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及养护

2022-12-02李政斌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被灌溉

李政斌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园林绿化站,甘肃 定西 743000)

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需探索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和养护新思路,应用科学技术手段维护项目的整体运用成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需积极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园林绿化产品。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园林绿化工程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养护,弱化了其整体景观效果,制约了园林绿化工程的稳步建设和发展。园林绿化工程涉及诸多内容,覆盖范围广、施工流程繁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益。因此,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收集相关资料为后续工程建设和养护提供坚实保障。目前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和养护存在一些问题,不同程度降低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增加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成本。

1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和养护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工程是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化的集合体,通过对花草树木的合理配置与种植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出适宜城市居民生活、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自然空间。园林绿化工程借助专业技术和工艺进行施工,通过园林艺术加工处理促使建筑和植物园林景观密切结合,从而达到理想的美化城市的功效[1]。但如果忽视了养护管理,栽植完成的树木会死亡。因此,要明确施工主体材料的生长特性,定期开展施肥、灌溉和除草等养护管理。同时,养护管理可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景观效果,实现对有限植物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最大限度展现生态价值、人文价值及社会价值,对改善城市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具有积极作用。

2 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园林绿化工程具有对象多样性的特点,栽种的植物类型多样,具有改善空气、美化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同时,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特点,大力建设园林绿化工程有助于增强工程整体观赏效果,实现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2]。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收集相关资料为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增强园林绿化工程的观赏性和艺术效果。

3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3.1 实地勘察,因地制宜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前由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调查分析,收集地形地貌、水文环境和气候环境等数据信息,为编制施工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提升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依据实地勘察结果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尽可能选择本地植被,通过合理搭配增强整体景观效果。选择本地植物可在保证成活率的同时提升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选择合适的植被后要确定最佳种植时间和方式,以提高植物成活率,为工程的景观效果提供坚实保障。例如,对温度要求低的植物可在冬季种植,对温度要求高的植物应在春季种植[3]。

3.2 做好整地工作,合理挖穴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建设中需进行整地,清理干净施工现场的杂草、垃圾等杂质,保证土地平整。施工现场有坡度时应填土平整,保证施工现场的平整性和美观性。同时,要考虑水源供给问题,确保后期养护水源充足。园林工程施工中苗木质量直接影响着园林工程的质量,种植前须全面考虑苗木产地、生长情况和根系发育状态等。挖种植穴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直径要大于植物根茎长度35 cm 左右,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种植穴形状,如方形、条形和圆形等。

3.3 测量放线

扎实推进定点放线工作,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施工,确保标线清晰[4]。种植位置应画在中心位置,四周要标记好对应边线。同时,要考虑特殊情况,如机动车道的乔木种植中遇到路灯时,施工人员要灵活调整,既要确保路灯正常使用,也要保障乔木良好生长。

3.4 加强运输管理,避免植物损耗

选择合适的植被后根据施工方案确定苗木规格,并按照相关要求采购质量合格的苗木。为了确保苗木质量,须避免不当运输造成的损伤。运输过程中苗木根系用泥土包裹,以减少水分流失。苗木栽植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重点环节,要因地制宜地确定最佳栽植方法和时间,合理控制栽种间距。

4 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效果。因此,要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提升园林绿化效果,改善城市环境。

4.1 做好灌溉、施肥工作

苗木栽种后要做好灌溉工作,最佳的灌溉效果是“湿而不渍”。不同植物对灌溉水量的需求不同,要结合各类植物的属性、生长情况和土壤条件等编制合理的灌溉方案。针叶类植物需水量较少,可适当少浇水;宽叶类植物需水量较大,需适当增加灌溉频率、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水量[5]。园林中的植被要按要求定期灌溉,确保土壤中的水分充足,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须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植物被太阳暴晒后再浇水,温度会骤降,极易出现死亡的情况,因此养护人员在浇水的过程中要适避开炎热时段。此外,要重视排水工作,根据环境条件确定排水方式(采用排水沟、自然坡排水等)。苗木移栽完后及时灌溉,确保回填的土壤与苗木根系紧密接触。春季移栽苗木时根据土壤湿度合理浇水,浇水间隔以3~6 d为最佳,连续浇透水5~8 次[6-7]。

根据苗木的生长所需施肥浇水,避免天气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提高苗木存活率。合理的肥水管理有助于苗木健壮生长,可提高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植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土壤环境,土壤肥沃程度和植物生长速度密切相关,可搭配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改善土壤pH 值,同时要适量施加微量元素避免植物出现缺素症状。过量使用速效肥易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促使苗木抽生大量幼苗,增加发生病虫害的概率,进而增加后期养护成本[8-10]。

每年2—9 月追肥2~3 次,将复合肥和有机肥搅拌均匀后采用半环形沟或十字型沟埋施。地被植物追加速效氮肥和一定量的磷钾复合肥,为避免气温过高灼伤叶片,适合冒雨施肥。干旱季节每隔2~4 天对植被淋撒1 次透水,避免植被缺水死亡。新种植植被一次淋足定根水,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抗菌药剂,随后每天早晚淋水保湿,确保植物健壮生长[11]。起吊运输造成的植株损坏可涂抹愈伤涂膜剂,并包裹保鲜膜,连续2~3 d 用植物抑制蒸腾剂喷雾处理,以提高植物成活率[12]。

4.2 病虫害防治

园林绿化管理和养护阶段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通过定期检查采取适宜的防治方法,发现病虫害时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在短时间内将其消灭。提升园林绿化植物群落病虫害防治能力至关重要,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物防治、人工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法,增强绿化层次和植物种群多样性,发挥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此外,可通过叶面追肥增强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病虫害对植被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13]。

4.3 加强日常养护

为了提升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效,需加强日常养护工作,创设有助于苗木生长的环境。其一,除草除杂。指定专人负责后期养护工作,定期清理垃圾和杂草,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同时将施工中产生的垃圾集中转运出现场,保证绿化效果,创设舒适的绿化环境。其二,苗木修剪。及时修剪枯枝烂叶,避免感染其他枝叶,同时可增强整体美观度。其三,固定支撑。植被种植后要选择合适的支撑方式,避免风力等因素影响苗木生长。多以杉木杆、支撑杆、松木杆等为支撑材料,支撑方式有“n”字形、“E”字形及双“n”字形,对于一些灌木和小乔木植被可采用“n”字形支撑。其四,夏季高温炎热须做好遮阳工作,可安装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灼伤枝叶。

5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是市政工程建设的重点,加强建设管理和养护可改善植被生长条件,提升成活率,在增强整体景观效果的同时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园林绿化植被灌溉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