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有效措施

2022-12-02王雪梅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5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水资源

王雪梅

(甘肃省高台县大湖湾水管所,甘肃 高台 734300)

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监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管理效果不佳,需要工作人员加强管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1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相关概述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大水漫灌的方式完成灌溉,这种灌溉模式在增加成本的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农田水利灌溉模式进行调整,不但能够有效减少成本支出,节约水资源,同时还能够根据当前所具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1]。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提升农民经济效益。

2 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意义

2.1 增加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并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传统农业管理模式受人员综合素质与地区经济的限制,无法对农业生产模式进行优化与升级,成本支出相对较高,所获取的个人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积极改进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不但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还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成本支出,既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又能很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2]。

2.2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节水意识

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各地区资源储备以及种类会存在明显差别,特别是一些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偏远地区,人们用水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农田灌溉效果也会受到不利影响。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出现,相关部门在开展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要选择符合要求的灌溉技术,并对其进行改造和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发生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不仅如此,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措施可提升人们的节水与环保意识,促进区域内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2.3 保证用水的有序性,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良好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农业地区用水的有序性,降低风险因素的干扰,并能完善相关制度,有效减少成本支出,保障农业人员的利益。倘若相关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发现存在用水矛盾,则可以根据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减小因纠纷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使农民享受到农村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3]。在实施农业水利项目时,仅靠相关部门进行管理显然不够,需要社会各界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实行多个主体的一体化管理,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需求。

3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灌溉管理方式不合理

由于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农田水利工程经营秩序混乱,无法持续稳定运行,使得农业地区的水资源灌溉效率难以得到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严重滞后,且效果并不明显,成本较高,农作物的产量难以提升,无法满足市场建设需求,农业经济效益低[4]。

3.2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农村水利水电经营体制不完善是影响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农田灌溉效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严重阻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村水利水电经营体制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在进行资源管控的过程中,管理理念陈旧落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甚至还存在着自主经营能力不足的情况,不仅会使农业水利项目的管理工作难以进行,也对农田水利灌溉工作造成不良影响[5]。部分农村水利水电经营管理人员片面注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未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农田水利灌溉整体计划,缺乏节约用水意识,导致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水资源浪费严重,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农业水利项目的治理对于我国农业地区的经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倘若管理内容不具备科学性,或者是在可行性方面存在问题,则会阻碍农业经济发展。

3.3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经费不足

部分农村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可用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经费严重不足,农村地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水平严重滞后,导致农田水利灌溉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严重阻碍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部分地区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等,仅有少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发展,进而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近年来社会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所需的建设及管理费用同步增长,财政预算负担加重,部分地区存在农田水利灌溉水费收缴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经费不足问题持续加重。为此,相关地区需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拓宽资金来源,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确保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稳定发展。

3.4 新技术与新设备较少

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农田水利灌溉的技术与设备逐步更新完善,目前广泛应用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包括喷灌技术、滴灌技术等,可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但仍然有部分地区在农田水利管理灌溉管理过程中,受资金、理念等因素影响,未能应用新型技术与设备,管理模式陈旧落后,导致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水资源浪费严重,整体灌溉效果不佳。

4 解决措施

4.1 采用科学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

要确保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并提升效率,就要优化管理模式,对灌溉管理模式进行科学设计与调整,既要确保灌溉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在水资源利用率方面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由于不同地区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差异性明显,倘若采取统一的管理手段,不但会导致灌溉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还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应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灌溉管理模式,工作人员要前往现场进行环境参数的采集与归纳,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与信息手段完成信息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完善的灌区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灌溉项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对后续工作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进行调研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针对农业人员当前的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农田灌溉的各项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完成水利灌溉计划的选用,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方案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还会对后续工作产生良好的作用。此外,相关部门还要通过管理制度来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通过引导的方式进行灌溉行为的调整与应用,既要满足农业人员的用水需求,还要从经济收入状况出发进行价格的调整,以此来管控用水成本。如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可结合农民的实际经济条件,制定阶梯式水费计价管理模式,农民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用水方案,以降低用水成本,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4.2 建立并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

开展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对灌溉工作的管控力度。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明确要求遵循“计划供水、分段计量、合理调配”的基本原则开展管理工作,并确定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职责范围。同时,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过程中需严格执行“先交款,后供水”的管理制度,杜绝“关系水、人情水”等问题,严禁转移或隐瞒用水量,严禁以权谋私及私自减少用水量等违规行为。水费实行专款专用管理制度,严禁截留或挪用等违规行为。另外,执行严格处罚措施,如发现违反制度的行为,需严格依据制度处理相关责任人,提高管理效果。

4.3 加强农业灌溉的财政投资

相关部门要加强资金管控,通过融资或者招商引资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合理的手段推进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确保资金调配满足相关标准。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利用募捐或者贷款的方式,增加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4.4 加强宣传,提升农民的参与意识

农民是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主要受益对象,应加强宣传,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关工作中,进而确保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宣传的过程中,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需成立宣传部门,定期深入农村地区开展知识讲解,介绍最新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并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类问题,以确保农田水利灌溉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需深入农村地区进行考察,了解不同地区农田生产的主要特点,确定农田水利灌溉的最佳时机,并积极主动与农民沟通交流,避免灌溉不及时引发经济损失。另外,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可将农民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代表协助开展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以提高农民的参与度,提升工作质量。

5 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现阶段部分地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方式及管理机制不合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经费不足、新技术与新设备数量较少等。因此,需采用科学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模式,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灌溉的财政投资,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的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水平。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灌溉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