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理论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11-30张少楠
□张少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局限于要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高超的实践能力,而是同样看重人才是否具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高校要提高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但是,目前高校思政理论下的人才培养却存在学生缺乏对思政理论的正确认知、课程形式单一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高校思政理论下人才培养的价值、分析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探究思政理论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思政理论协同育人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以思想政治课程为基础,注重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结合,以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为主要目标。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在思想方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观;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的紧密联结,在提高学生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可以推动学生科学理论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榜样进行学习,将思政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基于此,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道德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
(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经济全球化更是为各国的思想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这种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我国的青少年常常因为不具备良好的分辨能力而容易受到不良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人才的培养。因此,国家对人才选择的标准也更加严格。现今,人才的选择标准已经由以往简单地要求人才要具有丰富的专业能力转变为重视人才要拥有正确思想价值观以及要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能够坚定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承担复兴中华的伟大责任。
(三)有利于相关教育方针的落实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方针强调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衡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并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但是高校的人才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与当前我国重视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相背离。在高校思政理论下进行人才培养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承担起新时代下人才培养要注重素质教育的艰巨使命,又使国家的教育方针得到有效落实。
二、高校思政理论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思政理论的正确认知匮乏
思想政治作为高校的核心学科,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通过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正向引导,促进学生发展自身的道德素养,为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思政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成绩达标的基础课程,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却更倾向于把学习的重心放在自己本专业的学习上。他们以为,未来的工作只立足于专业知识,而非思想政治,所以轻视对思政理论的学习,缺乏参与思政课程的动力。
(二)课程形式单一
我国在思政教学上已经具备了较为规范化的教学形式,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作用突出,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好发展,信息化数字产品的普及,传统的教学形式已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目前的高校思政教学中,仍然以填鸭式灌溉式教学方式为主,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简单地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思政理论知识,容易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偏差,影响思政理论的掌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课程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在思政理论学习上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凭借,高校的思政教学也是如此,学校教师主要通过思政教材讲授思政理论,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但是,学习材料的编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实际情况,出现教材内容与时代演变相脱离,无法符合社会实际需要。这使得思政教师在教学时面临巨大的困扰,因为如果仅仅按照教材教学,就会教授学生一些与实际脱轨、落后的知识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利。所以,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整合,将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教材内容联系起来,促进教学内容的改进。
三、高校思政理论人才培养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思政理论的正确认知
首先,培养学生对不同价值观的分辨能力。当前的思政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展开,面对多元的各国文化和价值观,要做好对学生分辨能力的培育,教会学生筛选优秀价值观的技能,并且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和优势,增加文化自信。其次,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政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将他们看做具有独立思想感情的个体,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加学生参与思政课程、学习思政理论的积极性。最后,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通过对学生心理特征的确切把握,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在学生思想价值观产生偏差时及时纠正,促进学生掌握正确、健康的思政理论。
(二)创新教学形式
第一,创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尽量多地举办校园红色活动,如红歌竞赛、革命知识答题或者红色主题的书法比赛等,以此促进红色校园文化的创建。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思政理论的学习提供浓厚的校园氛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价值观。第二,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更新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板书为主,学生学习思政理论依靠教师的讲授。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教师要结合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形式创新,运用各种网络平台如微信,进行思政培养活动。以此,增强学生参与思政课程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三)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划分,提高思政教学的可行性。同时要做好中学和高校在思政知识上的衔接,优化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冗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其次,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当发现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不符时,要及时修正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保障学生接受的是符合当前实际的正向价值观教育,提高思政理论下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结语
思政理论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思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无论是高校还是教师,都忽略了思政理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传授思政理论、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出现轻视学生对思政理论的正确认知、教学方式单一和内容缺乏创新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对思政理论下有效培养人才的方法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