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班 牙首部中国研究专著《论葡萄牙人的航行》及其中国知识来源考*

2022-11-28李晨光

国际汉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葡萄牙人兰特葡萄牙

□李晨光

地理大发现时代,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海外征服和殖民活动开启了早期全球化的序幕,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流空前深入。1577 年,西班牙首部中国研究专著——《论葡萄牙人东方各国各省航海和中国奇观消息》(Discurso de la navegacion que los portugueses hazen à los Reinos y Prouincias del Oriente, y de la noticia que se tiene de las grandezas del Reino de la China),简称《论葡萄牙人的航行》,在西班牙本土与海外殖民地的交通枢纽——塞维利亚(Sevilla)出版。a在德埃斯卡兰特的专著出版之前,西班牙帝国内部以信件、手稿、地图等为媒介传播大量的中国信息,《论葡萄牙人的航行》是在西班牙正式出版发行的首部、欧洲第二部以研究中国为主题的专著。作者贝尔纳尔迪诺·德埃斯卡兰特(Bernardino de Escalante,1535/1537 — 1605)出生于军事贵族家庭,曾多次受命于西班牙王室,投身外事、战争、宗教和信息收集等事务。

20 世纪50 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博克舍(Charles Ralph Boxer,1904 — 2000)编注出版了16 世纪西班牙、葡萄牙作家描述中国的系列文本,在书中强调了德埃斯卡兰特作品的地位和意义。bCharles Ralph Boxer, South China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London: The Hakluyt Society, 1953, p. ixv。中译文参见博克舍编,何高济译:《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北京:中华书局,1990 年,第39 — 40 页。与此同时,西班牙学界也愈加重视这位集军人、传教士、作家、军事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帝国时代的重要人物,不仅推出了对其个人和所生活时代的综合性研究cB. De Escalante y del Hoyo: selección y estuido de Agustín Pérez de Regules. Santander: Librería Moderna, 1952.,还陆续编注再版了他的著作和书信。《论葡萄牙人的航行》因为独特的历史和学术价值,从西班牙历史学家卡洛斯·桑斯(Carlos Sanz,1903 — 1979)1958 年 的 首 个校注本问世以来,西班牙国家图书馆(Biblioteca Nacional de España)迄今共收藏了四个注本。a《论葡萄牙人的航行》的四个西班牙语编注本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Carlos Sanz, Primera historia de China: Discurso de la navegación que los portugueses hazen a los reinos y provincias de Oriente, y de la noticia q. se tiene de las grandezas del Reino de la China. Madrid: Librería General Victorino Suárez, 1958; Bernardino de Escalante, Discurso de la navegación que los portugueses hazen a los reinos y provincias del oriente, y de la noticia que se tiene del reino de China, (Sevilla, 1577). Ed.Lourdes Díaz-Trechuelo. Santander: Universidad de Cantabria, 1991; Bernardino de Escalante, Navegación a Oriente y noticia del reino de la China. Ed. Lara Vilà. Córdoba: Almuzara, 2008; Lara Vilà, Marcela Londoño, Iván Teruel, eds., Viajes y crónicas de China en los Siglos de Oro. Córdoba: Almuzara, 2009.古籍文献的整理和基础研究的积累,中外学者对西班牙首部中国专著的研究逐渐深入。《论葡萄牙人的航行》收录了西方历史上最早的印刷汉字,金国平和吴志良的研究不仅考证了德埃斯卡兰特作品“西方汉字印刷之始”的内容和来历,还提供了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信息b金国平、吴志良:《西方汉字印刷之始——兼论西班牙早期汉学的非学术性质》,《世界汉学》2005 年第1 期,第143 — 147 页。。葡萄牙学者洛瑞罗(Rui Manuel Loureiro)则从作品出版的宏观历史背景出发,考察了作者对葡萄牙信息的采用cRui Manuel Loureiro,“Ecos portugueses nos impressos hispalenses de Bernardino de Escalante,” La Sevilla lusa: La presencia portuguesa en el reino de Sevilla durante el Barroco. Eds. Fernando Quiles, Manuel Fernández Chaves, António Fialho Conde.Sevilla: Universo Barroco Iberoamericano, 2018, pp. 249–250.。西班牙学者艾丽萨·萨尔托尔(Elisa Sartor)则另辟蹊径,从词汇学角度再次证明了《论葡萄牙人的航行》对葡萄牙16 世纪传教士加斯帕尔·达克路士(Gaspar da Cruz,1520 — 1570)专著的征引。dElisa Sartor, “Historia de un fragmento textual sobre la exploración de la China. Notas léxicas,” Revista sobre investigaciones léxicas 2.I (2019): 40–55。达克路士在1569 年至1570 年间出版的著作《中国事务及其特点详论》(Tractado em que se cõtam muito por estẽso as cousas da China)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涉及中国的专著。关于达克路士的介绍和作品中译本,可参见《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第33 — 170 页。

总的来说,国内学界对西班牙第一部中国研究专著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至今尚未有译本出版。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细读德埃斯卡兰特的原著,全面还原和总结作者透露的素材来源,并以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早期海外殖民的竞争历史背景作为切入点,检验作品的写作动机和目的,考察16 世纪在与华交往方面占有先机的葡萄牙人对中国信息的获取机制和垄断政策。

一、地理大发现时代早期西班牙、葡萄牙与中国的交往史

从15 世纪后半叶开始,发现从欧洲到达富饶东方的航路,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大世界性帝国——葡萄牙和西班牙海外扩张的不变目标。葡萄牙虽然在领土面积和综合国力上略逊于邻国,却在亚洲占得先机。

1508 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1469 — 1521)从里斯本派出塞格拉(Diogo Lopes de Sequeira,1465 — 1530)为首领的舰队进攻满剌加(Malaca,即马六甲)e关于明朝与满剌加即马六甲的交往和关系,以及葡萄牙人16 世纪初征服马六甲地区后的影响,参见余定邦:《明代中国与满剌加(马六甲)的友好关系》,《世界历史》1979 年第1 期,第66 — 69 页;金国平、吴志良:《1511 年满剌加沦陷对中华帝国的冲击——兼论中国近代史的起始》,《学术研究》2000 年第7 期,第73 — 80 页;廖大珂:《满剌加的陷落与中葡交涉》,《南洋问题研究》2003 年第3 期,第77 — 86 页等。,并在沿途细探中国人(Chijns)的信息。f曼努埃尔国王关于收集中国人信息的谕令,详见Donald F. Lach, 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 Vol. 1.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8, p. 731; Colin Mackerras, Western Images of Chin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p. 22;黄庆华:《中葡关系史(1513 — 1999)》,上册,合肥:黄山书社,2000 年,第74 — 75 页。葡萄牙人虽然铩羽而归,却在马六甲与华商相遇,并得到中国船长邀请登船赴宴,完成了16 世纪欧洲人与中国人的第一次面对面的交流。g《十六和十七世纪伊比利亚文学视野里的中国景观》,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 年,第17 页;C. R. 博克塞:《欧洲早期史料中有关明清海外华人的记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83 年第2 期,第18 — 26 页。前仆后继的葡萄牙人于1510 年吞并果阿(Goa)。1511 年,葡属印度(Índia Portuguesa)a葡属印度于1505 年成立,总督府设立在印度果阿,辖区为葡萄牙帝国在亚洲以商业港口贸易站为主要形式的殖民地。总督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1453 — 1515)率军占据马六甲,获得了越来越多中国信息。

1517 年,明朝史籍第一次出现葡萄牙人访华的记录:“蓦有大海船二只,直到广州怀远驿,称系佛郎机国进贡,其船主名甲必丹。”b(明)胡宗宪:《筹海图编》卷107,沈阳:辽沈书社,第3013 页。皮莱资(Tome Pires,1465 — 1524)率领的使团虽被允许入华,部分成员甚至到达北京等待觐见武宗,但最终被囚禁广州后驱逐出境。c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2012 年,第232 — 250 页。官方交往之门暂时关闭,但是葡萄牙商人、传教士、船员和探险家没有停止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活动,甚至在闽粤浙海岸线挑起战事,建立临时据点。16 世纪50 年代葡萄牙人终于在澳门立足,开通了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固定海上航线。d关于16 世纪上半叶葡萄牙人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活动和对澳门的控制,参见Beatriz Basto da Silva, Cronologia da história de Macau. Macau: 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de Educação e Juventude, 1992;金国平:《西力东渐:中葡早期接触追昔》,澳门:澳门基金会,2000 年;汤开建:《明代澳门史论稿》,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 年等。

据统计,15 世纪至16 世纪之间,欧洲人90%至95%的海外探索和征服是由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完成的。ePierre Chaunu, Conquista y explotación de los nuevos mundos (siglo XVI). Barcelona: Labor, 1973, p. 265.然而具体到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上,西班牙人要远远落后于其邻国。16 世纪早期的西班牙档案文献显示,发现欧洲中世纪古籍中大汗统治下的契丹(Catayo)仍是其海外征服探险的主要目标,西班牙王室也频频发起寻找契丹的命令。f西班牙西印度总档案馆(Archivo General de Indias,以下简称AGI)是西班牙官方指定的保存从地理大发现到19 世纪末期海外探险、殖民、贸易、外交、传教等涉外文件最重要的机构,其中收集的15 世纪末到16 世纪上半叶的文件表明,西班牙王室多次派出寻找契丹的探险团队:Instrucción a Fernando de Magallanes. El 8 de mayo de 1519, AGI, Patronato Real, 34, R. 8; Capitulación de descubrimiento con Esteban Gómez. El 21 de marzo de 1523, AGI, Indiferente General, 420, L.9, F. 109R-110V; Pagamentos hechos a la gente que llevó en su armada Sebastián de Caboto, al descubrimiento de las islas de Tarsis, Ofir, Cimapango, y el Catayo Oriental. Año de 1530, AGI, Casa de la Contratación, 5873, N. 3, etc.1565 年,西班牙人登陆菲律宾,在亚洲建立首个也是唯一的殖民地。中国和西班牙人在菲岛首次面对面的交流发生在1569年,皇家税务官(Factor)安德瑞斯·德米兰道拉(Andrés de Mirandaola,生卒年不详)在菲岛海岸线上偶遇两名华商,“他们看起来是我们遇到的人里面最通情达理的”gIsacio Rodríguez Rodríguez, Historia de la provincia agustiniana del SMO. nombre de Jesús de Filipinas, Vol. XIV. Manila:Arnoldus Press, p. 15.。1575 年,由奥古斯丁会传教士马力陈(Martín de Rada,又译作马丁·拉达,1533 — 1578)率领的首个西班牙使团从马尼拉出发,访问福建。从中国回到马尼拉后,马力陈写下了关于使团活动的详细回忆录,在西班牙帝国内广为流传,并被门多萨(Juan González de Mendoza,1545 — 1618)收录到名著《中华大帝国史》(Historia del gran reino de China)之中。h门多萨著,何高济译:《中华大帝国史》,北京:中华书局,2013 年,第144 — 228 页。关于16 世纪中国和西班牙的交往历史,参见Manel Ollé, La invención de China: percepciones y estrategias filipinas respecto a China durante el siglo XVI.Wiesbaden: Harrassowitz, 2002; Manel Ollé, La empresa de China: de la armada invincible al Galeón de Manila. Barcelona:Alcantilado, 2002.

在海外扩张中,西班牙、葡萄牙两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竞争甚至矛盾。两国从15 世纪晚期开始,先后签署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Tratado de Tordesillas”)、《萨拉戈萨条约》(“Tratado de Zaragoza”)等双边协议,划定了在欧洲之外的势力范围。a西班牙、葡萄牙两国通过1494 年签订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确定了佛得角群岛(Cabo Verde)以西370 里格(legua),即西经46 度37 分的南北经线为分界线,西部的全部领土归西班牙王室所有,东部则是葡萄牙国王的势力范围。1529年,西班牙王室派出的麦哲伦舰队首次环球航行后,两国再签《萨拉戈萨条约》,经谈判,双方同意摩鹿加群岛(Las Molucas)以东17 度为东半球的分界线,线西为葡萄牙势力范围,线东则归西班牙所有。葡萄牙王室在支付西班牙35万杜卡多(ducado)之后,将摩鹿加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534 年,教皇保罗三世(原名Alessandro Farnese,1468 — 1549)颁布谕令,建立果阿主教区,葡萄牙国王正式获取东方保教权(Padroado português do Oriente),承担好望角以东广大区域的传教责任。1576 年,澳门主教区成立,葡萄牙的东方保教权东延至中国和日本,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葡萄牙在对华交往中的优势地位。b关于葡萄牙远东保教权的历史演变,特别是对中国传教事务的管辖,参见顾卫民:《“以天主和利益的名义”:早期葡萄牙海洋扩张的历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年,第333 — 405 页。葡萄牙从曼努埃尔时代开始的对中国的探寻具有划时代意义,以里斯本为中心的葡国主要城市成为欧洲积累、收集和传播中国信息的集散地。虽然葡萄牙王室视这些内容为机密,绝大多数完成于16 世纪上半叶以亚洲为主题的著作也未获出版许可,而是以手稿的形式保存在里斯本的印度之家(Casa da Índia),葡萄牙仍吸引了欧洲作家、外交官、航海家等前来搜集情报。c“印度之家”是曼努埃尔国王于1500 年创立的管理葡萄牙海外殖民扩张事务的官方机构。关于地理大发现时期葡萄牙人撰写的包含中国信息的文献,参见Francisco M. Roque de Oliveira, A construção do conhecimento europeu sobre a China,c. 1500–c. 1630. Impressos e manuscritos que revelaram o mundo chinês à Europa culta. Bellaterra: UAB, 2003。关于西班牙、葡萄牙16 世纪对海外信息的保护和获取,参见Juan Gil, Mitos y utopías del Descubrimiento, 1. Colón y su tiempo. Madrid:Alianza Universidad, 1989, pp. 177–178; Jaime Cortesão, A Política de Sigilo nos Descobrimentos. Lisboa: Imprensa nacional Casa da Moeda, 1996.西班牙首部中国研究专著之题名即揭示了主要素材来源——葡萄牙人在东方的航行,但作者还有其他的依据和参考。

二、《论葡萄牙人的航行》的内容、作者和流传

《论葡萄牙人的航行》由16 个存在逻辑和先后顺序的独立章节构成,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到第五章着墨于葡萄牙的海外征服史,特别是15 世纪开始一直到占领马六甲,并最终获得中国消息的扩张历程;第六章一直到全书结尾则聚焦中国概况。具体而言,后十一章的标题佐证了作者丰富的涉华信息储备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具体、清晰而明确的写作逻辑,各章节的题目分别为:第六章《关于中国领土的描述和其所包括的各主要行省和地区》;第七章《关于土地的风貌和著名的特产》;第八章《关于中国全境的城市、庙宇和建筑的盛况》;第九章《关于百姓的外貌和着装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第十章《关于中国人在海洋和河流里的航行活动》;第十一章《关于中国人的语言和文字以及在学问上的概况》;第十二章《关于幅员辽阔的中国只有一位国王和王室的原因,从属于国王的治理机构、威严的皇族和王室》;第十三章《关于每个行省的长官和官员,以及各地方政府的构成》;第十四章《中国皇帝在战事方面所设的机构和所做的防备措施》;第十五章《中国人的宗教和礼节,以及举行的仪式》;第十六章《关于可能使中国人改信基督教的方式,以及从新西班牙(Nueva España)d西班牙人在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Imperio Azteca)之后于1521 年在美洲设立了总督辖地——新西班牙,政治中心位于墨西哥城。新西班牙是西班牙的附属地,名义上是一个由西班牙王室任命的副王(Virrey)统治的“副王区”(Virreinato),管辖范围包括今墨西哥、除巴拿马外的中美洲、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在内的美国大部分领土、古巴和亚洲的菲律宾群岛。到西部群岛——又称菲律宾的航行》。

德埃斯卡兰特的著作一经面世迅速在欧洲知识界引起反响,英国人约翰·弗兰敦(John Frampton,生卒年不详)仅在作品首版的两年之后(1579),就将其翻译成英文,并在英国出版。aBarnardino of Escalanta, Iohn Frampton, a Discourse of the Navigation Which the Portugales does Make to the Realmes and Provinces of the East Partes of the Worlde, and of the Knowledge that Growes by Them by the Great Things Which Are in the Dominions of China. London: Thomas Dawson, 1579.德埃斯卡兰特收集到的珍贵的中国信息,尤其是书中收录的汉字吸引了同时代两位著名作者的关注:世界上首部近代地图集《万国全图》(Theatrum Orbis Terrarum)的作者、西班牙王国首席宇宙志家、尼德兰著名地理学家奥特里乌斯(Abraham Ortelius,1527 — 1598)和门多萨,后者在其名著《中华大帝国史》中曾征引德埃斯卡兰特专著中的内容。bLara Vilà, “Los nuevos mundos en la literatura del quinientos: China y Oriente vistos por la Europa moderna,” Navegación a Oriente y noticia del reino de la China. Córdoba: Almuzara, 2008, p. 26;董海樱:《16 世纪至19 世纪初西人汉语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年,第46 — 47 页。《万国全图》首版于1570 年发行,作者奥特里乌斯生活的时代,尼德兰为西班牙帝国领土,其本人也于1575 年被菲利普二世国王任命为首席宇宙志家。关于奥特里乌斯的生平和作品参见Marcel van den Broecke, Ortelius Atlas Maps: An illustrated Guide. Houten: Brill, 2011.

《论葡萄牙人的航行》流传至今的初本数量极为有限,可查的只有14 本:西班牙数量最多,共有六本,其中四本藏于18 世纪波旁王朝(Borbón)在马德里修建的皇宫图书馆(Biblioteca del Palacio Real),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Real Academia Española de la Lengua)和 萨 拉 曼 卡 大学(Universidad de Salamanca)图书馆各有一本;英国共发现三本,两本在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还有一本由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Glasgow University Library)收藏;意大利藏有两本且都在米兰,安布罗图书馆(Biblioteca Ambrosiana)和布雷拉国家图书馆(Biblioteca Nazionale Braidense)各藏一本;美国两本,分别保管于芝加哥的纽贝雷图书馆(Newberry Library)和布朗大学的美国早期历史资料收藏重地——约翰·卡特·布朗图书馆(John Carter Brown Library);波兰雅盖隆大学图书馆(Biblioteka Jagiellonska)也藏有一本。c初本收藏信息可查询西班牙、葡萄牙黄金时代图书信息的伊比利亚图书网(Iberian Books),https://iberian.ucd.ie/view/iberian:4543,最后访问日期:2021 年3 月29 日。本文选用的是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收藏的书籍初本。

德埃斯卡兰特成为西班牙第一本涉华专著的作者绝非偶然,除了生活在特殊历史时代的原因外,他个人不同寻常的背景和经历也是必要条件。d关于德埃斯卡兰特的生平,参见Lourdes Díza-Trechuelo, “La obra de Bernardino de Escalante,” Discurso de la navegaciónque los protugueseshazen a los reinos y provincias del Oriente, y de la noticiaque se tiene del reino de la China: Sevilla 1577.Cantabria: Universidad de Cantabria, Ayundamiento de Laredo, 1991, pp. 15–55; Vilà, op.cit., pp. 9–40.德埃斯卡兰特出生于西班牙北部桑坦德市(Santander)拉雷多山谷(Laredo)的一个军事和富商家庭,年轻时代即与身为海军将领的父辈海外征战,先后服务于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任君主——卡洛斯一世(Carlos I,1500 — 1558)和菲利普二世(Felipe II,1527 — 1598)。尤为值得一提的是,1554 年,尚未继位的太子菲利普离开伊比利亚半岛,前往英国与其王位继承人玛丽一世(Mary I,1516 — 1558)成婚,德埃斯卡兰特作为护驾成员在英伦三岛上陪同未来的君主14 个月之久。1560 年代,德埃斯卡兰特弃武从文,经过多年学习后在宗教机构就职:《论葡萄牙人的航行》的准印证内容显示,图书获准发行的1577 年,作者在西班牙与葡萄牙接壤的加利西亚(Galicia)担任宗教裁判所审判员(Comisario)。

生活在西班牙帝国全盛时期的德埃斯卡兰特对葡萄牙在中国抢得先机深受触动,显赫的家族背景和身份地位,又使其赶赴邻国收集甚至是购买写作所需要的素材成为可能。他在全书的开篇之处即坦承:“他们(中国人)在自然的事情和政府的组建上异常严谨和审慎,世界上没有国家能出其右,在艺术上的天分也是如此。这是促使我写作这本专著的原因。”eBernardino de Escalante, Discurso de la navegacion que los portugueses hazen à los Reinos y Prouincias del Oriente, y de la noticia q se tiene de las grandezas del Reino de la China. Sevilla: en casa de la biuda de Alonso Escriuano, 1577, p. 5.

三、《论葡萄牙人的航行》的中国知识来源

通过作品内容,本文归纳出作者三个获取素材的渠道:从葡萄牙购买的中国实物;亲访了解中国信息的葡萄牙人和移居西班牙、葡萄牙的中国人;直接引用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创作的涉华文本。

(一)实物:中国文化最直接的表达

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在亚洲立稳脚跟之后,分别开通了里斯本—果阿—马六甲—澳门—长崎联通欧亚的航路,以及塞维利亚—阿卡普尔科—马尼拉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来自中国的特产、作物、书籍、移民开始源源不断地出现在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海港,并通过伊比利亚半岛流入欧洲其他国家。a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在亚洲的贸易参见W. L. Schurz, The Manila Galleon. New York: E. P. Dutton & Co., Inc., 1959;Rzomer F. Bischmann, Edward R. Slack Jr., James B. Tueller, Navigating the Spanish Lake: The Pacific in the Iberian World,1521–1898.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4.德埃斯卡兰特数次提及在葡萄牙耳闻、亲见和搜集到的中国特产。其中,作者听说而未能亲眼得见的是葡萄牙王室收藏的中国书籍,“如今仍在世的尊贵的葡萄牙皇后卡塔丽娜(Catalina,1507 — 1578)收藏了两本他们(中国人)装订成册的史书。”bEscalante, op.cit., p. 62.德埃斯卡兰特不但接触到为数不少的中国商品和艺术品,还在书中表达了对东方美学和技艺的崇敬之意:

中国人在绘画和石刻方面心灵手巧,才华横溢,在作品中使用很多植物枝叶、鸟类和猎物的图案,从中国带入葡萄牙的床具、桌子、盘子、盾牌和其他奇妙的物品上,很容易发现这些花样……我认识很多曾经到过中国的葡萄牙人都这么说,在里斯本我还亲见从中国带来的绘画作品,他们的画家确实是如此创作的。cIbid., p. 49.

为了创作的需要,德埃斯卡兰特在书中描绘了自购的中国商品,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可信度:“从中国引进的镶嵌家具尤其让人惊艳,我自己有一张小写字台(escritorio pequeño),是在里斯本购买的。我在塞维利亚让那些感兴趣的能工巧匠们参观,这座城市里的业内翘楚深感叹服,他们告诉我,全欧洲都没有人敢做这样的家具,试都没人敢试。”dIbid., p. 52.

(二)访谈:丰富而翔实的对华描述

德埃斯卡兰特重视通过访谈直接获取一手素材和资料,在作品首尾两次重复强调自己的信息来源——曾经因为经商或者其他原因到过中国的葡萄牙人和中国人,“根据这本书的写作需要,我挑出了那些自认为最真实可信的内容。”eIbid., p. 100.然而,在涉及中国人的部分出现了表述上的偏差:在作者本人撰写的前言中,德埃斯卡兰特称访问了在葡萄牙生活的中国人,而在全书结尾处,则称通过与“来到西班牙的华人”交流,获得了珍贵的消息。

根据档案文献,葡萄牙、西班牙与亚洲的航线开通之后,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商民或被殖民者虏获强制带往欧洲,或主动决定移居海外,里斯本和塞维利亚等地早在16 世纪就出现了华人移民。这些中国人通过经商、拜师、通婚等手段联合起来,在日常生活、谋生发展和争讼维权中互相支持。fJuan Gil, Los chinos en Manila: (siglo XVI y XVII). Lisboa: Centro Científico e Cultural de Macau, 2011; Juan Gil, “Chinos in Sixteenth-Century Spain,” Western Visions of the Far East in a Transpacific Age, 1522–1637. Ed. Cristina H. Lee. Farnham:Ashgate Publishing, 2012, pp. 139–151; Nancy E. van Deusen, “Indios on the Move in the Sixteenth-Century Iberian World,”Journal of Globan History 10. 3 (2015): 387–409;龚缨晏、胡刚:《16 世纪发生在西班牙的一场“印第安斯人”诉讼案——近代早期漂泊到伊比利亚半岛的中国人》,《世界历史》2017 年第5 期,第93 — 104 页。由此,德埃斯卡兰特极有可能拜访过葡萄牙的中国人,也曾造访了西班牙华人社区。

通过与中国人的接触,德埃斯卡兰特对中文的写作和排版方式有了直观的认识:

我看到过一个中国人写字,请他给我写了几个。他告诉我他们用的数字和我们的一样,一点儿不难懂,用来计算账目也毫不费劲。他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字,非常整齐而且协调,所用的顺序跟我们是相反的。他们的印刷品也是按照这种方式排版的,在出版方面中国领先欧洲很长时间。aEscalante, op.cit., p. 62.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论葡萄牙人的航行》收录了三个手写体的汉字,这也是截至目前发现的欧洲历史上最早出版印刷的中国字。“中国人用图形写字,没有字母”,作者秉持猎奇的态度,将上述汉字视为新奇之物,在著作第十一章《关于中国人的语言和文字以及在学问上的概况》里特别引介。从外观上看,汉字的线条纤细,难以辨认,应是作者或其他不谙书写之人的临摹抄录。原文里,作者在汉字之前列出了西班牙语的释义和注音,以此为依据,并结合字形,三个汉字应为“穹”(guant)、“皇”(bontai)和“城”(leombi/fu)。bIbid., p. 62。《论葡萄牙人的航行》引介的汉字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在以下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中有所提及:《西方汉字印刷之始——兼论西班牙早期汉学的非学术性质》,第144 页;楚建德:《东学西渐:明清之际汉字欧洲传播与当下的实践性回应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18 年,第37 — 38 页;廖恩喜、刘亚辉:《16 — 19 世纪传教士所撰汉字欧洲传播重要文献探究》,《东方语言学》2019 年第2 期,第49 页;曾宝乐:《基歇尔〈中国图说〉的中国语言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20 年,第23 — 24 页。

(三)文本:葡萄牙、西班牙文献的交叉使用

《论葡萄牙人的航行》题名即点明专著最大的信源——葡萄牙人,德埃斯卡兰特在文中给出了所引的两位葡萄牙作者姓名:一位是服务于葡萄牙“印度之家”的著名历史学家若昂·德巴洛 斯(João de Barros,1496 — 1570),虽 然 他 生前未曾亲访东方,但是在1552 年至1563 年间出版了以葡萄牙亚洲征服史为主题的三卷本《旬年史》(Décadas I-III)c德埃斯卡兰特在作品中曾经两次提及巴洛斯的名字,参见Escalante, op.cit., p. 34, 63。巴洛斯及其作品参见《西力东渐——中葡早期接触追昔》,第210 — 244 页。;另一位则是于1556 年冬短暂停留广州的葡萄牙多明我会传教士加斯帕尔·达克路士,在华传教的梦想未竟,达克路士返回葡萄牙后于1569 年至1570 年间出版了西方历史上首部专述中国著作《中国事务及其特点详论》(Tractado em que se cõtam muito por estẽso as cousas da China)。d德埃斯卡兰特在作品中曾经明确提及达克路士的名字,参见Escalante, op.cit., p. 63.《论葡萄牙人的航行》对两部著作的引用情况见表1。

表1 《论葡萄牙人的航行》对葡萄牙作品的引用统计

(续表)

如前文所述,专著发表的1577 年,西班牙人已经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菲律宾立足。德埃斯卡兰特在全书最后一章收录了征服菲岛的西班牙将领阿尔提艾达(Artieda,生卒年不详)对中国的描述,以及他策划的访华计划:“给我两艘250 吨左右载重的船只,每艘配置40 名战士、军火、弹药和必要的补给,在上帝的帮助下,我愿意受命出使中国拜见皇帝。”aEscalante, op.cit., p. 98.

从菲律宾发回的信息反映了西班牙人对中国的重视和向往,同王室和权贵关系密切的德埃斯卡兰特从传教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对华关系的重要性,并从西班牙在亚洲征服的进展层面论证了派遣访华使团的可能性:“将这个伟大的国度置于吾王征服的版图之下,陛下征得教皇的认可而派出使团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国的统治者如果改信天主教,将是基督教极为重大的一次飞跃。由于我们西班牙人已经在菲律宾与中国为邻,通航时间短又安全,派遣使团非常容易。”bIbid.因此,《论葡萄牙人的航行》不仅是一部描述中国的专著,还兼有建言献策的政治功能。

四、结 语

15 世纪晚期开始,以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为先锋的地理大发现活动使中西方的交流和了解空前深入,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在质和量上都有发展——一手资料和真实见闻逐步增多,想象渐渐消退,呈现出现代知识进步的典型历程。从传播路径分析,因为在发展对华关系上占得先机,葡萄牙是16 世纪中国的信息、商品、移民在欧洲传播的最重要枢纽。

1577 年,西班牙历史上第一本中国研究专著的面世是中国和西班牙交往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本文研究发现,葡萄牙人、移居西班牙、葡萄牙的中国人和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是作者最主要的中国信息来源,这反映了专著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论葡萄牙人的航行》不仅收录了丰富而翔实的中国信息,作者德埃斯卡兰特还在著作中论证了出使中国的必要和可能,体现了文本的政治性功能。

猜你喜欢

葡萄牙人兰特葡萄牙
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Country N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al Circle—A Case Study of Portugal
屯门海战:中西方第一次武装冲突
葡萄牙KOI餐厅
近代上海葡萄牙人与外侨社会的权势转移
The Hardest Language
葡萄牙Tua Valley解说中心
“佛郎机”在哪里?
帝国主义掠夺中国“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