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边境的小鸟》的演唱难点分析
2022-11-30杨柯雨洪宜德
杨柯雨 洪宜德
《边境的小鸟》这首军旅类型的声乐作品,歌曲旋律欢快、跳跃,歌曲整体使用的音乐素材丰富,音区跨度较大,歌唱难度较高,非常适合中高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和爱好者去歌唱。作品体现出作者对祖国的赤诚与热爱,歌曲旋律昂扬充满斗志,艺术上也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创作风格多元化,从他以往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既有美声作品、民族作品还有通俗作品,在形式上有独唱、合唱、重唱甚至童声等[1]。
一、《边境的小鸟》的创作背景与表达内涵
《边境的小鸟》是由词作家刘福波和作曲家栾凯所共同创作的军乐作品,由歌唱家王莹首唱,于2015年收录在军乐声乐作品专辑《钢枪·玫瑰》中[2]。这张专辑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作品。该作品主要描述了边境哨所士兵在执勤过程中,有鸟儿在边境飞翔穿梭的场景。作曲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鸟儿,表达对边境士兵的赞誉。同时用无拘无束的鸟儿来祝愿边境两国的和平往来,表达了对国与国之间友好的呼唤。
二、《边境的小鸟》的音乐与风格
作品《边境的小鸟》为b小调、6/8拍的单三部曲式,歌曲主要分为引子-A(a b a1 b1)-B-A1(b1)段。引子开头3-4小节欢快、跳跃的附点节奏旋律,在引子、间奏、歌曲中以及结尾反复出现,贯穿了整首歌曲,也确立了歌曲轻盈、欢快的基调。演唱中的审美意识拓展无疑为表演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也赋予了作品更为深厚的艺术意蕴及表现形式[3]。歌曲在调性上运用了同主音大小调相互切换的作曲技法,增添了音乐的明暗对比,使歌曲的色彩更加丰富,在情绪表现上又多了几分庄重与严肃。引子部分上看(第1-36小节),开头伴奏部分第1-16小节以b小调为主,轻快跳跃的旋律贯穿了整首歌曲。歌唱部分(第17小节)转入同主音大调B大调。第一句旋律非常的平缓,旋律持续保持在小二度的音程之间,多以同音进行为主,而开头的音(小字二组♯d)为主和弦的三音,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这就给音乐描绘出一种仿佛月亮从边境的地平线缓缓下落,清晨的阳光慢慢笼罩在了边境哨兵身上的画面,营造出清晨模糊、朦胧的意境。第二句旋律转回了b小调,音程在三度内平稳进行,第三句结尾和第四句开头旋律转回了B大调,在第四句的结尾又转回了b小调。引子歌唱旋律部分大小调之间相互转换,让音乐的色彩对比更加鲜明,同时给歌曲增添了一丝模糊、神秘、朦胧的氛围。
A乐段a部分(第37-54小节,第81-101小节),从第37小节开始,歌曲的速度变为了70,前两句的歌曲旋律,主要以四、五度音程的跳跃为主,以二、三度音程走向来辅助音乐的流动,增加了歌曲的欢快、跳跃性。后两句从第45小节开始,旋律中加入五度的跳跃,并在八分音符之间加休止符号,听觉上类似于跳音的感觉,给歌曲增添了几分俏皮、活泼的氛围。歌唱者在这一句上要特别注意咬字的位置和歌唱语气。最后一句旋律线条以小二度音程和同音进行为主,经过五度跳跃落在主音上,表示了乐段的终止,但伴奏旋律却采用了三度上行跳跃进行,高低音旋律使用倒影对称的创作手法,对音乐起到了推进展开的作用,引出A乐段的b部分。
A乐段b部分(第55-72小节,第102-117小节),歌曲转到了同主音B大调,大调的使用让歌曲听起来更加辉煌、大气、磅礴。前两句歌唱旋律,都是以二度平缓下行后,再以三度上行将音乐展开。在第三句转回b小调,旋律也是平缓进行后在跳跃展开,小调运用给第三句加入一些严肃的色彩,用音乐巧妙地描绘出边境士兵保卫边境的严谨态度。最后一句转回B大调,旋律走向与之前相似,但在结尾处进行了旋律扩充,伴奏旋律也是以上行的琶音进行铺垫,凸显出了对边境士兵歌颂、称赞的语气。歌唱者要抓住这一段音乐所描绘的主题,在情感表现上要快速切换,收放自如。
B乐段,歌曲重新回到了旋律主调b小调,整个B乐段都是以轻快的跳音为主,伴奏上也是贯穿全曲轻快跳跃的旋律。在歌曲第132-136小节的音乐处理上,歌唱者和伴奏要着重注意,钢琴与声乐在“ff”的力度上逐渐增强,歌唱旋律的层层递进和重音的使用,好像鸟儿之间在鸣叫音高上的竞赛,歌唱者要注意代入角色,去营造这种风趣、灵动的音乐氛围。B乐段在音区上的跨度较大,整段又是连续的跳跃旋律,这就需要歌唱者着重注意呼吸上的调整。
A1乐段,也是歌曲的结束段,是在重复b乐段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素材,在第146小节,第一句加入了上行琶音旋律,在第160小节,结尾句最后加入了跳跃和在小字三组的上行音阶旋律,作曲家用这些音符构建的旋律走向,增加了歌曲辉煌、壮丽的效果。歌唱者需要强大的气息支撑和充分扩大声音的共鸣,烘托歌曲结尾的气势。
三、歌唱上的难点分析与处理
(一)同音进行的歌唱处理
上述音乐分析中提到,引子部分的旋律非常的平缓,这一部分作曲家使用了许多同音进行的作曲技法。“同音进行”是指由同一个音连续出现若干次,常常用于一种节奏特性音调,较少承担情感意义。但在音乐的速度、音程的跨度的影响下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而正是引子部分缓慢的速度,使这里同音进行有一种游离感和不确定性,给歌曲营造出了朦胧的氛围。对于歌唱者来说,想要唱好同音进行的旋律,就需要掌握歌唱中咬字的位置以及气息控制的稳定。如:
歌曲开始的旋律建立在“弱”的力度上,在小字二组♯d的音高上使用了同音进行,这里的音高位置属于女高音的换声区,在“弱”的力度下,歌唱者不需要过多增加音量和扩大共鸣腔体,只需要调整口腔和头腔的共鸣,用气息将字轻轻吐出。同音进行上更多需要的是歌唱者气息的支撑是否稳定,喉咙的松弛和口腔咬字位置不变。这句中的“晨曦”“挂”这几个字歌唱时要尤为谨慎,这几个字在同音进行的影响下,连在一起唱很容易气息上浮,使声音挤在喉咙里,需要时刻找“叹气”的感觉去歌唱。
在A乐段中,旋律更多的是一种调皮欢快的情绪特点,犹如在描绘一只顽皮的小鸟在边境的树林中、哨岗上蹦蹦跳跳地玩耍着。歌唱语气上要更加亲切、跳跃、活泼。所以A乐段中的同音进行,在歌曲情绪的转变下,诠释也有所改变:
除了情绪转变外,这里的歌唱速度也发生了变化,在速度为70的条件下,歌曲显得欢快、活泼。在这里同音进行的后面连接一个上行的音程,使这里的情绪引向一个正向的能量,从中透露出了一丝坚定、果敢。对于这里同音进行的理解更像是在说话的感觉中歌唱,需要在口腔咬字位置、共鸣腔体不变的状态下,准确而又快速地咬字。同时注意6/8节奏的强弱规律,从而增加歌曲欢乐的情绪。
(二)跳音中的强弱对比
在歌曲的B乐段,也是该作品的高潮部分,作曲家选择跳音来谱写,并选择灵活、轻巧的花腔唱法来进行演绎。使整个乐段类似于鸟儿的鸣叫声,填词也都是以“啊”“哈”来填写,跳跃性的语气助词凸显出了对边境士兵的赞扬。
B乐段跳音加6/8拍的节奏,使歌唱重音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强弱弱、次强弱弱’的规律,尤其是用花腔的技法去演唱,更为突出这一特点。但B乐段的第126小节,旋律在“ff”的力度上展开了一个连续下行的音阶级进,而级进之前接了一个八度的跳跃,让这里形成音高上的对比,极具戏剧表现效果。
B乐段第132小节从弱拍开始,音乐的力度由“f-ff”,同时旋律中标有重音符号。重音也是一个起始点,它的出现可能表示一个音、一种力度水平、一个节奏型或一个和声的开始。这里重音符号所标注的音,组成了一个上行的模进进行,旋律伴随着重音而逐步加强。第一个重音符号出现的小节,歌唱力度要有意识地减小,以保证之后每个小节的重音都要比之前的重音略强。同时为了保持最后长音的稳定,在每小节重音之前快速换气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气息的收放控制好,才能凸显出此歌唱段干净、利落的跳音线条特点[4]。
(三)连音与跳音之间的转换
在最后A1结束乐段中,作曲家在重复A乐段的同时,用跳音旋律对乐段进行了扩充,增加了乐段的结尾句的华丽感,同时歌唱难度也有所增加。在第159-161小节,歌唱旋律由长音进行到上行的跳音,后尾音又延长展开。歌唱者在歌唱此乐句时,由于身体习惯了之前唱连音、长音时的状态,在转换跳音时很容易一下将气息的支撑全部松开,导致跳音开始的第一个音在音高上有所偏差,要在唱长音的气息支撑状态中转换跳音,保持音高位置的准确打开。随后,第162小节上行的音阶旋律连接结尾的长音结束了整首歌曲,歌唱者需要将意识更多地放在头腔共鸣和腔体的打开,这样才能更灵巧、轻松地诠释该句,在音乐表达力上也会显得更加宏大、深刻。
四、结语
栾凯的这首声乐作品结构清晰有层次,用大气磅礴的旋律巧妙地诠释了歌曲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抒发了真挚的情感,歌颂了友好与和平。音乐表现力是一个人借助音乐进行表达的能力,集中体现了演奏者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情感体验。从作品本身上看,歌曲《边境的小鸟》对于歌唱者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在情感表达与歌唱技巧等方面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注释:
[1]张巍:《论节奏结构的重音》,《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28-41+4页。
[2]郑倩:《歌曲〈边境的小鸟〉音乐与演唱特点分析》,《艺术教育》2017年第15期,第60-61页。
[3]郑敏:《音乐剧演唱的审美意识拓展——基于表演思维的建构探究》,《音乐生活》2021年第1期,第45-47页。
[4]王蕾:《钢琴演奏技巧对音乐表现力的作用》,《音乐生活》2021年第10期,第83-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