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2-11-28艾尼如孜阿依木汗白阿勒甫
艾尼·如孜,阿依木汗·白阿勒甫
(1.奇台县西地镇人民政府,新疆 奇台 831800;2.奇台县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新疆 奇台 831800)
0 引言
羊传染性脓疱病由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所引起,由于大部分情况下病变部位都集中在口唇,故又称为口疮[1]。该病暴发时可造成羊群中半数以上的羊发生感染并表现出症状。病毒对人也具有一定感染力,一线饲养员、兽医等如果未做到严格消毒操作,接触病羊后就有可能感染。
1 病原
传染性脓疱病毒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对环境中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耐干燥,低温情况下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很多病羊脱落的结痂在羊圈中未来得及清扫,经过一个冬季,第二批羊引入后还能受到感染。高温条件下病毒的活力下降,夏季地面高热时,脱落的体表组织、脓疱液、干结痂等掉落地面后,病毒一般不超过24 h就会死亡。有些病羊不慎屠宰后,羊肉经过高温煮沸或油炸处理,一般不会对人类造成感染威胁。酸、碱、强氧化性类消毒剂对传染性脓疱病毒有杀灭作用,如过氧乙酸、双氧水、高锰酸钾、碘制剂、次氯酸钠、生石灰、过硫酸氢钾、火碱溶液等,福尔马林等防腐液也能有效抵御病毒感染。
2 流行特点
自然状况下该病仅在山羊和绵羊身上发现,不同品种、日龄和性别的羊都能感染。幼龄羊由于皮肤娇嫩,很容易受伤,其抵抗水平较弱,易感性要高于成年羊,很多时候羊群中发现病羊后短时间内就会造成群发。成年羊皮肤厚实,不容易出现伤口,易感性也较低,通常表现出散发特征;基层农村很多放牧羊群,批次管理不严格,大小羊混合饲养较多,小羊症状表现最为明显。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播力,如果羊群中有一只感染,不到72 h即可传染大群。病羊和潜伏期感染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羊与羊之间的密切接触直接或间接传播,如病羊采食时口疮渗出物接触料槽和草料,健康羊接触后就能感染。观察人工强制性感染牛、家兔、犬等动物,这些动物受感染后会表现出症状,但不经治疗情况下都能自行耐过,表明该病毒有一定种属差异性。该病一年四季都有流行报道,秋季发病率更高,这是由于该季节环境适宜,病毒的存活力增强所致。健康无破损皮肤也能受到病毒侵染,但发病概率显著低于破损皮肤。有异食癖的羊群、长期饲喂干硬粗饲料的羊群、经常在荆棘灌木丛放牧的羊群是该病的高发群体,因这些羊群的口唇很容易出现物理性的划伤,甚至出现牙龈的扎伤,伤口就为病毒侵染提供了机会。
3 临床诊断
该病潜伏期较短,一般感染后1周之内都能发病,最短者可于感染后的48 h表现出症状,通过病羊的具体表现可进行临床诊断。根据病灶分布的部位不同,该病常见的类型有口唇型、乳房型、外生殖器型和蹄炎型四种。
3.1 口唇型
口唇型是临床发病率最高的类型,主要和病羊、健康羊共用饮水器、水槽、料槽、圈舍等有关,加上口唇部位皮肤娇嫩,很容易成为病毒侵染的目标部位。感染羊起初能见到最前端的唇部和鼻镜有散在的小红点分布,外观不明显,之后红点逐渐变大,甚至出现融合,病灶转变为结节,大小如玉米粒。结节再长大就发展为丘疹,丘疹是水疱生成的早期阶段,皮肤娇嫩,里面含有少量组织液,触之羊有疼痛反应。丘疹再进一步成熟就转变为水疱,水疱表面呈半透明状,里面是澄清透亮或半浑浊的液体,大小如儿童指甲盖,水疱因皮薄很容易破裂,破裂后转变为结痂,早期结痂为黄色,后转变为棕色和黑色,结痂一般在1~2周脱落,之后机体逐渐康复[2]。还有一部分水疱不破裂,而逐渐演变为脓疱,脓疱能自行破裂,里面流出浓稠的黄色脓汁,脓汁流出后病灶部位可逐渐康复。
3.2 乳房型
乳房型即病灶集中在母羊的乳房部位,整个发病过程和口唇型较为类似,只是在乳房皮肤表面发生,尤其是刚产羔不久的母羊,乳房泌乳能力强,体积膨胀,皮肤柔软,最容易出现损伤而感染传染性脓疱病毒。加上有些羔羊不慎感染后,通过吮吸乳汁过程将口唇部直接接触乳区,从而导致母羊的感染。对于乳房型,病灶一般集中在靠近乳头以及乳房后沟的皮肤上,当病灶发展成脓疱后,数个脓疱能融合成一个大脓疱,如成年人指甲盖大小。破溃后有大量脓汁流出,此时如果未断奶,则容易通过乳房感染羔羊。有些母羊的病灶过于靠近乳头部位,使得挤奶过程十分困难,挤奶时母羊可能因疼痛而出现反抗,且如果不小心将脓疱挤破,流出的脓汁也很容易污染乳汁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3.3 外生殖器型
外生殖器型顾名思义是病毒寄居在了外生殖器黏膜上,公羊和母羊都能发生,公羊主要在阴茎头周围以及包皮表面,部分羊肛门处黏膜也能找到水疱。后期可引发生殖器发炎而影响排尿,排尿时感染羊会表现疼痛,对交配行为产生影响,一般不愿意交配,或交配后因生殖器疼痛而中途停止。母羊感染后一般集中在外阴唇、尿生殖前庭和阴道黏膜表面,可见到有水疱和脓疱分布,破裂后形成溃疡灶,同时阴唇肿胀,阴道口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流出。病灶局部疼痛对母羊的发情、交配、受孕等都能产生影响,导致屡配不孕或不愿意接受公羊爬跨,即使成功完成交配受孕率也较低,严重影响生产性能。
3.4 蹄炎型
蹄炎型则是病毒寄居在蹄部,引发皮肤溃烂或腐烂,加上蹄部是最直接与地面接触的部位,溃烂后很容易受到地面微生物的侵染,最终引发腐蹄病。蹄炎型以绵羊多发,表现为1只蹄发炎,会出现多蹄同时发炎。蹄部疼痛导致病羊长期卧地,不愿走动,放牧羊群容易掉队。长期卧地不仅影响反刍,还影响采食和饮水,久之机体开始衰弱,免疫力下降,并表现出全身症状。如果羊卧的地面阴凉潮湿,则还会导致褥疮病。
4 预防措施
4.1 做好羊场卫生清洁工作
由于传染性脓疱病毒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故必须做好羊场的环境卫生管控才能将该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如环境中含有病毒的结痂、毛发、碎屑等都是病源,需要仔细清理,从而减少健康羊的接触机会。另外,清理环境卫生时可提前洒一些水,防止清扫过程中泛起较大灰尘,而病毒能以尘埃粒子为载体扩散,健康羊吸气时能粘附在鼻孔周围,从而为病毒的侵染提供机会。清理的粪便、垃圾、尘土等应统一在远离羊场的地方堆肥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羊有一种采食习惯,同样的草料如果被其中的一只羊踩踏过,其他羊就会不食,容易造成较大的浪费,同时地面散落的草料也会成为剩料而被遗弃,所以,要及时清理当日剩料,避免滋生细菌。
4.2 做好全方位的消毒工作
消毒能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在环境中存在的数量,消毒的方式较多,如带动物消毒、空舍消毒、环境消毒、车辆及人员消毒、饮水消毒、手术消毒、局部消毒等。该病的防控应将重点集中在环境消毒、车辆和人员消毒以及局部消毒。因该病毒对酸碱类及强氧化性类消毒剂敏感,故可对环境每周用2%火碱溶液喷洒1~2次。消毒前需要打扫地面卫生,有疫病流行的地区可在走廊、道路地面长期撒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吸收空气中水分后转变为碱性氢氧化钙,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功效。所有外来车辆必须严格消毒后再允许进入,尤其是经常来往于不同羊场的车辆,人员进入前也要做好消毒,如果为疫区人员或同行人员,则消毒的同时还应穿戴场内专用衣物,防止将外场病原带入。局部消毒以皮肤黏膜消毒为主,因传染性脓疱病毒容易感染体表皮肤和黏膜有伤口的部位,如果羊群中有羊体表出现伤口,务必第一时间涂抹甲紫或碘伏溶液进行处理。
4.3 全面提升整体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大型羊场最好采用自繁自养的模式进行封闭式管理,减少外界传染源的引入。达不到自繁自养条件的,引种时一定要从非疫区和未曾有该病发生的羊场引入,运输前对每一只羊进行口唇、乳房、外阴、蹄子的部位检查,无掉皮、红疹、水疱等异常病变时再进行运输。为了降低引入后的风险,建议新羊群先在隔离区饲养2周时间,期间未发现有传染性脓疱病临床症状后再进行合群。放牧羊群尽量在新鲜草区放牧,其他羊群待过的草区不要靠近。每天对羊进行观察,发现皮肤黏膜有红疹、溃疡、水疱、结痂之类的病变务必第一时间隔离,之后再进行检查诊断。日常所使用的饲喂器械应定期消毒,表面喷洒0.1%过硫酸氢钾溶液即可。工具闲置时可在太阳下晾晒,通过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以及光照高温作用将表面病原体杀灭。另外,一线养殖员工应具备生物安全意识,在饲喂、清粪或巡场时若发现有表现异常的羊必须第一时间上报。为了降低该病带来的风险,健康羊只可进行疫苗接种,推荐接种山羊痘苗来预防该病,因羊传染性脓疱病毒与羊痘病毒为同属病毒,在抗原信息上有相同和相似之处,接种后产生的抗体也有交叉免疫作用。种羊群建议每年接种1次,商品羊群在哺乳期免疫1次即可。
5 治疗措施
5.1 西医治疗
患病羊可用消毒水对病灶局部进行清洗,同时涂抹抗菌消炎类药物进行抗感染[3]。根据经验,只要能控制住局部继发感染,该病一般最终都能康复。消毒水可使用0.1%高锰酸钾或新洁尔灭溶液,也可使用5%的硼酸溶液,清洗后局部涂抹紫药水或土霉素软膏。蹄炎型病羊建议直接将蹄子浸泡在消毒液里,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蹄浴液,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植物抗菌精油等,浸泡时必须没过蹄子的病灶部,浸泡时间3~5 min。为了提升疗效,建议浸泡2~3次/d,连续用药4~5 d大多病羊都能恢复。对于病灶部位瘙痒,有大面积脱皮者,可涂抹醋酸氟轻松乳膏,同时按照每只成年羊灌服VC 0.6 g、VB20.6 g的剂量以促进皮肤黏膜快速修复。该病发生后有些羊在疾病后期会出现继发感染,常见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从而加重病情。为了防止继发感染的出现,建议治疗时配合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如硫酸头孢喹肟、盐酸头孢噻呋、恩诺沙星、利高霉素等。需要提醒的是,病羊一定要隔离治疗,隔离期间应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该管理人员也不可到健康羊群区走动,防止发生病原扩散。
5.2 中医治疗
除了局部消毒和化学抗生素抗感染外,中药对该病也有较好的治疗功效。中医将该病分为四种类型,即损伤口疮型、心热舌疮型、胃热舌疮型和虚火口疮型。
1)损伤口疮型主要表现采食量下降,病羊因局部疼痛呈细嚼慢咽状态,口温略高,口舌唇部面颊潮红肿胀,同时有糜烂性溃疡表现,一般无全身反应。可先用镊子剥离口唇部异物,用灭菌生理盐水或2%硼砂局部清洗,待水分挥发半干后,局部给予清热、消肿、止痛的药,可取青黛、黄连、黄柏、薄荷、桔梗、儿茶各等份,研磨为细面后混合均匀,再加入凡士林拌匀,制成膏状,涂抹于病灶部位即可。也可取冰片2份、硼砂25份、朱砂3份、元明粉25份,研磨成细末后吹撒于病灶处。
2)心热舌疮型主要表现为舌头肿胀,舌尖生疮,严重的口唇部及舌头均有溃烂,口腔中有腐臭,不断流口水,口腔温度增高,采食时有疼痛感,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口色赤红,脉象洪数。该型可采用外治和内治相配合的方案,外治的方法同损伤口疮型,内治是以清心解毒和散瘀消肿为主,选取黄连20 g、黄芩20 g、黄柏20 g、天花粉20 g、栀子15 g、连翘15 g、牛蒡子10 g、木通10 g、白芷10 g、桔梗10 g、茯神5 g,混匀后加入4~5倍量水,文火煎煮至剩约一半水量,加入鸡蛋清1个,蜂蜜50 mL,调匀后直接灌服,1次/d,连用3~5 d。
3)胃热舌疮型主见于牙齿根部、上腭、唇颊部肿胀,有些为糜烂的溃疡灶。舌面有绿豆大小的灰白色水疱或溃疡面,口腔中不断流涎,呼出的气体有恶臭,同时粪便干燥、精神不振、口色潮红、舌苔黄厚。该种类型首先应做好局部的清洁处理工作,外涂冰硼散,口噙青黛散,内治以清胃火、解热毒为治法,可取生地黄15 g、当归10 g、丹皮15 g、黄连10 g、升麻5 g,用水煎煮后滤液饮水,滤渣拌料食用,一般不超过5 d症状即可好转。
4)虚火口疮型主要可见舌头黏膜上有散在的溃疡灶,同时病羊伴发有低热,机体虚弱消瘦,舌头红,表面苔较少,一般病程较长。该种类型的治疗可使用知母20 g、生地黄20 g、黄柏20 g、丹皮20 g、山药20 g、枸杞20 g、茯苓20 g、泽泻20 g、乳香15 g、没药15 g、白芷10 g,上述各味药研细混匀后,用开水调和成粥状灌服即可。
6 讨论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近些年随着我国各大羊场生物安全意识的提升,该病的发生率逐年下降,在有些地区甚至多年未曾有过报道。但个别以散养模式为主的牧区,该病还是会经常出现,尤其是区域内的家庭农场式养殖场,每年都会因该病而造成一定经济损失。饲养水平低、环境卫生差、清粪频率小的羊场是该病的高发羊场,建议这类场在养殖过程中把控好2点:①务必将饲养密度降低,减少羊之间的相互接触频率,如果羊群数量过大,则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小圈进行饲养。②做好羊场的卫生管理,粪便清理至少1次/d,遇到疾病流行季节建议清粪2次/d以上,同时加强羊的营养供给,以使羊群保持高的免疫力。还需要注意该病可能会出现人畜共患,当人的皮肤有伤口时接触病羊就容易导致自身感染,故一线的兽医、饲养员等在接触羊只时务必佩戴手套,做好自身防护,如果出现不适症状,第一时间就医。