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谱文化知多少

2022-12-01魏怀习

中华瑰宝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世系家谱姓氏

姓氏是如何流传的?家谱在血脉流传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家谱又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家谱,即族谱,也称宗谱或家乘等,是一种以谱记形式记述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家谱以姓氏和人名为核心,可作为血缘寻根的重要文化依据。研究家谱的学问则叫谱牒学。

家谱及谱牒学在中国历史悠久。在出土的夏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均留下了当时有关姓氏的记载,它们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记录,因而中国有文字記载的姓氏历史至少应有3000余年。

家谱的诞生与发展

夏、商之前的时代通常被视为传说时代,这一时期的历史没有留下文字记载,只有口耳相传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口传家谱和结绳家谱随之诞生。

谱牒研究专家王鹤鸣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原始形态家谱》一文中指出,口传家谱是形态最原始、最古老的家谱,是通过心授口传流传下来的反映家族世系的家谱。口传家谱大多为连名家谱,即上一辈名字的后一二个音节,是下一辈名字的前一二个音节,这样既可区分辈分,又易于记忆,便于流传。如彝族“毕摩”鲁成龙,为云南省楚雄市树苴乡依七么村鲁氏第十三代“毕摩”传承人,其口传谱系为:阿皮玛罗—玛罗多伽……兔依伽—依伽奔—奔把腊—把腊谢—谢呙背—呙背提—提纹呢—纹呢嘎……

在文字出现以前,结绳记事在记录和交流信息方面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说文解字》中有关于“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前,还有一些民族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载族群活动。

人们使用绳子打结记载家族世系和成员延续状态,称为结绳家谱。如满族的子孙绳,如果家族里有男孩出生,就在子孙绳上系一个小弓箭,希望他长大后身体强壮,成为骑射能手;红色或黄色的布条则代表女孩,祈愿她长大后温柔善良,心灵手巧;隔代之间,会用猪后膝骨隔开。

甲骨文家谱是中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实物家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立新研究发现,中国迄今最早的一批家谱出现在商代,并以甲骨刻辞和青铜器铭文的形式被保存下来。其中,家谱刻辞共发现3片,最有名的一片是《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第1506片刻辞。该刻辞为以男子为世系的专记私名的谱牒,共记录13个人名,其中11人为父子关系,2人为兄弟关系,记录的是商武丁时期一个名为“儿”的贵族11世祖先的私名。以每一世30年计,其家族延绵300余年,最早的祖先可上溯至商代初期。

青铜器在夏代就已出现,但被广泛使用是在商代晚期,此时的家谱也被以铭文的形式铸刻在青铜器上。西周时期,宗法制逐渐完备,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等级制度成为周王朝的统治基础。出于维护宗法制度的需要,记录血缘亲疏、嫡庶长幼的家谱显得尤为重要。《世本》是一本具有统谱性质的谱牒著作,据说为战国史官撰,共15篇,记载了从黄帝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都邑)、作(制作)等。《世本》的出现,在家谱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汉代,为了适应大面积分封、王侯世袭的需要,统治者又分别建立了皇帝属籍、诸王世谱、诸侯侯籍,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官修家谱。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家谱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上至朝廷,下至名门大户,都十分重视家谱,主要是因为当时从选官到婚姻等大事皆以家谱为凭。尤其是唐代,官修家谱极为兴盛,唐太宗命人修撰记载宗族谱系的《氏族志》,至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李义府又提议编撰《姓氏录》。新修的《姓氏录》将武姓列入第一等,其余以品位高下为划分等级的标准,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升为士族,士兵以军功升到五品者亦可入士族。

家谱由官修走向私修

至唐末五代,战乱频仍,记载士族门第高下的谱牒尽皆烧毁。宋代,在战乱中崛起的新贵族普遍门第不高,对家族世系并不了解。面对这种情况,理学家张载曾忧心道:“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因此,社会上主张编修家谱的呼声渐高。

由于士族的瓦解,此时的家谱与选官已无关系,多由私人自行编修。如北宋欧阳修编修《欧阳氏谱图》、苏洵为苏氏家谱编《谱例》等,首开私家修谱之先河,从而推动了宋代私修家谱的蓬勃发展。并且,欧阳修和苏洵等人在编修家谱时,还提出了新的编修宗旨、原则和体例等,成为后代家谱的基本定式。

明清时期,因家谱具有尊祖、敬宗、收族的重要社会作用,故统治者积极鼓励家谱的纂修,地方官员也热衷于劝说百姓编修家谱,使得家谱数量大增。清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向全国颁布“上谕十六条”,后雍正帝在此基础上制定《圣谕广训》,大力倡导孝治天下的伦理思想。在此背景下,清代的一些士大夫将修谱视为贯彻孝治思想的实际行动,家谱编修得到普及。

民国时期,革命家孙中山也十分重视家谱的编修工作,分别于1916年、1920年、1923年为孙氏、阚氏、詹氏三部族谱撰写了谱序。1912年5月,他在广州参加孙氏宗亲会时发表演说:“四万万同胞,皆黄帝之子孙,其始均无所谓氏族者。自人民繁衍,而姓氏生;姓氏生,而家族之见重,由是家族以起。然此家族亦甚好,合无数之家族而即成为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家谱的编修出现了一段停顿期,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家谱记录家族历史的作用逐渐得到肯定。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颁发《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明确了家谱的重要作用,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及地方史的资料”。20世纪80—90年代,全国出现了家谱编修热潮,各姓氏以村庄和家族为单位,开展以民国家谱为基础的家谱续修工作。随着学术界对家谱研究的升温和名人家谱的影印出版,人们对家谱编修的认同感不断加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海外同胞开始利用家谱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寻根问祖的活动蔚然成风。这些行动对重修家谱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家谱的价值和意义

家谱作为一种文字记载,可作为国家史志、地方史志的补充材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01年《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明确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总体来说,家谱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姓氏源流、居住地地情、迁徙情况、世系图表、重要人物生平、重要事件、字辈谱、家训家规、祠堂坟墓等情况,还收录相关文献资料和图表。其中,世系是家谱的主体内容,是其区别于其他史类书籍的重要标志,也是厘清家族系源的重要依据。家谱记述世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世系图和世系录并用法、世系排列法。

世系图和世系录并用法是在家谱卷首列出家族世系总图表,然后采用世系录,一代一代记述,对世系图作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如《孔子世家谱》即采用这种形式。世系排列法则主要以横式或竖式排列的世系图记载家族世系,五世为一表,前表的第五世须在后表的第一栏,依此类推。如云南《续修宣威浦氏族谱》即以此种世系图表来表示。

家谱还涉及对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内容的记载,是某个地区的关于姓氏、经济、人口社会学、地情、伦理道德、家庭婚姻、人物、宗族和教育等情况的研究资料。

以经济方面的史料价值而言,家谱以家族单位记述本姓氏人员在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能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如“塑料大王”王永庆出生于台湾,祖籍福建省安溪县,作为王氏族人,他的创业经历和成就被记录在福建《清溪五湖王氏宗谱》中。又如云南《续修宣威浦氏族谱》记载了宣威火腿创始人浦在延创办和发展宣威火腿公司的经历和成绩。

有些家谱也记载了当地的教育发展情况。如浙江《东阳赵氏家谱》记载,自南宋建炎年间赵公藻创建友成书院起到清末鹤椒书院,当地创建的书院和私塾可查的有32所,还包括免费的私塾,即义学。据记载,自隋唐开科举取士到清末,东阳有文武状元7人、文武进士304人、举人582人。

近现代以来,随着人口迁徙活动增多,家谱新修还扩展了地情方面的资料。如云南《续修宣威浦氏族谱》记载了本姓氏外迁的69个族人居住點的简况,涉及自然环境、农田水利、粮食作物种植、道路运输等12个条目,可谓一份丰富翔实的地情资料,对于了解族人各居住地的地理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家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则是家谱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家谱编修不容忽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被运用至家谱编修工作之中。现代家谱编修工作利用网络编排系统,把传统的家谱构建为网络共享平台,并生成多种家谱格式,具有通用性和实用性。

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家谱编修的速度和质量,还创建了修谱软件系统和家谱数据库智能大数据平台,开创了“家谱互联网”的新时代。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只需在电脑上输入自己的姓氏,就能找到自己的祖先和家族谱系。

魏怀习,河南省档案馆家谱馆馆长。

猜你喜欢

世系家谱姓氏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辽耶律休哥世系考
新见《源伯仪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补考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姓氏拆解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
2010上半年古籍拍卖会上的家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