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训练》评述

2022-12-01刘鹏,王谦

食品与机械 2022年11期
关键词:食品类应用型食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腾飞,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亟须一批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以培养理论性人才为主,出现了理论性人才日益饱和而应用型人才不足的问题。基于该形势,高校开始变革人才培养方案,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以此提升学生操作能力。食品与人们的利益密切相关,食品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加强训练等方式提升实践能力。《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训练》一书将食品类理论知识融入各实践项目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从整体上增强食品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同时作者在书中设计的各实训项目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训练》是由吴玉琼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总结食品类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食品工艺、食品安全、食品生产等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致力于提升食品专业学生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全书共由7个项目和8章附录组成。项目部分主要介绍食品类新产品,包括新产品设计、品质检验、标准制定、安全检验、试销等过程。在新产品安全检验部分,作者详细论述了HACCP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HACCP的七大原理。附录部分则是以各种调查报告与不同食品的生产工艺研究为主。在调查报告部分,作者展示了青年群体微信购物情况、运动类营养食品的种类以及市场占比、食品标签发展等内容;在生产工艺研究部分,作者主要分析了黑豆营养饼干和苦荞风味碧根果的生产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面包的危害分析以及关键点控制方式。

《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训练》一书是在食品类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的背景下编写而成。与传统教材不同,作者在撰写该书时并未一味罗列理论知识,而是将理论知识融入各实践项目中,帮助食品专业学生在加强实践训练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内涵,进而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虽然食品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但从目前来看,高校食品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首先,高校缺乏专业的实践场所。高校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逐渐加强了对食品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注重通过增加实践课堂占比等形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但是由于缺乏资金,高校并没有为食品专业学生打造专门的实践场所,实践类教学仅停留在课堂教育阶段,难以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即使有部分高校在政府财政支持下为食品专业学生修建了实践场所,但是由于后期维护成本较高,这类实践场所的实际使用率较低。其次,高校尚未实现“校企合作”。高校对食品专业学生的教育以校内教育为主,即由专业教师实施课堂教育,该教育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知识,但是脱离真实环境的课堂教育不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目前,高校尚未充分意识到真实环境对于切实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也没有加强与食品类企业间的合作,且不注重落实高校与企业对人才的联合培养。

(2) 课程教育体系不健全。首先,未开设专业的食品类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新方向、开辟新领域、设计新产品是食品行业的“致富密码”,任何在食品种类以及口感上做出创新的企业都能够迅速占领市场,而食品企业的创新需要在创新型人才的支持下得以实现。但是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对食品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以传统理论课为主,并未开设专门的发展新方向、开辟新领域教育课程,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其次,缺乏专业的食品类创新创业教师。现阶段,高校食品类专业教师是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的一代人,其虽然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但是缺乏关于发展新方向、开拓新领域的经验,在工作中也鲜少能接触到相关内容,导致他们自身缺乏创新创业基本知识。除此之外,高校也不注重招聘食品行业创业成功者担任教师,出现了专业食品类创新创业教师严重欠缺的问题。

(3) 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引导。首先,高校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不足。一方面,高校对发展新方向、开拓新领域教育的宣传局限于制作宣传栏、印制宣传手册等传统线下传播渠道,宣传效果微乎其微。另一方面,高校尚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食品专业教育范畴,而食品专业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难以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专业教学中,致使食品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难以接触到专业的食品类创新创业知识。其次,高校尚未将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一方面,高校对食品专业学生的发展新方向、开拓新领域教育仍停留在“喊口号”阶段,并没有为学生选购合适的教材。另一方面,高校未制定科学的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并未将创新创业知识与食品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食品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训练》一书的出现为食品专业发展新方向、开拓新领域提供了理论指导。书中关于实训类项目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切实提升创新能力。虽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食品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课程教育体系不健全、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引导等问题。结合《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训练》一书,在实践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可通过3种方式革新食品专业。

(1)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高校要加强食品专业实践场所建设。一方面,高校需要“开源”,即通过社会募集、接受政府财政补贴、与基金会合作等方式增加校内的可周转资金,以此缓解校园建设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要从宏观层面肯定食品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并注重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修建专业实践场所等方式完善食品专业革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高校应注重聘请专业人员负责实践场所的后期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进而充分发挥实践场所的教育作用。其次,高校要落实食品专业的“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可以为食品专业学生提供专业、真实的实践平台,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帮助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高校可以为企业输送具有较高水平的食品专业人才,缓解企业人才压力。基于此,高校应与当地食品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在为食品专业学生争取实习机会的同时,帮助食品企业完成人才积累,实现“双赢”。

(2) 健全课程教育体系。首先,开设专业的食品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一方面,高校应变革现有的食品专业课程,适当降低理论课程占比,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比例。同时,高校要注重依据科学原则为学生排课,尽可能实现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间的连接性,以此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例如,高校可以交叉安排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当专业知识涉及食品安全内容时,在创新创业课堂中为学生介绍业界最新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技术弊端,帮助学生明确创新方向。另一方面,高校要为食品专业学生打造专业的创新创业知识学习场所,并提供相应实践空间,帮助学生通过试验迸发更多灵感。其次,培养专业的食品类创新创业教师。一方面,高校要注重从社会中聘请具有丰富食品类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讲解食品行业创新创业的基本要领,并向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业心路历程,以此拉近学生与发展新方向、开拓新领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加强对校内食品专业教师的培训,帮助其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专业知识。

(3) 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引导。首先,高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高校在宣传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时,要注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就线上宣传角度来看,高校应当借助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类信息,并着重强调食品专业学生积极发展新方向、开拓新领域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在食品专业内部网络中推送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提升学生接触相关知识的概率。就线下宣传角度来看,高校应在充分利用现有宣传手段的基础上定期组织食品专业学生参观各创业基地,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创新创业氛围的熏陶。其次,高校要将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一方面,高校要为食品专业学生订购创新创业教材,拓宽学生接触相关知识的渠道。另一方面,高校要鼓励教师在授课中实现食品专业知识与发展新方向、开拓新领域基础知识的融合,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创新创业知识。

猜你喜欢

食品类应用型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