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便携式导航对膝外翻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力线对准和假体位置的影响

2022-11-28张海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2期
关键词:假体胫骨股骨

张海平

佳木斯骨科医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4000

研究发现,针对膝外翻患者的治疗,精准的截骨、恰当的软组织平衡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用于治疗末期膝骨关节炎的最可靠方案,但临床试验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准度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力线校准出现异常会致使髌骨发生移位,进而导致膝关节负重面应力分布不均,加快对假体的磨损或诱发假体出现无菌性松动[1]。膝外翻患者大多合并股骨髁异常发育、胫骨外侧平台骨缺损等问题,对截骨的精准度造成一定困难。因此为提高传统机械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的精准度和假体安放位置的准确度,临床需要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完成手术操作[2]。目前临床应用中的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主要为:非基于影像学图像的大型控制台导航以及便携式导航,二者都能够采集患肢三维理学定位,并提供实时的股骨、胫骨截骨导航,与大型控制台相比,便携式导航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应用更加简便,大型控制台导航并不适用所有基层医院,辅助治疗的局限性较高[3]。目前关于二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对比应用研究较少。为进一步分析便携式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下肢力线准度、假体位置的影响,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2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外翻患者进行分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外翻患者102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男4例,女47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9.87±4.32)岁;体质量指数(BMI)23~28,平均BMI 25.42±2.11;左侧24例,右侧27例;根据胫骨解剖外翻角(AVA)对患者膝关节外翻畸形分级:轻度25例,中度26例。研究组男6例,女45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9.88±4.28)岁;BMI 22~29,平均BMI 25.34±2.12;左侧25例,右侧26例;膝关节畸形外翻分级:轻度27例、中度24例。纳入标准:(1)均为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2)既往并未进行膝关节相关手术;(3)未出现严重膝关节畸形、屈曲;(4)经检查患者髌骨无明显退行性病变、半脱位以及脱位;(5)均已获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使用限制性假体的患者;(2)影像学资料缺失的患者;(3)因患者个人原因导致双下肢正位全长X线片拍摄不达标;(4)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5)存在精神障碍疾病且对本研究数据产生影响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机械对线原则,以测量截骨法,显露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两组患者术中使用的假体均为Vanguard假体。对照组:给予传统机械操作。步骤:(1)使用髓内定位法,参照患者术前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结果,确定开髓点位置以及截骨导向器外翻角度;(2)通过测量截骨法进行股骨大小并确定四合一截骨;(3)使用髓外定位法,进行胫骨近端截骨。研究组:给予便携式导航(KneeAlign系统)辅助手术,步骤如下:(1)启动导航设备,以流程激活模块,完成校准,确定手术操作侧别,以蓝牙无线连接模块与电脑;(2)股骨髁间Whiteside线上置入定位钉,安装注册模块,启动程序,固定骨盆,通过快速旋转髋关节至13个位置,完成注册,获得髋关节旋转中心及股骨机械轴;(3)安装股骨调整模块、截骨导板,设置机械对线参数分别为内外翻0°、屈曲3°,沿截骨导板截骨、验证,采用测量截骨法测量股骨髁大小、外旋角度,之后截骨;(4)根据内外踝中点、胫骨平台髁间嵴中点等标志,安装胫骨外架,并激活模块,按提示操作下肢内收、外展,注册后获得胫骨机械轴;(5)安装胫骨调整模块、截骨导板,设置胫骨机械对线参数包含内外翻0°、后倾0°,沿截骨导板进行截骨并验证。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止痛、抗感染以及抗凝处理,并制定同样的康复锻炼计划。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包含髋—膝—踝角(HKA)、额面股骨部分角(FFC)、额面胫骨部分角(FTC)、侧面股骨部分角(LFC)、侧面胫骨部分角(LTC)。(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生理机能、精力、精神健康等8个项目,总分100分,生活质量与得分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数据显示,研究组FFC、HKA、FTC、LFC以及LTC偏差度数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术前两组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膝外翻患者功能、矫正畸形,并缓解疼痛,该手术旨在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力线,并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近年来,有学者针对既往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发现,术后下肢力线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4]。冠状面的力线是影响手术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之后是软组织的平衡度,若出现力线不准,则股骨内的假体会出现过度旋转,进而引发膝关节在屈曲时内外间隙不均,导致患者膝关节稳定性下降,同时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在感受到应力异常后,致使关节疼痛。研究显示,术后下肢力线的准确度对假体位置的影响显著,同时股骨内假体旋转急性导致的膝关节运动会加速对假体的磨损,影响假体的使用寿命[5]。因此,下肢力线的精准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影响显著。

临床为提高下肢力线的精准度,借助计算机导航系统进行精确定位,但目前临床在导航系统方面的应用分为大型控制台式的导航系统以及便携式导航系统,二者相比,大型控制台式的导航系统在医院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并不适用所有基层医院以及医疗单位[6]。便携式导航与传统方式相比,导航自身的定位十分准确,同时会在手术中分别进行2次检验、2次注册,以减少误差[7]。本文数据显示,研究组FFC、HKA、FTC、LFC以及LTC偏差度数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借助便携式导航系统干预手术,能够更好地提升下肢力线精准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解剖异常的容错率,但会延长手术时间。通过对上述结果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精准度均优于对照组,尤其HKA角,可能是由于患者合并的股骨髁发育异常,或胫骨外侧平台骨缺损等解剖异常,导致在进行传统机械操作时对于患者髁间轴的重点定位存在盲目性,但借助便携式导航系统能够通过提高下肢力线准确度,便于辅助截骨,降低了对解剖标志的依赖性,使临床截骨操作更为准确[8]。本文结果发现,术后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便携式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作用显著。王鑫光等[9]相关研究发现,针对膝外翻畸形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借助便携式导航,可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和假体位置,且下肢整体力线精确度和偏移率优于传统器械,与本文结论具有相似性,但不同点在于:本文缺少关于冠状面角度的对比和偏移率。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患者接受的手术均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因此在样本选择方面的限制性较强;对于下肢力线以及假体位置的关注度较高,因此存在忽视其他力线的测量对比;缺乏对于患者远期下肢功能评分的对比。

综上所述,对膝外翻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给予便携式导航辅助手术,能够提高下肢力线的精准度,同时延长假体的使用时间,对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假体胫骨股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