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宁县祖厉河综合治理成效探析

2022-12-02焦秦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5期
关键词:会宁会宁县支流

焦秦华

(甘肃省会宁县水利建设工作站,甘肃 会宁 730700)

祖厉河是黄河上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华家岭北侧,南源厉河是甜水,东源祖河是苦水,祖河和厉河在会宁县城南汇合后始称祖厉河,纵贯会宁南北,流经靖远县城后注入黄河,全长219 km,总流域面积10 653 km2,其中会宁县境内 153 km,面积 5 172 km2。会宁祖厉河支流面积50 km2以上的共有38 条,由于祖厉河流域内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植被稀少,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直接被夹带流入黄河,加之祖厉河会宁段处于森林草原向荒漠化草原过渡的自然植被带,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侵蚀强度高,导致会宁县成为甘肃省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据不完全统计,祖厉河年径流量1.51 亿 m3,年输沙量 5 320 万 t(会宁境内 2 948 万 t),占整个黄河流域总输沙量的3.88%,平均土壤侵蚀模数5 700 t/km2。黄河流域经过长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沙关系已发生较大变化,年均输沙量大幅减少,由20 世纪50—90 年代年均16 亿t 减少了80%以上。虽然在此过程中祖厉河输沙量有所降低,但是减少的幅度远低于黄河上游其他支流,导致祖厉河对黄河输沙占比有所增加;目前祖厉河仍是黄河上游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是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的焦点区域。

近年来,通过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已完成祖厉河一级支流大豹子川沟、中川河、烂泥河、东河、炭山沟5 条河沟道,二级支流五里沟、太平店河2 条河沟道的初步治理,区域内90%的坡耕地修成梯田,60%的荒坡营造了水保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初步达到坡耕地梯田化、荒坡林草化的治理目标;目前一级支流苦水沟正在通过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项目进行治理,现仍有12 条一级支流、17 条二级支流和2 条三级支流没有综合治理,仍是水土流失重灾区。据测算,祖厉河干流治理后年输沙量将减少211 万t,祖厉河一级支流治理后年输沙量将减少729 万t;祖厉河二级支流治理后年输沙量将减少1 210 万 t。

1 祖厉河流域概况

祖厉河流域为黄土覆盖,属陇西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形破碎,多黄土梁和残塬,沟壑纵横。会宁以南为上游,属土、石质山;会宁至郭城驿间为中游,属黄土梁峁沟壑地形,河流切割至黄土层下第三纪红层,矿化度高;郭城驿以北为下游,地势低平,河床宽浅,几无支流汇入。上游部分植被较好,中、下游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祖厉河水质矿化严重,中下游因矿化无法利用;河道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河道因挖砂取土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 祖厉河治理成效

2.1 治理背景

作为山区型河流,祖厉河汛期洪水暴涨暴落,非汛期干旱少水,历经多年洪水的冲刷,祖厉河岸砍支离破碎,特别是祖厉河会宁县城区段两岸居民倾倒垃圾、排放污水、占河垫地建房等致使河道狭窄,防洪能力持续下降,严重威胁到城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承载能力的瓶颈。

2.2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新时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治理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结合会宁县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带五色、多彩会宁”战略目标和县第十八届人代会提出的“九大行动”发展规划,在完成祖厉河城区段一、二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实施祖厉河生态长廊项目建设,并将其纳入助力乡村振兴的“组合拳”当中。

2.3 治理步骤

第一步,对祖厉河干流进行逐年分段生态长廊保护项目建设,形成贯通会宁南北的生态安全屏障。第二步,对祖河、厉河及各支流的水源地进行保护治理,形成多点式生态湿地。第三步,对各支流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以上三步治理,形成祖厉河全流域网格式生态保护。

2.4 项目建设情况

2.4.1 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 一期工程总投资2.48 亿元,于2012 年6 月开工建设,2014 年底竣工,综合治理龙王庙至寨子桥段河道4.5 km,新建复合式堤防9 km、橡胶坝6 座。二期工程概算总投资2.23 亿元,于2015 年3 月开工建设,2017年底竣工,治理范围为一期工程末端开始至下游柳湖水库北端,治理河长4.4 km、新修堤防8.8 km、橡胶坝5 座,除将浆砌石墙式堤防优化为现浇混凝土墙式堤防外,其他建设标准均和一期工程相同,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三期工程概算总投资2.33 亿元,综合治理河长3.65 km,其中祖河长度1.31 km,厉河长度1 km,祖厉河长度1.34 km,新建堤防长度 7.19 km,橡胶坝4 座。目前已完成河道治理2.2 km。

2.4.2 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 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康家河至张湾段河道治理及河滩生态恢复项目概算总投资11 107.13 万元,综合治理河道5.40 km,平整河滩地 106.67 hm2。

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厉河古城段河道治理及河滩生态恢复项目于2020 年10 月15 日开工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31 748.73 万元,综合治理北川渠二期取水枢纽至会南桥之间的的厉河河道,治理前河道长度8.4 km,治理后为6.2 km。新建排洪渠长度5 862.1 m;在厉河排洪渠上修建钢坝闸7 座,梯级跌水5 座,形成连续景观水面。

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北二十铺湿地生态恢复及河道治理项目概算总投资14 969.12 万元,综合治理河道及滩涂地1 km。

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项目柴家门镇段(柴门小学—河西坡村)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概算总投资39 883.06 万元,主要建设任务综合治理河道长约11.25 km,平整采砂坑31 处;新建堤防长度20.56 km;砼滨河道路 1 条(长度 10 km,宽 5.0 m),砼人行步道2 条(长度18.6 km,宽3.0 m),布设防护栏杆20.56 km;固床潜坝16 座、过水路面1 座、穿堤涵洞8 座。

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清凉山至下河口段河道治理及生态恢复项目概算总投资39 375.32 万元,主要建设任务为综合治理河道18 km,平整河滩地133.33 hm2,新建现状传堤保护设计3 处、传堤箱涵4 处、过水路面4 处、上下堤踏步90 处,设千米里程碑 36 个、百米桩 360 个、警告牌 90 个。

2.5 治理成效

经过10 多年治理,全面恢复和强化河道综合功能,大幅度提高防洪标准,有效保护了河道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梯级橡胶坝修建、河道环境整治,有效改善祖厉河水质,将其打造成集防洪调蓄、改善环境、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革命老区城市品位,为大力发展旅游业、城区防洪抗灾和全县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平整治理后的河道两岸土地栽植水保林、经济林,进一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打造河道景观工程,以祖厉河为轴线形成绿色生态长廊,引领祖厉河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 经验教训

3.1 规划引领,生态优先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会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抢抓政策机遇,确定了“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总体战略,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由水利部水规总院牵头于2016 年8 月启动《会宁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历时2 年半,于2018 年11 月完成全部编制工作。《会宁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以打造祖厉河生态长廊为核心,科学把握总体布局,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节水优先、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不断创新与完善干旱缺水、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发展模式,经过15 年左右的努力,将会宁建设成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全县人民生活水平。

3.2 城乡统筹,有序推进

在县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祖厉河综合治理为轴线,按照“先城区、后乡镇,先干流、后流域,先试点、后批量”的模式,城乡统筹,科学布局城乡和美丽乡村建设空间,逐步推进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会宁县在祖厉河城区段完成后,积极部署乡村段的治理,目前已完成康家河至张湾段及厉河古城段的治理,同时已经完成柴门小学至河西坡段和清凉山至下河口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3.3 多方筹措,解决资金

在项目建设初期,因国家无这方面的建设投资,项目没有部门审批,县委、县政府作为审批主体对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一期进行了审查批复,县委、县政府在通过整合资金、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了工程建设资金。

4 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尽管会宁县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超标准、高起点完成了治理目标,但是和预期目标仍然存在距离,影响其实现的主要原因:一是项目资金短缺。当前会宁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繁重,县级财力严重紧缺,筹资项目资金能力十分有限,难以及时强有力推动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项目顺利开展。二是项目牵扯土地等难以协调。因河道裁弯取直,必不可少的占用基本农田,而受基本农田红线限制,项目调整比较困难,一时难以落地实施。

为提升祖厉河治理效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推动项目建设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加快祖厉河治理的各个项目的实施。二是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通过县级自筹、向上汇报争取等方式,尽快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有力推动项目建设。三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针对已规划的项目,及时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开展,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2021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将祖厉河列入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祖厉河成为全省唯一列入全国试点的流域,也是黄河流域三个试点之一。

会宁县以超前谋划,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形成第一批以祖厉河流域生态长廊建设为重点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熟项目,该批项目实施后,通过疏浚河道、整治滩涂地、建设堤防,全面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河道功能,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在开展河道生态保护的同时,强化景观建设,美化周边环境,成为会宁县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保障工程和民生支撑工程。

猜你喜欢

会宁会宁县支流
Phase matched scanning optical parametric 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 based on pump beam deflection∗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更正启事
我在会宁等你
浅谈会宁林业发展与惠民富民问题
会宁沿黄灌区苹果产业发展持续升温
会宁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阿什河某支流河岸带草本植物重要性初步研究
母乳喂养及产科护理干预
金沙江支流东川玉碑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