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技术对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2-11-28田玉蛇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3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生存率例数

田玉蛇 周 杨

(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肺癌的晚期诊断和治疗与错过最佳治疗期密切相关[2]。由于该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无法进行手术干预。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目前,放射治疗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增加靶区辐射剂量的基础上,可以提高治疗质量,降低癌旁组织的辐射剂量。但该方法采用CT扫描获取肿瘤位置,在临床操作中可能导致辐射剂量控制不准确,存在一定的错误率,对疾病治疗产生消极影响[3]。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及进步,图像引导放射技术逐渐广泛应用至临床,该措施的实施对肺癌放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该方案的实施主要是将影像设备与放疗机相结合,对原计划影像进行在线校正,及时影像,从而更准确地安排放射剂量,对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主要是对100例肺癌放射治疗患者进行分析,对上述措施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旨在为今后的疾病治疗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放射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图像引导放射技术)和对照组(常规放射治疗),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分期:ⅢA期28例、ⅢB期22例;病程1~3年,平均病程(1.64±0.41)年;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10±0.22)岁;病灶数≥3个30例,病灶数<3 个20例;部位:中央型33例,周围型17例;病理类型:腺癌27例,鳞癌2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分期:ⅢA期26例、ⅢB期24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1.62±0.29)年;年龄32~62岁,平均年龄(45.10±0.22)岁;病灶数≥3个27例,病灶数<3个23例;部位:中央型35例,周围型15例;病理类型:腺癌29例,鳞癌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实施。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020版NCCN肺癌筛查指南解读》中肺癌诊断标准,病理组织检查为非小细胞肺癌[4];②年龄<70岁,具有放射治疗指征,且患者均可耐受[5];③生存期应超过90 d。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严重肝、肾、骨髓等脏器病变者;③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肺癌者;④依从性差;⑤中途退出研究;⑥意识、智力、语言障碍者;⑦血液、自身免疫性疾病;⑧酒精及药物依赖者;⑨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放射治疗,具体实施措施:采用X射线、电子、中子、质子等粒子束进行。根据肺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前放疗、术后放疗、根治性治疗、姑息性治疗和血管内放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技术,主要落实措施:入院后进行相关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制订科学治疗方案。40 L真空袋用定位支架固定,对患者进行标准化训练,术前对患者进行康复功能训练。患者病情稳定时接受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采购的影像引导放疗设备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放射治疗。首先将仪器调整到正常标准范围进行检测,然后对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分析,随后结合患者实际调整放疗仪器参数。确保治疗过程中对正常器官的保护,通过影像引导对患者正常器官进行扫描,并从多个角度设置放疗。最后,根据肺癌病灶的大小,合理调整放疗强度,实现最佳治疗效果。治疗参数的设定:使患者能够控制最大吸气量,患者的呼吸深度为最大吸气量的75%;患者应屏住呼吸30~50 s。CT扫描参数:扫描环甲膜至第二腰椎水平,设置厚度为2.5 cm;将ABC屏气图像与CT扫描图像进行对比,为患者勾画CTV、GTV、PTV和正常器官,获得计划CT值。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图像采集技术获得直观的三维图像,从而更有效、更直接地确定患者病灶的位置和体积,并与之前获得的CT平面数据进行对比,调整和控制照射部位,以确定患者的辐射剂量。为避免错误,在ABC系统维护状态下获取第1个体积CT时,应使用系统的自动匹配功能将体积CT与计划CT进行比较,纠正采集错误。当二次体积CT误差<2 mm时,应对患者进行照射。扫描范围:将环状甲膜运送到肺底部,并将获得的图像传输到工作站。辐照计划通过反向调强计划系统初步确定。靶区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划定,包括大体肿瘤体积和临床靶区。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患者肌肉5~6 mm向外扩张是基于临床目标体积,向外扩张3 mm。肺、心脏、脊髓和食道都是重要器官;采用5野放疗,计划靶区照射剂量为50 Gy,920 Gv双肺照射<37%,脊髓照射剂量不超过40 Gy。照射的参数设置:对患者进行3~7个野照射,每2天进行1次,1个疗程为1周,分割剂量为7 Gy。用80%剂量线计算处方剂量,总剂量线的2 Gy,等效剂量为69.4 Gy,总剂量:80%。CTV平均剂量:56.54 Gy,靶体积中心:86.7 Gy,PTV的平均剂量:55.6 Gy。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电话回访。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情况。主要研究指标:X轴误差、Y轴误差、Z轴误差;计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评估内容:Ⅰ度急性食管反流、肾毒性、Ⅱ度急性肺毒性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Ⅰ度急性食管反流+肾毒性+Ⅱ度急性肺毒性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两组治疗完毕后分别从显效、有效及无效评估治疗效果。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肿瘤标记物下降或恢复正常、肿瘤直径缩小;有效:症状体征得到改善,肿瘤体积缩小>30%,并持续4周以上;无效:治疗方案无效或出现新发病灶。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③两组生存率。生存率=生存例数/总例数×100%,主要研究指标为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2年生存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摆位误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生存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摆位误差情况比较

研究组各摆位误差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摆位误差情况比较 (±s,mm)

表1 两组患者摆位误差情况比较 (±s,mm)

组别 例数 X轴误差 Y轴误差 Z轴误差研究组 50 2.11±0.45 2.68±0.46 2.15±0.47对照组 50 2.73±0.44 3.21±0.48 2.60±0.33 t 6.965 5.637 5.540 P<0.001 <0.001 <0.00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比较 [n(%)]

2.4 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2年生存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2年生存率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1年、术后2年生存率比较 [n(%)]

3 讨论

肺癌作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体危害很大,主要是非小细胞癌。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已失去最佳手术时机,只能通过放射治疗来延长患者的生命,控制肿瘤的发展。但不同的放疗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更好的放疗方法,提高治疗质量。肺癌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气短、胸闷、胸痛、咳嗽、痰中带血以及发热,严重时可出现恶病质[6]。肺癌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焦虑、恐惧等),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均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肺癌患者应选择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进而改善预后[7-8]。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肺癌是女性第二致命的恶性肿瘤(仅次于乳腺癌),是男性第一致命的恶性肿瘤[9-10]。按解剖部位可分为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按组织病理学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肺癌主要临床表现是咯血、声音嘶哑、咳嗽、喘息。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需要明确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因素,还需要考虑患者身体素质,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综合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但是疗效不同。其中,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老年患者等人群,往往需要使用放疗治疗,主要分为姑息性放疗、辅助性放疗、根治性放疗等,疗效较好。常规放疗对患者局部局限性明显、伤害大、安全性低[11-1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放射技术优势逐渐显现,该措施的实施作为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疾病治疗中发挥显著效果。放射治疗具有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癌症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其疾病的发展,对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3-14]。影像引导放疗可以准确照射癌灶,准确照射剂量。这种方法能有效降低手术带来的误差,可以增加照射剂量,不增加对患者正常组织细胞损伤,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性。近年来研究表明,影像引导放疗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更高,对肺癌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放疗[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摆位误差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效果、生存率均较高。与常规治疗措施相比,图像引导放射技术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对疾病预后以及患者生存率方面均具积极意义[17]。分析原因:肺癌影像放疗的优势,影像引导放疗是最新的放疗方法,有别于普通的调强放疗。在普通调强放疗机上增加了核磁扫描、PET-CT扫描、CT扫描功能,通过对比到正确的位置,可以做到更准确,客观和主观误差可以少一些,更好地控制肿瘤,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观察肿瘤缩小情况,然后实时改变剂量调整,实现精准治疗。

综上所述,图像引导放射技术应用价值显著,该措施的实施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对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为疾病治疗创造更多价值。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生存率例数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更正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HER2 表达强度对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率的影响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