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繁荣和发展乡村文化,不仅要考量文化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还要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审视乡村文化对传承历史文脉、推动社会发展、凝聚民心力量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重视文化人才的关键支撑作用,自觉形成对乡村文化的价值认同,保护好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文化为产业赋能,创新出更多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聚能聚力[17]。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