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视域下的伟大建党精神
2022-12-01牛贺源段妍橦
牛贺源,段妍橦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喀什 844006)
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间的革命实践中,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进行斗争、赢得胜利的精神航标。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百年革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凝练总结所得出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支撑党带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的重要力量。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需要在多维视野下深刻领会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才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途中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力量。
一、理论维度:构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泉源
伟大建党精神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革命精神,旗帜鲜明地彰显了党的初心、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对众多社会理论的长期挑选中被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吸引并被深深折服。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了解和学习,他们坚信共产党是“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413的政党。于是他们在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的历史使命时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最终理想,并在建党时一致认同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确定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还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明确提出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除社会阶级区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并坚定地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为其恒久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已接连遭受多年深重的内外灾难,内忧外患的局面已持续多年。正是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牢固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主动担负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中国化,更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面貌的真实写照。
伟大建党精神所蕴聚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共同构建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1]。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四项具体内涵虽各有所指但又有一个共同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核心主题。
在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长期革命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内蕴独特的革命精神,而这些革命精神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核心主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同样深受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伟大建党精神之“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分别深刻影响了红船精神之“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前者与后者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而且,红船精神是“极富‘斗争性’的思想意识”[3],这与伟大建党精神中充满斗争性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同样交织联系,这表明,红船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既在内涵上有着接受与继承,同时又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着发展和创新。历史与实践共同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新了中国革命的面貌,致使中国革命事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并充满光明与希望。因此,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下,红船精神在同前者秉持同一个核心主题的状况下继承和发展了前者的丰富内涵,而在这二者的双重影响下,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的革命实践所凝练形成的如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联精神等全部革命精神都是始终秉持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革命核心主题。回溯根源,全部革命精神实际上都根源于伟大建党精神这个根本精神,都深受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因而,伟大建党精神是构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泉源。
二、实践维度:指明了新时代奋斗方向的科学方法论
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与现实经验后所凝结的智慧成果,更是党和人民在未来征途上的精神航标,具有非凡意义。在实践维度中,伟大建党精神是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奋斗方向的科学方法论。因此,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不仅要深刻领会学习伟大建党精神,更要秉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科学观点,坚持将所学理论外化于行,在实际行动中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巨大能量。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最为首要的要求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用真理的力量广泛团结了一大批先进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并同他们一道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传播给众多受奴役、受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大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传播和深深植根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更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最永恒、最光明的奋斗方向。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光辉征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过程中不断开拓前进的奋斗征程。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前进的恒久动力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敢于开拓前进、坚持斗争奋进的精神动力。为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28 年的时间奋力推翻了强压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身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重压迫,摆脱压迫后的解放让中国人民走向了当家作主谋幸福的道路,同时也推动中华民族向新的发展阶段不断迈进。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前进道路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坚持进行理论创新,坚持实行改革开放,充分激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澎湃活力,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沛动力,中国人民的生活不断富足,中华民族进一步迈向伟大复兴。为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统筹推进“四个全面”,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社会发展,使中国人民摆脱了绝对贫困,中华民族达到了全面小康的理想状态。历史与实践证明,唯有“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国共产党才能时刻饱含充沛的精神动力,才能在一次又一次挑战中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才能持续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奋斗征途中严格自我要求的基本准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5],并鲜明指出:“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5]。“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核心精神就在于奉献。在百年来众多艰难险阻与生死考验之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要求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为公”“为民”的准则,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在党和人民的事业面前不能有丝毫的自利懈怠和自私心态,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奉献自己,并为其英勇斗争,争取更大的光荣。“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检验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之一,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党员干部只有做到顾大局、识大体,始终坚持将集体利益放在自己价值评价标准中的首要位置,主动积极地为维护集体利益冲锋在前,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崇高魄力为集体利益奉献,才可称得上“合格”,才能既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又无愧于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严格自我要求,要遵循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基本准则,才能够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征程中披荆斩棘、顺利前进。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奋斗征途中必须始终保持的根本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6]“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作为共产党员,必须要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负党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不忘记党组织对自己的重托,将信党、爱党、为党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作为共产党员,必须要始终确保自己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在工作中坚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时刻提醒自己不脱离群众、背离群众,自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上各类腐朽落后的错误思潮也接连涌现,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观也被污染侵袭,信仰出现动摇,究其根本,就在于其弱化了自身对党的忠诚程度,背弃了其作为党员干部应有的人民信仰,忘记了党组织对其的谆谆教诲和信任培养。因此,必须要以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净化其思想观念中的歪曲错误成分,提振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程度,带动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根本立场,促使其始终保持更坚定的人民立场、更忠诚的马列信仰、更纯洁的公仆观念,进而以更高昂的斗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
三、价值维度:蕴藏着巨大思政教育价值的精神财富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不仅是支撑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力量,更是蕴藏着巨大思政教育价值的精神财富。面对新的百年奋斗目标,利用伟大建党精神对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人民群众树立信仰、支持发展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所要坚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所要坚守的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同于其他信仰,其源于科学、源于人民、源于实践最终又服务于三者并在时代变化中随之不断发展。在成立之时,中国共产党就毫不隐瞒地亮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逐步明确地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百年历史,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奋斗前进的历史。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的贫穷境遇发展到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明局面,正是无数个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影响下的人民群众坚定信念、支持发展所取得的胜利。
充分利用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影响,引领更多的人民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决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光荣,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荣,但这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又一次阶段性胜利。为了实现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理想,广大人民群众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保持努力奋斗,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在全社会普及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帮助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起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浓厚兴趣,进而引导更多的群众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进一步增强更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众人拾柴火焰高”,伟大建党精神将引领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更加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二)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党员干部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不仅体现在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中,还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全过程,这同样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永葆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征途上始终保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宝贵品质。“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与伟大建党精神有着内在一致性。“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着重强调了“敢”和“闯”这两个主观意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困难、披荆斩棘、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鲜明品格。“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同样强调了“敢”和“闯”,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敢于开拓、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永葆先进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敢”与“闯”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下充分展现了敢于开拓、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他们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原教旨,而是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着眼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凝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的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引导党员干部保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7],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不怕艰难险阻,不怕征途漫漫,始终保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而要保持先进,党员干部就必须要接受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和洗礼。在精神力量持续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伟大建党精神能够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撇除自身不思进取、消极对待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态度,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魄力和铁肩担道义的高远志向。在勇气魄力与高远志向的双重激励下,党员干部将更注重对自身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增进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保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不断成长为党和人民事业所希求的“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8]133。
(三)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党员群众戮力同心、团结奋斗
伟大建党精神突出表现了“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百年历史,是不负人民、为了人民的历史,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来源,更是其始终代表的群体。从建党之时起,中国共产党就义无反顾地与中国最广大的穷苦大众站在一起,并始终紧紧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超越了中国自古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的民本主义思想,摒弃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民贵君轻”的区别式对待,而是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放在一起,成为一个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是中国共产党人最为重要且宝贵的情怀。百年来的历史与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人民情怀,坚持团结人民,与人民同受苦、共患难。
伟大建党精神及其突出表现的人民情怀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党员干部群体中组织推进其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入学习,让其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提升人民群众在其心中的重要地位,改善其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刻板印象,进而带动其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真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人民群众中宣传推广伟大建党精神,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党员干部,使其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历史问题的正确答案,提升其对党和党员干部的信任程度,增进其对党和党员干部的亲密程度,对进而促使其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并主动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教育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活动,既有利于提升共产党员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又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党员干部的信任,丰富对其的认知和认同,进一步培养对其的深厚感情,进而促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亲密程度不断加深,引导双方勠力同心,团结奋斗。
结语:
在理论、实践、价值这三重维度中分析伟大建党精神,可以更为全面充分地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丰富而深远的意义。伟大建党精神为新时代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强大的理论支撑,为全体党员干部在向第二个百年进军的伟大征途中贡献了永不断续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必须深入领会、深刻把握的思想武器。宣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同时也是在为中国共产党人提振士气、振奋精神,鼓舞其凝心聚力、力争上游,确保其在伟大征途上不停止、不掉队、不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