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风险作业员工心理评估研究

2022-12-01张洪伟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事故评估因素

张洪伟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电力分公司,山东东营 257000)

0 前言

在电力企业开展员工安全心理研究,贴近行业实际开发员工安全心理量化测评工具,对于从源头预防电力事故及人身伤害具有重要价值。电力员工在高压电气设备上带电作业、登高施工、执行操作时,极易发生触电伤害、登高滑落、操作失误等事故,使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19—2020年全国电力系统累计发生人身伤亡事故73起,造成88人死亡,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占比达66%。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将心理疏导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纳入安全生产管理流程。本文以某油田电力公司为例,通过建立心理评估模型,量化分析评估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探索研究员工心理干预和优化风险作业管理等有效措施,从而有效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1 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工业事故成因的研究起步较早。1936年美国人海因里希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他曾经调查了750 000件工伤事故,发现有98%是可以预防的。在可预防的工伤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占89.8%,而以设备、位置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只占10.2%[1]。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研究涉及采矿业、建筑施工等诸多领域。如Paul[2]研究分析影响矿山事故和工伤的行为因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来进行检验,证明人的消极情绪、工作懈怠和莽撞冒险行为会增加事故的发生。

尽管安全心理学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和制造业崛起,相关研究也取得大量成果。20世纪60年代,我国便开始在航空航天、铁路建设等领域开展安全心理学研究。7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建立了专门学科或功效研究机构。近年来,心理学在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脑科学的兴起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安全心理学在多行业多领域应用提供了发展机遇,使我国安全心理学应用研究开始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如曹庆仁[3]将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析研究了学习对于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影响,提出采取经典条件反射式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式学习和观察学习等方式,可以对不安全行为实施干预;李乃文,等[4]通过对矿工群体进行调查问卷,研究形成了安全心理与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情感耗竭作用、临时心理对不安全行为影响最大等。然而总的来看,当前针对电力行业员工安全心理量化评估及其应用的研究还相对匮乏。

2 电力风险作业员工心理影响因素

2.1 心理影响因素指标集

准确识别影响员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是有效防控人为事故发生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对此研究者针对不同作业种类和不同群体的界定存在一定差异。如Choudhry[5]通过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安全认知、工作压力、安全态度、心理因素、设施条件、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管理等因素与不安全行为高度相关。实际上,人的心理是高度模糊的[6]。且在组织实施电力风险作业过程中,影响员工安全操作的心理因素较为庞杂,有些因素是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得到改善的,有的因素则收效甚微。为此,应在符合安全职业普适性的前提下,从易于改善的因素入手进行研究,进而形成适合电力风险作业员工安全心理问题的干预及预防对策。

某油田电力公司针对作业范围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综合员工队伍状况、生产环境条件以及地域人文特色等多方面因素,以安全心理学和安全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GB/T 13861—202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对心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借鉴其他领域人因安全研究成果,对历史上发生的17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与其中15起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事故的当事人进行访谈,从行为学及心理学角度进行事故形成机理剖析,总结概括了可能影响电力安全生产的20个人因因素,见表1。

表1 电力风险作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人因因素指标集合

2.2 人因影响因素问卷

通过对表1的20个人因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集中于安全心理因素、安全认知及态度、安全行为因素3个方面。为确保因素设置的科学性,建立涵盖变电、输电、配电、电力建设等主要风险作业工种,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专业结构符合实际的常模群体,在设计问卷时,对60人开展问卷调查(表2),其中55份为有效问卷,利用问卷结果对指标进行修正。

2.3 指标权重

以问卷数据为主,综合考虑事故分析及实际工作中各类因素的表现程度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力,对数据进行修正,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修正数据做Bartleet球形检验和KMO指数计算,得出KMO指数为0.830,满足>0.7的要求,表明所得调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 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 5 762.709,对应的相伴概率(Sig.)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 0.05,即人因因素的选择与事故的避免在0.0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自由度df值满足≥30,其结论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因此本文因素的选择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

表2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根据计算结果,再通过最大方差做因子旋转,确定特征值、贡献度以及旋转后各因子的载荷矩阵。

按照因子载荷度,好奇、对安全活动的态度、岗位满意度3项指标均低于0.450,对其进行删减,然后将剩余17个变量载荷度记为A1,A2,……A17,按照式(1)计算各个指标权重Wi,结果见表3。

表3 电力风险作业员工不安全行为人因因素评估指标体系权重分布 %

Wi=Ai/(A1+A2+……+An)×100%,(i=1,……,n)

(1)

式中:A——人因因素;

n——变量指标数。

3 电力风险作业员工心理量化评估

3.1 员工不安全行为心理因素量化测评

结合变电、输电、配电、电力建设等不同岗位生产中各个指标的具体表现分专业编制问卷,并按照表3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赋分,对员工安全心理状态进行量化评估,见表4。

使用问卷对员工进行心理分析测量,按照加权分值,用公式(2)进行计算:

(2)

式中:X——各种不安全行为人因因素;

n——量化指标数。

可能造成员工事故行为发生的主观可能性随着不安全行为心理因素指标X1、X2、X3……诸项代数和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公式(2)计算不安全行为心理因素指标的加权分值,能够总体掌握员工在风险作业中的心理状态,并对其不安全心理的危害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表4 电力风险作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心理因素指标体系

3.2 员工安全履职能力量化测评

员工的安全履职能力通常由心理资本和安全行为模式构成,其中心理资本是指员工对安全工作、遵守安全规程重要性的认识,属于态度的范畴;安全行为模式是员工对安全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安全监护、安全检查中的行为表现,属于能力的范畴。这两者都是在长期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中形成的,共同构成员工安全履职的基础,见表5。

3.3 员工安全心理指数量化分析评价

开发员工安全心理指数评价标准化工具,以安全心理指数I衡量员工安全心理发展趋势,用方程式(3)表示:

(3)

式中:I——安全心理指数;

表5 电力风险作业员工安全履职能力指标体系

R——安全心理资本;

P——安全行为模式。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安全心理指数I的值越大,发生人为事故的概率就越大;人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员工负面心理因素成正比,而与安全履职能力成反比。测量中发现事故心理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员工的给予重点关注,在事故心理趋势继续向不利方向转化时,建议对其作业岗位进行调整。

3.4 完善员工心理服务信息化平台

依托“员工心理E站”建立员工安全心理测评系统,赋予各级心理骨干使用权限,随时组织员工开展心理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形势任务变化情况持续改进员工心理常模、安全心理测评量表,建立从事危险作业员工心理健康电子档案,为后续测评的分析比对提供数据基础,汇总不同时期测评结果形成的动态心理数据链,可为判断安全行为趋向提供依据。

4 应用评估结果防控安全风险

通过开发员工安全心理量化评估工具并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测评覆盖率、准确度,为员工心理干预融入安全生产管理流程提供了实践路径,如图1所示。可以将此测评工具引入员工安全胜任力评价,及时作出安全风险预警,或提出优化配置作业人员的建议等。

图1 风险作业员工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流程

4.1 安全胜任力评价

将直接作业环节的各项风险作业,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3个风险等级,配套制定相应的EAP组织措施。编制《危险岗位员工心理量化评估静态表》,测量员工长期稳定的心理品质;编制《危险岗位心理量化评估动态表》,测量重要生活事件对员工心理状态的影响。以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涉及风险作业的岗位员工进行普适性测量评估,对应高、中、低3个危险作业等级工作要求,划分一、二、三类安全胜任力层级。

对于分级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安全生产需求的员工,及时跟进心理健康服务,评估影响员工安全心理的主要因素,采取个体心理治疗、团体辅导以及体验性安全行为强化训练等方式,综合提升员工适应风险作业的安全心理水平。对于经过评估确实不适合风险作业的员工,安排从事低危险等级岗位工作,确保参与风险作业的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基础。

4.2 安全风险预警

结合员工安全心理量化评估结果,建立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群,对应采取差异化安全心理干预措施。“黄色预警群”人员虽然未发生“三违”行为,但工作强度大、作业时间长,需要通过压力放松等训练,恢复心理健康。“橙色预警群”人员身边发生过“三违”行为,但未引发事故伤害,且情绪易受外界影响,需要一对一热线跟踪辅导,帮助员工确立正确的认知态度。“红色预警群”人员曾经发生过“三违”行为,需要长期跟踪进行重点关注。

4.3 作业人员配置

大量电力作业组织实施过程都是多工种“协同作战”。为保证重大生产任务组织运行顺畅、安全有序,应在作业前开展员工安全心理测评,及时向安全生产部门提出“精英战队”的人选建议,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作业管理的安全高效。若员工个人I指数明显高于群体均值的,应结合该员工的历史测评数据和现实表现,提出更换作业人选或调离高风险作业岗位的建议。

5 应用效果及展望

在作业前应用量化测评工具对员工进行心理评估,在作业中对员工的心理变化进行疏导和干预,在作业后帮助员工形成心理资本的持续积累,有效提升了员工安全履职能力,使电力风险作业增加了安全心理“防火墙”。2018年以来,员工倒闸操作正确率始终保持100%,安全责任事故始终保持为0,电网故障率降低51.09%,综合网损降低0.69%,员工安全工作能力大幅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通过对电力风险作业员工的安全心理行为因素进行研究,初步建立起符合电力行业实际的安全心理指标体系和测量工具,对分析员工安全行为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撑;初步形成了符合安全心理学规律的安全管理模式,形成了主动的安全风险防御策略;初步建立起一套员工安全心理援助保障机制,促进安全心理服务有效融入安全风险防范。面向未来,将紧跟安全心理学、信息化大数据尤其是脑科学的快速发展,加快在企业层面的安全心理学应用实践研究,继续在扩展测评指标体系、提高量表质量、增强个体干预措施的实用性等方向持续探索,进一步优化员工安全心理量化评估方法和拓展应用空间。

猜你喜欢

事故评估因素
学中文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解石三大因素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