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条河和一座城的荣光

2022-12-02流冰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22年7期
关键词:六安市六安河流

◎ 文|流冰 编辑|吴冠宇

月亮岛龙舟赛 摄影/李学梅

逐水而居是从古至今人居选择的普遍共识。大多城市都会把城址选择在河流的沿岸,或距河流不远。河流孕育城市,城市因水而兴。在长久的两相照应下,河流成为在提及这座城市的任何一个维度时,都不可或缺、无法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对河流的阅读,我们发现——

文明,往往傍水而兴。

一条河和一座城的渊源

《辞源》载:淠水古称沘水,亦名白鹭河,一源在河南潢川县东,北流入固始合春河注入淮河;二源自霍山县南,北流经六安县至正阳关入淮。清同治十一年修的《六安州志》提到淠河的源头在“出州西南二百四十里金家寨之南山下”,又引郦道元《水经注》认为“以霍山所出为正源”,还有历史资料干脆称霍山的漫水河就是淠河的源头,众说不一。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当下现状,汇入淠河的各类山泉、大小瀑布、长短溪渠众多,何为源头?作家胡传永曾在《中国有条河》中提到:目前淠河的主要源头有两处,一是在现金寨县境内的天堂寨以及它的姊妹峰佛顶寨山峰和山体(西淠河主源);二是在现霍山县境内的白马尖山峰及它的山脉(东淠河主源),顺北而下,沿途仍然有许多沟渠溪流汇入其中。

老作家徐航分析老淠河对六安人的贡献:“淠河,是六安人的命脉,在陆路交通不便的时代,正是淠河便捷的水路成就了像麻埠、苏家埠、正阳关等史上名镇,大别山的麻、茶、木材、竹子等经济作物正是通过淠河进入淮河然后入长江,淠河在当时是大别山丰富物产的对外出口,也是六安人对外交往最重要的通道。在淠河两岸的湾区,由于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非常适宜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在传统农业社会,淠河两岸的人民生活是殷实的。”

淠河孕育出了一座座城镇,集大成者当属六安。

淠河上的渡口均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唐时六安的茶、麻就名声在外。作家罗会祥的《正阳春秋》有这样的一段描述:“现在回想,正阳码头的盛景依然历历在目,淮(河)、淠(河)、颖(河)三水汇聚,天连水,水连天,云蒸霞蔚,烟波浩渺;河面上千帆云集,百舸争流,汽笛声雄浑而悠长。”

因水而生的歌谣和船工号子,犹如历史深处的天籁之音,是历史文化的符号,也是精神的传承。

因为这条河,还诞生出《大禹与筷子》《水过岭》《桃花坞与龙爪石》《落水桥和龙盘石》《扒娘河》等脍炙人口的传说,每个民间故事里都折射出一个史迹沉沉的六安,山水地理的背后都闪烁着耀眼的文化和人文光环。

新中国成立后,六安创造出人间天河——淠史杭工程,她是皖西人民用血汗铸就的一座历史丰碑;六大水库宛若是六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别山深处。

厚积千百年历史的淠水奔涌流淌,传递给我们的是悠久厚重的六安历史和丰饶璀璨的河流文化。

一群人与一座城的期盼

一座城市的河流,在给城市带来繁盛、给子民带来福祉和文明的同时,其间还裹挟着灾难。当我们在处理人与城市、人与河流的关系时,总是想着索取,却极少想到反哺和感恩。我们究竟能回馈河流多少?

2008 年春,皖西学院马育良教授和六安市内几位作家、学者率先完成了对这条河流的文化寻根之旅,他们发出“我们不能失去淠河,更不能失去淠河文化”的呼喊。

这不是一个人的声音,也不是一群人的声音,而是一座城市的声音。淠河,它是六安人的气脉、六安历史的踪影,也是六安文化的纽带。

为此,六安市文联《映山红》刊物特别推出了一期“淠河行”专号,其中有诗写道,“我坐在阳光下昏昏欲睡的祖父母/谁能潜入河流的灵魂/沉默,已让我们苦难深重”。

“幻想一条宽阔的河流/嘻戏的声音,沉入清澈的水底/手持鱼竿的少年/凝望搁浅的废船沉思”这是六安市一位诗人眼里的老淠河。

一个城市拥有河流是天赐之福,治理好了可以使这座城市更加亮丽;但是,如果治理不好,它就会制约发展。六安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人水矛盾愈发突出,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淠河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让“母亲河”重绽欢颜,将它打造成为城市的符号、六安的新地标?城市建设过程中,水环境综合治理该如何开展?沿河楼盘、人文景观建设如何与河流有机融合?政府和企业应该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水一方,治水有“方”,诸多问题正在逐一找到答案。

一座城市的文化理想

2019 年6 月26 日傍晚,市民在焕然一新的六安老淠河畔健身休闲。 摄影/郑金强

2008 年8 月,由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挖掘淠河地域文化,促进淠河流域发展——我为淠河治理献一策”主题活动,这是政府问计于民、创新管理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反响热烈,应征稿件达177 条,其中不乏有见地和水准的建议,很多已被六安市委、市政府采纳。网友“光脚涉水”把老淠河治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水就是城市的灵魂”,并称赞六安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治理老淠河是明智之举、良善之举。马育良教授则在建议中详细地谈到了古迹恢复、遗址遗迹保护等问题,同时还要大力挖掘当地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为以后打通“茶麻古道”旅游专线做好伏笔和铺垫。

海纳百川,六安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了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淠河综合治理工程作为首要工程加以实施。

1.2017 年,绿水环绕的六安新淠河景色宜人。

2.1997 年冬日,雪后的六安新淠河五里墩大桥下。

3.2016 年,老淠河月亮岛景观带落日美景。

4.1989 年夏日,六安老淠河沙滩和撑船过河的居民。

5.2018 年,蓝天白云下的六安老淠河古城墙水域碧波荡漾。

6.2008 年,六安古城墙下的老淠河污染严重。

7.2016 年,雨后初晴,六安老淠河橡胶坝开闸泄洪。

8.2008 年,六安老淠河新安大桥下,千疮百孔的“母亲河”。

9.2013 年,六安老淠河月亮岛沙滩浴场“游人如织”。

10.2008 年,六安老淠河月亮岛一带正在作业的采砂船。 摄影/郑金强

2009 年5 月,为加强对城区新老淠河的综合管理,使母亲河成为六安的景观轴、生态轴、发展轴,六安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城区新老淠河综合管理局。

2009 年11 月,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六安市政府联合发布“六安市淠河城市滨水地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公告,决定将六安市区总面积约32 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滨水地区进行规划设计,并提出滨水区域“一岛两岸”的方案。同时,连接城区和河西新区“二桥”建设和老桥改造的完成,打破了中心城市西进的交通瓶颈。淠河西岸的河西景观大道、淠河景观带、金马新区和吴巷新村等工程施工全面铺开,如火如荼。

这之后,六安市委、市政府陆续投入巨资对位于城区的老淠河和淠河总干渠实施综合治理,随着老淠河橡胶坝建成蓄水,新、老淠河已形成数万亩水面,近万亩两岸绿地的城市生态带。

此外,六安市还兴建了淠河水利风景区,景区总面积达29.48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6.27 平方公里,景区内既有广阔的水域、葱郁的园林等自然景观,又有双塔摩青、上下龙爪、古城墙以及沙滩浴场、城市滨水广场、文化墙等人文景观。景区依城傍水,园林遍布,水质清澈,岛屿璀璨。

六安市淠河总干渠城区段,几只保洁船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返回金水湾码头。 摄影/郑金强

淠水流韵,既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又改变了生态人居环境,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六安的发展。2010 年,盛事连连,全国青年赛艇锦标赛、六安市首届龙舟赛、国际女子沙滩手球公开赛、首届中国国际羽绒节、第十五届亚洲赛艇锦标赛……一个碧水蓝天相接、古城美景辉映的城市展开双臂,迎接八方宾朋。

2016 年,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启动。淠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淠河中游,南临横排头水利枢纽北端,北至合六叶高速下游500 米,园内淠河长43.7 千米,总面积4448公顷,湿地率68.9%。公园内湿地包括河流、沼泽和人工湿地三类,具有纳洪蓄水和改善自然生态功能的作用,是全省重要湿地之一,也是大别山重要的水禽间歇地和越冬场所。2017 年,工程正式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作为城市发展的生态屏障,能更好地促进六安的可持续发展。

2019 年8 月8 日,六安市政府与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共抓长江大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三峡集团参与推动六安长江大保护工作全面启动。秉持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理念,三峡集团将污水处理厂、中水厂、污泥厂、市政和小区管网改造、水环境综合治理、入河排污口等10 个新建工程和7 个存量项目,全部纳入六安市城区水环境(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一期PPP 项目当中,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系统化思维为指引,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全面提升六安城市水环境质量,打造“长治久清”的未来。

大雁河清淤 摄影/蒋常虹

在六安治水的这条道路上,越来越多的同行者如朵朵浪花般汇聚于此,他们以新六安人的身份扎根于此,以昂扬的姿态为着更为广阔的六安发展前景,不断奔涌前进。

以水为魂,滨水而筑,因水而活,依水而兴。

如今滨水城市建设还未有穷期,六安城区的水面还在不断扩大和提质,我们期待着徐徐展开的水城画卷,能够呈现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六安市六安河流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广西六安金矿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
教师作品选登
艺术天地
《晨曦》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六安茶香也袭人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