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课程教育路径分析
2022-12-01刘冰
刘冰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6)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而思想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将其与高校各个学科融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对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及现状进行分析,探究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有利于发挥高校武术课程具有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构建更好的环境。
1、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1.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做好高校武术教学工作,不仅能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到高校武术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同时,在进行武术训练活动的时候,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意志品格,可以将武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强化,且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由此可见,将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既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又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需要努力探索两者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及成长环境。
1.2、有利于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越加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政府部门对这一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于这一情况,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到高校武术教学中,可以贯彻我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课程思政的理念,使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的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武术课程不仅承担着传授武术技能的任务,也要主动承担起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重视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使其能够充分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
2、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2.1、教学形式单一
根据以往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情况来看,其整个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教学形式未能做出合理改变,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严重影响到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出现了较大变化,若是依旧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势必会引起学生的疲倦心理和抵触心理,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同时,在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中,未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学生可以掌握思政理论知识,但无法充分理解这些理论知识的价值和内涵,甚至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这一情况,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通过隐性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促进学生主动接受思政教育。
2.2、教育主体不明确
教育主体不明确是当前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其教学活动都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思政教师进行的,整个过程将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上,未能结合武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认知特征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同时,由于思政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科研工作多,且学生数量多,无法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挑战。虽然学校都会为学生配置辅导员,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为思政教育活动提供参考建议,但是大部分辅导员也存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难以对学生的身心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使得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难以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3、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灵活有趣的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要求教师在进行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时候,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创新,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状态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而思政理论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整体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做到合理创新教学内容,比如,在武术活动中融入思政理论,让学生在观看武术节目的过程,不自觉地接受思政教育,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提升。
3、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分析
3.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政课程教育地位
为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首先就要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课堂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与其它课程相比,高校武术课程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确保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创建具有趣味性的课堂,促进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同时,需要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进行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可以为学生介绍武术的产生背景和渊源,提高学生对武术内涵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从内心认同武术,实现思政教育与武术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加快人才培育的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到高校武术教学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注重教学设计,发挥育人功能
在进行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活动中,需要提高对教学设计的重视性,确保教学设计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既要明确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也要确定武术教学应具备的价值观,将其贯彻落实到整个教学设计中。具体来讲,需要确定高校武术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在武术学习中应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情感。通过深入挖掘武术教育蕴含的育人思想,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工作,为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依据。从高校武术教学内容这一方面来讲,既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抱拳礼,又要理解这一礼仪背后具有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一个武者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礼仪、道德和谦让。为实现这一育人目的,需要对抱拳礼的发展和内涵进行讲解,还可以讲解有关武术的传统文化故事,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武术背后的故事和相关知识,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太阳拳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天人合一、立身中正的思想观念传达给学生,确保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哲学思想,将武术学习中掌握的内涵理论与武术动作相结合,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3.3、创新武术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武术精神
为促进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实现高校武术教育的目的,需要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使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得到有效保障。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好课堂设计,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将武术发展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武术比赛的视频,使学生能够对武术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将教师传达的武术精神内化,使高校武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同时,可以将武术精神与思政教育内涵相契合,向学生播放《少林魂》等具有正能量的教育视频,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其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对武术教学的形式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外与武术接触的机会,比如开展武术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武术竞赛,以此提高学生在武术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在提高学生武术学习水平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基础。
3.4、实行综合评价,完善武术教学体系
在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中,通过完善评价体系能够对教学形式进行转变,使高校武术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一般在进行高校武术教学的时候,主要是采用单纯的技能传授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保证学生及时掌握武术技能,但是无法提高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理解,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弱,严重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基于这一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组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武术技能的掌握程度,且能够实现班级内部的良性竞争,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创新的精神。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确认学生武术水平的同时,也要从素质角度的角度对学生身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便于将武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使武术教学的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发展。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加认同课程。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给予鼓励;对于学生基础较好的学生,需要适当提高要求,促进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课程思政理念有效落实,实现高校武术课程的育人目的。但是当前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做到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政课程教育地位,注重教学设计、发挥育人功能创新武术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武术精神,实行综合评价、完善武术教学体系,通过各种策略提高武术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