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性汗腺癌并全身多发转移1例报道
2022-12-02邹清艺古展亮叶兰静吴英宁
邹清艺,古展亮,叶兰静,吴英宁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广西百色 533000)
汗腺癌(sweat gland carcinoma,SGC)是一种罕见皮肤附属器恶性肿瘤,其临床皮损形态缺乏特异性,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特点确诊,由于SGC临床症状隐匿且原发病灶体积小而规则、对邻近组织不体现出明显的侵袭性,临床上往往倾向于往良性疾病考虑,从而导致患者失去最佳的诊疗时期,因此,从影像学的角度探究SGC的原发灶及其转移灶特点,能够为临床诊治SGC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笔者报道1例诊断为汗腺癌并全身多发转移的年轻女性患者,该患者影像检查资料齐全且发病年龄、肿瘤转移征象独特,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SGC的认识,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6岁,因发现“腹部、腰背部肿物1月余”于2021年8月25日入院就诊,患者既往史无特殊。查体:左下腹、腰背部见多颗肿物,约如“黄豆”大小,质地中等,边界清,活动度欠佳,无明显压痛。腹部CT检查:前腹壁、左侧髂腰区、右臀部皮下见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平扫密度均匀,CT值约21 HU,较大者直径约10 mm,增强扫描结节呈中度强化、CT值约61 HU,考虑为前腹壁、左侧髂腰区、右臀部皮下多发淋巴结肿大。超声检查:左侧腹壁脂肪层、左侧腰背部肌层探及数个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其内回声欠均匀,该低回声结节周边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分布,超声提示左侧腹壁脂肪层、左侧腰背部肌层内实性结节。后行腹部、腰背部肿物切除术,留取腹部1颗肿物进行病理活检,病理结果提示:汗腺癌。并于两周后行腹部、腰背部肿瘤扩大切除术+皮瓣修复术,术后病理提示:腹部汗腺癌,皮肤及基底切缘未见癌侵及,下腹部及腰背部原术口切缘未见癌侵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7(+),细胞增殖指数Ki-67阳性细胞数20%,CK20(-),WT-1(-),ER(-),CA125↑(灶+),PR(-),p53(+,弱,20%),CDX2(+),Villin(-),MSH6(+),PMS2(+),MLH1(+),CK-Pan(+),P16(点状+),波形蛋白(vimentin;局部+),β-catenin(膜+)。最终诊断为:腹部、腰背部汗腺癌并颅脑、两肺、肝脏、胰腺、右肾、右侧肾上腺、胸膜、全身骨及纵隔、两肺门、右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转移。见图1。
A~B:腹部CT平扫,轴位,左侧腹壁可见一个小结节(箭头),分界清晰,密度均匀,另见胰尾部一个稍低密度结节,边界欠清,密度均匀(箭头);C~D:腹部CT增强,动脉期,轴位及冠状位,左侧腹壁及胰尾部结节轻中度强化,胰尾部结节强化较正常胰腺组织略低(箭头),另见右肾下极一个轻中度强化结节,强化较正常肾脏组织略低(短箭头);E:超声体表肿物探查,左侧腹壁脂肪层内2个伴点状血流信号的实性结节(箭头);F:胸部CT平扫骨窗,轴位,左侧第7肋骨膜局限性增厚并周围软组织肿胀;G:全身骨显像(静脉注射99mTc-MDP显像剂),颈椎下段、左侧肩关节区、左侧第7及第8前肋、第9胸椎、第5腰椎、右侧髂骨、右侧耻骨见局灶性浓聚灶;H~I:肝脏MR(肝脏含造影剂钆塞酸二钠注射液),轴位,肝右叶结节DWI呈高信号(箭头),肝胆特方上皮,异期呈低信号(箭头);J:腹部、腰背部小结节病理图示汗腺癌组织学改变,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条索状,衬覆单层立间质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20,HE)
2 讨 论
SGC是一种源于汗腺的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皮肤附件恶性肿瘤,以汗腺分布密度高的区域好发,文献报道以乳腺SGC较为多见,但也有头颈部、足部、肩部、手指等部位的极少数临床相关个案报道[1-5],乳腺SGC患者常以乳腺单发包块、肿块就诊,而于浅表部位发生者常以皮下1~5 cm大小的无痛性、缓慢增大的结节就诊,少数患者可出现结节处的皮肤破溃、瘙痒、疼痛等症状,且相关报道认为SGC于50~70岁年龄之间发生的可能性更大[6],发生于年轻人极为罕见,目前仅国外报告了1例二十多岁男性被确诊为指状乳头状腺癌[7]。在本案例中,我们描述的是一名26岁年轻女性的SGC病例,发生于少见部位,即腹部、腰背部脂肪层及肌层,并全身广泛转移至颅脑、两肺、肝脏、胰腺、右肾、右侧肾上腺、胸膜、全身骨及纵隔、两肺门、右侧腋窝多发淋巴结。
与之前的病例报道不同的是,本例患者影像检查资料齐全,包括超声、CT、MR以及核医学全身骨显像多项影像学检查,为首例SGC年轻女性患者并全身多脏器、多系统广泛转移,其中该患者胰头及胰尾部可见数个转移灶,胰腺转移瘤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仅占胰腺恶性肿瘤的2%~5%[8],且常见转移至胰腺的恶性肿瘤为乳腺癌、肉瘤、结直肠癌、黑色素瘤等。目前作者查阅国内相关文献,仅发现1例报道是确诊SGC患者并胰腺转移三个月后死亡的病例报告[9]。因此,SGC并胰腺转移极为罕见。
由于SGC临床症状、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导致该病的误诊时常发生,其临床诊断需要结合病理检验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排除其他原发性或转移性的皮肤肿瘤,而影像学检查往往用于评估肿瘤是否发生了其他脏器的转移。通过本例报告对汗腺癌的影像诊断可总结出三点提示:一是对于浅表、皮下多发结节,结节形态尚规则,边界清,直径约1 cm,结节周围组织未见明显侵犯征象,其肿瘤转移病灶分布于全身多发脏器、多个系统,转移病灶可多发或单发,且体积相对原发灶明显增大者,应高度警惕汗腺癌的可能;二是由于肾脏、胰腺转移瘤较为少见,本例右肾、胰腺转移灶在CT平扫图像上呈现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图像上呈稍低密度、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均较正常组织稍低,且转移瘤体积相对较小,因此在CT图像极其容易漏诊;三是本病例在全身骨显像中发现的多处骨转移病灶在CT图像上呈现“阴性”或“阳性”表现轻微,启示我们,对于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应尽早、定期行核医学全身骨显像检测,鉴于骨显像通过检测被检者骨骼形态结构、代谢及功能改变,能比传统的X线片、CT检测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瘤病灶[10],但有研究发现骨显像与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诊断骨转移瘤能显著提高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11]。
此外,SGC主要通过淋巴道、血道播散转移[9],并以肺部转移最为常见,本例患者最初以左下腹、腰背部肌层及脂肪层多颗肿物就诊,影像学检查发现多发脏器、多发系统的转移灶,且肿大淋巴结仅见于两肺门及纵隔,因此笔者认为本例汗腺癌病例以血行播散为主,且可能具有独特的转移特点:临床症状与影像表现不符,原发灶体积小而规则,转移灶体积大且分布广泛,短时间内全身转移进展迅速。但存在疑惑的是原发病灶位于血供并不丰富的皮下组织,为何具有如此转移特点?由于汗腺癌转移至全身多发脏器的相关文献报道很少,其转移特点有待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