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视角下陕西榆林生态经济建设研究

2022-12-01杨帆

商展经济 2022年18期
关键词:榆林市榆林生态

杨帆

(榆林学院 陕西榆林 719000)

目前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此问题也是我国经济转型期间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榆林生态经济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得知,在宏观的角度对此进行探索,对不同区域环境状况和能源基地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方案,为榆林市生态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全新的发展路径,为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计划画上完美句号。

1 榆林市生态经济建设现状

1.1 自然条件概述

1.1.1 地理位置

榆林市是陕西省最靠北的现代化发展城市,位于黄河中游,东与忻州、吕梁为邻,南部为革命老区延安,北部是内蒙古名城鄂尔多斯,西部连接甘肃庆阳,位置优势极其明显,交通较为发达[1]。榆林市所辖县区共12个,其中县包括11个,区1个。榆林市的行政面积为43578平方千米,从南到北相距263千米,从东到西相距385千米,其总面积为43578平方千米,占陕西全省面积的21%,居陕西10个地级市之首。

1.1.2 交通条件

榆林市交通网之所以如此发达,与其周边的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榆林市所含的三条铁路分别为,神一塑线,其中100千米从全市贯穿,总长约为274千米;神一延线,总长为385千米,其中有299.9千米也贯穿全市;包一神线,贯穿全市约长为48千米,总长约为189千米。此外,该城市的交通网也比较发达,共计20168千米,其中中级公路有6077千米。与陕西省其他市区相比较,榆林市所含的高级公路最多。与此同时,公路类型多样及不同类型道路的布置,均为该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如307国道、210国道、神府省道等[2]。为了实现榆林市与多地互通,该城市在航空道路建设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精力,所以其成绩在陕西省内较为突出。

1.1.3 气候

榆林市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通过分析榆林市年降水量数据可知,这个城市平均年降水量为320~520mm,季节性分布差异较为明显。例如,6~9月期间含有75%的降雨量;而春季沙尘暴与浮尘的出现也较为频繁,风速约为1.5~3.2m/s。冬季逆温天气出现较长,地面污染物的堆积时间偏长,对空气环境直接造成破坏。榆林市每年的平均气温约为9.0℃~11.5℃,并偶尔出现40.8℃、-32.7℃的温度极值,由于不同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自然灾害较多,如暴雨、暴雪、冰雹等都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活动[3]。

2 榆林市在生态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理念不科学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人民对于环境建设、生态发展及经济发展等核心概念并不理解,导致大自然与人之间的向心力无法融合。也可以说大自然与人相处各自都有错误。首先,人类认为自身是主导方,可以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知识将大自然掌握自己手中,甚至不惜逆天而行,始终想着征服大自然;其次,认为大自然属于公共物品,天生就应为人类服务,只想在其中获取利益,对生态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更谈不上保护和永续[4]。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发展生态经济的目标更加清晰。正因如此,年增长率、产值比例、业绩评价等,受明确数值的束缚,全国各地区政府采用了各种办法来提高数值,此过程中难免会采用一些特殊方式。据一项调查明确数值显示,73%的人不知道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可以看出我国生态环境发展处于淡漠状态。

2.2 发展思路不清晰

榆林市生态经济建设发展虽然曾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但仍处起步阶段。虽然实施了节能减耗的方式,但截至目前,还是有高消耗、高排放等现象出现。由于工业结构没有转型,污水排放量持续上升,结构性污染突出[5]。综上所述,造成这一严重现象的原因是榆林市生态经济建设路线模糊。该地区的大部分企业对生态工业发展方向没有清楚了解,对于生态经济给人们带来的众多益处没有切身体会,所以对于生态共特发展知识属于纸上谈兵。大多数企业对于生态经济发展主要还停留在节能减排方面,但由于企业高层管理思想比较陈旧,只想追求自身的利益,在实际生产中完全忽视了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生态保护意识较为缺乏,导致经济发展地位始终无法提升,以上所有情况均是无法熟知生态经济中的精髓,对此观念陌生且不知道怎么开展而造成的。

2.3 发展模式不成熟

生态经济要想快速发展,具备一套成熟的发展体系是重要前提,而我国生态经济建设还没有典型的领头案例,基础差、起步晚,尤其是生态能源占据多的城市,没有什么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在以往的生态经济发展中,虽然榆林曾有幸获得了优异成绩,但其发展模式并不是特别成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粗犷的工业生产模式没有减轻,创新能力较差,工业发展动力不足,资源二次利用率低;资源环境负荷水平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工业发展主要依靠能源,而能源杰出的局面会不断导致工业发展更为相似;(2)不同企业之间生态互动没有形成,独立的生态生产开展与生态经济发展对立而行,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无法达成,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将不同的环节灵活结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保持收益最大化;(3)资金短缺。由于国家对企业贷款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提升了贷款门槛,诸多中小企业无法满足企业贷款需求,所以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资金成了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6]。

3 影响和制约榆林市生态经济建设的原因

3.1 生态经济发展空间不足,高耗能产业占比较高

由于榆林市资源规划不完善,导致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受限。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榆林资源型产业结构。因此劳动力需求单一与多元化缺乏的通病普遍存在,而这些缺点导致榆林市发展失衡,与最终转型目标相差甚远[7]。以榆林市榆阳区为主要案例,据调查得知,2016年榆阳区全面总产值高达约557亿元,按比价以此类推计算,比2015年增长了8.5%。其中第一产业占比3.7%,第二产业占比7.1%,第三产业占比11.3%,其数值仍在不断上升。以上数据充分体现了榆林经济产业的位置,而煤炭资源则是所含有的人才、设备及资金等数量最多,抢占了其他行业的一小部分资源,此情况的出现不利于生态经济建设发展的稳定性。此外,榆林市生态经济建设开展较晚,再加上许多大型企业转型速度较慢,煤炭等行业由于受到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生态产业产生了排挤反应,生态经济建设的发展更加困难。

3.2 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产业空白多

榆林市依靠自身能源,促使该市经济大幅提升,但由于发展理念落后,造成了如今过度开采的局面,粗犷的工业发展模式虽说使经济发展更为迅速,但也直接导致产业发展过于单一,生态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制约。应严格按照生态经济建设发展要求,以知识、技术等作为主要支撑进而全力发展,社会繁荣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创新服务是重要的突破点。榆林市所属的服务业还以传统行业为主,现代化所包含的科研开发、金融保险、房地产、软件开发、租赁、信息传输及商业服务所占的比例偏小。第三产业中传统行业所占比例直线下降,但仍为主要发展方向,可以看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各产业内部结构需进一步完善[8]。

4 榆林市加强生态经济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将生态文明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中国经济建设未来发展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要核心发展目标,对于高等教育丰富学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榆林市教育局应深入挖掘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教育大纲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要把握好方向,资源规划要合理,严格按照“分类”的原则决定所需的课程与专业,深度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培养生态学家。将生态文明的思路与理念始终贯穿至教育当中,建立教育领导层与高等院校的生态建设,提出相应的改革手段,促使高等服务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全力支持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在所允许的范围内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帮助,全面加强资源优化与环境保护力度,使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得以形成。

4.2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生态经济建设

生态经济建设中,完善产业结构是最为关键的,分析国内外生态经济建设成功的案例,在对榆林市社会各方面因素充分考虑后,本文建议榆林市生态经济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特色农业的发展可将地方资源所含优势最大化,这是带动生态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9]。但由于粗犷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导致生态农业发展受到制约,加上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淡薄,所以我国绿色农业的生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破坏。但榆林市所处地形的最大特点就是能源极为丰富,加上地广人少,为此所产出的农副产品都较为天然无污染,其开发潜力较强。(2)从上文中,国家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分析得知,工业化中所含的工农业发展体系,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农补工、以工补农及农工自我发展,而反哺农业才是最终经济发展的目标[10]。

5 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全世界人民所向往的一种价值理想与目标,共同价值的实现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极为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榆林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的关键路径,需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只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生态经济文明建设为方向,榆林定会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榆林市榆林生态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在追赶超越中加快榆林高质量发展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榆林抿尖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