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汉学家鲁惟一对居延汉简的缀合贡献*

2022-11-28□姚

国际汉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汉简简牍图版

□姚 磊

1927 — 1934 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额济纳河流域烽燧遗址发掘汉简11 000 余枚。时人推测出土地点在汉代张掖郡居延县,因此命名为“居延汉简”。由于简牍材料丰富、内容重要,学术价值无法衡量,伴随居延汉简的发现,简牍学正式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

鲁惟一(Michael Loewe)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a孙继成:《剑桥大学汉学研究的见证人——访英国著名汉学家鲁惟一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 年6 月11 日第2 版。也是简牍学研究的开拓者,在学界有非常高的声誉。《汉代行政记录》(Records of Han Administration,1967)一书是鲁惟一在他1963年伦敦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写就的,主要研究便是居延汉简。由于种种原因,中译本出现较晚,2005 年才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译者为于振波、车今花。b鲁惟一著,于振波、车今花译:《汉代行政记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鲁惟一在《汉代行政记录》一书中采用文书学的方法,对居延汉简进行了集成分类研究,推动了汉简研究走向深入。

一、鲁惟一缀合的数目与释文

缀合“是在简牍断裂之后,重新把残片拼合起来,以恢复原先的完整面貌”c陈伟:《楚简册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年,第97 页。,又称接合、拼合、拼缀、拼复、拼联、拼接、连缀,是在整理和研究简牍过程中的重要性基础工作,是获得新材料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助推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中医药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陈梦家在《武威汉简·叙论》中曾论及缀合的意义,他说:

我们所以缕述此次缀合复原的工作者,由于此等机械而烦碎的技术性的手绩,需要一番耐心,并需要有步骤的在边作边寻找规律中,缜密的完成它,做到全部不遗一残简片,以保证五百简原来的完整性。这项技术性的手续,其实是构成我们对于遗物内容的理解与进一歩深入硏究的基础。d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 年,第79 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居延汉简研究材料极为缺乏,鲁惟一当时可用的研究材料仅有劳榦《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e劳榦:《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上海:商务印书馆,1949 年。《居延汉简考释·图版之部》a劳榦:《居延汉简考释·图版之部》,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7 年。以及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汉简甲编》b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居延汉简甲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年。等少数几种。鲁惟一说:“就我们目前所了解的情况而言,恐怕没有谁研究这些简文所取得的成果是完全令人满意的。某些释文和翻译将长期受到怀疑,完全精确的释文和翻译始终难以企及。”c《汉代行政记录·序言》,第1 页。在缺少清晰图版和准确释文的基础上,鲁惟一仍有相当规模的汉简缀合成果,殊为不易,凸显了一位优秀研究者所具备的探索精神。鲁惟一共计缀合25 则,缀合释文罗列如下。

(1) 19.21+513.38:属王广始元三年六月丁丑除未得始元六年十一月奉用钱四百八十。

(2) 118.1+117.43+255.25:孝文皇帝五年十一月壬寅下凡卅八字。

(3)122.1+122.19:第十七部建平五年十二月戍卒家属当廪名籍。

(4)148.11+534.12:右第二亭四月食簿。

(5)162.2+162.7:豆五十四公乘邺池阳里陈穗老故小男丁未丁未丙辰戊寅乙亥癸巳癸酉令赐各一级丁巳令赐一级。d石昇烜、颜世铉有补缀,即162.2+162.19+162.7 见《居延汉简缀合新成果选粹(1)》,《古今论衡》2016 年第29 期,第89 页。

(6)162.16+162.8:公乘邺左都里崔黄卒故小男丁未丁未丙辰戊寅乙亥癸巳癸酉令赐各一级丁巳令赐一级。e石昇烜、颜世铉有补缀,即162.16+162.8+162.11,见《居延汉简缀合新成果选粹(1)》,第89 页。

(7)27.8+168.16:第廿二隧卒司马忠治墼八十治墼八十治墼八十除土除……除土除土除土除土。

(8)176.24+176.35+158.16:官治状封移告尉如府会日·一事一封三月丙申尉史蒲封。

(9)176.27+176.40+122.8:城北隧卒腾勋妻大女婴年廿四用谷二石一斗六升大。

(10)182.37+303.28:出麦卌七石六斗以食田卒剧作廿人六月尽八月。

(11)188.28+488.26:八十除土除土除土……除土除土除土除土。

(12)203.32+525.3:妻大女君至年廿八用谷二石一斗六升大/弟大女待年廿三用谷二石一斗六升大/子使男相年十用谷二石一斗六升大凡用谷六石五斗。

(13)203.35+203.64:执胡隧卒王严□长罢诣官八月甲午下餔入。

(14)220.8+525.7:第十四隧卒韩勋除土椎土除土除土除土除土除土。

(15)278.8+148.3:入穈小石十五石始元二年六庚午朔癸酉第二亭长舒受斥胡主仓故吏建都丞延寿。

(16)308.11+278.10:斗五斗二升属大斗三斗一升二分。

(17)387.17+407.14+387.16:塞外诸节谷呼韩单于□往来牧表是乐。

(18)488.11+148.18:右第二亭六月食簿。

(19)488.3+148.17:受征和四六月簿余谷小斗五斗二升为大斗三斗三斗一升二分。

(20)513.31+513.37:田卒昌邑国石里公士费辟强□袍一领枲履一两单衣一领绔一两卩。

(21)513.41+513.8+509.22:田卒昌邑国邵成里公士公丘异袭一领枲履一两单衣一领绔一两卩。

(22)534.4+488.10:始元二年八月己巳朔以食蜀校士二人尽戊戌卅日积六十人=六升。

(23)534.18+148.6:出穈大石一石八斗始元三年二月丙寅朔以食吏。

(24)557.2+148.28:出穈大石三石六斗始元二年八月己巳朔以食楗为前……尽戊戌卅日。

(25)563.14+275.5:出穈大石三石四斗八升始元二年九月己亥朔以食楗为前部士二人尽丁卯廿九日积五十八人。

二、鲁惟一缀合的方法与思想

鲁惟一缀合居延汉简的方法是采用文书学的方法,于振波总结道:

根据简牍的出土地点、简牍的大小和形制、简册的编联方式、笔迹、文书的布局及内容,结合汉代行政实践的特点,将零散的简牍及其残片加以集成;在所集成的同类简牍中,以完整的木简为标准,找出残简究竟残缺了哪些部分,而残缺部分又相当于完整木简的哪些内容,以期恢复简册文书的本来面目。a《汉代行政记录》,第611 页。

于振波十分准确、全面分析出了鲁惟一缀合汉简的方法与思想。比如27.8+168.16、188.28+488.26、220.8+525.7 诸简的缀合,便是在相同地点(A8破城子)、同类内容(除土)的基础上“集成”所得。

又如《居延汉简甲乙编》曾缀合176.24 与176.35两简,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居延汉简甲乙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第119 页。缀合后简文作:“官治状封移告尉如府会日·一事一封”c简牍整理小组编:《居延汉简(2)》,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5 年,第173 页。。又有158.16 号简,简文作:“三月丙申尉史蒲封。”鲁惟一认为《居延汉简甲编》把176.24 与176.35 两简已经缀合起来,并指出176.35 与158.16 两简也应该缀合在一起,d《汉代行政记录》,第155 页。即鲁惟一的意见是176.24+176.35+158.16 三简当缀合在一起。不过《合校》e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照:《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年,第280 页。《集成》f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简牍集成》第6 册,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年,第168 页。《居延汉简(2)》g《居延汉简(2)》,第173 页。等著录书没有吸纳鲁惟一的这一则缀合意见,我们把176.35 与158.16 拼合后,截取碴口处图版如表1 所示。

表1 176.35 与158.16 缀合图

两简碴口基本吻合,且两简均是居延旧简,出土于A8 破城子,出土地同一,材质相同,文意相关,字形、形制以及书写风格等较为一致。经查,图版碴口宽度、厚度近似,158.16 号简残长12.1 厘米,宽1.1 厘米,厚0.28 厘米,176.24+176.35 号简残长8.1 厘米,宽1.0 厘米,厚0.3 厘米。h彩色图版及简牍数据来自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汉代简牍数字典藏数据库。由此,鲁惟一意见可从,176.24+176.35+158.16 三简当可缀合。

两简碴口基本吻合,且两简均是居延旧简,出土于A10 瓦因托尼,出土地同一,材质相同,文意相关,字形、形制以及书写风格等较为一致,经查,图版碴口宽度、厚度近似,534.4 号简残长12.6 厘米,宽1.0 厘米,厚0.22 厘米,488.10 号简残长5.3 厘米,宽0.9 厘米,厚0.31厘米。由此,鲁惟一意见可从,534.4+488.10 两简当可缀合。

再如鲁惟一曾缀合534.4 与488.10 两简,i《汉代行政记录》,第427 页。《合校》j《居延汉简释文合校》,第590 页。《集成》k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简牍集成》第8 册,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年,第105 页。《居延汉简(4)》l简牍整理小组编:《居延汉简(4)》,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7 年,第127 页。等著录书亦没有吸纳鲁惟一的缀合意见,我们把534.4 与488.10 拼合后,截取碴口处图版如表2 所示。

表2 534.4 与488.10 缀合图

鲁惟一不仅用文书学的方法去缀合汉简,也用此方法去验证缀合的正误。如劳榦曾缀合227.100+227.43 两简,a《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第76 页。鲁惟一认为是误缀,b《汉代行政记录》,第192 页。他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居延汉简(3)》后来缀合227.100与485.50,c简牍整理小组编:《居延汉简(3)》,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6 年,第55 页。修订227.43 为485.50 号简,验证了鲁惟一的猜测。再如劳榦曾缀合336.13+336.12+340.9三简,d《居延汉简考释·图版之部》,第49 页。鲁惟一认为340.9 是误缀,e《汉代行政记录》,第294 页。《居延汉简(4)》后来缀合336.13+336.12+53.7 三简,f《居延汉简(4)》,第36 页。修订340.9号简为53.7 号简,亦证明了鲁惟一的论断。

鲁惟一在《汉代行政记录》中曾说:

有必要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将两片以上的残简缀合成一枚完整的简的任何主张在总体上都要受到限制,即这一主张只能涉及考察对象的长宽两个维度。试图比较不同简上的笔迹,或者判定某些释文,其结果是否合乎需要,或者是否遗有别的可能,并不总是很有把握。g《汉代行政记录》,第14 页。

鲁惟一生动说明了缀合的不确定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指导我们简牍缀合工作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使得我们对缀合工作不敢有一丝的大意,具备谨慎、仔细、认真的态度,而又不断怀疑已有的缀合。

三、余 论

简牍学的研究具有特殊的历史周期性,文书的整理与复原也具有漫长的特点。陈伟认为: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任何一批内涵丰富的出土文献,都会在原始资料公布之后有一个历时较长、由较多学者参加的讨论过程,如此才能在文本复原与解读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形成大致的共识。战国秦汉简牍数据,由于文字辨识、缀合、编连上的难度,尤其如此。那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愿望或期待,是很不切实际的。以往对居延汉简、包山楚简、郭店楚简的讨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h陈伟:《继往开来:关于简牍学的几点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 年6 月18 日第5 版。

陈伟此番话既道破了简牍研究的艰辛和无奈,又说出了简牍学研究的规律。

鲁惟一所作的25 组缀合中,162.2+162.7 与162.16+162.8 两组和西岛定生缀合时间大致重合,i西岛定生著,武尚清译:《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 年,第205 页。当时学术沟通不便,较难确定首缀者,可视为“英雄所见略同”,其余23 组当属首缀。27.8+168.16、188.28+482.6、220.8+525.7 三 组 属于遥缀,《合校》《集成》《居延汉简》等未收录,从文意看缀合可能性极高。由于简牍缀合的难度较大,伴随更多学者的参与,并经历漫长的研究后,鲁惟一的部分缀合成果从现在来看存在一些问题,如203.35+203.64、387.17+407.14+387.16、557.2+148.28 三组简,大概是误缀的。它们的碴口不吻合,文意上有断裂,存在多种组合的可能,这可能也是通过文书学缀合简牍的一个弊端,即非常重视文意及内容的关联,而忽视碴口等简牍形态等。

鲁惟一曾试图通过缀合来确定简牍的采集地点,认为:

从简牍图版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把小残简作为同一枚简的组成部分而加以缀合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性工作。如果这些缀合是有效的,那么,这些残简想必是出自同一探区,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这种一致性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所涉及的组的编号相同。此外,还有不少有效的例子,其中具有不同分组编号的残简被缀合起来,由此可以推断,有关的组来自同一探区。这样,对于涉及其中的简牍而未经确认的组,有时可能以这种方式联想到其采集地点的线索。a《汉代行政记录》,第554 — 555 页。

伴随研究的深入,通过缀合确定采集地点的愿望看来是不现实的。

由于采集地点的缺失,影响了简牍学研究的深入,这是西北汉简尤其是居延汉简的遗憾。鲁惟一从缀合来分析采集地点虽然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我们从肩水金关汉简、居延新简以及悬泉汉简的实际缀合来看,跨探方缀合、跨区域缀合是普遍存在的,不同探方之间的缀合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眼前。以肩水金关汉简为例,多达20 个探方的简牍可实现跨探方的缀合,有七个探方可与三个及以上的探方所出简牍实行缀合,分别是73EJT7、73EJT21、73EJT24、73EJT25、73EJT30、73EJT37、73EJF3、72/73EJC,其中73EJT21、73EJF3、72/73EJC 非常突出,可与五个或以上探方中的简牍实现缀合。

当然,这种认识是伴随更多简牍出现后才得知的,鲁惟一《汉代行政记录》所处时代材料有限,不可能会有超越其时代的认识。其实这种思维还是对“同一地点”的信奉,这也是当时文书复原所要求的,比如大庭修复原文书时,便提出“出土地同一”“笔迹同一”“材料同一”“内容关联”等。b大庭修:《汉简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11 — 12 页。虽然我们现在仍需要参考同一地点,但随着越来越多跨探方缀合的出现,“同一地点”已经不是绝对的不可逾越的原则。鲁惟一《汉代行政记录》存在的这些问题,客观上也是学术界自省的一个阶段,其对汉简缀合的开拓之功是有目共睹的。

猜你喜欢

汉简简牍图版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地不爱宝
新世纪以来唐代墓志的收藏与刊布
图说书法(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