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22-12-02张尚伟
张尚伟
[摘 要]师生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使教师更全面地掌握班级信息,更切合实际地制订出班级管理计划,使班级管理更为有效;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中不断提升自我,变得更为优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强化师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意识,建立稳定的师生合作关系,教师就要合理地选择、任用班干部,引导学生有效参与班级管理,更好地发挥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集體荣誉感,使学生紧紧团结在教师周围,实现师生合作管理的最优化,使班级管理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班级管理;师生合作;管理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24-0086-03
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会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整体素质等挖掘、调用、整合班级的各种资源,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班级教学活动等都是班级管理的内容,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班级进行管理,树立良好的班风,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班级,实现自我管理,在班集体中获得学习的动力。
一、班级管理概述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意义的行为,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使班级纪律良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安心学习。同时,良好的学习环境容易使学生融入集体,并在良性的学习竞争中获得学习的动力,进而改变懒散等不良习惯。
再次,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加强班级内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助。学困生会在学优生的影响下自觉学习,学优生也会主动帮助其他学生,大家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在这样的班级风气的影响下,每一个学生都会越来越优秀。
最后,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班级管理是集体行为,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班级管理,能够锻炼管理能力,提高执行能力、规划能力、组织能力等。另一方面,管理班级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互帮互助。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逐渐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进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班级管理的原则
首先,班级管理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班级管理要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教管合作原则,将教学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某学生扰乱课堂秩序,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该生融入班级,和大家一起学习,这是“教”。若该生屡教不改,教师可参考班级管理制度对他进行处罚,这是“管”。教管结合,一方面能体现班级的集体性和凝聚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班级“主人翁”精神,另一方面能够展现班级管理的严肃性,避免班级管理过度宽松,使学生不能自律。
其次,班级管理要坚持师生互动原则。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师生互动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师的管理目的,进而配合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同时,师生互动可使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教师实事求是地规划班级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再次,班级管理应坚持合作管理原则。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这个能力始终都是有限的。班主任虽然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但也不可能仅凭借一己之力管理好整个班级。为此,一方面,班主任要和其他任课教师合作,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以便制订有效的管理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都能有良好的表现。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和学生合作,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优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效果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班级管理现状
(一)班级管理中缺少合作意识
班级管理中,有部分教师开展工作时不遵循班级管理原则,而是管大于教,认为只有严格管理才能有良好的班风、纪律。因此当学生犯错误时,有的教师管理的方法比较粗暴,如罚值日、罚写作业、罚站等;当两个学生发生矛盾扰乱班级秩序时,有的教师也表现得很严厉,往往是 “各打五十大板”,不管谁对谁错,只要违反班级纪律就要受罚。另有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作为,对于学生的行为偶尔管一下,只要学校不抓就不管,班级规章制度成为摆设,班风涣散。大部分学生也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缺少集体荣誉感。这样的班级管理,学生和其他任课教师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管理效果自然会不尽如人意。例如,班级绿植缺水,不会有学生主动去浇水;值日生缺勤,除非教师安排,否则没人主动代替值日生值日;对于学校活动,学生多数情况下被动参与,被教师点名才愿意参加,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很少会尽心尽力。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中师生合作意识的缺失会使整个班级如同一盘散沙,学习、纪律、活动等方面都会存在不少问题。
(二)班级管理中师生互动不足
班级管理中师生互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学生,不清楚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总是强调自己的“管理者”身份,用身份、制度约束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很少体现平等、民主的原则。另一方面,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用心良苦,却不被学生理解,甚至遭到学生的反对。师生互动不足使师生关系僵硬,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也不理解教师,班级管理全靠制度约束,忽略了学生的自我管理。
(三)班级管理不全面
部分教师在规划班级管理的时候缺少全局观念,总是抓住某些具体的小事情不放,甚至将班级管理理解为依照规章制度和教学目的“办事”。例如,当教师关注学困生的转化时,往往将班级管理的重点放在对少数学困生的教育上,难以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亦难以树立优良的班风,这使得少数学生进步了,绝大多数学生还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又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对偶发事件管理得很到位,能够控制好偶发事件的发展,却不能从全局出发提高学生的自管能力,使师生合作管理的实质变为学生依附教师参与班级管理。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而且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谓的全局观,就是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基本特点和长远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形成师生合作管理模式,使班级状态是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管与不管一个样,这才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三、基于师生合作模式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增强合作意识,师生同心管理班级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增强合作意识,师生合作才能管理好班级。
首先,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增加学生的班级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管理好自己。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精神,使其养成团结、热忱的性格,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各尽所能,合作处理好班级各项事务。在学生、教师的相互影响下形成良好的班风,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使班级更有凝聚力,使学生能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进而培养出集体荣誉感,使其在班级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与学生和其他任课教师积极合作,管理好班级。例如,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独断专行,尊重学生的意见,以错误为主题开班会,师生共同讨论策略,以避免此类问题再发生。教师的合作意识能够影响学生,使其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例如,当班级出现问题时,学生会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因为学生相信班主任能够处理好问题,这也体现了学生对班集体的关心。在合作意识的影响下,学生会变得积极主动,以班级利益为出发点思考问题,在行为上也会以捍卫班级形象、班级荣誉为准则,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积极地投身班级管理,使班级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如此,班级的教学管理、纪律管理、活动管理等就会变得更加轻松,且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二)建立合作关系,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师生建立合作关系能够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使班级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首先,教师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积极地与学生互动,在互动中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使学生愿意对自己分享班级信息。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勤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交友习惯等,进而参照学生个体特点进行班级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互动,换位体会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進而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使学生更加爱戴教师。
其次,教师要善于倾听,在学生迷茫时提供帮助,指明方向。例如,班里有位男生着装怪异,留着长发,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该生喜欢模仿影视剧里的明星,于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电视剧、交流明星,与学生分享一些明星做错事道歉的新闻以及大众对明星的看法等,引导学生理智追星,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
再次,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积极地与学生交流,融入学生的圈子,和学生建立合作关系,进而实现师生合作共建优秀班级,提高班级管理的综合水平。
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得更积极、更自信,塑造学生优秀的个性,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三)适当放权,发挥班干部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实施管理的主体,教师要懂得放权,要懂得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进行班级管理。
首先,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任用班干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对班级的了解比教师全面,在教师的信任和欣赏中,他们更能积极地表现自我,发挥自身特长。任用班干部来为教师分担班级管理工作,可使班级管理变得井井有条。例如,学生早自习迟到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而且学生进教室后干什么的都有,补作业的、聊天的……致使早自习的学习时间被白白浪费。在班干部的建议下,由语文、英语课代表制订早自习领读计划,学生在课代表的带领下认真早读。可见,任用学生干部管理班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从全局角度思考班级的管理,即培养一批带头学生,使其能够挑起班级管理的大任。例如,在教学管理上,安排学生相互帮扶,由学优生帮助学困生,这样教师的管理任务逐渐减轻,可以将管理重心放在统筹大局,抓班风、班纪上,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融入集体,被班级文化所感染,并实现自管、自律。
最后,教师要注重在班级管理中树立 “人人参与、人人爱班”思想,使学生紧密地团结在教师周围,在教师的教导和引导下形成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进而使班级管理在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更为高效。
四、结语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只有与学生合作,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班级情况,进而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制订管理计划,同时管理计划也需要师生合作才能得以实施,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认清班级管理的现状、动态,联合其他任课教师以及学生来共同管理班级,使班级管理达到更高水平。同时,还要注重师生合作模式的不断优化,坚持动态管理理念,促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不断成长和提高自身能力,使班级管理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进而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使学生在学习、纪律、学校活动等方面都有优秀的表现。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红,李亮子.“合作型”班级管理探索[J].中华少年,2018(21):82.
[2] 吴洪霞.践行合作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中旬),2015(26):8.
[3] 李卫.学本课堂视野下班级管理中有效合作探究[J].新课程(中),2017(10):220.
[4] 王新华.谈我的班级管理:师徒合作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22.
[5] 郝平.自助合作模式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63-64.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