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思政教育的中医养生理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2022-12-03隋月皎纪天一刘晶晶孙兆姝马铁明
王 鹰,卞 镝,隋月皎,纪天一,刘晶晶,孙兆姝,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为响应国家号召,2021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积极开展思政教学工作,中医养生理论基础作为中医养生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框架思维的重要基础,本课程在内容结构上从养生的基本理念到实用方法渗透了中国特色的发展战略,在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环境养生、体质养生等章节融入了思政元素,为践行“三全育人”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全面进行了课程改革,实现了专业教育与育人同向同行。
1 课程基本情况
中医养生理论基础课程是我校针灸推拿学院中医养生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总计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训10学时,课程改革以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环境养生、体质养生章节的理论内容为主。开课时间为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
2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通过讲述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国家发展政策和抗疫先进人物及事迹,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向榜样看齐,弘扬中医药文化。在具体章节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教师围绕某一章节挖掘思政元素,收集关于课程思政的报道,在专业知识讲解中穿插思政点并将其融入原有教学体系。
3 教学过程与考核设计
本课程作业安排将结合各章节知识,适时发布穿插思政元素的讨论和问题,学生完成后提交,便于教师掌握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微信群为学生答疑解惑,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下一轮教学的课程设计、作业作品布置、标准化病人剧本设计表演等。在此过程,学生也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作品,互相参照,共同进步。教师也会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教学实施案例
4.1 精神养生
4.1.1 专业知识讲授 了解精神养生对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中医心性修养的特点及其与人生道德和性格完善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领悟古代养生先哲所倡导的善养生者必先养其内的真谛。
4.1.2 思政元素融入 选取发表于《光明日报》的《习近平谈文化自信》作为思政切入点,体会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理解在长期演进过程中,中国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明确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了解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是什么。
4.1.3 讨论题目 本章的讨论主题为“如何实践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生”,学生主要从减少个人私欲,养性修德,提高个人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理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等角度讨论当代大学生提高道德情操的途径。
4.2 饮食养生
4.2.1 专业知识讲授 认识饮食养生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价值,真正了解“民以食为天”的含义,在科学饮食的指导下顺应社会进步,在中国特色饮食文化思想和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完善和改进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提倡科学的饮食方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4.2.2 思政元素融入 选取习近平主席就中国饮食文化为主题发表的演讲材料,学习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中国治国理政实践中,其精神滋养同样给人思想启迪,如“治大国如烹小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提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4个“最严”,把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用“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以“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阐释文明交流互鉴之道,体会饮食养生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对各领域的影响。
4.2.3 讨论题目 本章的讨论主题为“中国的饮食养生理念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有哪些是现代社会仍然遵循的,哪些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而进行改变的”。学生分享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先进事迹,了解了中国对食物的需求逐步被满足的奋斗历史;从中国饮食文化的改变中深刻体会《黄帝内经》提出的“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的中式饮食养生结构,其与现代的中国居民膳食养生宝塔的饮食结构是一致的,明白养生实践方法应遵循因时、因地、因人的养生原则,通过贯彻“食以养用”,响应国家“光盘行动”。
4.2.4 养生Vlog视频制作 要求学生选取教材中药膳制作章节中的内容,制作购买食材、加工食材、药膳制作和注意事项讲解、品鉴药膳和讲解适宜人群为主要环节的视频,并进行打分,考核学生对饮食养生原则和方法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养生保健能力,提高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自信。
4.3 起居养生
4.3.1 专业知识讲授 充分认识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正确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人民健康的威胁,从中医养生认识疾病的角度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工作和学习效率。
4.3.2 思政元素融入 选取2020年发表于《人民日报》的《“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国有疫情时,医生即战士》作为学习材料,学习中国中医药抗疫方案的显著成果,在了解中医药特色治疗优势的同时,学习有责任担当的中医人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大家风范和身先士卒的牺牲精神,领悟贯穿治疗始终(养生防病、辨证论治、病后康复)的中医整体思维,制订培补正气、功法健体、药物强身的科学养生治疗方案。
4.3.3 讨论题目 本章的讨论主题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做好起居养生有什么启发”。学生分享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关于健康与养生方面的方法和看法,如制作辛香辟秽的中药香囊、制订八段锦等健身功法的练习计划、实践站桩和打坐等养神助眠的养生方法等,认为在特殊疾病流行期间,要培养形神合一的养生调理理念,保持个人健康,学习探索中医药特色养生的机理,并传承中医养生方法。
4.4 环境养生
4.4.1 专业知识讲授 充分认识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重视环境养生的意义,以科学养生的理念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涵,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4.4.2 思政元素融入 选取2019年发表于中国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这样重视生态文明》作为学习材料,学习习近平主席在生态环保方面的讲话;以“天更蓝、水更清”的大美中国为生态环境目标,深刻认识自然环境是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及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山水林田湖的生命共同体的意识,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共同努力。
4.4.3 讨论题目 本章的讨论主题为“结合当今各国对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做法,谈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养生的意义”。学生分享了瑞典女孩Greta Thunberg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发表以环保为主题的演讲内容,讨论从中医思维出发如何推行环保理念,如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减少使用废旧塑料品等难降解物品,爱护花草,节约水电,保护山河海洋,加强对中国生态治国的认识。
4.5 体质养生
4.5.1 专业知识讲授 了解和认识中医体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沿革,了解《黄帝内经》中中医体质分型的思维框架,并根据现代健康行业发展需求,请学生扮演各类体质的人群模拟医患沟通,培养其人文关怀意识,掌握各类体质人群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而强化制订调整体质养生保健方案的专业能力。
4.5.2 思政元素融入 选取2016年发表于《中国青年报》的《以人为本——习近平提出四大原则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学习材料,学习国家对健康事业的指导纲领,基于以人为本原则对不同体质人群分类进行健康指导。如加大对保障妇女、少年儿童健康等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其主动防病意识;通过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健康指导以保障其生长发育;响应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旨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基础,逐步普及健康生活相关政策,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医养结合的健康产业。
4.5.3 讨论题目 本章的讨论主题为“通过扮演各类标准化病人体质的实践,对医养结合型医学模式有哪些新认识”。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设计创作各类体质人群的剧本并表演和互相评分,认为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并复习了所学的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等章节内容,强化了综合实践能力,并通过参与医疗剧本写作和表演,增强了人文关怀能力,提前适应了临床工作的职业需求,契合养生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5 经验及总结
调查发现,目前中医养生类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较少,已有的论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公共健康突发事件从生命伦理学生命观、寿命观、死亡观等角度探讨了传统中医理论中的生命伦理学思想[1];另一类是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对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教学思考[2]。但两种都是从中医养生文化的根源出发,贴合教学和社会实际需求演化出的实用性教学改革思考,而本课程在以往改革研究基础上,结合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环境养生、体质养生章节进行Vlog作业评价和多元化互动实践活动[3],学生在中医经典思维指导下[4],并结合现今健康养生需求,树立了养生文化自信,加深了对中医养生理论的理解[5],提升了养生专业技能。
通过此次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摆在首位,结合各章节养生理论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实践体会、讨论思辨,通过Vlog视频制作提高了其演讲与表达、视频录制及剪辑能力,为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