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职业院校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2022-12-02李贵勇张常俊杜宏娥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甘肃省贫困地区职业院校

李贵勇,张常俊,张 强,杜宏娥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到2020年底完成了现有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宏伟目标,彻底消除了区域性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助力精准扶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1]。本文作为《甘肃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与实践》(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课题研究成果之一,阐述了甘肃省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潜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甘肃省职业院校采取的一系列经验路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推进。

1 甘肃省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潜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甘肃省职业院校在办学条件及办学规模等方面都有了极大改善。但是,由于甘肃省地处西北,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资源禀赋不足等因素,甘肃省职业院校的发展仍与东部沿海地区职业院校存在很大差距。

1.1 职业教育利好政策的落实力度不够

当前,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及培训相继出台了高职扩招、综合评价、对口帮扶、“奖、助、贷、补”学生资助、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但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贫困地区家长和学生不能全面掌握政策,大部分家长和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院校。

1.2 教学资源匮乏影响职业教育扶贫力量不足

随着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由于资金投入有限,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跟不上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县级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滞后、图书资料陈旧、实验实训设备短缺等问题非常普遍,导致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对较差,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推进步伐,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2]。

1.3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到位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仅停留在专科层次,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职业教育学历的“天花板”“断头路”依然存在,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成。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仍不受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环境还不健全。

2 甘肃省职业院校脱贫攻坚中的主要路径

甘肃省教育系统始终站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决扛起“省负总责”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强化理论武装、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落地、强化工作落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脱贫攻坚实践,精准制定了以下工作路径,助力和服务甘肃省脱贫攻坚事业发展。

2.1 建立跨区域职业教育扶贫联动机制,形成扶贫工作合力,汲取省内外职业院校扶贫经验,开展产教联合扶贫和“造血”[3-4]式智力扶贫

2.1.1 积极推进东西部职业教育扶贫协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甘肃省主要与天津市、山东省和福建省的部分地区结成东西部对口协作帮扶关系。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省教育厅分别与天津市教委签署《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落实协议书》,定西市教育局与福州市教育局签订《教育帮扶协作协议》,陇南市教育局与青岛市教育局签订《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协议书》,临夏州教育局与厦门市教育局签订《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落实协议书》,双方协商主要通过教育行业干部互派挂职、教师交流培训、名师帮教、义务捐赠等方式助力教育扶贫。各级教育部门均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进行统筹协调,为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1.2 创新东西协作职业教育脱贫攻坚帮扶机制 根据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要求,结合甘肃省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建立了甘肃省职业教育脱贫攻坚“3+1”帮扶机制,形成省内24所高职院校、省外21所职业院校、省内17个职教集团共同帮扶省内23个深度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东西协作机制。甘肃省职业教育脱贫攻坚“3+1”帮扶从专业建设、教师培训、师资互派、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等6个方面实施帮扶,施援方参与扶贫的中职示范校27个,国家示范校或“双高”校3个,累计资助金额73.281 5万元,捐赠折算金额129.54万元,共建示范专业点数64个,共建示范性实训基地数22个,共建分校(教学点)11个,将受援方吸纳为职教集团成员单位16个,施援方派挂职干部到受援方人数49人,累计挂职时间23个月,受援方派挂职干部到施援方43人,累计挂职时间62个月,施援方选派优秀教师到受援方210人,累计任教时间345.3个月,施援方累计接受受援方教师交流269人,累计交流时长23.3个月,双方学生交流人数1 795人,中职招收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1 872人,推荐学生东部就业8 541人。以上帮扶举措,有效提高了甘肃受援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了受援师生的综合素质,解决了部分职业院校贫困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2.2 通过改革职业教育招生就业制度,全面实施“招生即就业”,扩大贫困地区招生力度,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与精准就业

发挥职业教育脱贫优势,扩大高职(专科)专项招生计划,实施省级“精准扶贫专项计划”,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招生力度,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招生力度。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精准扶贫数据采集平台数据显示,自2013—2020年,我省27所高职高专院校招收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共375 229人,其中招收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学生数254239人,“三区三州”的学生31541人。特别是自2018年起,实施自主招生院校50%自主招生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分县单独招生,对贫困家庭子女单独划线、单独录取,两年共录取145 901人。实施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将高职院校不低于30%的年度招生计划用于推荐直升招生并向贫困家庭子女倾斜。2019年新增单独测试、综合评价招生计划近1万名,招收贫困家庭学生。2017—2019年,共下达精准扶贫本专科招生计划10 860名。近8年来,共招生招收建档立卡等7类资助对象数216 993人,为建档立卡等7类对象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数9 306个。开展“职教圆梦计划”,近5年来统筹协调我省23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7所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共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23 681人。同时,吸引和鼓励省外优质高职(专科)院校优先录取我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考生,让更多贫困学子圆了上学梦。实施精准扶贫就业计划,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在校期间可有1次再次选择调整专业机会,毕业后由学校优先推荐2个以上就业较好的用人单位。近年来贫困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85.55%左右。

2.3 综合运用“奖、助、贷、补”相结合的奖助模式,全面实施“精准化资助”,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因学致贫的后顾之忧

2.3.1 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方面 对全日制中职在校生免除学费,其中一般普通专业每生每年2 000元,农医类专业(不含口腔和美容)每生每年2 300元,艺术类非戏曲专业每生每年3 000元,艺术类戏曲专业每生每年4 000元。对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专业学生和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58个县(市区)农村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2 000元。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政策,奖励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二年级及以上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6 000元。2013—2020年,我省累计下达中央和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补助资金38.5亿元,惠及学250.9万人次。

2.3.2 高等职业教育资助方面 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脱贫攻坚和脱贫攻坚政策延续阶段,我省对具有省内高职(专科)院校正式注册学籍且正常在校就读的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减免学费和书本费,每生每年5 000元。2013—2020年,我省累计下达中央和省级高职资助补助资金24.8亿元,惠及学生67.7万人次。其中,国家奖学金819.2万元,惠及学生1024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14 529.5万元,惠及学生29 059人次;国家助学金115 100.95万元,惠及学生394 937人次;高职(专科)院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减免学费和书本费11.3亿元,惠及学生25.2万人次;国家助学贷款奖补资金4 165.1万元。

2.4 利用长短结合的技能培训模式,全面实施“一户一技能”,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各职业院校联合帮扶企业精准对接承训任务,根据学员技能需求和就业创业愿望,采取送教上门、入企体验、田间地头实践等模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近8年以来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近500万人次。其中2019年全省共有105所职业院校开展了职业培训,涉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精准扶贫劳动力示范校培训”“陇原巧手培训”“退伍军人培训”等458个培训项目,培训到账资金11 991万元,培训学时累计2 330万个,共培训社会人员及在校学生共计147 686人。2020年,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及省直有关部门下发文件中明确由省教育厅承担的各类培训任务和工作要求,下发了《甘肃省教育厅落实甘肃省各级各类培训任务分工方案》。各职业院校结合实际,积极对接人社、民政、妇联等部门承接各类培训,共有111所学校开展培训工作,涉及“职业技能等级培训”“SIYB”“退役军人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特种作业培训”“产业工人培训”等765个培训项目,全省各职业院校全年累计培训各级各类人员168 984人。

2.5 开展科技扶贫相结合的对口帮扶模式,全面实施“项目带动产业”,以增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时效性

立足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挥职业院校资源优势,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培育和电子商务发展,定期开展科技培训,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不断开拓市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实现了从零散状、碎片化到成链条、成体系的巨大变化;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发展,将200多万贫困户带入产业扶贫大链条,带动人均增收近9 000元,在贫困地区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2 946家,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200亿元扶持200多万贫困户不仅如期完成脱贫目标,而且走出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组织贫困户连片建种养基地”的产业扶贫路子,构建了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扶贫产业体系。

3 甘肃省职业院校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把教育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扭住职业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聚焦职业教育助推脱贫攻坚目标,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重点人群,以职业院校作为精准扶贫的主阵地,全力助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从总体看,甘肃省职业教育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四梁八柱”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政策执行宣传总体到位,整改任务总体完成,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格局基本形成,基础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步体现,职业教育助推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提升的新阶段。

3.1 聚焦脱贫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

紧盯职业教育助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扶贫的总体工作部署,紧盯补齐发展短板和改善薄弱环节,印发《甘肃省职业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东西部教育扶贫协力合作,聚焦对口帮扶实施精准脱贫,加快改善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坚决把党中央大政方针转化为推动职业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实际行动,全省职业教育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3.2 坚守主战阵地,精准发力推进职业教育脱贫攻坚

坚决守住职业院校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阵地,精准对接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贫困人口受教育的实际,建立健全普惠共享、全面覆盖、城乡一体、资助、对口帮扶、技能培训等政策体系,坚持兜牢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因贫失学辍学这条底线,强化就学不辍学、硬件能达标、资助全覆盖、资源可共享、队伍有保障、推普促入学6项保障,拓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专项招生、学生就业、高校帮扶、东西协作6项举措的“166”职业教育脱贫攻坚思路,重点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九大工程”,在职业院校主推精准脱贫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4 职业院校服务好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党中央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职业院校作为减贫、防贫的重要载体,在服务好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时还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4.1 职业院校应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返贫中发挥积极作用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四个不脱”的要求,明确职业院校在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后持续开展帮扶工作,推进向乡村振兴衔接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政策支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提升职业院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从而不断为贫困地区输送优秀毕业生,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并为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技术支持,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脱贫效应,从根本上消除返贫现象,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真脱贫。

4.2 职业院校应灵活运用经验路径持续服务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推进全面小康社会步伐,乡村振兴成为新的时代主题,职业院校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服务乡村振兴的新使命。职业院校要结合帮扶地区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持续发挥“扶技、扶智、扶志”的功能优势,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农村学生招生,针对农村需求愿望开展各类劳动力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学生、各类学员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提高其就业能力,支持和加快农村富民产业发展等,积极进取,创新服务乡村的多种经验路径[5],为建设富裕、人文、宜居乡村,实现农村人口生活富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甘肃省贫困地区职业院校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比亚迪集团扶贫
席晓辉作品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