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甘谷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

2022-12-02柳小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5期
关键词:甘谷县渭河水土保持

柳小强

(甘肃省甘谷县水土保持站,甘肃 甘谷 741200)

1 甘谷县水土流失基本情况

甘谷县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湾、坪、川、滩交错如棋,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在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上属于渭河流域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西秦岭北坡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区域内多为黄土山坡,地形支离破碎,沟岸崩塌、陷穴较多,植被稀疏,涵蓄降水能力差,沟道比降大,沟道治理工程少,拦蓄径流能力差,山地多,坡度大,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境内河流均为渭河水系,主要有清溪河、散渡河、西小河、藉河4 条主要支流,全县共有完整流域62 条,大小沟壑5 671 条,沟壑面积257.7 km2,平均密度2.54 km/km2。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 415.25 km2,占总面积1 572.6 km2的90%。

渭河横贯甘谷县东西,渭河河谷地带是甘谷县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旅游开发、城镇化建设等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近年来,由于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呈现出逐步加剧的趋势。同时,由于水土流失,沟头不断延伸,沟底不断下切,支沟随之增多,地面支离破碎,大量泥沙被带入沟底川坝,淤垫农田,破坏基础设施,造成下游区河道抬高,排洪泄洪能力降低,危害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 水土流失不仅加剧了渭河水质的污染,也降低渭河防洪能力

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的主要载体,在流失水土的同时,也输送大量的面源污染物进入渭河,加重了渭河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同时,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量的泥沙沉积,导致河床抬高。另外,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渭河河道内乱采乱挖现象屡禁不绝,导致渭河过洪能力下降,防洪能力大幅降低。

1.2 水土流失降低了土地生产力和水利工程寿命

水土流失在损失耕地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土地生产力。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频繁交替发生的旱涝灾害,造成大量表土流失,导致土壤耕作能力降低、农作物减产,给当地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会造成区域植被退化、防风固沙能力削减,进而使得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基础,严重威胁到工农业生产。严重的水土流失,特别是洪水携带的泥沙和大风的吹蚀,造成水库、渠道泥沙淤积,使有效库容减小,从而削减了水利综合效益,缩短了工程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影响了水利建设的发展。

1.3 水土流失使渭河水资源严重短缺,降低了人居环境质量,影响可持续发展

由于区域内植被少,涵养功能差,并且缺少沟道拦蓄工程,使得汛期降雨往往造成山洪、泥石流灾害而得不到涵蓄利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区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水土资源是生态系统良性演替的基本要素和物质基础。严重的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生物群落结构和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严重的水土流失会造成沙尘暴频发,不仅降低人居环境质量,而且严重影响工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甘谷县地处渭河中上游,境内植被稀疏,地形坡度大,土质疏松,降雨相对集中,致使县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水灾频繁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给黄河下游造成了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大县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提高监督监管能力水平,预防与治理两手齐抓,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刻不容缓。

2.1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以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仅可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人民群众收入,而且对于改善区域生态条件、美化自然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2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以减少渭河水患

渭河自西向东横贯甘谷县,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渭河两岸的防洪保安。加强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拦泥蓄水,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渭河两岸的洪水泥沙压力,减少渭河水患。

2.3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以促进甘谷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渭河流域是甘谷县经济的主要支柱区和政治文化中心,通过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拦蓄径流,减少冲刷,减轻面源污染,能有效改善渭河的水环境,推动甘谷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2.4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以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

甘谷县地处西北干旱地区,县域内农业生产还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传统。近年来,随着甘谷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通过以梁峁沟坡荒山绿化、坡耕地治理、沟道工程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够有效地拦蓄坡面径流,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与保护措施

3.1 整合项目,坚持整流域、整片带开发治理,创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精品亮点工程

甘谷县是我国最早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地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甘谷县坚持不懈的开展植树造林、平田修地、打坝淤地等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艰辛的努力。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甘谷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逐年增多,先后实施了水土保持国债项目、小流域治理工程、藉河(二期)项目、WFP 农村综合发展梯田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项目、以工代赈连片开发项目、整村推进扶贫梯田建设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重大国土整治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及淤地坝建设等一大批国列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截至2020 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 031.3 km2,治理程度达71.3%。

3.1.1 坚持规划先行,整流域、整片带开发治理 以县域内较为完整的小流域为骨架,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和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打破乡村界限,将全县划分为阳屲梁、榆川、大道坡、清溪河、藉河、沐浴梁等16 条流域片带。由水保部门牵头搭台,以流域(片带)为单元,分流域合理配置梯田、田间道路、经济林、水保林、谷坊、淤地坝、雨水集蓄等工程措施,按每年完成2~3 条整流域治理为目标,稳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截至2020 年底,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4.25 亿元,高标准建成了后川沟、新集沟、阳屲梁、榆川、大道坡、清溪河、藉河、沐浴梁等10 多个整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基地,共受益163 村17.33 万人。

3.1.2 坚持项目支撑,统筹整合资金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涉及部门较多。在具体工程建设过程中,甘谷县探索建立了“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各负其责”的资金统筹机制,全方位、宽视野统筹整合发改、扶贫开发、自然资源、水利水保、林草等部门项目资金,由水保部门牵头组织统一实施,各项目主管单位跟进监管,开创了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一盘棋”的新格局。

3.1.3 坚持开发治理,全方位、多维度提高效益立足地域特点,按照“田成片、路成网、林成行”的要求,把项目建设与产业布局调整相结合、与发展旱作农业和特色产业相结合、与整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与生态扶贫相结合,统筹实施。截至2020 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 031.3 km2,治理程度达71.3%,梯田化程度达到86.5%,初步实现了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进、生态环境共治。

3.1.4 坚持产业富民,重创新,多渠道促农增收 坚持把整流域综合治理与培育富民产业相结合,大力推广“梯田+水窖+经果园”“梯田+地膜+种植”“梯田+种草+养殖”“梯田+农产品+加工”等高效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3.1.5 坚持质量至上,立规矩,强管理,加快进度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抽调专人组成项目工作组,全程开展技术指导、跟踪服务、严把质量关。在组织施工上,坚持“等高线,绕山转,宽适度,长不限,大弯就势,小弯取直”,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规范施工流程,强化项目日常监管,及时协调处理各种矛盾,真正做到了“规划一片、实施一片、见效一片”。在项目日常管理上,严格落实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公示制、合同制等管理制度,并择优选择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进度、质量等进行监理,定期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高项目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在目标责任管理上,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将水土保持治理任务纳入县、乡各级政府年度考核内容,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实现绩效考核。在项目验收上,组建成立由审计、财政和项目主管部门为主要成员的验收组,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套人马”,逐地块进行实测丈量,验收核实,确保数据精准、质量达标。

3.2 严格执法,不断强化监督检查,着力提升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执法水平

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依法监管”的工作思路,以落实“三同时”制度为抓手,强化监督检查,严肃严格执法,积极推进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3.2.1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法制意识 在《水土保持法》宣传教育中,始终坚持把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与建设节能减排优秀企业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能力县建设相结合,深入机关、乡镇、学校、社区、企业向社会各界宣传。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宣传教育,全社会水土保持法制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逐年上升,人为水土流失违法案件逐年下降。

3.2.2 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严肃查处水土流失违法案件 按照“先难后易、由大到小、循序渐进、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重点加大对各类开发生产建设项目的现场监管。主动介入、跟踪管理、跟踪服务、现场指导;严把“立项、审批、验收”关,促使“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对于水土保持违法案件按照“既要抓大、又要抓小”的原则,先后对县内12 家建材企业水土流失违法案件进行了严肃查处,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捍卫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3 深化管理创新,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制 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督人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政策水平。制度建设方面,甘谷县先后出台了《甘谷县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规定》《甘谷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配套法规体系,有效遏制了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短期经济行为,为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监督网络体系方面,健全了监督管理机构,在全县15 个乡(镇)设置了水保员,在局机关内部设置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专职人员6 名。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强有力的水土流失预防监督管理网络体系和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监督管理队伍。

3.2.4 拓宽工作视野,理顺部门协作关系,逐步掌握工作主导权 为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工作,切实保护好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甘谷县成立了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执法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水务、财政、审计、发改、工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草、住建、交运及15 个乡(镇)长为成员,理顺了部门职责,加大了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3.2.5 依法行使监督管理职能,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经过多年的监督检查工作实践,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已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迈进,水土保持违法案件查处有了实质性进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土保持补偿费收缴及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取得实质性进展,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了县域生态环境稳步好转。

猜你喜欢

甘谷县渭河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报告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Jenny's expedition diary
水土保持
Gu Qingsheng,the guardian of Shennongjia
退耕还林工程对渭河洪峰流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
甘谷县一男子冒充多重身份行骗涉案30万余元被刑拘
渭河故道恢复湿地生态的引水方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