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成因及疏解之策

2022-11-29武勇亮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测试

武勇亮

(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柳州,545006)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提出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等5项可量化的目标。[1]“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但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却呈现下降趋势,还经常发生校园运动猝死事件,甚至出现轻生现象;而在《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也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较2005、2010年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视力不良和肥胖的检出率仍持续上升。[2]基于此,通过剖析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成因并提出疏解之策,旨在为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原因

(一)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薄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病”却向年轻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亚健康人群;熬夜过多、饮食不科学、沉迷游戏、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多数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体育与健康意识薄弱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薄弱是由于学校体育教育长期被忽视、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体育锻炼的抵制心理造成的。第一,学校体育教育长期被忽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升学压力迫使学校、家长、学生过于注重升学考试课程,“体育老师生病了”的网络段子反映了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中考体育压力使得体育课成为考试项目训练课,学生安全问题使得仅有的体育课成为温柔的活动课。学校体育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学校、家长过于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却忽视了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第二,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电子产品成为青少年学习、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甚至出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青少年对高热量食物的暴饮暴食,甚至出现挑食、偏食的现象等等。[3]由于家长的宠爱过度,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如视力不良和肥胖等。第三,体育锻炼的抵制心理。基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和学生评价标准,学生时代的体育认知仅仅停留在体育中考、体质健康测试等体育考核;“被动参与式”的体育锻炼不仅没有使青少年养成自觉、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还对体育锻炼产生了抵触心理。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落实不到位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2015)》显示:教育部2014年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质测试上报数据进行抽查复核,其中大学阶段的抽查数据与上报数据仅仅14.1%一致,[4]说明国内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存在着落实不到位、数据上报不真实等问题。体质健康测试落实不到位也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监测评价机制执行不到位、数据采集的偏差、反馈和引导的缺失是体质健康测试落实不到位的主要表现。第一,监测评价机制执行不到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明确规定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以上的学生才能参加评奖评优和达不到50分的学生按结业或肄业处理;但是,高校在实际执行教育部规定时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学生参与体质健康测试时心态较为随意,甚至出现缺勤、漏测的现象,根本无法达到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第二,数据采集的偏差。体质健康测试能够反映出大学生的身体状况,但是现实往往无法获得较为准确的体测数据。各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形式有所差异,如周末集中测试和课余抽空测试、仪器测试和人工测试等;但是在测试过程中都会出现学生测试随意、完成测试项目不规范等现象,使得体质测试成为一种“走过场”的应付性测试,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准确无误。第三,反馈和引导的缺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并具有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引导锻炼的功能;但是高校的执行与落实仅仅停留在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以及测试数据的反馈,对于体质健康测试的整体评价以及后续健康促进服务却迟迟无法落实,以及缺乏有效的体质健康咨询指导以及定期的体质监测评估。[5]

二、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一)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当前,大学生抽烟喝酒、饮食不科学、熬夜、沉迷游戏、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体质健康。因此,高校应加大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方面,健康教育可从健康内涵与大学健康生活方式、体育与健康的关系等内容着手,通过大学体育课程、健康知识讲座、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逐渐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绿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等相关内容的培训,不断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二)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体育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创新,采用新颖的方式来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首先,重视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等相关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引导大学生理解热身和整理活动的必要性、运动过程中正常和非正常的生理现象等内容;有助于规避运动风险,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其次,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如引入手球等冷门项目或太极拳等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逐渐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体育课程。再次,通过创办体育俱乐部、组织课外体育竞赛以及建设校运动队等形式开展多元化的课外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为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三)落实体质健康测试,转变大学生消极体育态度 2017年南开大学为体质测试达到“及格”标准的毕业生颁发《体质健康证书》,在全国大中小学“首开先河”;2018年获得体质健康证书的毕业生人数从2017年的37%增加到48%,更可喜的是学生对于参与体质测试和体育锻炼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6]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后明确规定,体质健康测试不达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2019年江苏省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级证书制度,教育部也强调大学生体测不合格不能毕业等。因此,高校应严格执行与落实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提升大学生对体质测试的重视程度,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第一,体质健康测试前期通过专题讲座、动员会、社交媒体等方式讲解体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测试标准、评价方式等内容,转变大学生以往的消极态度,促进体育参与的积极性。第二,体质健康测试中期应规范测试流程,做好组织管理工作,获取真实准确的体质健康的数据。第三,体质健康测试后期不仅要及时反馈测试数据,还要提供健康状况的评估以及后续引导锻炼工作。

(四)构建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实施个性化健康 指导“互联网+”时代高校应积极建设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平台,包括学生个人健康档案、诊断分析与线上咨询、健康干预与反馈等内容;[7]从而构建“评估-监测-干预”的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医学体检与体质健康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通过个人健康档案对学生个体进行健康状况评估、体适能情况评估和运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运动方案的选择以及后续的咨询服务。针对体质弱势群体的状况去开设不同的健康促进班,通过指定老师的个性化健康指导,促进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定期监测学生健康促进的效果,并提供教师一对一、一对多的咨询指导和跟踪辅导服务,逐渐形成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反馈的循环模式。

三、结语

基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和学生评价标准,学校体育教育长期被忽视,导致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薄弱;此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对学生没有起到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引导锻炼的效果。当前大学生缺乏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质健康测试约束是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学校体育是“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从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落实体质健康测试、构建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为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测试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心理测试
心理小测试
测试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