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盐最灵,此籍可餐

2022-11-29闵世勇

藏书报 2022年32期
关键词:盐政盐务盐池

闵世勇

郭璞,河东闻喜人,两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作有《盐池赋》,是颂扬河东(今山西运城)盐池的首篇赋体艺文,开句便是:“水润下以作咸,莫斯盐之最灵。”然后摹形绘色,赞山川大地之鬼斧神工,成盐池之自然灵异。在郭璞看来,河东盐池最“灵”之处于它“动而愈生,损而滋益”,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盐之于人类,犹水之于人,须臾不可缺。人类维持生存的需要,决定了其对食盐资源的追逐。河东盐池因自然曝晒、天然成盐,在远古的时候即被华夏先民利用。有学者认为,发生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黄帝战蚩尤历史传说,很可能就是一场争夺河东盐池资源的战争。《左传·成公六年》中也有运城盐池开发的文献记载。

自汉代以来,朝廷实行盐铁专营,处于运城的河东盐池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唐朝时期,河东盐行销的区域“西出秦陇,南过樊邓,北极燕代,东逾周宋”,遍及今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湖北的广大地区。宋庆历年间,运城盐产量达37万大席,合盐8250万斤。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产潞盐(因运城盐池处于潞村,故又名潞盐)高达28814万斤。明清时期,由于实行盐引制,山西盐商迅速崛起,以鹽商为代表的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场五百年”,成为中国古代十大商帮之首。由于运城盐池的重要经济地位,历代统治者都在此设置官署,加强盐务的管理。

关于河东盐池的史料,从两周青铜铭文,到历代正史地方志,文献记载逐渐增多,可惜星散于浩瀚的古籍之中,令学者青灯孤影,寻寻觅觅,读取甚为不便。清代以前有关河东盐务的专书,均已失传难考。好在清人尤其当政盐官,开始着意搜集整理河东盐业文献,并且有了可观的积累:计有顺治时期冯达道《新修河东运司志》,康熙时期苏昌臣《河东盐政汇纂》、郭祯《盐政便览》,雍正时期《敕修河东盐法志》,乾隆时期陈克鋐等《解州安邑县运城志》、沈业富《河东盐法调剂纪恩录》等。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时任河东盐运使蒋兆奎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编著刻印了《河东盐法备览》,成为河东盐业文献的典范作品。以此体例,河东兵备道江人镜等人于光绪八年(1882)刊刻了《增修河东盐法备览》,河东兵备盐法道陈际唐等人于宣统元年(1909)刊刻了《续增河东盐法备览》。这三种古籍加起来,上溯先秦,下至清末,详细记载了河东盐池及其行销的晋陕豫三省乃至蒙甘宁广大地区,是研究中西部地区盐业历史的核心史料。

运城学院咸增强、杨强二位先生着意于河东盐史研究十余年。他们用了数年时间,对《河东盐法备览》《增修河东盐法备览》《续增河东盐法备览》进行了断句标点、校勘注释和版式整理工作,形成了这部80万字的《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

据咸增强讲,他与盐文化渊源颇深。他生活的运城是因盐而兴的城市,与大多数的运城人一样,他与盐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长期在《运城学院学报》编辑部做学术出版的工作,该报的老主编柴继光是著名的盐文化专家,著有《中国盐文化》《运城盐池研究》等盐文化专著。咸增强三熏三沐,很早就对盐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运城学院学报》青年编辑杨强,耳濡目染,也早早地开始了盐文化的研究。

由于历史原因,河东盐池的史料馆藏比较分散,缺乏整理,即使有出版,也多是影印本,如《山西文华》丛书收录有《河东盐法备览》《增修河东盐法备览》《续增河东盐法备览》《河东盐法调剂纪恩录》《河东盐务议略中国盐政沿革史(河东)》《清盐法志·河东(外一种)》等。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从2010年起,咸增强便开始查找相关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文献的标点、校勘整理工作,2012年他在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河东盐法备览校释》一书,这是对河东盐法文献的首次整理,填补了河东盐政古籍整理的空白。

此次出版,在《河东盐法备览校释》之外,增加了清江人镜等撰的《增修河东盐法备览》和清陈际唐等撰的《续增河东盐法备览》,这两部书是《河东盐法备览》内容的延续,体例一致,因此将三部书合为一编,定名为《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该书上起远古,下至清末,涵盖河东盐务的盐池、运治、官署、渠堰、坐商、运商、引目、课额、律例、学校、奏疏和艺文各方面的情况,进一步丰富了河东盐政古籍整理的内容,对研究古代中国的池盐生产和盐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盐政盐务盐池
“盐政特色”与“景氏风格”:民国时期《盐政杂志》出版传播研究
硝板上的文明——漫谈千年运城盐池科技史
从“兼管”到“兼任”:论直隶总督对长芦盐务管理模式的转换
盐务稽核所人事俸给与任免制度初探
新型均布式化盐装置在化盐池中的应用
论盐务稽核所人事考试制度与我国早期盐务现代化
盐池湾野生白唇鹿种群的发展趋势调查
盐改过渡期有效依法开展盐政执法监管工作的探讨
西夏《天盛律令》里的“盐池”初探
连云港盐务局举办全市盐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