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的六重时代价值

2022-11-29马俊峰尹文华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马克思主义

马俊峰,尹文华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马克思、 恩格斯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 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P168)。 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言在当今已经成为现实,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2]。 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在科学准确地把握当今国际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理念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特别地,在面对全球冲突与对话、竞争与合作相互交替,当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显得尤为必要, 研究它的时代价值尤为重要。

一、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统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指导,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世界历史理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如何应对世界大变局和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如何处理好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和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是摆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顾大局、识大体,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解决上述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重要体现,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首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基础。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观、布·鲍威尔的主观意识学、马赫的先验论等,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主义观点,并且指出,整个世界是物质统一体,即世界是由有规律的运动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构成。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中的“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坚持的物质统一体,即人们共同生活的客观实体,而不是以柏拉图、黑格尔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绝对精神等,也不是以布·鲍威尔、马赫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观意识、感觉、经验等。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共同体”中的各个个体之间彼此发生着社会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以费尔巴哈为主要代表的旧唯物主义从直观的立场出发否定人的社会性, 把人看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 孤立的抽象物, 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视为照镜子式的反映和被反映关系。对此,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139)。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 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P133)。 可以看得出, 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这一观点,即始终坚持人与人、人与物彼此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的观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为指导, 才倡导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共同发展,从而最终构建一个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再次,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性, 反衬出西方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行为的荒谬性。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已经提出诸多的系统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阐述“世界历史理论”而论证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发展趋势; 列宁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国际政治经济背景,提出了帝国主义理论,进一步论证了世界作为统一体不断向前发展的客观历史趋势。步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倡导构建世界各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心连心”的利益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反观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 在右翼民粹主义的指导下针对中国频频发动贸易战而实施逆全球化行为,极大地挑战了“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权威,严重违背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践证明,在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孤立地发展。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和博弈思维终将会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取代, 其开历史倒车的行径注定终将退出时代发展的舞台,正如习近平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3](P273)。

综上可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基础,既是对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地发展, 又是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往日益密切,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愈发凸显。

二、完善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围绕“人的问题”,为完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奋斗终身,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彰显“人民性”的鲜明特征。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消除了国内贫困,取得了国内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为国际社会解决贫困问题和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力量, 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本精神”,进一步完善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国际社会落地生根, 从而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消除了国内贫困,为解决世界贫困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随着过剩人口的日渐增长,一系列环境破坏、资源紧缺、社会治安、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渐凸显,“人的问题”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最重要话题。而由“人的问题” 带来的贫困问题也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2015 年9 月在联合国成立70 周年之际, 世界各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 确立了世界可持续发展目标。 其中,解决人口过剩问题、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是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要求。 根据这一国际会议要求, 中国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施了一系列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等战略措施, 制定了脱贫攻坚战的详细计划和具体任务,促使“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5]! 真正地做到了脱真贫和真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6](P37)。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消除了国内绝对贫困, 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兑现了这一庄严承诺。特别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为他国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借鉴,为人类消除绝对贫困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从维护人民生命安全角度出发,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胜利, 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树立了典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专门组织召开会议研讨防控措施,他本人也亲自前往疫情前线指导抗疫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第一时间动员全国各地医务人员前往疫情重灾区救治患者, 全国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和社会人员也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取得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指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 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7]。 以此为指导,“中国倡导国际社会携手共同抗击疫情, 及时与他国共享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 并向他国援助抗疫物资和派送医护人员,充分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8]。 特别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遵循了“人民生命安全至上”的价值观,凸显了构建“以人民为中心”共同体的重要性。

综上可知,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助力解决全球贫困问题和国际社会共同抗击疫情中充分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 这将必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建成。

三、丰富了合理的全球治理内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世界背景使我们必须全面考察和掌握的内容, 只有结合当前全球治理的困境,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以理解和阐释, 才能深刻体会到它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实际意义”[9](P136)。 我们看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治理之间存在的必然逻辑关系。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倡导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是对全球治理问题的消弭和超越,为丰富合理的全球治理内容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纵观中国近代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再到抗日战争,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不可磨灭的伤害。 同样地,德国、日本法西斯通过发动军事侵略战争对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冲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争霸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世界历史进入冷战时期,世界向“一超多强”的方向发展,世界形势总体趋于和平稳定, 但地区武装冲突仍然频频发生,国际局势仍然跌宕起伏、复杂多变。 冷战结束后,由于长期受殖民主义和不合理、不公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影响, 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虽然实现了民族独立, 但仍然没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没有平等的发展权利,没有与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进入21 世纪以来,各种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层出不穷。 特别是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固守冷战思维, 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大搞恃强凌弱的霸道,无端地发起针对他国的经济制裁和军事挑衅, 恣意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破坏他国领土完整,走对抗、结盟的国与国交往老路。 与此同时,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呼吁构建国际新秩序以维护生命、安全、发展等共同利益,各国愈发需要一种合理的方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在这种情境之下,人类亟需一个合理的全球治理方案。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此类问题做出了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可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以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沉着冷静、积极应对,以极强的判断力科学准确地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历史脉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了世界各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构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和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持久和平”表征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秉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走与美国等国完全不同的对话、 结伴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其根本要义在于推动各国之间建立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新型国际关系;在于倡导各国走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在于发出“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中国主张”;在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普遍安全” 代表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安全所做的努力。 其根本要义在于不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在于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在于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和国家总体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在于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诉求,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我们看得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内容, 为构建国际新秩序和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了中国力量, 进一步丰富了合理的全球治理内容体系。

综上可知,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世界谋大同”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体现, 为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构建民主化的国际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案。

四、坚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自信心

正因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全人类的解放, 即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核心价值观,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10](P1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洞悉两个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命运转折历史的基础之上,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即为实现共产主义做出了应有和必要的贡献。

资产阶级为了向全世界标榜西方国家所谓的“自由”“民主”“博爱”“人权”等,为了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而使资本主义成为造福人类的“普世主义”真可谓是煞费苦心。在意识形态方面,他们用资本主义思想修正马克思主义;在行动方面,他们到处造谣生事,随意干涉他国内政,甚至不择手段挑起军事冲突或发动军事战争。 两个世纪之交(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和20 世纪末21 世纪初的两个时期) 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责难足以说明他们的真实目的和本来面目。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以右倾机会主义和改良主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伯恩施坦是这一时期修正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通过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论点——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严重挑战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威。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出现后,以列宁、卢森堡、倍倍尔、拉法格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他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20 世纪末21 世纪初,受“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东欧发生巨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马克思主义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面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跌入低谷的历史现状,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各种“西化”思想的斗争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理论层面, 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 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层面,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洞悉两个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命运转折变化历史的基础之上,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阐述了未来世界发展的目标, 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这一真正共同体所做的具有开创性的努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虚幻的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经之路”[9](P218), 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深入探究的理论成果, 是对以往所有共同体理论的积极扬弃,“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这将意味着人类从自身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公平正义最终转向人的真正自由发展,这意味着人类将会超越异化的共同体,实现真正共同体,只有这样的共同体,才能实现人类真正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不仅提供了理论上的智力支撑,而且从实践上提供了可行性路径”[11]。

综上可知,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两个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命运转折历史为借鉴,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体现, 不仅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准备,而且鼓舞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极大地坚定了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自信心。

五、超越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逻辑悖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发展既充满希望,也面临挑战,我们的未来无比光明,但前方的道路不会平坦”[12](P44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全球发展面临众多风险挑战的背景下, 在全面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逻辑悖理的基础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提供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案, 从而彰显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当今世界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层出不穷,特别是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包含着自我否定的悖理逻辑, 为全球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 这些悖理逻辑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为了实现资本积累最大化,资本家在国内的竞争愈演愈烈, 金融业逐渐受资本所有者的青睐,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空心化,虚拟经济逐渐取代实体经济,从而导致金融危机频频发生。 为了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政府大肆发行纸币,使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求量从而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种解决金融危机的办法反而使各种危机重叠在一起,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 另外,在虚拟经济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次级房屋信贷行业信用制度的塌陷同样是引起金融危机和社会矛盾不断深化的重要原因。

其次,众所周知,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产阶级必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占有更多的原料场地和销售市场, 这就必然导致以侵略和扩张为本质特征的“国际交往”不断加深。 但受民粹右翼思想的影响,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摈弃贸易自由原则,退出多个国际合作组织,撕毁多条国际合作协议,隔断了资本由他国向本国的流动,从而抑制了本国的资本积累和价值增殖, 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最后, 西方发达国家在多个场合呼吁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为了遏制他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减少传统工业对本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他们不仅公然撕毁多个国际合作发展协议, 而且积极奔走于世界的每个角落, 用牺牲他国生态环境的高昂代价换取本国的可持续发展。 这与他们高呼的“可持续发展”口号完全不相符。

以上三个方面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悖理逻辑。 这些悖理逻辑给世界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此相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等核心内容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上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逻辑悖理问题所做的不懈努力,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共同繁荣”这一核心内容是对当今西方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行为和“一花独放”式经济社会发展的超越。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全球共同繁荣的实践进程表现为:首先,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其次,遵守非歧视、透明、自由和公平竞争的世贸组织原则, 支持建设多变贸易体制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最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强化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着力解决南北之间发展失衡问题,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清洁美丽”彰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是落实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体现,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为指导,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各项活动, 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发展理念不仅与西方发达国家秉持的发展理念存在质的差别,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阻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行径完全不同,为他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综上可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共同繁荣”“清洁美丽” 为核心内容从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悖理逻辑问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案,加快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美好世界建设进程的向前迈进。

六、形塑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 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 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1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承了这一理念和基因,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向全世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发出中国声音,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 提升了国内外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以价值理念为基础的, 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种具有归属感的情感反应,主要包括政党认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等,不仅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重要指标,而且是一个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区分政体形式而深入研究了城邦政治学, 初步形成了政治认同的雏形。他认为,统治者人数的多与少并不能决定政体的好与坏,统治者的德行是决定性因素。 换言之,统治者的贤明与邪恶与政体的优劣相对应。 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政治认同的概念, 但他对政体形式的分析已经闪耀着政治认同的火花。 英国经验论者洛克提出了“转让财产权”的社会契约论,其中如果统治者不履行社会契约, 即没有形成政治认同,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的统治。美国学者罗森堡姆、奥格斯·坎贝尔、阿尔蒙德等在构建政治认同理论方面具有许多建树和重要贡献。 特别是奥格斯·坎贝尔最早提出了政党认同,并把其形成归于情感和心理因素, 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在我国, 政党认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被界定为“选民个体对执政党体系的总体评价, 将政党认同的转换归结于客观环境以及政党与共鸣个体客观关系的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心理依恋现象”[14](P21)。 然而,无论是西方的政治认同理论还是我国的政治认同观,二者共同的价值旨趣为:一个政党要形成政治认同,就必须以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必须秉持和追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价值理念。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伊始, 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刻在自己的精神旗帜上, 就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确立为自己的根本遵循。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 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无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其精神实质始终为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其基本理念始终为人民至上。 在这些先进思想理论的引领下,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终身。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与发展的道路, 始终不渝地秉持公平与正义的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精神,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影响力, 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特别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贡献了中国力量, 深受国内最广大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得到国家社会的一致肯定和认可。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15](P16)! 这更加表明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弘扬人类共同价值,进一步形塑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总之,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最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得国内国外民心,为全面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层次超越。 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 不断深化认识, 不断总结经验,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16](P65),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们必须运用创新思维指导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换而言之,我们只有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才能解决时代发展抛出的各种难题。为此,我们要看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深化的概念”[9](P224)。即我们要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置于发展的视域下,唯有这样,才能经得时代和各种风险的考验,才能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持久力量。 我们坚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下,中国必将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道路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建成,“休戚与共、共谋发展”的价值理念必将在世界各国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马克思主义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命运的更迭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命运秀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