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
——以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

2022-11-28

轻音乐 2022年10期
关键词:魅影美声唱法唱法

陶 波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视野也在不断放开,很多优秀的西方音乐作品进入国内,并逐渐被国人所接受。音乐剧在全球范围的不断普及源于其自身的魅力,在演唱技法上音乐剧有着丰富的层次,始终在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延展。音乐剧在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的艺术家们对音乐剧这一形式进行了创新演绎,融入了中国元素,音乐剧也对于声乐教学以及艺术创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其中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之间的融合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新的思路,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美声唱法概述

美声唱法最早出现与16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时期,又被称为柔声唱法,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们要能够在声带闭合的情况下,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在气息的应用上,演唱者需要无论演唱什么样的音高,都要从一个支点上运用气息,并与声带闭合相互配合,使发声能够从头部共鸣中自然放射出来,这正是美声唱法的核心特征体现。

美声唱法最早诞生于意大利的罗佛伦撒,在16世纪末产生后的200年时间内,美声唱法不断地完善和优化,也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直到19世纪达到了顶峰。随着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扩大,美声唱法与音乐剧协同并进,很多优秀的剧作家都创作过音乐剧,其中《达芙妮》是意大利最早的歌剧,诞生于17世纪初,作曲家在创作音乐剧的过程中,对于美声唱法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也逐渐造就了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题的新型演唱风格。[1]

从音色上看,美声唱法讲究纯粹和通透,音色要柔亮圆滑,避免僵硬感,乐句之间的衔接需要流畅且连贯,从而对旋律完成审美处理。为了更好地演绎美声唱法的音色,演唱者们需要多进行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同时掌握歌唱语言。其中,气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影响歌声悦耳程度的关键,只有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够自如运用。规范的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要能够摆好喉头的位置,控制好演唱时不同的共鸣腔体,将口腔、咽腔、喉腔的力量发挥出来,让胸腔和头腔的共鸣声音饱满有力,增加声音的穿透力,这也让很多美声唱法演员在演唱时无需麦克风扩音,本身就能形成较大的音量。除了音色的处理之外,演唱者也要增强对于歌唱语言的理解,语言是表达歌曲情绪的重要载体,其中所蕴含的感情以及思想可以搭建起演唱者和听众之间的心灵桥梁,演唱者需要加强对唱词的理解,让吐词更加清晰,同时把握演唱时的音调以及轻重缓急。

二、流行唱法概述

流行唱法也被称为通俗唱法,是最受大众欢迎、受众面最广的一种演唱形式,流行唱法难度较低,传唱率较高,演唱者可以通过自由随意地表达,将自己最本真的声音用于演唱,从而让歌声与个性和情感表达结合在一起。流行唱法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其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多种民间音乐种类和风格分不开,这是由于19世纪的欧美大陆诞生了众多新阶层和新文化,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音乐表达的题材变得更广,流行乐因此形成,并逐渐形成了爵士乐、布鲁斯乐、摇滚、民谣、舞曲、说唱等独具风格的不同门类,尤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流行乐被推广到了更大的世界舞台上。[2]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在港台地区出现了流行乐,后来传播到大陆,人们起初将流行唱法称为通俗演唱,后来改名为流行唱法,流行唱法多元性和大众化的特征,很快就得到了全社会的喜爱,尤其是年轻的受众群体,后来随着其不断地发展,流行唱法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发声体系。

流行唱法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演唱者表现最本质的音色,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感情表现出来,除此之外,流行唱法也强调美声唱法中对气息、发声和咬字的要求,演唱者不仅要控制好气息,更要能够将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与发声咬字形成统一。流行唱法的气息控制需要演唱者能够控制好气息的节奏,这是需要认真训练的,虽然流行唱法在演唱的过程中崇尚自然的发声以及口语化的表达,但是演唱者仍然要注重将发音作为日常训练中的重点,可以使用偏向于中低音的声区进行表达,这个声区既和日常说话的声音非常相似,同时又比较容易控制,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和听众之间形成交流,以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在发声腔体上,流行唱法也是着力于胸腔、口腔以及鼻腔,但是发声并不需要像美声唱法一样,突出强大的穿透力,流行唱法一般会结合着伴奏音响,音响能够弥补流行唱法声量不够的问题,麦克风可以扩大声音的传播范围。由于在演唱方式上,流行唱法非常随意,加上身体肢体动作自然,所以流行歌曲在舞台上的吸引力很强,深受群众喜爱。

三、音乐剧概述

将音乐和戏剧表演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音乐剧,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音乐剧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演唱风格,除了有美声唱法之外,还有流行唱法以及两者的融合,有时为了完成剧情的表达,演唱者们会通过切换不同的演唱方式,以达到情绪表达的作用,也正是不同唱腔之间的融合发展,让音乐剧的受众越来越广泛。

音乐剧最初的欣赏受众为上层阶级,美声唱法是主要的声乐表达方式,随着音乐剧的不断推广,音乐剧也在演唱风格上有了更多重的变化,有时为了满足更多受众的审美需求,在美声唱法上也融入了流行唱法等元素,多元化演唱方式也同音乐剧演员本身的声音条件有关,不同演员擅长的音乐表达方式不同,尤其是在塑造不同的人物情感和人物形象上,音乐剧演唱者们要根据具体的作品类型选择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这也使得音乐剧朝向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结合的方向发展。

经过长期的发展,美声唱法也在不断的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演唱模式以及科学的声音训练方法,作为音乐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正是美声唱法让音乐剧有了当下的美誉度,美声唱法能够增加音乐剧的优美程度,赋予高雅的欣赏品味。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直白、清晰、通俗的音乐形式走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中,虽然对于观众欣赏音乐剧来说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是这也为音乐剧在新时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探索美声唱法和其他唱法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未来音乐剧发展的必经之路。[3]

四、美声与流行唱法在音乐剧中的融合研究

在音乐剧演唱的过程中,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之间的融合使得演唱者有了更加丰富的声音表现层次。一方面,两者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将音乐剧中的情感以及情节冲突表现出来,让声乐表现更加有力度。另一方面,流行唱法本身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可以让情节表达更加自然、真实,利于拿捏人物的心理变化,作为美声唱法的重要补充,可以让音乐剧的表现有更广阔的空间。而且,两者的融合也满足了受众对于审美的多方面要求,对发展音乐剧来说意义重大。

(一)美声与流行唱法融合的原因

音乐剧起源于歌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和歌剧分离,自身的演唱特色进一步突出。从演唱方式看,歌剧主要采用了美声的演唱方法,但是在音乐剧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美声这一种,而是有了更多的声音展现方式。在音乐剧发展的初期,由于声音设备非常有限,所以在衡量一位演唱者演唱优劣时,标准仅在于衡量其音量以及音高,这也造就了美声唱法的主要表现方式。[4]后来随着音响设备的不断发展,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的沟通不再只依靠音量了,演唱者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发挥出自身的声音特点,更多具有创造性和个性的流行唱法开始登上音乐剧的舞台,丰富了音乐剧的演唱方式。

音乐剧的不断传播,让更多民众接触到了这门艺术,大众受众接触音乐剧的主要需求在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高难度的演唱技法或者超现实并不是大众音乐剧欣赏者的主要诉求,所以音乐剧也开始朝向更加通俗易懂、亲切自然的方向发展。流行唱法的融入拉近了音乐剧和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发展为普通民众的艺术审美载体,这正是流行唱法融入音乐剧演唱的历史必然。虽然如此,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两者之间的融合也意味着通俗表演和古典演唱的整合,为音乐剧的发展拓展了表现空间。

(二)美声与流行唱法融合的特征

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两者的融合,使得音乐剧具有了形神兼备的演唱特征,古典和流行的合二为一让一些原本高雅难懂的作品具备了更强的传播度,很多音乐剧在情绪的表现方式上会互相更替,让情绪更具表现力。根据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的不同特征,很多音乐剧在高音区演唱时,会使用美声唱法进行演绎,增加音色的穿透力,而在中低音的演唱上,则会使用流行唱法,发挥出流行唱法中过渡衔接的作用,也让气息更加连贯,由于流行唱法会让演唱者的喉咙充分打开,所以在流行唱法和美声唱法转换时痕迹也较小。演唱方法之间的结合和转换,对于音乐剧的审美意趣来说,增加了感染力,高潮部分一般会有非常雄厚的爆发力,而且也不会脱离群众,最终让音乐剧的审美更加贴切。

音乐剧中的流行唱法让作品有了更加个性的情感特色,音色不再是统一的,而是更加自由灵活。在歌词的处理上,流行唱法的融入使演唱更加语言化,利于情感的表达,不再过分地追求声乐的技巧,而是突出了声音本身的真实和自然,对于作品的审美演绎来说,多种声音效果的融合可以突出旋律的特征,满足剧情的表现需求。

五、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以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

音乐剧发展至今的一百多年,已经逐渐发展为具有多元性、观赏性、商业性、现代性和艺术性结合的综合体,将戏剧、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音乐剧具有着对美的强大表现力,其中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也是表达审美的最直接方式。演唱者需要具有科学的发声方法,同时掌握丰富的声音表现技巧,将不同唱法的精华融入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带来让人印象深刻的音乐剧作品。

在音乐剧发展历程中,《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猫》《西贡小姐》被誉为四大经典音乐剧,对经典作品《歌剧魅影》进行研究分析能够让声乐爱好者们更好地了解作品的精髓,从艺术鉴赏的角度进行唱法赏析。

(一)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创作与剧情

《歌剧魅影》创作于20世纪的80年代,由音乐剧大师安德鲁·韦伯根据法国作家的小说改编而成,在创作完成后,作品首演于1986年的伦敦,受到广泛欢迎,后来传播到了美国纽约百老汇,一直至今都是百老汇上演最久的音乐剧。2004年,《歌剧魅影》被搬上大荧幕,电影版《歌剧魅影》荣获了众多国际音乐奖项。[5]

《歌剧魅影》讲述的是歌剧院里一位年轻的女歌剧演员的故事,在歌剧院的地下室居住着一位有着可怕容貌的“魅影”,魅影暗恋着女主角,他希望能够让她成为舞台上的璀璨明星,也希望和她在一起,但是女主角在与青梅竹马的年轻贵族相遇之后,就忘记了魅影的存在,于是魅影决定夺回女主角,三个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就这样展开,鲜明的人物个性让音乐剧充满波折又引人入胜的情节。

(二)演唱形式的交融

在《歌剧魅影》的第一幕中,剧院的女高音先是演唱了经典的咏叹调,女主角克莉丝汀却只能在一旁,为了让克莉丝汀能够演唱这首咏叹调,魅影让大幕砸了下来,于是克莉丝汀顺利接棒,演唱了一首《Think of Me》,并感动了全场。这段剧情中使用了两种声乐演唱形式,既有音乐剧典型的古典美声演唱方法,也有流行的音乐剧声乐唱法,前者的声音是饱满又明亮的,通过头腔共鸣的方式将古典唱法的圆润悠长展现出来,后者的声音更加灵动,且收放自如,具有很强的叙事性特征。虽然存在两种演唱的方法,但是两者之间又是相互融合的,美声唱法中也被加入了流行唱法的元素,从而情感表现可以更加细腻且柔和,两者之间的精彩融合使得作品优雅高贵,更能贴近人心,从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角度出发争取到了更多受众的关注。

《歌剧魅影》中的很多演唱桥段都应用了美声加上流行的演唱方法,演唱者在进行声音处理的时候不仅强调自然和放松,更要具备较强的气息控制能力以及强弱对比,在歌曲的高潮部分需要凸显出爆发力,在细节表达上则要增加轻重缓急的处理。[6]《歌剧魅影》中使用了现代化的流行音乐音响设备,通过麦克风增加演唱的声量,这种表现的方式让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之间的优点都显露了出来,在中低音时演唱者可以用如泣如诉的流行唱法表现形式将声音的质朴表现出来,增加声音的亲和力,到了高音区则可以通过美声唱法让声音更加丰富饱满,渲染情绪,增加戏剧性冲突。其中剧中的唱段《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就是一首鲜明的从呢喃自语转变到高音和超高音区感叹兴奋的曲目,这首曲子表现的是非常明显的情感走向,应用了流行和美声融合的唱法,既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也唤起了广大观众内心的情感共鸣,这正是这首经久不衰的百老汇曲目的魅力所在。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的结合,让演唱形式的魅力更加巨大,也丰富了音乐剧表现的内涵,推动音乐剧走向进一步艺术化和现代化。

结 语

综上所述,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音乐剧将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融合在一起造就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也让音乐剧具备了更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之间的融合更全面地体现出了音乐剧本身的特征与内涵,也发挥出了各自演唱方法的优势,促进了音乐剧整合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对于当下音乐剧欣赏受众来说,音乐剧在唱法方面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也为音乐剧发展带来了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注释:

[1]李倩雯,赵家旺.浅谈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特征及成功实例分析[J].真情,2020(12):187—188.

[2]张琳姝.探析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演唱相结合的运用[J].参花:上,2020(03):157.

[3]李安迪.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演唱相结合的运用分析[J].北方音乐,2020(07):66—67.

[4]吴晓云.浅析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对比及融合[J].艺术评鉴,2021(10):44—46.

[5]孙艳梅.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分析[J].黄河之声,2020(13):292—293.

[6]陈国东.音乐剧演唱中的美声因素——以音乐剧《歌剧魅影》为例[J].艺术评鉴,2020(24):77—80.

猜你喜欢

魅影美声唱法唱法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太湖之畔的雅致魅影 2022款林肯冒险家Corsair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画中魅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