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在高校游泳课实施中的应用研究
2022-12-01姚志强马聪
姚志强马聪
(1.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2.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
前言
随着我国对体育越来越重视,学校游泳运动项目也得到了重视,游泳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以及促进学生的中身体与发展,因此,游泳在特别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今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更是提及了游泳应该进入校园,并要好好地开展下去,这就要求我们在游泳教学方面多下功夫。为了更好地开展游泳教学,本文结合自组织力理论中的耗散结构,分析研究游泳教学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下去,结合目前高校游泳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从实际出发,试研究出高校游泳教学的新模式,同时也对促进我国游泳发展及高校游泳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耗散结构理论定义及形成条件
耗散结构是自组织理论其中的一种,它较 “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理论而言,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耗散结构理论主要在于系统本身如何能形成自组织,并且可以很好的运行下去,把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游泳中能够很好的解决游泳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耗散结构理论是由普里戈金提出的,它以开放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阐明开放系统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它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系统不断地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在达到一定时期时,可以通过其内部的作用产生一种自组织状态,使系统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自发地转变为有序状态,形成一种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这种状态下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系统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保持开放性(开放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与开放系统相反的是孤立系统,而孤立系统是不能够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或能量的交换,只有开放系统才能实现物质或能量的交换);二是远离平衡态(一个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在临界值上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系统,最终形成有序组织的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相对于线性机制提出的,非线性机制对涨落产生抑制作用,使系统稳定到新的耗散结构分支上);涨落机制(涨落是相对于平衡提出的,在非平衡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宏观条件后,涨落对实现某种有序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2、游泳教学中的耗散结构分析
2.1、保持开放性是游泳教学中的首要前提
发展游泳教学离不开耗散结构的开放性,即在游泳教学中需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代谢的交换,这样,游泳教学中就可吸收外界对本身有益的信息,从而能够更好的对高校学生进行游泳教学。然而,就现在高校的游泳教学状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首先就教学理念而言,很多高校都存在游泳教学理念滞后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足,对游泳教学长时间保持相同的教学方式形成固化,教学思想跟不上新的教学要求。在体育院校游泳教学理念中,游泳项目还看成是一项竞技项目,没有将它作为人们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一个项目来看待,这种教学理念深深的影响着人们对游泳运动的认识,而这种结果必然会导致那些从体育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指导大众游泳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反应。其次,就游泳教学的开放性而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运动项目及运动环境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现代的游泳教学不仅仅是游泳技术的教学,更是以游泳技术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同时由于游泳是水上项目,它和陆地项目有着本质的差别,学生在水中进行练习时所出现的技术问题,可能会因为有水的原因导致学生听不到教师的口令,给教学带来了不便。那么在教学中运用耗散结构的开放性原理,可以引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因此,在游泳教学面前,合理运用开放性教学是游泳教学中的首要前提。
2.2、远离平衡态是游泳教学中的必要转变
耗散结构指出开放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下,系统本身才能不断组织起来,最终形成有序的自组织结构。对于高校的游泳教学而言,只有不断的将学生远离平衡,才能使学生对于游泳技术、游泳知识及游泳理念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模式下创造出新的游泳教学模式。高校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游泳教学时,应了解学生之前的游泳知识储备以及对游泳这项运动的理解,同时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教学环境制定出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现代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制定都比较单一,难以引起学生对游泳这项运动的学习兴趣。所以也需要教师增加游泳教学新知识,让学生的游泳认知不能只停留在原先的层面上,在这种教学下,使学生的游泳技术在原先的层次上有了更好的提高。远离平衡态是培养学生创新型和思考能力的必要准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此时,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游泳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表扬,不管学生提出问题的对与错,我们首先赞成这种方式,这不是我们想要学生远离平衡态来学习教学内容的结果吗?同时,教师在运用远离平衡态进行教学时,也需要掌控好这种不平衡,避免往相反的结果出发,这样的话,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又增添了游泳知识,因此,远离平衡态是游泳教学中的必要转变。
2.3、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游泳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非线性是相对于线性作用提出来的。线性相互作用是指各要素之间的叠加,同时它也是游泳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点,人们对于技能教学中有一个认识是:在技能练习中,你付出的越多,也就收获到的越多,你的技能水平和你的付出成正比关系。但其实在有些时候,你的付出并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游泳中的线性作用和非线性相互作用有关,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内部系统是非常复杂的。那么在高校游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然按照线性作用机制,用以往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并不适合每位同学。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可以由外在推动的一个线性系统,而这样也就不可避免出现不好的现象。因此,应以非线性观点去对待学生的发展,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游泳技术、认知过程中与个性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很好的促进游泳教学的发展。在游泳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环境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激活他们的非线性思维。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反复进行思考,对他们的游泳技术进一步的提高提供了帮助,那么同时这种模式也引起了游泳内部结构的改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因此,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游泳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4、涨落机制是游泳教学中的发展需要
涨落机制在游泳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由于在自组织系统需要通过远离平衡态来使无序变有序,当系统离开平衡态时,需要涨落这个机制来诱导并随之发生另一状态,因此,耗散结构需要涨落参与才能实现。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涨落对他们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因素,这些都会引导着教学的发展方向。具有积极一面的涨落会使游泳教学向着有序的方向去发展,而落后的涨落则会增加游泳教学的混乱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涨落机制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因素,即学生和教师,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而教师是整个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服装教具、练习器材、教学内容及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都会使整个教学过程出现不同的涨落,但这些涨落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都不相同,此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增加学生的思维,远离平衡态,使他们向耗散结构靠近。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受到的涨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学生在电视上喜欢观看国际游泳比赛,那么学生势必会由于游泳比赛而增加自己对游泳的兴趣,会直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状态和课堂练习质量。那同时学生也可能会因为在视频中看到与教学内容不符对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此时应表扬他们并积极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疑,最后,通过非线性作用机制,是他们的技术动作及思维形成了巨大涨落,最终促进提高他们的游泳技术水平。
3、构建高校游泳耗散结构体系条件的建议
3.1、提高高校游泳师资力量
就目前高校体育师资而言,普通高校都缺乏专业的游泳教师教练,基础的师资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算一下如果每所高校配备2名专业游泳教师,那么500个高校就需要1000名专业教师,这些专业的游泳教练需要各个高校去积极地挖掘或者自己花费精力和资金培养属于本校的专业人才。一些高校游泳课为了教学而教学,都是配备的普通游泳教师,不具备拥有更加专业的游泳教学和游泳技术,成为制约高校游泳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使游泳良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培养专业的教练员,培训游泳教练走向专业化。
3.2、改善高校游泳教学环境
对于游泳教学环境来讲主要就是游泳池,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属于本校的游泳馆,特别是中原和北方地区普通高校,并不具备游泳教学的条件,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游泳教学的发展。学校要想进行游泳方面的宣传、给学生普及游泳知识和上游泳课,就需要建设属于本校游泳馆这样的硬件设施,满足这个硬性条件才能更好的进行游泳教学。所以,学校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也是制约高校游泳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应加大对这方面的重视,为这些需要游泳硬件设施的高校提供教学环境,使教学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从而提升学校整个游泳教学的水平。
3.3、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使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怎么学的方法。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及启示法,而在我们实际的游泳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法,教师通过语言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在陆地上进行模仿练习,之后教师再进行动作的纠错环节。这种教学方法虽也能让学生掌握游泳技能,但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面对整个班级,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足,学生不能达到对游泳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学校、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环境,因材施教,采取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游泳技能,提高游泳运动成绩,了解游泳相关知识。
3.4、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大部分学校的游泳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且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因是教师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需要不断的去进行总结和学习,向优秀的游泳教练进行经验交流,来弥补自己教学的不足。教师要想每节课的教学有效果,就要在上课前对课堂准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要依据比赛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难度要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的动作和强度再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逐渐的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4、耗散结构下高校游泳教学的改善策略
4.1、耗散结构下课堂师生角色的转变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向共同努力的过程。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主体作用,而教师的“教”则起到主导作用。传统的教学课堂只是学生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教室市整个课堂的掌控者,大部分教师在上课时候都是自说自讲,没有和学生引起教学的互动。教师不能把学生视为静止的状态,学生是这节课的主题,他们是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在进行开放式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课堂,整个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忽视学生在游泳教学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没有真正起到占据主体的作用;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对于知识学生不能灵活地掌握并运用。对于游泳技能性教学,学生更需要这种角色互换的课堂开促使学生参与其中,高校游泳教学需要不断把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丰富,以满足学生个体及社会对游泳人才的需要。在游泳教学中,课前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化获得游泳教学相关视频,并给学生观赏游泳教学或游泳比赛,提高高校学生对游泳的兴趣,增强学生课堂练习质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游泳教学理念。
4.2、耗散结构下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是必然的,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式,必须丰富课堂内容,转变教学形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游泳教学课堂,使学生对游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当前我国普遍的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在同一阶段同一时期进行同等水平的教学,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就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满足当今“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其实我们可以打破这种教学形式,由于每位学生的个性以及接受教学能力不同,再加上游泳属于身体活动类项目,将课堂要讲的教学内容提前演示,引起学生对游泳项目的兴趣和思考,通过视频中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游泳教学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创造思维能力,因此耗散结构下的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4.3、耗散结构下课堂评价体系的转变
客观上,在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评价和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有了考核,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潜力和挑战。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与同学相互的对比,从而有效的进行主观评价,这能最直接的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学生会想尽力探索进步的方法,向同伴学习,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可以说,评价是游泳教学反馈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中,教师更多是对学生技能成绩结果的定量评价,教学评价单一和封闭,在耗散结构下课堂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何不把评价体系设置的更加开放点呢?吸收多方面的元素并将这些添加到游泳教学评价体系中,从而代替的是积极和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内容上,应更加开放,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多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学生身上的不足,教师应给予鼓励,同时,评价还应体现出差异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敢说,敢表现,敢评价,让他们在这种良好氛围的教学环境中提高游泳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创造力,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促使课堂涨落机制的形成,进而使整个教学课堂高效运转。
5、结论
高校游泳教学的改善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生在学习游泳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技能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和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练知识储备量少、学生接受程度慢、纪律规范问题变得繁锁、学校出于安全问题、教练上课不规范等问题,有关部门应给为耗散结构理论下的游泳创造各种条件,应鼓励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学校应为校游泳队外出比赛交流创造条件,通过不断的进行竞赛,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总结,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并提高自己。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研究了高校游泳教学形式的形成,并为此提供了高校游泳教学的改善策略,为我国高校游泳更好地开展提供建议。从耗散结构的保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及涨落机制出发,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分析,为促进高校游泳教学科学发展提供帮助,并使其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