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22-12-03李文琼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社区心理

李文琼,李 贽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 1026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能增强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在社会治理中引入心理健康服务也能丰富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内容、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战疫”信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灾后群体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1.1 应对灾后社会性应激反应的不良影响

人们灾后的应激心理反应通常有两种,一是生物性应激反应,二是社会性心理和行为应激反应。生物性应激反应包括失眠、不良情绪、僵化认知等个体心理和身体方面的反应,由于它具有外显性,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关注。而社会性心理和行为应激反应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对社会产生的亲社会或反社会的心理或行为反应,因为其内隐而复杂的特点通常受到忽视[1]。但实际上,群体的社会性应激反应对个人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远,并且,如果政府或社会不能及时对群体的社会性应激反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有可能引发民众的诸多负性衍生行为,例如价值感衰退、制度自信减弱、政府信任度降低、社会满意度下降以及一些反社会的心理或行为等,其有可能影响国家稳定。因此,相关组织或部门应及时给予恰当应对和治理,否则,将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社会关系、积极社会心态等带来极大影响。

1.2 提升灾后社会治理创新能力与水平

首先,社会治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社会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必然会映射和体现在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心态等方面。社会群体的社会心理问题,特别是社会心态问题本身就是社会治理要应对和引导的基本内容,因此,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必然会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以社会群体心理健康服务为建设体系的社会治理途径,既可以助力民众提升幸福感,培养自信、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也有利于促进防范与化解社会矛盾和危机。同时,心理健康治理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既是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的内容又是手段。

2 疫情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严重影响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与自然灾难等其他灾难性事件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如洪灾、地震、火灾等事件,它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和物较为明确,并且可控性强,能较快有效控制,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仅来势凶猛而且是弥漫性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不确定的,世界每个角落、每时每刻、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同时感染者自己又成为传染源,传播给周围最亲近的人,疫情复杂且周期长而不确定[2]。这些灾难特征导致一些社会群体性不良情绪一度弥漫,特别是那些不谙世事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疫情的不确定性导致他们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慌等情绪,甚至产生对周围人的猜忌、敌对等不良情绪,或引起身体不适等心理问题的躯体化症状。这些疫情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心理压力与不良情绪又随着信息化的传播方式而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放大。信息时代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普及,信息快速传播,大量疫情信息展露到公众面前。适度丰富的疫情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新冠肺炎进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但过量的疫情信息会给人们带来负面情绪,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学生居家学习,网络使用较为频繁,加上大学生人生阅历浅、社会经验缺乏、看待问题不全面,同时大学生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辨别力弱,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不足等,导致他们在看待复杂的疫情衍生的相关现象和问题时容易以偏概全,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从海量信息中筛选、甄别和判断,从而产生片面看法和不良情绪,进而导致思想上的迷茫与困惑甚至是紧张、担心、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3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应对疫情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有待提升。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把心理健康服务融入日常社会管理中,才能在疫情发生时遇事不惊,才能使人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社区、学校、家庭与个人共同“战疫”。其中个人是主体,家庭是源头,学校是重点,社区、社会是补充,多方面交叉结合,共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式环境。

3.1 社会方面

(1)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建立健全由省、市、区、街(乡镇)、社区(村)等各层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进心理工作广覆盖、常态化建设。建立健全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各部门、各人员能够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时以最快速度联动起来,迅速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为民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心理健康支持服务。(2)积极建设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服务机构。大力探索把专业化、社会化心理服务项目纳入政府应对疫情灾难专项项目的规范化标准与途径。要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建设一批专业性强、管理规范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提高社会心理服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指导、心理救助等公益性、普惠性服务。(3)加强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建设,拓宽心理服务与咨询渠道。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在线平台等为民众提供心理咨询与服务,从而应对因疫情带来的对身体健康、对生活环境改变而产生的担忧甚至是焦虑和恐慌,提供及时、便捷的心理支持与服务。(4)多渠道多方式宣传官方正面信息。通过新媒体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正确知识的宣传,加强宣传与教育,对谣言及时辟谣与纠正。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融媒体等模式传播心理知识,提高民众心理素养,在重要社会事件宣传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情绪氛围,引导社会成员学会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提升理性行为与乐观情绪水平。

3.2 学校方面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必将大力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完善。学校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教育环境,能更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学校心理治理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相关团体活动等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建设,从而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健康阳光的心理品质,进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1)开设多样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通过开设系统的、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阳光、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包括对个体心理可能出现的比如学业、家庭、就业、恋爱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教育和指导,还应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社会变化、环境改变以及生活实际,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重大事件、突发状况、社会舆论以及环境的急速改变等,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有效把控和处理不良情绪以及心态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历练良好的心理素质[3]。(2)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危机干预。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能恰当及时地应对心理危机事件。以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背景、遇到的心理问题为依据,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来制订心理健康服务目标、服务方式、咨询技术与方法,为“问题学生”量身设计个性化、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方案,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心理状态。(3)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健康的心理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获得感、幸福感至关重要。心理学不能是高深莫测的,要把心理学知识变成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去宣传、去普及。通过组织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文化沙龙、演讲比赛、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参观体验等活动,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宣传,揭开心理学知识的神秘面纱,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健康水平,进而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治理能力。

3.3 社区方面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们要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社区是不容忽视的力量。社区是大学生除学校和家庭之外的第三个主要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社区工作人员在“战疫”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疫情期间小区封闭管理,社区是最贴近居民生活的基层社会组织,社区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治理方面是对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治理的强有力补充。(1)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基础设施配备。对社区加大投入,促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所需的人力、物力与场地等的配备与完善,从而通过社区服务提高居民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培养居民的健全人格,预防和解决一些尚处在萌芽状态的心理问题,避免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2)加大社会心理学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社区心理服务岗位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以人才为基石,没有专业人才就无法使整个服务体系实现真正落地。加强学习与培训,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与技术水平,增强工作人员的社会心理服务能力,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从而使这支队伍有能力在社区工作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尤其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针对特殊事件、特殊人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工作者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但能够提高他们与社区居民有效沟通的能力,还能正确运用倾听、提问、同理心等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心理问题,走出心理障碍,拥有健康心态。(3)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是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职责之一。通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营造出邻里相亲、守望相助、和谐而又有温度的社区氛围,通过对特殊人员、重点人员的照顾与帮助,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心理健康宣传手册、开设宣传专栏、开展心理测验与评估等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大力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意识,积极应对现实心理问题,促进居民建立良好社会邻里关系。(4)完善休闲娱乐及健身设施配备。健身和休闲娱乐使人放松、愉悦,能缓解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健身和休闲娱乐是人们紧张工作与学习之余必要的有益活动。同时,健身娱乐场所也是社区邻里之间增进了解、增强友情、加强交流的活动场所。因此,完善社区休闲娱乐与健身设施既是社区居民的需要,又是促进建设和谐健康社区的有效途径。

3.4 家庭方面

(1)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关系能促进孩子提高安全感。家长要关怀关爱子女,与孩子多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表现,并给予及时关心与指导;要引导子女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交流沟通来化解疫情形成的心理应激性焦虑与恐慌,通过共情来获得理解与认同;要教导子女懂得感恩与关爱他人,提高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与抗挫折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尽量少宣传负面社会事件消息,多强调正面积极向上的社会事件与评价。(2)家长自身教育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家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终身学习,提升自我素养,积极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一些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增强自身沟通和教育能力;要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形成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子女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3)家长自身的榜样示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日常言谈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在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面对突发事件的表现与应对方式都深刻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自己应当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为孩子树立遇事沉着冷静、从容应对的榜样。

3.5 个人方面

(1)认知方面。认知心理学认为不良情绪或行为是由不良认知或对周围世界不合理的观念导致的[4]。人对事件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或不良行为的目的。每个人都会以以往经验为基础形成各自独特的认知,这些认知又反过来指导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接受并肯定与认知相一致的信息,无视或否认与认知不一致的信息,不同的人会赋予相同知觉信息不同的意义。而内在或外在信息多种多样,或信息过少或含糊不清或短时间内信息过量都可能造成信息加工系统发生紊乱或认知发生曲解。因此,从认知角度来讲,首先要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对其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避免形成片面、不合理的认知,进而产生焦虑甚至是恐惧等不良心理。

(2)行为方面。大学生应提高情绪管理能力,遇到问题时,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掌握多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向朋友、同学、教师或家人倾诉;通过写日记、跑步、唱歌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宣泄;通过转换环境、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平静自己;做一些放松训练,如躯体放松、想象放松和深呼吸等。心理健康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健康、和谐的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占优势,虽然有时也会有忧愁、焦虑、不满或愤怒,但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情绪积极乐观,同时也能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控制,及时摆脱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同时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学会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方式。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模式等都发生改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积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抗疫、防疫,提升环境适应能力。要认识到后疫情时期,在网络时代,居家在线学习是学校集中学习的有益补充,是适应未来教育的必有路径。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的群体性应对疫情影响的心理健康引导与治理是考验党和国家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紧紧把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灾后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需求,家校协同、社会与社区合力,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大学生正确应对疫情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其积极乐观地应对疫情,才能推动高等教育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社区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社区大作战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