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体育对促进积极社会心态的功能

2022-12-03王凡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竞技公平心态

王凡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合肥 230601)

社会转型,不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与重组,同时也伴随着社会心态的转型与重组。十九大报告中再一次提出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作为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风向标”,社会心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发展。社会心态是社会主体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心智状态,可以通过一定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活动进行调控。目前,学界对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研究多集中在完善社会体制、社会法律、社会福利以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通过以社会参与和社会活动来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研究相对较少。体育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人们积极认知、情绪、行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则以竞技体育为调控方式,以共享现实理论、社会冲突理论、攻击—挫折理论等为依据,结合学界既有调查研究,探究竞技体育对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功能。社会心态的研究维度众多,作者从竞技体育的特点出发,从公平感、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倾向这3个维度,对竞技体育对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的功能进行阐述,以期为丰富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路径,促进体育功能多元化和竞技体育大众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1、相关概念的辨析

1.1、社会心态的概念

社会心态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我国关于社会心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成果积累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心态的概念学界尚未达成统一观点。社会心态作为社会普遍存在的、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是社会意识的低层次组成部分,以整体的形态流行于社会成员之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共识,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精神中介。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作者将社会心态定义为:“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或重大的社会变迁过程相联系的,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地存在于各类社会群体内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行为意向和价值取向的总和。”

1.2、竞技体育的概念

竞技体育是以“竞赛”为基本特征,由运动员培养(含训练)和运动竞赛两大系统组成,以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并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广义来讲,竞技体育包含:竞争性、公平性、规范性、协同性、公开性、观赏性,具有以上6个特征的体育活动即为竞技体育。而狭义的竞技体育是指:高水平、专业运动员训练和参加赛事的活动总称。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生活的水平,也增加了人们余暇的时间,人们开始利用余暇时间参与休闲体育活动。Stebbins(1979)的严肃休闲理论(CL-SL)将休闲视作一个介于随意休闲和严肃休闲之间的连续统一体,相对于职业运动员,业余人士与其本质上的差异在于是否以此为职业,但二者在专业自我认同和组织参与形式方面具有一致性。因此,作者认为,民间基层组织的或由专门机构组织的群众体育赛事,同样具有竞技体育的六大特征,属于广义上的竞技体育。本文主要探讨的竞技体育为人们利用余暇时间参与的竞技体育活动。

1.3、竞技体育影响社会心态的理论机制

社会心态是弥散于整个社会或群体的宏观心境状态,具有宏观性、动态性、相对稳定性、突生性、双重性。社会心态与个体心理具有同质性,但不是简单的个体心理的总和,也就是说,社会心态的研究不是对个体心理形成机制的探讨,也不是对“社会事实”的宏观陈述,而是研究“个体—群体”相互构建的过程。杨宜音通过运用共享现实性理论,提出社会心态与个体心理的向上和向下的相互嵌套式模型,个体间通过自我类别化、情绪感染、去个体化与去个人化、关系化与镶嵌化形成群体间共识,并“向上”影响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作为社会群体心境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社会是否或能够良性发展,绝不能忽视社会心态这一重要因素。马克思说过:“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社会存在又反作用于社会意识。”消极的社会心态势必会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体育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安全阀”作用、公平价值等作用是其它社会文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体育对促进社会心态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相对现在学界研究较为青睐的通过思政教育方式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体育更符合人们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并且能够极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是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核心要素,从古希腊时期,人们就通过规则来规范人们的竞技体育行为,使人们能够在相对的公平条件下释放人类暴力的本能。竞技体育从古希腊时期就被视为由规则所规范的“合法化”暴力行为,一种人类本性和本能的释放,看似矛盾的两种行为因为竞技体育达到了动态的平衡,并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一直流传至今。因此,竞技体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的“安全阀”作用、公平价值等作用。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功能,对促进社会稳定、社会良性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竞技体育对促进积极社会心态的具体体现

2.1、竞技体育对人们公平感认知的影响

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结构的固化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结构的不断固化,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的不均等,使不公平成为了社会的普遍认知。民众公平感的缺失是导致众多不良社会心态和社会消极现象的根源,如,冷漠、焦虑、相对剥夺感等负面情绪;群众极化现象;底层认知;群体性怨恨等。这些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诱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直接原因。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公正是体育运动的灵魂和重要价值尺度”。公元前561年,古希腊哲学家卓罗斯为古代奥运会起草了竞赛章程,并规定竞赛要有专门的裁判,他们要按照神的意志认真公正履行职责,如果有贿赂的情形出现将有重罚,罚金会被铸成铜像并刻上处罚的原因,放在赛场入口以警示他人。同时,竞技体育精神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基础,建立、成长并逐步发展到全球。公平、公正是西方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契约精神的表达。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公意要真正成为的公意,就应当在它的目的和本质上是公正的:它必须来自全体,才能适用全体。”竞技体育中的规则即是体育场上的公意,它来自于人们的运动竞技实践,适用于全体参与竞技体育活动的人们。

公平作为竞技体育的核心价值因子可以给予参与者最大限度的规则上的公平和公正。不仅如此,当观看者在观看竞技体育比赛时,即便相隔数米或一块荧幕,还是同场上运动员处于相同的“场”域,即竞技体育活动“场”域。根据“剧场效应”的观点,人们会不自觉地抛出自我,同场上的运动员产生共鸣和认同,使观众即便不在场上同样也能感受到赛场上的紧张、刺激的情绪,以及公平、公正。威廉·詹姆斯曾在其1884年的著作中指出:“如果我们希望克服心中不欲的情感倾向,我们必须……冷酷地表现出我们渴望培养的相反性情的外在行为。”其强调了社会行为对人们意识、认知和态度的影响,因此,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强烈的不公平感,并渴望获得心理上对公平感的需求,就需要参与具有公平特质的活动——竞技体育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并且,依据社会表征理论,社会与个人具有互构性,即个人可以在社会互动中加强或建立某种社会认知或态度,同时,个体间的互动也可扩散到群体或影响社会认知。由此可见,无论是竞技体育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可以通过竞技体育这一社会活动进行互动,以此改变或加深对公平的认知和态度。

2.2、有利于培育积极的社会情绪

社会转型期最为普遍的消极社会情绪是由于社会不平衡、不均等发展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匀所引发的焦虑、浮躁、相对剥夺感等消极社会情绪。根据差距理论,这种生产力同社会意识发展的断层易使人们产生相对剥夺感、挫折感等负面情绪。有学者将社会心态的结构由内到外分为变动性结构、阶段性结构、稳定性结构和超稳定性结构,各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社会情绪处于中间的阶段性结构,可直接影响到社会心态的最外层结构:社会认知、态度、感受和行为,且当最外层的变动性结构和阶段性结构作用方向一致时,可以影响到稳定性结构中的社会价值观念。通过对学界现有研究的总结,释放或缓解社会负面情绪俨然已经成为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核心问题。

社会情绪是社会心态的外显性表达,社会情绪的表达直接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甚至能影响到社会本身的稳定与和谐。因此,探索消极社会情绪释放与培育的路径,对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体育颂》中写道:“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社会紧张关系的润滑剂、减压阀、缓冲器、公平秤,对促进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社会情绪是社会发展的“温度计”,具有社会能量,同时也具有动力性特征。德国心理学家马茨认为人的健康发展需要满足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这两点基本需求,在不同的需求满足下人会有相应的情绪和情感,即使是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有情感反应,但如果在外界条件的压抑下情感不能得到释放,就会产生情感堵塞。长期的情感堵塞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具有“减压阀”、“润滑剂”、“公平秤”的功能,能够宣泄不良情感、释放心理积怨,并且人们可以从竞技体育中获得在日常生活中未得到满足的社会期望和预期,对增强人们的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减少人们的相对剥夺感、挫败感具有积极作用。

上世纪80年代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社会结构刚性化,群体性怨恨蔓延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极大地制约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学家们向英国国会提出了“城市计划”,即通过大力建设体育设施、发展民间体育社团、组织体育赛事来激发积极情绪,释放和缓解不良情绪。作为以发展体育为基本路径,通过竞技体育为主要手段来缓解社会消极情绪的典型案例,竞技体育作为社会安全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极情绪的转移和发泄、积极情绪的激发和培育具有积极作用。并且,该案例的成功对我国以及其它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培育积极社会心态、激发社会积极情绪、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3、促进积极社会行为的发生

暴力是人类身为自然界一种生物所固有的本性和本能,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意识和行为分为:本我、自我、超我,其中人类的本能是本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能又分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是性欲、恋爱和建设的动力,死的本能是杀伤、虐待和破坏的动力。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有一个相互平衡的关系,社会越轨行为和失范行为的发生是由于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破坏。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将人类的自我淹没在最底层,人类“暴力”的本性作为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被无限度地限制和束缚。尤其是当在社会互动中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等,且无合适应对策略进行发泄时,浮躁、不满、相对剥夺感等负面情绪挤压在内心深处形成攻击性能量,并不断积累。攻击性能量的积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处于合适的环境氛围,只要触发相应的刺激,就会导致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失衡,本我出于无意识地保护自我就会触发攻击性行为进行宣泄。

消极的社会情绪是社会冲突与矛盾的起点,刘易斯·科塞认为社会冲突有其积极的作用,通过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冲突可以起到维护社会关系的作用。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将敌对情绪的发泄分为3类,其中替代性侵犯,是指将敌对情绪发泄到其它替代物或是用其它的行为来表达出来。同时,攻击—挫折理论指出,当人们受到挫折,阻碍我们实现目标时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而攻击的能量会转移到一些安全的目标上。竞技体育的“安全阀”功能可以使竞技体育充当敌对情绪的替代物和攻击能量的转移目标,为“情感堵塞”提供宣泄和满足基本需求的代偿方式。在参与竞技体育过程中,强烈的肢体冲突和剧烈的运动量可以有效地宣泄压抑的攻击能量;在观看竞技体育过程中,大声的呐喊可以有效地发泄不满情绪和攻击能量。竞技体育可以释放人类固有的攻击行为,满足争斗的本能,同时还是不满和积怨发泄的替代目标,转移人们不满的心理,分散人们对社会产生的某些积怨,消除对立、弥合分歧、缓解矛盾。

1960年沃尔夫登体育委员会向英国国会提交了有关体育设施与犯罪率关联的报告,并据众多大型赛事举办城市的报道:大型赛事的举办城市犯罪率有明显下降。国外许多企业,通过利用社会心理学的“霍桑效应”即“宣泄效应”,建立了诸如“运动消气中心”、“发泄中心”,以及通过定期委托专业单位组织竞技体育赛事,以此来减少和化解冲突和矛盾。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宣泄敌对情绪和攻击能量的行动策略,对维持本我、自我、超我的平衡以及解决“情感堵塞”的策略可以将原本发生在其它社会场景中的越轨、失范、攻击行为以运动、呐喊等形式转移到竞技体育中,对培育其它社会场景的积极社会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3、结论

竞技体育对促进社会公平、宣泄不良情绪、引导积极社会行为具有积极作用,但竞技体育的“公平秤”、“安全阀”等功能只能缓和和调节由于社会不平衡发展所产生的消极社会心态。要从根源上解决消极社会心态,还需要通过完善社会分配、社会福利等社会制度以及培育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等路径。

猜你喜欢

竞技公平心态
公平对抗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笨柴兄弟
做谦逊的人
必须公平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