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研究所工作人员对新冠肺炎的群体认知与应对行为调查

2022-11-28谢媛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2期
关键词:研究所电梯口罩

谢媛琪 姜 泓 王 昱 王 丽

1 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广东省湛江市 524009; 2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是继SARS-CoV和MERS-CoV后的第三种可致严重肺炎的冠状病毒,此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下呼吸道症状,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Disease,COVID-19)[1]。截至2021年11月27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COVID-19病例98 631例,累计死亡病例4 636例[2]。为保障民众的身心健康,降低疫情流行暴发的风险,本文对广东省湛江市某研究所人群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等相关问题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广东省湛江市某研究所236人。

1.2 调查方法 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3]《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4]《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借鉴KABP(知识、态度、信念、行为)模式,由传染病、感染控制、护理专家审阅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涵盖3部分内容:(1)新冠肺炎基础知识。包括16个条目,每一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知晓、部分知晓、完全不知晓”分别计3、2、1分,得分范畴16~26分为行为评分偏低 ,27~37分为行为评分中等,38~48分为行为评分良好。(2)人群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态度和信念。(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人群行为的变化。包含22个行为方式,答案选择“会”或“不会”。调查问卷先通过16名人员的预调查,2周后重复调查,内容的重测效度0.80,信度0.82,表明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较好。2021年11月通过广东省湛江市某研究所单位微信群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回收24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36份,有效率98.3%。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Excel 2007表格,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统计描述,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 男185人,女51人;文化程度:高中以下35人,大学117人,研究生及以上84人;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0.32±9.426)岁。

2.2 研究所人群对新冠肺炎知识知晓情况 研究所人群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总得分为(30.14±2.308)分,属于中等水平,其中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潜伏期、普通型与重症型的临床表现、重症型高危人群、疾病预后、预防措施、消毒方法得分率较高,出院标准、口罩选择、口罩佩戴方法、规范化洗手、用后的口罩处理得分率较低。见表1。

表1 研究所人群新冠肺炎知识知晓情况(n=236)

2.2 研究所人群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态度和信念 对新冠肺炎疫情表示乐观、忧虑、恐慌的人数分别为168人、56人、12人;153人认为疫情可防可控,61人认为疫情不易遏制,22人表示不清楚。

2.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研究所人群行为变化 研究所人群的防控行为在疫情发生前后有明显变化,防护意识显著增强;但部分防护行为细节如勤洗手,常开窗通风,楼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钥匙、手机、室内物品消毒,空调清洗消毒,减少乘坐电梯,避免直接接触电梯按钮,减少聚餐,与人交谈时相距1m,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盖口鼻,用后的口罩置入袋内封闭后再丢弃入带盖垃圾桶等行为依从性偏低。见表2。

表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研究所人群行为的变化[n(%),n=236]

3 讨论

3.1 研究所人群对新冠肺炎知识认知水平现状及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研究所人群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总得分为(30.14±2.308)分,处于中等水平,说明随着疫情的扩散,全民皆高度重视,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做了大量的健康宣教工作,而且由于研究所人群学历较高,掌握新冠肺炎知识较全面。但出院标准、口罩的选择与佩戴方法、规范化洗手、用后的口罩处理知晓率得分较低,表明研究所人群对自我防护与他人保护的细节认识不足,须引起警惕。出院标准,很多人并不了解若体温恢复正常3d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好转,即使核酸检测阳性持续超过4周者,但通过抗体检测、病毒培养分离等方法对患者传染性综合评估后确定传染性小者是可以出院的,但要居家隔离与健康监测[3]。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手卫生是预防措施的关键[4]。健康人群宜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若有发热、咳嗽症状宜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不带呼吸阀的防护口罩。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切勿佩戴有呼吸阀的防护口罩,呼吸阀只是保护自己,却会将病毒扩散到环境甚至他人。选购的口罩要符合国家标准,医用防护口罩执行标准GB19083-2010、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标准YY0469-201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执行标准YY/T0969[5-7]。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有内外之分,浅色面是内面,具有吸湿功能应包住口鼻,深色面朝外,具有防水功能防止病毒飞沫喷溅,生活中常有人戴反,口罩戴反不仅达不到防护目的,甚至给个人带来巨大危害。口罩佩戴时要注意将折面完全展开,全方位包住口、鼻、下颌,鼻夹处的金属条压紧与面部贴合。须养成戴口罩前、脱口罩后洗手的习惯,这是人们容易忽视的细节。健康人群摘口罩时不接触口罩外侧,避免沾染口罩外面的病毒,摘下后把口罩外侧朝内对折,弃入带盖垃圾桶。有呼吸道感染症状人群则相反,将口罩外侧朝外对折,避免自己呼吸的病毒污染环境。规范化洗手要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研究所人群在口罩的选择与佩戴方法、规范化洗手、用后的口罩处理知晓率偏低,建议加强宣教与示范,提高研究所群体的认知水平。

3.2 研究所人群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心理分析 调查显示,71.19%人群表示出乐观态度,64.83%人群认为疫情可防可控。虽然全世界疫情形势严峻,但总体对研究所人群心理冲击不大,可能与所在地属于低风险区域,无本地阳性病例,研究所单位重视防控知识宣传与人群心理疏导有关。知识决定态度和信念,对少部分存在心理阴影人员,建议加强宣教与适时心理干预,以提高其应对疫情的适应能力。

3.3 研究所人群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分析 新冠肺炎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3],而且病毒变异快,除了按时接种疫苗外,还必须加强自我防护,阻断传播途径。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研究所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明显增强,但防控现状仍不容乐观,防护细节如勤洗手,常开窗通风,楼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钥匙、手机、室内物品消毒,空调清洗消毒,减少乘坐电梯,避免直接接触电梯按钮,减少聚餐,与人交谈时相距1米,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盖口鼻,用后的口罩置入袋内封闭后再丢弃入带盖垃圾桶等的行为依从性均低于50%。不仅说明研究所人群对细节行为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可能与本地属于低风险区域,无本地阳性病例,人群思想较麻痹有关。勤洗手、室内物品消毒、钥匙与手机清洁消毒依从性很低,可能与本次参与调查的人群以男性较多,男人天性粗犷,不拘小节,不注重细节有关,建议加强宣教,无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时可用手消毒代替洗手,餐厅、会议厅等公众场所配置摆放乙醇类手消毒剂,并为个人发放含乙醇的一次性消毒湿巾用以消毒擦拭室内物品、手机、钥匙。楼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均为不同人群高频次接触物品,易传播病毒,因此加强其消毒很有必要[8],建议专人负责每天消毒1~2次。现代办公场所基本均安装空调或使用中央空调,室内封闭,不常开窗通风,导致空气不流通,病毒易播散,依据国家防控要求,要求自然通风,并加强空调的清洁消毒,建议每天定时关闭空调,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聘请专业人士每月定期清洗消毒空调。电梯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标志,极大方便民众生活,因此减少电梯乘坐的行为难以改变;建议每天进行电梯空气消毒1~2次,电梯内部安装排风口加强空气流通,限制乘梯人数;为避免人群直接接触电梯按钮造成感染,建议电梯间墙上粘贴一盒纸巾或牙签,并粘贴温馨提示,让乘梯人员抽取纸巾或牙签去按电梯按钮。聚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一种生活方式,民众难以做到减少聚餐,但在非常时期,建议加强宣教,减少外出聚餐,食堂尽量餐食打包离开。与人交谈时相距1米这点难以做到,这与社会风俗有关,民众觉得与人交谈相距1米既不便交流又有不礼貌之嫌,但在疫情迅猛扩散时期建议还是要遵循交谈相距1米距离行为准则。咳嗽时用肘臂或纸巾遮盖口鼻、用后的口罩置入袋内封闭后再丢弃入带盖垃圾桶依从性低,可能与男性的不拘小节个性有关,建议加强宣教,因为肘臂面积广方能完全遮掩口鼻阻止病毒扩散,口罩沾满病毒,不能随意丢弃,须置入小袋内密闭后方能弃入有盖垃圾桶。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具有一定的死亡率[9-10]。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研究所人群虽是高学历群体,但仍存在认知与行为背离现象,忽视细节防护行为,因此需加大宣教力度,促进各项预防措施落实,降低疫情暴发风险。本次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参与调查人数少,而且是高学历群体,未普及低学历人群,因此本次调查所得的结果结论仅作为参考,希望引起关注,重视各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的落实,提高细节行为依从性。

猜你喜欢

研究所电梯口罩
睡眠研究所·Arch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雾霾口罩
昆虫也会便便吗?
被困电梯以后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