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创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

2022-11-29魏进平高欣颖

关键词:总书记理论科技

魏进平,高欣颖,魏 娜

(1.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2.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党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1]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建议》进行说明时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 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2]“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3](P238-239)

2021 年1 月11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 最主要的”“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4]创新是新发展理念的“第一要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和创新发展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全面、更为系统,围绕创新和创新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重大意义、 深刻内涵、实践要求、关键要素等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 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坚持创新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创新是新发展理念的“第一要义”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早就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在汉语语境中,作为名词的“创新”是指创造性、新意,对应英语语境中的“innovation”(n.革新、改革、创新;新方法、新事物、新发明、新设施、新制度);作为动词的“创新”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对应英语语境中的“innovate”(vi.革新、创新;vt.创始、创新、变革)。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并没有系统地阐述创新, 但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创新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仅“解释世界”而且“改变世界”,他们给世人留下的最有价值、 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的科学理论。奥地利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等一些国外学者都认同马克思是最早提出创新思想的人。 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就是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是理论创新的典范”“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5](P629-630)。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强调继续花大力气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胡锦涛同志认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创新是掌握民族发展命运的关键之举, 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制胜之道”,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开拓创新,为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贡献聪明才智。 ”[6](P955)一百年来,正是我们党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百年创新史,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强大、 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同样是百年创新史。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和创新发展问题。在党的十八大之前,他就对创新、企业创新、创新省份建设等作出了大量相关论述。他指出,创新首先是一种求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 充满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必须要有一种精神和勇气来支撑。创新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民营企业应从主要依靠先发性的机制优势, 向更多依靠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7](P160)“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推进我省经济增长的两个根本动力”[8](P1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必须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在创新型省份建设方面走在前列”[9]“要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运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完善已有的东西,不断开创新的局面。朝令夕改是有害的,故步自封也是一种失职。 ”[8](P78-79)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 必须坚持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发展;坚持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为重点, 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把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结合起来,推动品牌大省建设;坚持改革创新、开放集成,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坚持以人才为本,建设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强劲的创新人才队伍。[8](P133-137)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创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准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10](P59)“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11](P267)他强调:“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前进,也就是我们古人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3](P399)“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11](P197)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还指出“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 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 当然,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11](P198-203)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3](P249)。 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倡议“共建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3](P209),强调“创新发展是引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P210)。

二、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核心地位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航”规划。 在起草《建议》创新发展相关内容时,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要像当年攻克‘两弹一星’一样,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十四五’时期要加强系统谋划,集中优势兵力,敢于抢抓机遇,‘尽快冲出重围,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下来’”[12]。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 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13]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强调创新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 2021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 积极鼓励支持创新。 2021年5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4]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创新的党, 走自己的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5](P6)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对百年党史的伟大成就进行总结时,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概括、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15](P3-8)。为了以史为鉴,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时又将“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开拓创新” 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凸显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重大意义。

三、创新是全面系统的革故鼎新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 ”[3](P181)习近平总书记既从理论上、宏观上思考和阐述创新的丰富性、多样性,又从抓工作、抓落实的角度揭示和凸显了创新的时代性、针对性。

创新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 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 认识新事物、 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16](P115)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 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17]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自我革新上求突破, 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 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18]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3](P119)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鲜明的特色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 在推动发展上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 ”[19]与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20]在总结改革开放40 周年经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 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 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21]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也多次使用“创立”“创造”“创新”的词语,来凸显我们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开创性和历史经验的深远意义。

创新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在地方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22](P125)“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23]“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24]“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拿出更大的勇气、 更实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25]在思考如何加快从要素驱动、 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10](P124)强调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 ”[11](P273)

四、创新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创新领域就体现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 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 ”[3](P6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26](P9)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 我们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 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 ”[27]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3](P76)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3](P183)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3](P540-541)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创造伟大成果。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理论创新,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 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推出新的理论,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11](P34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八大以来, 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P15)还在十九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辛理论探索的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新创造的智慧结晶。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全党同志一定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实际, 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紧密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科学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3](P63-64)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28](P12)“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 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29]

五、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

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 人才创新等, 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0](P119)“要着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 ”[10](P126)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超前谋划、超前部署,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 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 力争实现我国科技水平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11](P204)在浦东开发开放30 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 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30](P6)面对重大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 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31]“大疫当前, 百业艰难, 但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32]2021 年2 月,在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 ”[33]2021 年10 月26 日,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4]。

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 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10](P124)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 两个轮子一起转”“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 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 ”[11](P273)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解决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问题, 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3](P221)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 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作出贡献。 ”[35]

六、推动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3](P33),“要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6]他还强调:“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 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 ”[37](P125)“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38](P15)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强调:“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39](P326)。

不断推进其他方面创新。对于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 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 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 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 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基层工作创新,就是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 ”[40](P31)对于巡视工作,他指出,“抓好工作创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形势发展,推动巡视内容、方式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与时俱进,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巡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于军队政治工作, 他指出:“既要坚持政治工作根本原则和制度, 又要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37](P205)

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指出:“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集聚创新人才。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招国际上的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41](P107)2014 年6月9 日,在谈到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37](P26)2014 年8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 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 ”[22](P137-138)2015 年3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 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 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41](P122-123)继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 年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2021 年9 月党中央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 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42]

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2016 年5 月6 日,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11](P204)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全局、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各项工作”。“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3]在清华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 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4]在与专家学者座谈时强调:“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 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45]“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 到1’的突破。 ”[35]在与企业家座谈时指出“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 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在困境中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32]。 在与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他希望“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 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抢占国内国际创新制高点。要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既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创新,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善于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既甘于‘十年磨一剑’,开展战略性创新攻关,又对接现实需求,及时开展应急性创新攻关;既尊重个人创造,发挥尖兵作用,又注重集体攻关,发挥合作优势。 ”[20]在就“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向科学家征求意见和建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35]“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34]。

八、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的中外记者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P101),并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会、造福人民”[20]“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10](P124)“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1](P214)

在国际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如何看待、运用创新成果。 在向2019 中关村论坛所致的贺信中指出:“当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中国愿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 同世界各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6]在会见出席2019 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时指出:“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 或独享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应惠及全球,而不应成为埋在山洞里的宝藏。”[47]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抓住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历史机遇,营造有利市场环境,尊重、保护、鼓励创新。 我们要提倡国际创新合作, 超越疆域局限和人为藩篱,集全球之智,克共性难题,让创新成果得以广泛应用,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3](P474)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在休戚与共的地球村,共享创新成果,是国际社会的一致呼声和现实选择”[3](P201)“各国应该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而不是搞知识封锁,制造甚至扩大科技鸿沟。 ”[3](P210)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 ”[39](P3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48]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发展理念, 坚持理论创新和开拓创新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重大战略和主攻方向。 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 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遵循创新规律,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创新在引领发展中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甘心做创新发展的“勤务员”“服务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正如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所强调的:“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勇于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49]

猜你喜欢

总书记理论科技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科技在线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