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

2022-12-01闫亮李代华

关键词:道德观念家国法治

闫亮 李代华

小学生正处在道德和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任课教师,要在课堂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积极引导,并借助核心素养等内容提升学生道德观念、人格素质、基本品质、思想认识。本文主要是核心素养下,笔者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点拙见。

一、关注对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是教师重要的任务与责任。想要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首先就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因此,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较为枯燥的说教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会令小学生产生枯燥感,不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难以引发小学生深入思考。而借助情境创设等方式则可以让小学生对相应的内容实现更好的体会和理解,从而提升道德观念的教育效果。

二、注重培养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小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小学生在课堂中缺乏参与感,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育环节成为了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小学生难以形成较深的认识,从而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上的法治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热爱生命》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加學生的课堂参与度、互动度,让学生对相应问题进行更深的思考。如教师可以请学生讲一讲我们为何要热爱生命,在讨论与互动中向学生渗透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观念。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观念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家国观念的教育教学应该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做到的。小学时期是家国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因此,让小学生树立相应的家国观念是每一位小学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例如,在进行《国旗 国徽 国歌》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国旗、国徽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国旗和国徽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思想,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还应注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引导,让小学生形成关爱长辈和同伴的意识。

例如,在进行《关爱身边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日常生活中父母的哪些行为体现出了对我们的关爱呢?大家在生活中曾做过哪些事情来表达对于父母的关心呢?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和父母相处,如何通过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借助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向孩子给予关爱的细节,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孝顺父母,关爱父母的行为。

综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注重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课堂讨论以及多媒体的运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观念以及家国情怀。相信借助以上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安丘市辉渠镇辉渠小学)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家国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略谈“家国情怀”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