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间音乐感情色彩的挖掘
——以钢琴曲《二泉映月》为例

2022-11-28胡浩程

轻音乐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二泉映月钢琴曲二胡

胡浩程 姜 薇

《二泉映月》是最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代表作之一,它表现出当时那个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人们的生活充斥着辛酸、贫穷与痛苦。这首作品是由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所创作的二胡曲,是最有艺术魅力的一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当时一经华彦钧演奏,便马上流传于全国各地,甚至用享誉国内外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后来,被音乐家储望华进行改编,用西洋乐器钢琴来演奏,这就要求演奏者对于中国作品要有较高的理解,对于音乐美学、思维模式都要有一定的基础,而研究这些,对于掌握中国民间音乐的感情色彩十分重要。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音乐特征,就如歌词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样,民族音乐代表了本民族的追求和艺术特征,不论是西方民族音乐还是东方民族音乐都是如此。但是通过研究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关于音乐方面的文章通常都是简单地介绍作者背景、音乐风格、民族特色及曲式分析等,在演奏上细致的分析较少,大多都是比较笼统的分析,而几乎没有提及乐曲中的情感和气息处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著名作曲家储望华根据二胡版《二泉映月》改编成钢琴版本的《二泉映月》,其动人的旋律和充沛的情感使它成为一首有内涵有价值的乐曲,更是成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它的传承与发展值得研究琢磨。

自身喜爱《二泉映月》这首钢琴独奏曲是因为受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熏陶,听着多位演奏家家用不同的情感、风格和技巧演奏此曲,从中感受到了《二泉映月》的美妙之处。后来通过自身的琢磨弹奏,使这首乐曲深深扎根在心里。从不同角度分析探究,发现了它对于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二泉映月》的创作概述

(一)钢琴曲《二泉映月》作者简介

储望华1941年出生在湖南蓝天,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主要专业为钢琴,并对作曲理论方面感兴趣,在此期间创作了二胡独奏曲《村歌》并在全国进行演出。后来又因为受到中国改革的影响,没能如愿进入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改为专攻钢琴,并创作了大量为后世作出巨大影响的作品,深受群众喜爱,不仅对国内产生影响,对国外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民间音乐的器乐不仅仅局限于本民族的乐器,还注重中西方器乐的结合,注重发展新的音乐,用不同的演奏方式来表达本民族的特征。钢琴音乐引入我国之后,如何将钢琴音乐的创作技法和中国风格相结合,成为了国内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研究内容。[1]储望华还创造了其他优秀作品如:《翻身的日子》《解放区的天》《新疆随想曲》和《前奏曲》等,中国大多数钢琴家都会选择这些曲子进行演奏表演,同样也是音乐考级或者比赛的热门选择曲目,在音乐会与演出中受到大多数听众的喜爱,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钢琴曲《二泉映月》也是在这一时期的背景下创造的。通过钢琴将中西方音乐完美结合在一起,用钢琴来表达中国民间音乐的风格。对实现钢琴曲创作的多元化和提高钢琴曲的创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钢琴曲《二泉映月》民族风格特点

我们从《二泉映月》的名字来说起,这个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冲突的,通过名字来看,音乐描绘了二泉映月的景物,而通过了解背景后,其内在是瞎子阿炳通过借景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悲惨身世。由此可见这首乐曲并不主要是描写优美的景色,实质上是表达阿炳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愤怒和无奈之情,也表现出阿炳对无情的现实生活的沉思,寄托了他对新生活的憧憬。[2]所以,我们在欣赏这首作品时,更多地需要从音乐的背景、作曲家的人生经历,还有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等音乐要素所构成的音乐形象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需要从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历史背景去探讨,这样才能揭示其深刻的内涵。而作品的旋律婉转流畅、升腾跌宕、意境深邃。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情调及对光明世界和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了一个身患疾病的流浪艺人在苦难生活中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钢琴曲《二泉映月》结构分析

在中国民族音乐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应该就是他的音乐表现形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对于音乐的横向旋律极其重视,也就是旋律的表现性。从艺术风格上来讲,中国音乐在意的是旋律的韵味方面,重视的是形散神不散。比较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作品在旋律方面,多是以单旋律的表现形式来进行的。钢琴曲《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典型的中国民间风格的变奏曲式,储望华把二胡版本的五次变奏改为了更为紧密的四次变奏。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徘徊,流畅连贯,一气呵成。一开始就引用了二胡曲的主题旋律作为引子。耳熟能详,使人一听就感觉到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主题A(2—11小节)共分为三个乐句:a句(2—6小节),b句(7—8小节),c句(9—11小节)。其中a是在引子之后一个斟酌性、倾诉性的乐句,平稳有序,但蕴藏着一种伤感。b句旋律音区从高音区到低音区的转变、伴奏型的转变、声部的丰富,使音乐更有表现力,表现出难以平静的思绪。c句在上一句的烘托之下,旋律向前推进,使情绪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又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心情。变奏A1(12—20小节),此段还是贯穿发展主题旋律,只是比a缩短了,通过两个简短的音符和休止符装饰音的配合,让原本的旋律,通过简单的形式再次出现,在音区上做音域高低的对比、旋律声部的变换,更凸显了内心的不平静。变奏A2(21—36小节),这段的感情色彩变化较为明显,通过出现的新声部、力度之间的对比和丰富织体上的变化,使音乐充满一种激情。在30—36小节的时候,音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向往,也是为了高潮来临的铺垫。变奏A3(37—52小节),是此曲最华丽的部分,也是高潮部分,主题旋律不断前进,情绪持续高涨。在46小节,通过音型的不断变化使旋律上持续不断的低音级进变成情绪激昂八度跳动,使音乐赋予铿锵有力的人物性格。作者在47—52小节这里的音乐,运用慷慨激昂之声,体现了阿炳内心深处对旧生活的反抗和斗争的精神。A4结尾部分(53—65小节),用和引子旋律节奏相同的模进,使作品表现出阿炳惆怅、哀怨与期盼的心情,渴望得到美好生活。

二、《二泉映月》的演奏技巧

(一)触键技巧

首先为引子部分,完美地还原了二胡的旋律声部,用钢琴来模仿二胡的运弓和拉弦,连奏方法属于歌唱性弹奏方法,主要运用于抒情类歌曲的歌唱中,不是爆发性迅速挥动,右指触键,保持掌关节平衡,需要指尖非常的牢固,触键面积小,并且触键快。力度虽然是P,但是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感慨的效果,而不是纯粹的悲情。滑音在二胡中基本使用一个手指按压来弹奏,但在钢琴上是需要两个手指才能完成颤音等装饰音。在变奏A1保留了原曲的旋律,但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将休止符和装饰音加入其中,使其更为流畅。变奏A2部分,要突出右手旋律部分,其左手的八度犹如二胡的运弓一样,低沉悲壮。肢体丰富,力度不断地增加,来表达作者的内在情感。变奏A3部分是整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最辉煌的时刻,左手注重那些强有力的琶音,突出了与命运做斗争的顽强精神,在节奏上要做到一直往上推进,不断推向高旋律但也不能太柔弱,做到刚中带柔,柔中带刚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3]作者在结尾再现了中心主题的旋律,整个乐曲的情绪得到了舒缓,表现出孤寂、哀愁的情感、透漏出憧憬之情。

全曲通过大量地运用倚音、颤音和琶音的形式,来模仿二胡的音色效果进行演奏,如以钢琴上的倚音模仿二胡的滑奏,以钢琴上的跳音模仿二胡的拨奏、二胡打音技巧。这些模仿既丰富了钢琴独奏曲的表现力,也兼顾了曲子的难易程度,使钢琴对二胡的模仿巧妙地表现出来。

(二)旋律气息

气息是完成作品非常重要的部分,有时是非常平缓,比较匀称的,有时是急促的。在此曲中更应该注重“呼”与“吸”,从而与作品完美融合,在中国民间音乐中有很多的自由节奏,如旋律平缓时的呼吸匀称和激情时由呼吸带来的紧张感。根据弹奏作品的特有频率来控制自己的呼与吸,良好的气息节奏更可以使得钢琴演奏的演出效果获得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关键之处是在于怎么样去表达音乐的情感、音乐的整体风格等,而不仅仅是在演出技巧方面,也可以通过演唱旋律部分来达到气息一致的效果。原先演奏者往往只会重视外在技巧,对钢琴触键方式、踏板的正确使用,音乐的气息往往不怎么重视。通过各种情况表明,钢琴水平要想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就必须要把握身体气息与演奏技巧的完美融合,否则演奏水平将不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二泉映月》的情感分析

(一)审美鉴赏

在此曲的四个变奏中应该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变化。循序渐进,不断地将旋律深入人心,深深地扎根于人的内心之中。此曲A3的高潮部分我们应该表现得更加壮观,演奏得更加淋漓尽致。在艰难的生活中也坚持乐观地面对音乐、面对生活。音乐审美离不开生活,艺术鉴赏也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大量地鉴赏优秀作品,熟悉并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如何弹好一首中国民间乐曲,并且通过其乐曲来掌握音乐风格,审美鉴赏是其最重要的一点,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包括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和理解这六个方面。[4]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人生道路必然要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可以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去感知和想象,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中。民间音乐的风格还十分注重其蕴藏的意蕴,如钢琴曲《二泉映月》中所表现的内涵是一个身患疾病的流浪艺人在苦难生活中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而不单纯的是悲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二)演奏中情感的运用

当我们深入研究一首作品的创作基础、创作背景和乐曲的风格表现形式以后,作为演奏者,我们怎么做才可以将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仔细斟酌以后,可以得知演奏者需要具备十分扎实的演奏技巧,这样可以完整地将作品呈现出来。那么要想做到完美的呈现就必须要演奏者可以精准地弹奏出谱面上最基本的内容、指尖的颗粒性和手指的独立性也需要达到一定水准,这样一首作品的骨架就被描绘出来了,在这些基础以上,演奏者加上对于作品本身的感情色彩把握,通过演奏谱面上标记的音乐表情记号,牢记音乐的完整性,把握音乐的横向发展与趋势,就可以完美地呈现出这首作品了。

结 语

民族民间音乐虽说是我们熟悉的音乐,但是要想演奏好,就必须掌握其内部的重要因素条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作者背景、音乐风格、民族特色及曲式分析等,还需要掌握乐曲中的情感和气息处理。世界上的语言是不同的,但是音乐语言是相通的。通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作品的演奏技巧等方面,使人们更加地体验到作曲家在创作时的经历和风格,让人们更加地了解中国民间音乐。在情感和气息方面,让人们更加地投入到乐曲的演奏之中。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所谓中西合璧,各取所长。使中国民间乐曲在外国也得更好的发展,为中国民间音乐融入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注释:

[1]邓飞镝.钢琴音乐中的中国风格[J].北方音乐,2020(15):230—231.

[2]杨 祎.《二泉映月》的民族风格及艺术特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37—138.

[3]刘 芳.民族风格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演奏特点[J].艺术研究,2020(03):162—164.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5.

猜你喜欢

二泉映月钢琴曲二胡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夜的钢琴曲(六)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高职高专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为例
旋律叮咚响,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释[1]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辨析
老头子的二胡
我的二胡梦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