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地方特色音乐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22-11-28王延娇

轻音乐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

黄 鸽 王延娇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强调文旅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重要性。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音乐产业,与旅游结合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实现音乐产业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地方旅游业想要发展壮大,除了充分开发自身的旅游资源外,还需匹配感染力和推广力俱佳的音乐宣传方式,实现音乐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地方音乐元素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探索中,湖南省以其旅游资源、文旅产业和文化消费实力,体现出国内文旅融合发展的先行趋势。本文聚焦湖南省文旅融合现状,为音乐与旅游结合寻找更佳的切入点,并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音乐的旅游功能分析

旅游与音乐本身具备诸多融合点。与旅游目的地相关的音乐,从灵感与内容上都以旅游景点为创作源泉,旨在将游客的视觉感官延展到听觉体验。[1]旅游作为一项审美活动,与音乐的感染和陶冶功能相近。[2]以当地旅游资源为蓝本,并结合地方音乐特色而打造的音乐作品,能使潜在游客产生代入心理,进而转化为对旅游目的地的期待感;而对于已游览过的游客,再次听到音乐,也会加深印记,带入旅游情景。音乐与旅游地特色文化结合时,旋律会与歌词高度适配。歌词中的人称代词运用以及主观具象化的景点描写,相较于单纯的文字词语表述,对于听者来说有更强的代入感。且音乐在文化输入时,具有被动大于主动的输入特点,听者往往是在未察觉的情况下完成了整个输入过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方式,有着更广泛的覆盖力。因此,当音乐与景观情调一致时,这种交融的情感体验可以很好地融入旅游环节中,实现旅游感受的呼唤与渲染,达到游客审美通感体验的补充与立体化呈现,实现旅游者情感与精神层面的升华。此外,优秀的旅游目的地特色音乐完成创作后,经过现代声像艺术手段加工以及流媒体平台的传播,可以达到更大的旅游宣传力度。由此可见,旅游地的品牌打造需要“硬”条件与“软”实力兼顾,既需要加强环境与设施等硬件的配置,还需利用旅游音乐营造听觉感知,以此作为运营模式中化被动为主动的一种途径。

因此,音乐产业需创作优秀旅游歌曲,以提升地方旅游的知名度。音乐创作与旅游地高度贴合,借助视听网络平台的宣传发酵,会带动当地文化和风土旅游。将音乐元素与民俗文化、名胜古迹、山水风光有机融合,营造意境和谐的音乐旅游文化氛围,全方位地渗透到旅游的全过程,使音乐与旅游的融合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成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切入点。

二、湖南文旅发展情况分析

湖南省旅游自然资源丰富。全省有世界自然遗产2处,即张家界、崀山;国家森林公园5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即长沙、岳阳、凤凰;国家级5A旅游区(点)8家,国家级4A旅游区(点)74家。湖南省近年来重点推出了奇峰三千、丹霞地貌、红色旅游、名人故里、烟波洞庭、千年书院、千古名楼、生态漂流、温泉休闲、五岳独秀、桃花揽胜、溶洞奇观、休闲文化等旅游产品。同时,与湖南省丰富的自然风光相匹配的音乐人文资源蓄存量大,体现典型的湖湘精髓,如:著名的桑植民歌、新化山歌、岳北山歌、洞庭渔歌、芦笙音乐、辰河高腔、澧水船工号子等;以及传统戏剧音乐,如:花鼓戏、祁剧、湘剧、阳戏、目莲戏、巴陵剧等;传统曲艺音乐,如:长沙弹词、祁阳小调、长沙丝弦、常德丝弦等;且除汉族外,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音乐形式多样。

湖南省文旅产业根基深厚。据湖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18年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从1707亿元增至2260亿元,占GDP的6.2%;2019年较2018年增长188亿元,增速为10.2%,比GDP名义增速高0.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7个百分点。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湖南省同时期的旅游业快速增长。2015—2019年,湖南省接待旅游人数逐年上升,由2015年的47330.73万人次增至2019年的83154.10万人次。[3]湖南长沙有“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称号,凭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复的马栏山文创产业园,以及湖南卫视的巨大影响力与各类综艺节目的高收视率,也将为旅游音乐的宣传提供更多的平台,赢得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因此,湖南省音乐与旅游融合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地方特色音乐与旅游融合方式

(一)扎根地方文化特色

音乐文化旅游是旅游的重要部分。让旅游者了解颇具地方特色的音乐,可以满足其求新、求奇的需求。通过对旅游目的地音乐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获得社会与经济效益。以湖南省湘西地区为例,该地汉族与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交流密切,使得湘西具备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艺术文化,如摆手舞、铜铃舞、毛古斯舞、椎牛鼓舞、狮舞等,以及包括溜子、唢呐、木叶、鼓、锣、铜铃、咚咚喹在内的丰富的器乐形式。与此同时,湘西的传统民俗节日如“四月八”“六月六”“杜巴节”“赶巧节”“盘瓠节”“吉首民族文化节”,既可以为旅游音乐提供灵感来源,也可以成为音乐与景区的结合点。湘西旅游业已看准音乐的推动力,创造主旋律歌曲《我的大湘西》。该首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作品的核心音乐元素皆出自本土民谣,并与竖琴、大鼓、萧等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方管弦乐相结合,兼具民族感与时代感。歌曲在著名歌唱家徐千雅的演绎下,浑厚至纯的歌声,将湘西的净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歌曲在几大音乐平台上线后,旋律抓耳,易于传唱,好评如潮,使网友通过歌曲了解了湘西风光,增强了对大美湘西的旅游期待感。[4]

(二)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协调配置

音乐与旅游的融合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形成全面的音乐文化产业链。一方面,政府需要鼓励当地音乐人才培养、音乐创作、后期制作、宣传推广等资源的配合,使音乐内容深入挖掘当地文化与自然资源特色,推出更多的地方特色音乐产品;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需对内容把关,平衡经济社会与文化要素,保证音乐作品的艺术水准。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协调旅游企业、媒体、社会组织等力量,通过加大合作,将旅游音乐对接地方经济与文化活动以及电视节目,以获得更大的辐射作用和曝光度。根据2020年湖南省各地市接待游客数,郴州市以6899.7万人次排在第二位。在郴州市音乐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政府大力支持带有地方特色音乐的创作,特别是随着音乐作品在互联网平台的大量传播,文旅、广电、经贸等部门相继加入,进而开展直播带货、旅游推介、线下音乐会、农产品销售、讲述当地故事等一系列融合推广尝试。2020年,为讲好家乡故事、带动家乡旅游和农产品销售,郴州市政府聘请郴州籍青年歌唱家马丹薇为“郴州市文化旅游形象大使”,联合高水准音乐创作资源,创作并演绎了多首脍炙人口的、反映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其中,《你快来》《我在郴州等你来》为郴州市主旋律音乐作品;《沙洲的春天》歌颂了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拉动汝城县当地的红色旅游;《橙恋》宣传了永兴县冰糖橙,提高当地农产品销售额;《莽山红》《我在莽山等你》赞美了莽山景区的壮美风光,成了旅游景点莽山的宣传歌曲。随后,该系列作品由郴州市文旅部门推荐至2021年湖南卫视小年夜春晚、CCTV“民歌中国栏目”、CCTV“2020唱响新时代栏目”,通过电视节目进一步扩大了作品影响力。此外,郴州市还开展了更多的文旅融合尝试,如:为配合首届中国山岳旅游(莽山)大会举办了“2020湖南莽山森林交响音乐会”,在湖南卫视芒果扶贫云超市大直播中,演唱《我在莽山等你》为莽山红茶直播带货助力。通过政府对于旅游音乐的培育和大胆尝试,郴州旅游地音乐作品的成功也验证了音乐对当地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的积极帮助。

(三)打造实景音乐演出

旅游地音乐作品除网络平台的发布外,音乐与旅游实景结合也可以增加游客的体验感,使游客获得对该地域更深层次的认知,更好地将音乐和山水风景合二为一,寄情于景,以乐咏景,追求实景与音乐的现场感。例如,位于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的《张家界·魅力湘西》被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5]。该演出在当地、央视春晚及国外演出交流中取得巨大成功,使张家界的绝美风光享誉海内外。张家界天门山峡谷大剧场以峡谷、流瀑为幕,身临其境地为观众演绎由湖南传统花鼓戏改编的《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作品将湖南传统戏剧艺术与景区实景串联,突出张家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元素,为张家界带来了巨大曝光与经济收益。又如,位于湘江江心的长沙橘子洲公园作为长沙的地标景观,除秀丽景色和伟人风华外,还以其橘洲音乐节、橘洲音乐焰火、橘洲音乐喷泉、钢琴博物馆展览会为代表的音乐文化为特色。特别是每年5—8月举办的橘子洲音乐会,在长沙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视频平台的预热和报道下,颇具影响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2020年,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组织长沙交响乐团在橘子洲景区举办“文艺演出进景区夏之恋·橘子洲假日音乐会”。游客坐在草坪上感受古典乐旋律与自然环境和谐交织的氛围,自由开放的演出形式给橘子洲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四)运用新媒体平台的多维推广

旅游资源作为商品,除了音乐作为宣传内容载体外,还需运用新媒体作为宣传途径。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图文声像以及互动形式,能够给受众带来更强的体验感。同时,新媒体宣传更广的覆盖面以及根据受众喜好的定向推送,更方便数据收集和分析。其受众在旅游音乐与媒体的渲染下,更易转化为旅游资源的潜在消费者。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民众的自主参与度随之增加,人人都可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成为信息的传播者。[6]旅游地的特色音乐作品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配合自媒体传播形式,成为传播内容或背景音乐,为旅游地增加视听层面的辨识度。例如,2021年5月,吉首参与央视“沿着高速看中国”矮寨站的直播,并举行“神秘湘西走个春”系列活动——2021“矮寨奇观”云端网红音乐帐篷节。该活动调动线上线下观众的参与感,将流量、自驾游露营与音乐会结合,成功地用音乐活动将旅游资源与地方文化衔接起来,运用流媒体直播,将旅游地打造成网红景点。

四、反思及总结

在“文化兴旅”的背景下,文旅融合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着力点。各旅游目的地应转变思路,采取更加主动的运营模式,运用音乐产业,挖掘更多地方特色元素。只有提炼旅游地更多的故事、寻找更多的风土特色名片、体现更多的城市个性,才能滋生音乐与旅游地更多的结合点。此外,各地应探索并开展地方音乐新课程教学体系,合理配置地方高校等艺术教学资源。将地方民族音乐素材元素编成教材,让地方民族音乐走进课堂。为地方旅游业输送更多音乐人才,使音乐人才的培养与当地旅游业接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运用政府、媒体等力量,创作和推广高质量的旅游音乐,发展音乐旅游,进而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业向纵深方向发展。旅游地在建设当地音乐产业以及设计政策扶持计划时,需要涵盖创作、排演、媒体宣传推广、专业人才培养、场地建设等多个环节,使支持政策能真正落地,形成完善的音乐产业链。在未来地方音乐文旅融合方面,旅游地要大胆探索,抢占先机,与旅游企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社会组织协同配合,吸纳社会各阶层的更多参与和关注,打好音乐这张文化宣传牌,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注释:

[1]罗小平.试论音乐在旅游景观审美活动中的作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Z1):28—31.

[2]陈 浩,陆 林.基于音乐功能的旅游产品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03):259—261.

[3]https://www.huaon.com/channel/distdata/760679.html.

[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9179617850308324&wfr=spider&for=pc.

[5]石 双.音乐文化艺术在湖南张家界旅游产业的商业价值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9(03):86—90.

[6]胡 旋.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新媒体传播路径研究——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20):75—76.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旅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旅游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