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民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2022-11-28

轻音乐 2022年10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民歌创作

周 毅

地方民歌包括各民族的山歌、情歌、童谣、酒歌、劳动歌、舞蹈歌、采茶歌、民俗歌、祭祀歌、船工号子等,[1]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本文所指的现代音乐是相对传统音乐而言的,属于广义的现代音乐,包括西方音乐、流行音乐、电声音乐等。当前我国的地方民歌与现代音乐面临着不同的局面,地方民歌乏人问津,举步维艰,缺少创作人才,现代音乐貌似争奇斗艳,却暗藏危机,有着浅薄化之虞。两者融合,有助于互相借鉴,克服各自局限性,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一、地方民歌创作面临的瓶颈

我国的地域辽阔,地方民歌呈现出独特的个性,或自然野性,或悠远高亢,或粗犷豪放,或柔和婉转,具有显著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就像躺在河床上具有灵气的石头,又像埋在泥土里具有灵气的树根,散发出特殊的艺术魅力。不过近几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迁,地方民歌创作面临严重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城市化进程影响:194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仅为10.64%,而2018年末达到59.58%,[2]农村人口减少自然影响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植于农村生活的地方民歌创作相应衰微。(2)工业化影响:民歌源于农村、农民、农事,与农业的耕作种植息息相关,人们在劳作的时候或劳作之余放声高唱,民歌就会不断涌现出来。而近40多年来工业化兴起,农村青壮年纷纷进城务工,乡村里只剩下老弱妇幼,地方民歌创作后继无人,也缺少了创作的源泉。(3)现代音乐影响:近几十年来,大众审美转向,人们追捧潮流,青睐现代音乐,传统民歌备受冷落,成为“土气”“落后”的代名词。(4)生存压力影响:中国人普遍面临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压力,音乐创作养不活自己,民歌创作更养不活自己,因此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民歌创作。

二、地方民歌与现代音乐融合的价值

时代进程不可逆转,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也无法改变,与其迷茫困惑,不如主动求变。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音乐创作较为薄弱,虽然有大量的文艺工作者专门从事主旋律歌曲创作,但是体制外的地方民歌、流行歌曲等缺少创作人才。地方民歌与现代音乐融合具有如下价值:(1)突破各自瓶颈:鲁迅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世界大舞台上也可以发现,原生态的民族音乐更有感人的力量,因为它是原生态的歌曲,浸透了人们对远方的思绪、对故乡的思念。地方民歌吸收新的元素,现代音乐融入生活气息,双方各取所长,有利于克服制约因素,改变不利处境,进而发扬光大。(2)散发各自魅力:地方民歌、现代音乐定位不同,各有特点,不是谁代替谁的问题,两者各有拥趸,各有阵地,互相辉映,焕发光彩。(3)促进文艺繁荣:近几年,随着网络普及化,人们的娱乐方式变得浅薄化、空洞化,缺少生活底蕴,无病呻吟,很多人怀念从前优美动听的歌曲,感叹现在没多少好听的歌了。地方民歌与现代音乐融合有利于丰富各自的内容和层次,更好地触及现实生活,反映感情世界,让歌曲情感真挚厚实而又富有生活气息,这有利于改变口水歌、翻唱歌、恶搞歌风行的局面,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4)发出中国声音:音乐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往往代表了国家形象,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可是近些年我国的音乐创作乏善可陈,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歌曲仍然是《茉莉花》《在那遥远的地方》等老歌,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称。打造中国音乐的影响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其中地方民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必不可少。

三、地方民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路径

其实,地方民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并不少见,例如流行歌曲《花田错》运用了九种中国民族乐器,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歌曲《西北风》以西北民间音乐为素材,采用现代音乐的节奏元素,风靡整个歌坛;《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自哈萨克民歌《洁白的前额》,成为广泛流传的歌曲;方文山有效利用民族音乐文化,掀起了一股“中国风”热潮。地方民歌与现代音乐融合的方法很多,笔者撷取以下维度进行分析。

(一)音乐元素的融合

地方民歌与现代音乐都面临发展的困境,只不过一个已经显现,需要积极面对,另一个正在显现,需要未雨绸缪。在中国歌曲的发展历程中,两者曾经相互抵触,最终相安无事;现在看起来泾渭分明,其实可以相互融合。虽然对于民歌的发展路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民歌就应该坚守固有的风格形态,保持民歌的原汁原味,[3]但是笔者认为,任何类型的歌曲都是需要传唱的,如果民歌不能走向大众,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没有生存的土壤,就不会有创作者投入激情写歌。随着时代变化,民歌创作者应该对于民歌的旋律、曲式、节奏、和声等音乐形态报以适度开放的态度,结合现代的审美情趣,让更多人喜爱地方民歌。例如郭怀鸿作词、镐天作曲、郭涛演唱的《酒杯杯》有着十足的黄土风情,又有明显的流行元素,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在各大视频网站广泛流传。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各地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活的生活气息、特别的曲式规律,这是现代音乐欠缺的,创作者如果从中吸收丰厚的营养,就可以创作出别具一格的音乐作品。例如刀郎的《艾里普和赛乃姆》就具有明显的西北民歌风格,优美而深情,令人印象深刻。

(二)音乐风格的融合

现代音乐相对而言比较中性,不像地方民歌那样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总体来看,北方民歌粗犷豪放,有阳刚之气,如大漠放马、平原起风;而南方民歌细腻别致,有阴柔之美,似轻柔细雨,润物无声。具体来看,陕北民歌朴实厚重,辽阔高亢;蒙古长调音域宽广,韵味悠长;江南民歌婉转轻盈,细腻含蓄;云南民歌流畅细腻,含蓄内在;藏族民歌清脆质朴,高亢嘹亮;新疆民歌热烈欢腾,节奏感强;其它不一而足。[4]笔者认为,音乐风格是地方民歌珍贵的元素,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能够赢得本民族的认同,在音乐创作中应该保持和发扬。我国的现代音乐吸收了欧美音乐的很多流行元素,却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根本和个性,泯然于众人,雷同于他人,因此难以走出国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所以,现代音乐需要寻根,需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品格,其关键就是发掘各地的民风、民俗、民情,吸收地方民歌的音乐风格,彰显自身的特色魅力,因为个性化的音乐作品才会令人印象深刻。现在抖音、快手风行国内,人们每天通过手机观看短视频,从中也可以发现,无论地方民歌还是现代音乐,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特色。

(三)MIDI制作的融合

MIDI指“数字化乐器接口”,以计算机为核心,将各种电子乐器连接起来,就可以组成一套合成音乐系统,可用于音乐创作,而且可以立即感受到演奏效果[5]。MIDI音乐创作的特点是数字化、简单化、高效化,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这既有利于地方民歌创作,也有利于现代音乐创作,也就是说,两种风格的音乐创作都可以采用MIDI系统。常言道:“高手在民间。”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他们扎根于基层,有实际的生活感受,其中一些人有创作音乐的冲动,可是从前的音乐创作偏于专业化,似乎是专业的创作人才能写歌,很多民间人才缺乏相应的软硬件,只能望而兴叹。而在有了MIDI系统之后,音乐创作就简单得多了,无论创作地方民歌,还是创作现代音乐,都变成了容易的事情,这样无疑可以打破地方民歌创作面临的瓶颈,极大地激发民间活力,源源不断地涌现有质感、有温度、有厚度的歌曲。创作者一旦有了音乐灵感,就可以在MIDI系统中编配旋律、搭配音色、精选配器、设置声场,把音乐呈现出来。[6]

四、创作案例举隅

黎族,是海南岛上的世居民族,是岛上最早的居民,在千万年的民族发展历史上,积淀了深厚丰富的包括音乐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疍家人是中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统称,在海南陵水、三亚等地区有分布,他们以大海和舟船为家,长期水上生活发展起来的原生态民歌“咸水歌”,也入选了国家级非遗。崖州民歌起源和流传在三亚崖州地区,同样是国家级非遗,是海南传统文化的精华。笔者除多方查阅相关史料,更长期深入海南岛多种民歌的起源地,走访传承人或者传唱人,采录第一手珍贵原声资料,并以此为文化背景和音乐动机,创作了一系列原创歌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笔者始终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将意蕴久远的原生态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创作理念和手段做更好、更有价值的融合,并以此作为自己未来的重要课题。

(一)《飞鸟飞》

本曲以黎族甘工鸟传说为核心意象,是融合黎语童谣和汉语普通话演唱的黎族文化题材原创少儿歌曲。开始部分以创作的黎族童谣展开,旋律特别有黎族味道。这首歌曲的引子和副歌部分都是孩子演唱,所以必须把握好音域,为了让副歌显得高亢嘹亮,笔者把最高音定在e2,经过训练的童声唱起来是没有问题的。歌曲的a1部分主要在低音区,营造一种给孩子们轻轻讲故事的氛围。a2部分音符往上,承上启下,尾音落到了半终止,使歌曲产生一种强烈的推动感,以便衔接接下来童声演唱的副歌部分。间奏后的a2部分通过各种和声变化做了一个离调的旋律线条,使听感更加丰富饱满,也很好地贴合了歌词的情绪。

(二)《我们的族音》

本曲融合了流行歌曲的风格形式,为了能与黎族音乐元素有一些共性,特地提取了海南原生态民歌《五指山上五条河》中的一些旋律音符,创作出歌曲的第一句主旋律,并且不断地重复它,让听众加深印象。在主歌的创作中,除了主要的235 235音符以外,还采用了“追尾”的创作手段,以两小节为一个小组,第一小节的起音音符是2,第二小节结束的音符也是2,第三小节的起音也是2,第四小节的落音同样是2,第五小节的起音和第六小节的尾音都是2,一直到第七小节开头音符2起音后,在第八小节也就是第二个乐句结束才回到了主音1上。这样的做法会让整首歌曲变得简单易学,旋律基本保持在一条线上变化,不会出现很大的音区跨度。在副歌部分用稚嫩的童音唱出黎族的方言,双语演唱也是这首歌的特色,歌曲定调在了降e调,副歌部分的最高音是高音1,整首歌曲的音区跨度是10度,很符合小孩子的演唱音域。歌曲结尾有四句黎族话歌词,需要把每一句话的情感、语气表现出来,相对来说比较难创作,笔者尽量按照歌词的普通话发音去创作旋律,让大家会读就会唱,减少歌曲的演唱难度。本曲蕴含了许多情感上的铺陈和构思,在2017年三亚的“三月三”主题晚会上成功首演后,引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被海南很多学校选作参赛曲目,具有广泛传唱度。

(三)《舟楫为家》

以歌为舟、渡过沧海,这是疍家人高亢而壮阔的生命大歌,也是疍家人美好而温暖的生活小调。这首歌是男女声演唱,在曾经陪伴世代疍家人浮沉沧海的“咕哩梅”旋律烘托下,年轻的歌手们以一个新的视角唱疍歌,与疍家人的血脉相融,唱疍家的风浪人生和心声,也唱出我们面对那些珍贵的岁月和风物时的骄傲和深情。歌曲开头以传统疍歌《橹头弯弯》作为引子,还原疍家人的生活场景。进行了一小段后以8小节钢琴作为过渡,引入到主歌部分,“一曲白啰调”借用了传统疍歌“白啰调”的旋律。到了b段部分,新的旋律内容出现,营造出更感人、动人的氛围,男女声各自的低音声区在此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副歌部分以男声为主,表达疍家人以海为家、搏击风浪的艰辛坚韧的生命画卷,“舟楫为家,渡过汪洋,血脉里渔歌伴涛声响。”歌曲结尾由女生唱主旋律,男声和音,男女声的声区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四)《德裕的崖州城》

本曲以贬琼唐朝宰相李德裕的传世名诗《登崖州城作》为核心意象创作,以诗意的手法、动情的笔触,追古抚今,试图从寥寥二十八个字的诗句中,进入李德裕的内心世界,与这位唐代名相心灵对话,窥见千年前的崖州历史风貌,探寻古崖州深厚的历史记忆。歌曲以优美的古筝曲调开头,然后悠扬的笛声接续,似乎从远古走来,接下来引出女生的歌声,充满了大唐韵味。女声结束时,轻敲一声磬隔开,男声缓缓穿越而来,倾诉思古幽情。歌曲在历史感和宏大氛围下,由心而发的感怀,牵引听者思绪穿越上下千年时光,南北万里之遥,在聆听美好音乐之时,体悟人生况味。

结 语

地方民歌是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心血结晶,我们理应珍惜和发扬。现代音乐蕴含很多流行元素,代表了潮流方向。地方民歌与现代音乐都有其生存的土壤,我们既要保护文化遗产,也要提倡创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越是创新的越有生命力。融合既是传承之道,也是创新之道,每一个音乐人都应肩负时代责任,深入生活,深入民间,培养中国音乐独特的精神气质。

注释:

[1]周荣凤.巢湖民歌的艺术特色及传承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17.

[2]刘浪琴.现代音乐美学视域下对新民歌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8:15.

[3]陈浚婷.传统民歌与流行歌曲融合发展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09.

[4]俞 岚.江浙文化语境下民歌音乐特质剖析及其传承与发扬[J].北方音乐,2020(19):44.

[5]赵艳艳.现代音乐美学对新民歌创作、表演与鉴赏的影响[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0(06):51.

[6]齐宇琛.浅谈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以山东民歌为例[J].北方音乐,2018(16):2.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民歌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一墙之隔》创作谈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创作随笔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