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加强高校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2022-12-01邓永禄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德智体美人才大学生

邓永禄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喀什 844000)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肩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必须培养好一批专业过硬、有真本领的青年才子。德智体美劳是衡量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标准,也是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目标,青年大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自我成长与完善自我的同时必须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发展的内在要素,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人生目标才能够很好地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充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国家以及人民。

一、目前高校教育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当前,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各大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方案更侧重于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教育培养。以至于青年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出现偏差,不能够科学合理地培养和教育一批心理素质好,德育教育强,身体素质硬,理论知识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新型人才。

(一)高校教育缺乏全面性

大学是创新基地、人才成长的摇篮,人才的培养是关乎国家发展的生命线,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在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以往人才的培养往往侧重于专业知识领域的创新,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至于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上需要后期自我完善与修养。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近些年来高校教育发展转型的一个基本目标,德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智慧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身心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内在保障,审美价值是世界多元化的火眼金睛。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高校进行培养和家庭、社会的关心,家庭培养需要高校的支持,家庭对于青年大学的人品素质培育非常重要,关乎到学生在高校为人处事方法的正确性,然而高校辅导员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同样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德智体美劳在高校通常被主动化,不能够自觉能动性地驱动学生进行自我完善与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国家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培育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缺乏趣味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但是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不适用性的教育方法,例如,采取演讲比赛进行宣传和激发大学生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视。通过调查,这样的教育活动并不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认为这样的活动比较传统没有创新。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大高校应该重视活动的有效性,让德智体美劳走近课堂,走近教学。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适用性比较强的德育教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的价值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学生们对德智体美劳的心态。大学时期是个体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对大学生一生影响很大。高校是教育和传授知识的神圣地方,创新教育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创新教育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德智体美劳能动学习的兴趣,因此,各大高校进行创新教育与创新教育活动相结合培育新时代的大学生。

(三)高校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不丰富

大学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平台,学生们的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创新力强。然而,对于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往往把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学生们的自我展示平台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例如,理科专业的学生喜欢艺术,那么这样的学生几乎只能通过自学的方法进行学习。高校应该是一个综合性大学,应该鼓励和激发学生全面发展,全方位进行学习和塑造自己的人格,这样才能够不被时代所抛弃,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高校也应该创新传统学生展示平台的方式方法,结合学生们的需求进行更改与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多全面发展的自助平台。借助社会资源进行综合化创新平台。丰富完善高校搭建的学生平台硬件和软件,真正做到现代新型化高校。

二、培养德、智、体、美、劳五好青年的主要做法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培养好青年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要做好培养人才的科学教育方案,科学得把德智体美劳充分地融入进课堂课下等各方面。

(一)做人之本,立德

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大学生应该继承好发展好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合格的青年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道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2]高校德育教育课堂开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快餐文化逐渐地取代和暂用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方式。以至于,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人群当中出现了很多有才无德的青年。他们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有时候不顾国家以及社会的利益而获取自身利益。不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领会不到大公无私的宝贵精神。因此,高校应该在培养人才之前首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鼓励学生通过“道德讲堂”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

(二)培育智慧人才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3]在科技创新的国际时代背景下,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是时代前进的需要,青年大学生是时代的创造者与开拓着,他们的创新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培养社会各行各业人才的摇篮,做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人民对高校的寄望与委托。在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竞赛已经形成了一种日常化培训,学生在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相结合的过程能够突破传统的理论框架进行自我发现以及科技创新。创新引领时尚,正确引导和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平台,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创新创业的激情,更能够为社会提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智慧人才的培养,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批合格的建设者。

(三)增强高校学生的体魄

国运兴、体育兴;体育强,中国强。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正是身心健康培养的良好时期。随着国际市场经济人才竞争逐渐激烈,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变大,青年人的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强。因此,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讲,良好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高校是青年大学生聚集的地方,人才济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也不一样。低头族和电脑族成为了新时代的主要人群,亚健康人群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作为合格人才的培养场所,塑造好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的本质工作,伏尔泰曾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好的身体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是高校培育人才的基础。

(四)美化高校学生的心灵

心灵美才是真的美,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对现代美学发展指明了道路,新时代大学生既是美的创造者,又是美的享受者,一个人的心灵美是需要像花儿一样从小培育最后才能够开出美丽的花朵,散发出花香。高校开设美学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而且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对美学的进一步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念。让学生能够自觉辨别是非,学会用不同角度的美陶冶情操。马克思曾说“想要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4]美学的美大多来自于生活,发展在生活。大学生是美的主导者与创造者,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观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

(五)培养高校学生的劳动观念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表达对尊重劳动、关系劳动者的理念,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劳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与独立自我的十分有益的一节课,正确的劳动观能够激发和培养大学生们的勤俭节约和感恩精神,让学生们知道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我们一代代先辈们用血和汗水换来的,只有不断地努力、奋发图强、吃苦耐劳,才能够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回报人民,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活出精彩创造价值。

三、高校教育必须围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先后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改革与创新中我们始终坚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与接班人,培养一批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时代新人,培养一批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担当者与继承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

(一)教师在培养德智体美劳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规划师。高校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合格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必备的硬性条件,高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化老师们的不学习的坏习惯,激发老师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让他们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一位优秀的教师往往会把时间花费到学术和学生的身上,培育学生们的爱国情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操,指引学生们追求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幸福观、苦乐观、得失观、顺逆观、荣辱观等,让他们知道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者最幸福。因此,高校要严格培养一批合格的大学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够培育出一批优秀的青年大学生。

(二)高校学生在教育中占有主体地位

青年大学生是高校办学的主体,他们是主要受教育。高校青年大学生丰富的校园生活,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气氛。2019 年7 月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内蒙古大学时指出:“少年强则中国强,看到年青人健康聪敏、奋发向上,充满正能量,心里十分高兴。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5]。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复兴大任。高校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召唤。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涌现出一批批爱国青年,他们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来今天的繁荣昌盛。因此,青年大学生是高校的主要动力,只有把青年大学生工作做好,这样的高校才算合格的大学。

(三)家长在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与避风港,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家长是孩子的榜样,青年大学生在成长的阶段离不开家庭的呵护与关爱,更离不开社会的包容与爱戴,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不仅可以使得孩子们学到尊老爱幼,而且还可以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性的,青年是大学生们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是完善自我和充实自己的黄金时期。高校在培养青年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养,培养大学生对家庭亲人的关爱,树立正确的家庭观、爱情观,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回报社会。青年大学生是家庭的主要成员,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在高校除了学习好专业知识以外,必须学会有担当,肩负起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责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国家就有希望。

猜你喜欢

德智体美人才大学生
人才云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本期话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谈职高音乐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试析高中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